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谈
远离故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让我望穿秋水,让我梦断魂飞”。身强体壮、意气风发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也想不起故土的,只有受到委屈、途径坎坷过后,故土的一切都鲜明起来了,一草一木皆含情……不像么?不像亲人么?心里最柔软的那一个角落那一些人,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我们藏得深深的,情恸,这才想起。“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听到侃侃的第一首歌正是《归去来兮》,电台播放,只开头钢琴声中荒凉响起的二胡一下就打动了远离故土遥遥千里的我,一凉,豪不费力地记住了“侃侃而谈”的侃侃——一个大街上可能一抓一把,丢人群里也并不显山露水的女子。
百度过她的资料,得知唱歌并不是她人生的主页感到欣慰,已尽苍凉的嗓音多少让人想起那个芳华逝去的阿桑。她与阿桑,一个是苍凉仿佛度了千百世立地成佛的女子,一个是沙哑多少辛酸泪水隐忍而发的女子,说是两个人,魂儿又那么同一。我不想说人生,不想盖高楼,做大帽子,只是,如斯的女子都让人想要忍不住靠近,因为,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茫,我们总会“识愁”,总会有历尽千帆诉无可诉的感慨,不早,也不晚。
《老家》这首同名曲比起《归去来兮》活泼了些,编曲使用了吉他、鼓和笛,歌词朴实,韵脚工整,“脚步踏遍海角天涯,心儿却系着它”,推荐收听。
有人说侃侃的声线像田震,应该是沙哑的感觉吧,但其实嚼字吐词和声音的收放差别很大很明显,听听《快乐不多》就会感受到,很舒服,容易享受到她的声音魅力,不会似是而非。而这首歌本身编曲不算好——只有木吉他,太过保守,明明有快节奏的部分却只觉仓促,或者说整曲与“快乐不多”的意境不搭。
《天亮了,我一个人上路》节奏轻快,接受度很高,奇怪的是这首却格外像田震的风格,特别是“ang”的发音。还不错,让整张专辑亮了一下,车载曲目,放在第5首的位置刚刚好。
“又冷又潮湿”是我这个北方人对南方冬天的最诚实表述,《南方的冬天》“暖”得有些过分了,我想应该是四季如春的昆明吧,开头的口琴让人欣喜,整曲并不出挑,歌词也陈善可乏。
一首《滴答》(吉他版)非常好听(原版本是混音感觉不太舒服),用木吉他和小提琴来演绎水的滴答、岁月的流逝是十分明智的,侃侃的声音就融进去了——那也是一件乐器,那是它们的合鸣。
最难得她的淡然,唱歌不是她的正职,只是她的快乐,自己写歌自己唱的一个女子。
想家的时候,游子最想听也是最怕听的这张老专辑——《老家》。
听到侃侃的第一首歌正是《归去来兮》,电台播放,只开头钢琴声中荒凉响起的二胡一下就打动了远离故土遥遥千里的我,一凉,豪不费力地记住了“侃侃而谈”的侃侃——一个大街上可能一抓一把,丢人群里也并不显山露水的女子。
百度过她的资料,得知唱歌并不是她人生的主页感到欣慰,已尽苍凉的嗓音多少让人想起那个芳华逝去的阿桑。她与阿桑,一个是苍凉仿佛度了千百世立地成佛的女子,一个是沙哑多少辛酸泪水隐忍而发的女子,说是两个人,魂儿又那么同一。我不想说人生,不想盖高楼,做大帽子,只是,如斯的女子都让人想要忍不住靠近,因为,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茫,我们总会“识愁”,总会有历尽千帆诉无可诉的感慨,不早,也不晚。
《老家》这首同名曲比起《归去来兮》活泼了些,编曲使用了吉他、鼓和笛,歌词朴实,韵脚工整,“脚步踏遍海角天涯,心儿却系着它”,推荐收听。
有人说侃侃的声线像田震,应该是沙哑的感觉吧,但其实嚼字吐词和声音的收放差别很大很明显,听听《快乐不多》就会感受到,很舒服,容易享受到她的声音魅力,不会似是而非。而这首歌本身编曲不算好——只有木吉他,太过保守,明明有快节奏的部分却只觉仓促,或者说整曲与“快乐不多”的意境不搭。
《天亮了,我一个人上路》节奏轻快,接受度很高,奇怪的是这首却格外像田震的风格,特别是“ang”的发音。还不错,让整张专辑亮了一下,车载曲目,放在第5首的位置刚刚好。
“又冷又潮湿”是我这个北方人对南方冬天的最诚实表述,《南方的冬天》“暖”得有些过分了,我想应该是四季如春的昆明吧,开头的口琴让人欣喜,整曲并不出挑,歌词也陈善可乏。
一首《滴答》(吉他版)非常好听(原版本是混音感觉不太舒服),用木吉他和小提琴来演绎水的滴答、岁月的流逝是十分明智的,侃侃的声音就融进去了——那也是一件乐器,那是它们的合鸣。
最难得她的淡然,唱歌不是她的正职,只是她的快乐,自己写歌自己唱的一个女子。
想家的时候,游子最想听也是最怕听的这张老专辑——《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