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之后,幸好还有你

◆◆我的那些年◆◆
我的那些年,还真的没啥伤痕。除了上课考试死读书陷入死循环外,乏善可陈。也只能在伪更年期的夜里忆当年时,任凭各种哀伤往事逆流成河。
那些年,没遇见我的柯景腾,虽然是别人眼里的好学生,却也没成为谁的沈佳宜。
终于明白,要想成为沈佳宜,成绩好是其次,长得美才是关键。
周围倒是有不少年轻or年少的一对对,合了分,分了合,天下大势,不足道也。
那些年,虽然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丝毫不影响我听情歌的心情。小学跟着姐姐们一起听过的张信哲熊天平,卖女孩的小火柴,随雪候鸟季节南飞;过于宽容你就玩过火,用情之深你却到处留情;中学时代曾和同学一起唱过的无印良品,身边掌心注定想见你,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故事的最后,我们真的分开了 %>_<%
那些年,我喜欢这些简单干净的好声音。那些人,他们真的是在唱歌。
唱简单的歌,简单的唱歌,仅此而已。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真快◆◆
想当年,姐好歹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弄潮儿啊~~~
豆瓣阿北刚发明这个fashion的时髦玩意儿时,我就一马当先大胆尝鲜及时掺活果断吸取了其中丰硕成果并弃之糟粕。怎料得,这几年却是越来越感觉与时代脱节了。百度mp3前几名的那些网络歌手究竟是男是女,我傻傻分不清楚,山高凡鸟为何如此受到广大无产阶级拥护?陈老师小毛张悬曹方成了豆瓣新宠,左小的歌你们有几个真心能听懂?
当非主流渐渐成了主流,标榜特立独行是不是成了时尚?
王小波的独立思想,你究竟是真心迎合,或仅随口附和?
◆◆他的那些年◆◆
在这里群魔也需要乱舞才能博取眼球的时代,胡夏,却很不合时宜的出现在我的面前。也许,是在我需要一个人能够让我在这个非主流的世界冷静下来的时刻,他刚好路过而已。更准确的应该说,那天晚上8点11分第25秒我只是刚好路过家里客厅,看了一眼电视上的他,听了一句他唱的家后。
只这一眼就沦陷。
话说,这个情感世界如我当年一样空白还有几天才满22周岁才有资格结婚的小男孩,他的那些年其实也蛮精彩的,绝对秒杀我这个中年妇女几条街。据说,年轻时写过情书追过女孩被拒绝从此失去追逐爱的能力(ms夸张了点>_<)。17、8岁休学,参加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比赛后在一个酱油团体打酱油,帅气装帅耍酷装酷的队友好歹有那么几个粉丝,他只能在机场默默帮队友哥哥们推行李,上场表演少个mic他自动被省略,团体唯一拍过的MV<新年快乐>里他在镜头前被人一把推开。有时候会恶趣味的去KTV点这个MV看,经常一群人欢乐的满地打滚,笑的目shi流 \(^o^)/
不久之后,台湾超级星光大道制作人来内地选人,他去参赛。开头一鸣惊人后却陷入胃痛忘词的撞墙低谷期,一路跌跌撞撞之后却又毫无悬念的拿了当届冠军。你以为从此人森就一片光明了么?亲啊,你还太年轻,2 simple,也naive了!此时超星已式微,星六影响力如何与万人空巷的星一盛况相比?也许是看不到明显的产出比,相较于华研华纳对林萧的定位策划全力打造,草草签了一张比赛唱片约的sony对胡夏可谓极不上心。比赛结束7个月后仓促推出的一专《胡爱夏》应该被超星粉嫌弃到不行吧?不温不火的一轮宣传过后,在台湾并没有引发多大涟漪。但是,谁又能料到,2011年竟然就成了“那些年”?? 任凭自大的九把刀再狂妄,也没想到这部小成本电影会有如此大的反响吧?胡夏也因成功演绎了主题曲那些年,一时风光无两。
人生的机遇和际遇,有时候真的很难预料。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燃点』PK『胡爱夏』◆◆
