听这张专辑,我需要一对更好的耳机,和一颗更成熟的心 。
其实对我来说,这张专辑难以被称之为新专辑,之前关注刺猬算是特别多了,他们的2011年的EP,以及名为Still Alive的现场版专辑都在我的抽屉里躺着——转成AAC放进手机里以后貌似就没碰过。新专辑中的好多歌在这两张盘里都出现过,甚至有几首歌我觉得比这次精心录制后的版本更有韵味,比如[黑吻]、[选],现场版的有种Lo-Fi的赶脚,而且还有观众的躁动气息,而且个人感觉[黑吻]的现场riff更好听点——当然还有最后的那首虽然名字特别长特别的奇怪但还是不能掩盖它老歌本质的[伙计们真摇滚,那天我也在 D22]。
但是这并不能磨灭这张专辑的成色,这是一张完完全全的新专辑,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支新刺猬。
如果说到刺猬最典型的风格,我想应该没有第二种答案,从[Idle]到[六一儿童节],到[春天来了][24hr摇滚聚会],再到[疯狂生死恋][纸飞机],那就是特别好听的吉他riff段,特别有劲的鼓点,特别燥的现场,然后还有子健特别清新的嗓子,即使吼起来也仍然清新。然而到了《Sun Fun Gun》这里,却只剩下了[做你女朋友]这一首,并且果断抛弃了子健的清新小嗓,选择了阿童木的萝莉小嗓,好吧,即使这两种嗓子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抛开这首歌,我真心找不到第二首过去最熟悉的刺猬了——除了最后的那首虽然名字特别长特别的奇怪但还是不能掩盖它老歌本质的[伙计们真摇滚,那天我也在 D22]。
在这专辑里我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大量的氛围,从[黑吻]到[清晨里燃烧的太阳]这几首歌,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以为我在听Television或者是Pink Floyd,并且这个氛围有一种让人说不清楚的感觉,如果主观的描述一下,那就是,情绪全部是向下走的,总是一片安静中开头,不安的、焦虑的、躁动的,种种不良情绪积攒积攒积攒,攒到一定程度,以阿童木的拆鼓式敲法和子健的疯狂揉弦还有何一帆巨燥的贝司释放出来,释放完了以后绝对不给听众一个交代,戛然而止,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音乐元素上,刺猬更复杂了,更令人着迷。记得上次“一坨新歌首演”的那次演出,我在MAO第一排栏杆上趴着,听着[黑吻]独特的节奏一遍遍重复,虽然没喝酒,但是真醉了。后来从MAO里出来半天没打到车,好容易打到车,后半夜回到家就发烧了,烧到40多,迷迷糊糊的满脑子都是那节奏型,我曾经一度怀疑这首歌会不会烧在我脑子里,这辈子就忘不了了。
总的来说,音乐上更多的变化更多的起伏是积极作用的,唯一遗憾的,就是苹果原配的耳机有点吃不消了,各种解析没细节低音下不去噪音没效果,急需换耳机。
我一直认为《噪音袭击世界》那张专辑是上下课路途中必听专辑之一,完全符合“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全部精神,而且实际上我的确经常上下课路上听。但是《Sun Fun Gun》则完全不能路上听,安静的地方太安静,不调大音量听不见,突然噪音一出来很容易掉沟里。
在高中那段比现在更青涩、更白纸的年华,我总是喜欢听点什么东西就上纲上线,疯狂的检索八卦新闻小道消息稗官野史,不从这首歌里挖掘出来点人性的光辉、社会的阴暗面什么的誓不罢休。当时写过一大坨疯狂街头传教士的乐评,现在看来幼稚之极。
大学以来,听歌的进度并没有减缓,乐评却是一篇都没有写过。生活的忙碌有时会让人变得麻木,当听歌成为习惯以后,听歌就真的只是习惯而已了,大多数是左耳进右耳出,最多从嘴里挤出一句“这歌不错”然后迅速遗忘。刺猬是少有的真正打动我的乐队,我能感到他们身体内那种本质的混不吝的劲,以及对待音乐的那种平和的态度,这些都是我特别羡慕嫉妒恨又无从做到的,于是我就慢慢成了刺猬的脑残粉。看到豆瓣上有刺猬的演出就慕名前去,愚公移山啦MAO啦摩登天空啦草莓啦都看过刺猬的现场,那种感觉是说不出来的,就像是“怎么就这么给劲”的感觉。
