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 洋人打太极
(旧稿,原载《周末画报》)
看过《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人都记住了孩子们和克莱门特天真的笑脸,更记住了那一首首暖人心脾的唱诗,很多人也从是那第一次体会了唱诗的魅力。听过古典弦乐演奏的摇滚乐,也听过不插电版本的摇滚乐,还听过DJ混音后的摇滚乐,但是唱诗班演绎的摇滚乐甚是少见,比利时的Scala & Kolacny Brothers正是这样一支用唱诗形式演绎摇滚乐的唱诗班。新专辑里更有耳熟能详的Oasis,Nirvana,Metallica,Radiohead的重译作品,喧嚣轰鸣的电吉他被温暖的人声替代得一干二净,真是四两拨千斤的最佳模本。走入大教堂,面对着200多人的唱诗班,当你以为他们将唱出那些对我们有些晦涩的圣经信条的时候,你却突然感到Radiohead的大金曲《Creep》悠扬的穿过你的耳膜,你会作何感想,感叹音乐的伟大?还是惊讶与唱诗班的创意?也许这更像是一场非教徒式的洗礼。
和之前所有的专辑一样,Scala & Kolacny Brothers依然热衷于对经典摇滚乐作品的重译。在这张专辑里,他们在选曲上做出了大胆的突破,只收录了三首原创作品,大多数重译作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Metallica的《Nothing Else Matters》如此激愤的作品却被他们层次分明的人声化成了绕指柔情;排在滚石杂志“500历史金曲”前十位的Nirvana的《少年心气》也未能“幸免”,节奏舒缓,充满了哥特氛围,著名的副歌段落也被分解成了几个不同的乐章。还有绿洲的大金曲《Champagne Supernova》,电子乐队Depeche Mode,传统摇滚乐的代表乐队U2,后涅槃时代的Foo Fighters的大作也都被Scala & Kolacny Brothers一一化解,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阵势。而坐在钢琴背后的Scala & Kolacny 兄弟二人也似乎被附上了魔力,把外来的强力统统挡在了外面,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把兄弟二人的音乐比作中国太极再合适不过,看似平和,却内含杀机,并且功力深厚。在13首歌曲中,流行爵士大师Peter Gabriel的《Solsburry Hill》是最忠实原曲的一首被重译歌曲,唱诗班几乎用假音演唱了整首作品,在风格上也与其余重译作品区别甚大。
虽然Scala & Kolacny Brothers一次次的把摇滚乐改编得面目全非,并且毫无“悔改”之意,但从未遇到过唱片公司和原唱乐队的指责和乐迷的声讨,这也许可以归结为几个原因。首先,Scala & Kolacny Brothers虽然并没有尊重原版的编曲和情绪,但是却把原版重译为一首大家无法拒绝的好作品,从观感上,无可指摘之处,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里,所有人每天都渴望看到新的事物,无论是猎奇心理还是求知心理,大众是乐于看到某种固有形式被打破的,并且享受那种被冲击的快感。这正是比利时兄弟Scala & Kolacny的高明之处,自古好刀并不一定都会出好刃。最后才是因为唱诗班在教义里具有神圣的地位,不可侵犯。
专辑收录的三首原创作品在风格上明显与其他作品大相径庭,在气质上与圣咏歌唱团格利高里极其相似,只是比起格利高里古典弦乐的编曲更为现代,并且刻意加入了少量的电子成分。从中国目前的音乐受众情况来看,以这样的方式对摇滚乐进行嫁接不失为一个好的形式,比起大声喧嚣的摇滚乐,旋律动听的唱诗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且中国大众的音乐消费意识依然停留在剧场内的看电影方式。推广摇滚乐并非简单的推广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新文化的传播和新的消费意识的培养。
(文:朱尔摩斯)
看过《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的人都记住了孩子们和克莱门特天真的笑脸,更记住了那一首首暖人心脾的唱诗,很多人也从是那第一次体会了唱诗的魅力。听过古典弦乐演奏的摇滚乐,也听过不插电版本的摇滚乐,还听过DJ混音后的摇滚乐,但是唱诗班演绎的摇滚乐甚是少见,比利时的Scala & Kolacny Brothers正是这样一支用唱诗形式演绎摇滚乐的唱诗班。新专辑里更有耳熟能详的Oasis,Nirvana,Metallica,Radiohead的重译作品,喧嚣轰鸣的电吉他被温暖的人声替代得一干二净,真是四两拨千斤的最佳模本。走入大教堂,面对着200多人的唱诗班,当你以为他们将唱出那些对我们有些晦涩的圣经信条的时候,你却突然感到Radiohead的大金曲《Creep》悠扬的穿过你的耳膜,你会作何感想,感叹音乐的伟大?还是惊讶与唱诗班的创意?也许这更像是一场非教徒式的洗礼。
和之前所有的专辑一样,Scala & Kolacny Brothers依然热衷于对经典摇滚乐作品的重译。在这张专辑里,他们在选曲上做出了大胆的突破,只收录了三首原创作品,大多数重译作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Metallica的《Nothing Else Matters》如此激愤的作品却被他们层次分明的人声化成了绕指柔情;排在滚石杂志“500历史金曲”前十位的Nirvana的《少年心气》也未能“幸免”,节奏舒缓,充满了哥特氛围,著名的副歌段落也被分解成了几个不同的乐章。还有绿洲的大金曲《Champagne Supernova》,电子乐队Depeche Mode,传统摇滚乐的代表乐队U2,后涅槃时代的Foo Fighters的大作也都被Scala & Kolacny Brothers一一化解,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阵势。而坐在钢琴背后的Scala & Kolacny 兄弟二人也似乎被附上了魔力,把外来的强力统统挡在了外面,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把兄弟二人的音乐比作中国太极再合适不过,看似平和,却内含杀机,并且功力深厚。在13首歌曲中,流行爵士大师Peter Gabriel的《Solsburry Hill》是最忠实原曲的一首被重译歌曲,唱诗班几乎用假音演唱了整首作品,在风格上也与其余重译作品区别甚大。
虽然Scala & Kolacny Brothers一次次的把摇滚乐改编得面目全非,并且毫无“悔改”之意,但从未遇到过唱片公司和原唱乐队的指责和乐迷的声讨,这也许可以归结为几个原因。首先,Scala & Kolacny Brothers虽然并没有尊重原版的编曲和情绪,但是却把原版重译为一首大家无法拒绝的好作品,从观感上,无可指摘之处,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次,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里,所有人每天都渴望看到新的事物,无论是猎奇心理还是求知心理,大众是乐于看到某种固有形式被打破的,并且享受那种被冲击的快感。这正是比利时兄弟Scala & Kolacny的高明之处,自古好刀并不一定都会出好刃。最后才是因为唱诗班在教义里具有神圣的地位,不可侵犯。
专辑收录的三首原创作品在风格上明显与其他作品大相径庭,在气质上与圣咏歌唱团格利高里极其相似,只是比起格利高里古典弦乐的编曲更为现代,并且刻意加入了少量的电子成分。从中国目前的音乐受众情况来看,以这样的方式对摇滚乐进行嫁接不失为一个好的形式,比起大声喧嚣的摇滚乐,旋律动听的唱诗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且中国大众的音乐消费意识依然停留在剧场内的看电影方式。推广摇滚乐并非简单的推广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新文化的传播和新的消费意识的培养。
(文:朱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