好风凭借力,燃点顺势一点既着。有了看得见的商业价值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这张专辑无论从选歌还是制作均相对一专来得精良许多。虽然,专辑的整体定位还是模糊和胆怯。
不过,因为有了『胡爱夏』作为参照,我对『燃点』已经相当满意了。一专最被歌迷诟病的,莫非是胡夏声音被修的超薄。二专至少没有这个问题。胡夏声音的厚度出来后,低音部分的温柔,中音部分的浑厚,都很美妙,不再只有印象中的高音绕梁。
二专『燃点』整体评分:8.4分
201. 燃点 8.4
202. 伤心童话 8.7
203. 勉强 9.0
204. 准备好要爱9.1
205. 我的错 8.3
206. 让我爱你 8.6
207. 当初 8.5
208. 小宝贝 6
209. 当你听我说7.9
210. 是我先开口8.7
211. 那些年 8.5
一专『胡爱夏』整体评分:7.8分
101. 爱都是对的8.4
102. 幻听 7.5
103. 逆向 7.3
104. 弹弹琴恋恋爱7.5
105. 爱夏 7.6
106. OH爱 7.4
107. 数到三不哭 7.4
108. 拍拖 8.3
109. 沉淀 8.4
110. 等待完整 8.4
◆第一主打PK:<燃点> VS <爱夏>
【爱夏】
作为第一主打的唯一的理由是歌名包含“夏”字吧?副歌一遍遍的repeat口水又洗脑,适合某些群体对某些人表白,成为一专流传度最广的歌也不足为奇了。
【燃点】
这首歌的完整度好听度都够了,但作为主打仿佛又缺点什么。胡夏唱歌的优点一直是主歌很有味道,缺点是这首编曲略显老,MV吐槽点太多。一向主打不爱,这次也不例外。
◆第二主打PK:<伤心童话> VS <爱都是对的>
【爱都是对的】
作为gay圈最爱,歌本身的词曲质量在一专亦属前列,缺点是词美则美矣,略有堆砌之嫌。副歌key高词不顺口,难唱。
【伤心童话】
主歌我给10分。第一句歌词进来前编曲很大气,主歌部分一层层渐进的呢喃,口气温柔极了,像在耳边细语,这首歌层次感是整张专辑最好的。缺点是主副歌间略有违和感。
很巧 两个第二主打都是易家扬老师的词。
◆第三主打PK:206. 让我爱你 VS 103. 逆向
【逆向】无感。不明白作为第三主打的用意。唯一亮点是独角戏MV拍的不错。
【让我爱你】作为二专最先曝光的一首歌,刚发布时虽然不是100%的好评,但大家普通评价都是:比一专好多了。编曲不错,但大小调的频繁变化让很多人不容易找到记忆点,整体温吞,但配合某网友的李大仁版MV却恰如其分。
◆个人最爱的PK:203. 勉强 VS 110. 等待完整
【等待完整】
一专最爱,除了那段莫名其妙的电音。向来喜欢这种带强烈节奏感但编曲不非常heavy的轻摇滚风。每个人都在等待完整,这是一专唯一能打动我的歌词,也很莫名。
【勉强】
同属于节奏感强烈的范畴,民谣曲风,轻舞飞扬,第一个节奏响起就让耳朵一亮,心情愉快。这首歌胡夏的演绎部分也没话说。但是,这么轻快的曲子一定要陪这么悲的歌词么?会不会有点不搭?如果想尝试跳脱小情小爱的束缚,这首曲可以作为尝试。
◆何厚华老师作品PK:204. 准备好要爱 VS 107. 数到三不哭
【数到三不哭】
从词看这小孩太苦了,从曲看,高音一直很ging。一专被刀削过的超薄音一览无遗。
【准备好要爱】
胡夏的歌,没有唱的难听的,只有好听和很好听之别,这是入耳。但他自己的作品能唱到入心的却不多。我又要拿比赛时期说事了,<家后>、<囚鸟>、<可惜不是你>、<为你我受冷风吹>很多歌,真的打动很多人。确实,好作品千金难买,经典作品可遇不可求,不能苛求一位20出头的新人奉献出乐坛经典来。但二专这首<准备好要爱>,有经典的潜力,是目前我觉得既入耳又入心的不二人选。主歌小清新,配乐简单,“简单是多么的快乐,而快乐却不再简单”,终于有简单但不直白的歌词了。
其实,二专如果用这首歌做主打,整张专辑的定位会更清晰,故事会更容易讲些。毕竟这才符合现在这个年轻小孩目前的情感状态,不必摆出为赋新词的姿态。
◆其他
【当初】
蛮有特色的一首歌,主歌“我真的抱歉”,副歌那段“那个伤你的家伙不懂你的珍贵”,真man,谁能抵挡唱这首歌的人的爱意呢?