我想无论《Sun Fun Gun》做成一个什么外在表象,都不会让我眼前一亮或者大失所望,因为它的本质是刺猬,是这三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年轻人,这样就够了。另外感谢老天,让我也在随着刺猬的成熟一起成熟,尽管不够成熟,但还使我不至于被他们甩开太远。
但是这并不能磨灭这张专辑的成色,这是一张完完全全的新专辑,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支新刺猬。
如果说到刺猬最典型的风格,我想应该没有第二种答案,从[Idle]到[六一儿童节],到[春天来了][24hr摇滚聚会],再到[疯狂生死恋][纸飞机],那就是特别好听的吉他riff段,特别有劲的鼓点,特别燥的现场,然后还有子健特别清新的嗓子,即使吼起来也仍然清新。然而到了《Sun Fun Gun》这里,却只剩下了[做你女朋友]这一首,并且果断抛弃了子健的清新小嗓,选择了阿童木的萝莉小嗓,好吧,即使这两种嗓子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抛开这首歌,我真心找不到第二首过去最熟悉的刺猬了——除了最后的那首虽然名字特别长特别的奇怪但还是不能掩盖它老歌本质的[伙计们真摇滚,那天我也在 D22]。
在这专辑里我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大量的氛围,从[黑吻]到[清晨里燃烧的太阳]这几首歌,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以为我在听Television或者是Pink Floyd,并且这个氛围有一种让人说不清楚的感觉,如果主观的描述一下,那就是,情绪全部是向下走的,总是一片安静中开头,不安的、焦虑的、躁动的,种种不良情绪积攒积攒积攒,攒到一定程度,以阿童木的拆鼓式敲法和子健的疯狂揉弦还有何一帆巨燥的贝司释放出来,释放完了以后绝对不给听众一个交代,戛然而止,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音乐元素上,刺猬更复杂了,更令人着迷。记得上次“一坨新歌首演”的那次演出,我在MAO第一排栏杆上趴着,听着[黑吻]独特的节奏一遍遍重复,虽然没喝酒,但是真醉了。后来从MAO里出来半天没打到车,好容易打到车,后半夜回到家就发烧了,烧到40多,迷迷糊糊的满脑子都是那节奏型,我曾经一度怀疑这首歌会不会烧在我脑子里,这辈子就忘不了了。
总的来说,音乐上更多的变化更多的起伏是积极作用的,唯一遗憾的,就是苹果原配的耳机有点吃不消了,各种解析没细节低音下不去噪音没效果,急需换耳机。
我一直认为《噪音袭击世界》那张专辑是上下课路途中必听专辑之一,完全符合“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全部精神,而且实际上我的确经常上下课路上听。但是《Sun Fun Gun》则完全不能路上听,安静的地方太安静,不调大音量听不见,突然噪音一出来很容易掉沟里。
在高中那段比现在更青涩、更白纸的年华,我总是喜欢听点什么东西就上纲上线,疯狂的检索八卦新闻小道消息稗官野史,不从这首歌里挖掘出来点人性的光辉、社会的阴暗面什么的誓不罢休。当时写过一大坨疯狂街头传教士的乐评,现在看来幼稚之极。
大学以来,听歌的进度并没有减缓,乐评却是一篇都没有写过。生活的忙碌有时会让人变得麻木,当听歌成为习惯以后,听歌就真的只是习惯而已了,大多数是左耳进右耳出,最多从嘴里挤出一句“这歌不错”然后迅速遗忘。刺猬是少有的真正打动我的乐队,我能感到他们身体内那种本质的混不吝的劲,以及对待音乐的那种平和的态度,这些都是我特别羡慕嫉妒恨又无从做到的,于是我就慢慢成了刺猬的脑残粉。看到豆瓣上有刺猬的演出就慕名前去,愚公移山啦MAO啦摩登天空啦草莓啦都看过刺猬的现场,那种感觉是说不出来的,就像是“怎么就这么给劲”的感觉。
我想无论《Sun Fun Gun》做成一个什么外在表象,都不会让我眼前一亮或者大失所望,因为它的本质是刺猬,是这三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年轻人,这样就够了。另外感谢老天,让我也在随着刺猬的成熟一起成熟,尽管不够成熟,但还使我不至于被他们甩开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