【我的错】
缺点是词太直白叠加,但节奏很好听,有记忆点。都是我的错我的错,真是洗脑啊!这首有唱出这个年纪小男生的调皮活泼。
【是我先开口】
其实是首蛮适合KTV的歌,词曲主题都不错,很伤很虐的情歌,就是特色不够鲜明。你一开口我就知道下句是神马了。
【那些年】
不得不说的那些年,优点:神曲,不解释。缺点:声音也修的有点薄,延续一专的毛病,副歌交响乐有点盖住声音。其实如果不是为了电影情绪的爆发需要,配乐可以简单些。
◆总结
《胡爱夏》推出时,超星迷多少有些失望吧。当时大家都不切实际的期待胡夏能重现几十年来乐坛经典好歌的辉煌,加上专辑制作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神奇的是,这张专辑在非超星迷口中的评价竟然并不差。
《燃点》自然比《胡爱夏》要好(我已经排除心理期待等问题尽力客观评价了),但也不乏路人发表他们觉得二专不如一专的言论。每首歌在微薄都有路人在叫好,甚至包括我最厌恶的小宝贝,有人爱到不行。真是个百花齐放的世界。
只能说,听歌是件再主观不过的事情了。一首歌,别人夸的再好听,即使捧上天,你也无法违背自己的耳朵和内心。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反之亦然。每个人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不代表不同意见就势如水火,这世界就是因为各种花开才缤纷五彩;路人专业音乐人点评的头头是道,不代表歌迷粉丝没资格发声,谁比谁高贵谁又能把所谓道德捍卫?
以上全属个人观感,不代表任何团体。
◆◆别让他变成那些年◆◆
若没有《那些年》,是否有这张专辑的诞生?是否还有你在看的这篇文,是否还有这么多人在此讨论燃点的温度,顺便把对他的期待倾诉?不是没实力,不是不努力。但有实力又努力的人,世界上何其多?并不是凭借努力加实力就能脱颖而出。说是狗屎运么?太粗俗~说是命运么?又太玄乎~
这时候,唯有轻轻的说一句,C‘est la Vie!
其实从整体看来,胡夏已经足够幸运了。这么年轻,2张专辑在手,有热门歌曲,也获奖频频,多少人艳羡不及。谁还没有点磕磕碰碰曲曲折折呢,总陷入苦逼的追忆似乎也太过矫情。
但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对这个小孩的期望真的很高,总觉得他还可以更好些 再好些。超星时期的味道,仿佛是遗失很久的美好,也许跳脱了比赛期的简单纯净,商业化途中很难停下脚步思考;唱片公司对他的打造,可以定位得更清晰明朗或者说更加大胆些,不必总是拘泥与小情小爱情歌纯爱的桎梏,将抒情歌一路进行到底。但这对sony这家过于商业化的唱片公司的要求会不会又太高了呢?除了几个创作型歌手,我真心看不到它对其他歌手的清晰定位。
有太多期望,自然会有更多求而不得的失望。作为产业链终端的我又能改变什么呢?
买几张专辑自己听听顺便送给也喜欢他的朋友,在豆瓣上啰嗦几句勉表支持,仅此而已。
只求在这个声音还未盛放之前,别让他变成那些年。
我的那些年,还真的没啥伤痕。除了上课考试死读书陷入死循环外,乏善可陈。也只能在伪更年期的夜里忆当年时,任凭各种哀伤往事逆流成河。
那些年,没遇见我的柯景腾,虽然是别人眼里的好学生,却也没成为谁的沈佳宜。
终于明白,要想成为沈佳宜,成绩好是其次,长得美才是关键。
周围倒是有不少年轻or年少的一对对,合了分,分了合,天下大势,不足道也。
那些年,虽然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丝毫不影响我听情歌的心情。小学跟着姐姐们一起听过的张信哲熊天平,卖女孩的小火柴,随雪候鸟季节南飞;过于宽容你就玩过火,用情之深你却到处留情;中学时代曾和同学一起唱过的无印良品,身边掌心注定想见你,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故事的最后,我们真的分开了 %>_<%
那些年,我喜欢这些简单干净的好声音。那些人,他们真的是在唱歌。
唱简单的歌,简单的唱歌,仅此而已。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真快◆◆
想当年,姐好歹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弄潮儿啊~~~
豆瓣阿北刚发明这个fashion的时髦玩意儿时,我就一马当先大胆尝鲜及时掺活果断吸取了其中丰硕成果并弃之糟粕。怎料得,这几年却是越来越感觉与时代脱节了。百度mp3前几名的那些网络歌手究竟是男是女,我傻傻分不清楚,山高凡鸟为何如此受到广大无产阶级拥护?陈老师小毛张悬曹方成了豆瓣新宠,左小的歌你们有几个真心能听懂?
当非主流渐渐成了主流,标榜特立独行是不是成了时尚?
王小波的独立思想,你究竟是真心迎合,或仅随口附和?
◆◆他的那些年◆◆
在这里群魔也需要乱舞才能博取眼球的时代,胡夏,却很不合时宜的出现在我的面前。也许,是在我需要一个人能够让我在这个非主流的世界冷静下来的时刻,他刚好路过而已。更准确的应该说,那天晚上8点11分第25秒我只是刚好路过家里客厅,看了一眼电视上的他,听了一句他唱的家后。
只这一眼就沦陷。
话说,这个情感世界如我当年一样空白还有几天才满22周岁才有资格结婚的小男孩,他的那些年其实也蛮精彩的,绝对秒杀我这个中年妇女几条街。据说,年轻时写过情书追过女孩被拒绝从此失去追逐爱的能力(ms夸张了点>_<)。17、8岁休学,参加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比赛后在一个酱油团体打酱油,帅气装帅耍酷装酷的队友好歹有那么几个粉丝,他只能在机场默默帮队友哥哥们推行李,上场表演少个mic他自动被省略,团体唯一拍过的MV<新年快乐>里他在镜头前被人一把推开。有时候会恶趣味的去KTV点这个MV看,经常一群人欢乐的满地打滚,笑的目shi流 \(^o^)/
不久之后,台湾超级星光大道制作人来内地选人,他去参赛。开头一鸣惊人后却陷入胃痛忘词的撞墙低谷期,一路跌跌撞撞之后却又毫无悬念的拿了当届冠军。你以为从此人森就一片光明了么?亲啊,你还太年轻,2 simple,也naive了!此时超星已式微,星六影响力如何与万人空巷的星一盛况相比?也许是看不到明显的产出比,相较于华研华纳对林萧的定位策划全力打造,草草签了一张比赛唱片约的sony对胡夏可谓极不上心。比赛结束7个月后仓促推出的一专《胡爱夏》应该被超星粉嫌弃到不行吧?不温不火的一轮宣传过后,在台湾并没有引发多大涟漪。但是,谁又能料到,2011年竟然就成了“那些年”?? 任凭自大的九把刀再狂妄,也没想到这部小成本电影会有如此大的反响吧?胡夏也因成功演绎了主题曲那些年,一时风光无两。
人生的机遇和际遇,有时候真的很难预料。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燃点』PK『胡爱夏』◆◆
好风凭借力,燃点顺势一点既着。有了看得见的商业价值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这张专辑无论从选歌还是制作均相对一专来得精良许多。虽然,专辑的整体定位还是模糊和胆怯。
不过,因为有了『胡爱夏』作为参照,我对『燃点』已经相当满意了。一专最被歌迷诟病的,莫非是胡夏声音被修的超薄。二专至少没有这个问题。胡夏声音的厚度出来后,低音部分的温柔,中音部分的浑厚,都很美妙,不再只有印象中的高音绕梁。
二专『燃点』整体评分:8.4分
201. 燃点 8.4
202. 伤心童话 8.7
203. 勉强 9.0
204. 准备好要爱9.1
205. 我的错 8.3
206. 让我爱你 8.6
207. 当初 8.5
208. 小宝贝 6
209. 当你听我说7.9
210. 是我先开口8.7
211. 那些年 8.5
一专『胡爱夏』整体评分:7.8分
101. 爱都是对的8.4
102. 幻听 7.5
103. 逆向 7.3
104. 弹弹琴恋恋爱7.5
105. 爱夏 7.6
106. OH爱 7.4
107. 数到三不哭 7.4
108. 拍拖 8.3
109. 沉淀 8.4
110. 等待完整 8.4
◆第一主打PK:<燃点> VS <爱夏>
【爱夏】
作为第一主打的唯一的理由是歌名包含“夏”字吧?副歌一遍遍的repeat口水又洗脑,适合某些群体对某些人表白,成为一专流传度最广的歌也不足为奇了。
【燃点】
这首歌的完整度好听度都够了,但作为主打仿佛又缺点什么。胡夏唱歌的优点一直是主歌很有味道,缺点是这首编曲略显老,MV吐槽点太多。一向主打不爱,这次也不例外。
◆第二主打PK:<伤心童话> VS <爱都是对的>
【爱都是对的】
作为gay圈最爱,歌本身的词曲质量在一专亦属前列,缺点是词美则美矣,略有堆砌之嫌。副歌key高词不顺口,难唱。
【伤心童话】
主歌我给10分。第一句歌词进来前编曲很大气,主歌部分一层层渐进的呢喃,口气温柔极了,像在耳边细语,这首歌层次感是整张专辑最好的。缺点是主副歌间略有违和感。
很巧 两个第二主打都是易家扬老师的词。
◆第三主打PK:206. 让我爱你 VS 103. 逆向
【逆向】无感。不明白作为第三主打的用意。唯一亮点是独角戏MV拍的不错。
【让我爱你】作为二专最先曝光的一首歌,刚发布时虽然不是100%的好评,但大家普通评价都是:比一专好多了。编曲不错,但大小调的频繁变化让很多人不容易找到记忆点,整体温吞,但配合某网友的李大仁版MV却恰如其分。
◆个人最爱的PK:203. 勉强 VS 110. 等待完整
【等待完整】
一专最爱,除了那段莫名其妙的电音。向来喜欢这种带强烈节奏感但编曲不非常heavy的轻摇滚风。每个人都在等待完整,这是一专唯一能打动我的歌词,也很莫名。
【勉强】
同属于节奏感强烈的范畴,民谣曲风,轻舞飞扬,第一个节奏响起就让耳朵一亮,心情愉快。这首歌胡夏的演绎部分也没话说。但是,这么轻快的曲子一定要陪这么悲的歌词么?会不会有点不搭?如果想尝试跳脱小情小爱的束缚,这首曲可以作为尝试。
◆何厚华老师作品PK:204. 准备好要爱 VS 107. 数到三不哭
【数到三不哭】
从词看这小孩太苦了,从曲看,高音一直很ging。一专被刀削过的超薄音一览无遗。
【准备好要爱】
胡夏的歌,没有唱的难听的,只有好听和很好听之别,这是入耳。但他自己的作品能唱到入心的却不多。我又要拿比赛时期说事了,<家后>、<囚鸟>、<可惜不是你>、<为你我受冷风吹>很多歌,真的打动很多人。确实,好作品千金难买,经典作品可遇不可求,不能苛求一位20出头的新人奉献出乐坛经典来。但二专这首<准备好要爱>,有经典的潜力,是目前我觉得既入耳又入心的不二人选。主歌小清新,配乐简单,“简单是多么的快乐,而快乐却不再简单”,终于有简单但不直白的歌词了。
其实,二专如果用这首歌做主打,整张专辑的定位会更清晰,故事会更容易讲些。毕竟这才符合现在这个年轻小孩目前的情感状态,不必摆出为赋新词的姿态。
◆其他
【当初】
蛮有特色的一首歌,主歌“我真的抱歉”,副歌那段“那个伤你的家伙不懂你的珍贵”,真man,谁能抵挡唱这首歌的人的爱意呢?
【我的错】
缺点是词太直白叠加,但节奏很好听,有记忆点。都是我的错我的错,真是洗脑啊!这首有唱出这个年纪小男生的调皮活泼。
【是我先开口】
其实是首蛮适合KTV的歌,词曲主题都不错,很伤很虐的情歌,就是特色不够鲜明。你一开口我就知道下句是神马了。
【那些年】
不得不说的那些年,优点:神曲,不解释。缺点:声音也修的有点薄,延续一专的毛病,副歌交响乐有点盖住声音。其实如果不是为了电影情绪的爆发需要,配乐可以简单些。
◆总结
《胡爱夏》推出时,超星迷多少有些失望吧。当时大家都不切实际的期待胡夏能重现几十年来乐坛经典好歌的辉煌,加上专辑制作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神奇的是,这张专辑在非超星迷口中的评价竟然并不差。
《燃点》自然比《胡爱夏》要好(我已经排除心理期待等问题尽力客观评价了),但也不乏路人发表他们觉得二专不如一专的言论。每首歌在微薄都有路人在叫好,甚至包括我最厌恶的小宝贝,有人爱到不行。真是个百花齐放的世界。
只能说,听歌是件再主观不过的事情了。一首歌,别人夸的再好听,即使捧上天,你也无法违背自己的耳朵和内心。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反之亦然。每个人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不代表不同意见就势如水火,这世界就是因为各种花开才缤纷五彩;路人专业音乐人点评的头头是道,不代表歌迷粉丝没资格发声,谁比谁高贵谁又能把所谓道德捍卫?
以上全属个人观感,不代表任何团体。
◆◆别让他变成那些年◆◆
若没有《那些年》,是否有这张专辑的诞生?是否还有你在看的这篇文,是否还有这么多人在此讨论燃点的温度,顺便把对他的期待倾诉?不是没实力,不是不努力。但有实力又努力的人,世界上何其多?并不是凭借努力加实力就能脱颖而出。说是狗屎运么?太粗俗~说是命运么?又太玄乎~
这时候,唯有轻轻的说一句,C‘est la Vie!
其实从整体看来,胡夏已经足够幸运了。这么年轻,2张专辑在手,有热门歌曲,也获奖频频,多少人艳羡不及。谁还没有点磕磕碰碰曲曲折折呢,总陷入苦逼的追忆似乎也太过矫情。
但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对这个小孩的期望真的很高,总觉得他还可以更好些 再好些。超星时期的味道,仿佛是遗失很久的美好,也许跳脱了比赛期的简单纯净,商业化途中很难停下脚步思考;唱片公司对他的打造,可以定位得更清晰明朗或者说更加大胆些,不必总是拘泥与小情小爱情歌纯爱的桎梏,将抒情歌一路进行到底。但这对sony这家过于商业化的唱片公司的要求会不会又太高了呢?除了几个创作型歌手,我真心看不到它对其他歌手的清晰定位。
有太多期望,自然会有更多求而不得的失望。作为产业链终端的我又能改变什么呢?
买几张专辑自己听听顺便送给也喜欢他的朋友,在豆瓣上啰嗦几句勉表支持,仅此而已。
只求在这个声音还未盛放之前,别让他变成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