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熟男的微情书——胡夏《燃点》

又到了乍寒还暖的季节,忽晴忽雨的天,忽冷忽热的风,忽好忽坏的心情。想念北海道的汤,憧憬台北的夜。
依旧穿梭在钢筋森林的城市,在川流不息的地下铁邂逅忙碌的人群,塞着耳机幻想着与世隔绝,所幸那些年的坚持,等待这些天新的燃点。
胡夏的《燃点》,希冀中的期待。
“燃点”前奏的钢琴很美,美的真的像雪花翩翩,只是在胡夏开口的瞬间,小男生的一夜长大着实有些始料未及,越来越浓烈情绪的堆砌,意外的有些无所适从,没有办法在想象中设定的情感随着旋律的流淌,层层叠叠,在副歌中绽放,漫天风雪烟花绚烂,飞蛾扑火心无怨尤。喜欢吉他,钢琴和弦乐的完美配合,还没有来得及设下心防去抵御这扑面而来的感伤,竟已然被那11音阶的跨度给震撼了,而胡夏上一张《胡爱夏》里,也只有未能主打的“沉淀”能与之媲美了。作为主打歌,或许专辑中可以有着别的的选择,“燃点”的当选,编曲的丰富,氛围的渲染应该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40秒“伤心童话”试听版副歌里,只觉得有一些心酸的唯美,却不曾想主歌部分有着如此的纠结和纷繁。带有一些哥特式神秘的前奏,与童话氛围相违背的渲染;这许多四连音的叠加,气息的考验居然不着痕迹,而曾经一度觉得胡夏在讲述口气的处理上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而这一瞬居然炉火纯青了。副歌的动听在主歌的铺陈下,越发的动听了,张扬的恰如其分,而第二次更多变的副歌尾音,让“伤心”变得如此的刻骨铭心,“在太阳下,多少人想月光”,白天不懂夜的黑的伤痛,就这样被升华了,恍惚间竟然仿若回到“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的空间。没有匆匆的唱完副歌就收尾,最后衔接主歌的桥段让“伤心”越发的楚楚动人。爱,此刻若真是伤痛,就让它更彻底一些。
从“勉强”的前奏里听到了钟爱的民谣吉他,也许前两首的铺天盖地的伤痛多少快让人有些快要支撑不住,尽管这样的痛彻是那么的切中人心,那么的感同身受,而“勉强”的出现,给了自己最好的纾解。只是这样简单的低吟浅唱着,没有很大的起伏,而且几乎已经模糊了主歌副歌的界线,却仍可以在很多的尾音上听到细微的变化,这样的推荐不露声色,却似风筝长线,缓缓地牵引。本以为会是张悬,陈绮贞般的民谣小清新,其实倒更有着蔡健雅的稳重与深沉,宛若一个人赤足走在深秋的沙滩,任凭微咸的海水被犀利的风卷起拍打脸颊,满满的思绪只用眼神放空,回忆,领悟,释怀也不过只是一瞬...倘若再呢喃一些,再松弛一些,再少一些正襟危坐,“勉强”会更加让人深陷。
“准备好要爱”,好悠扬的主歌,从一开始就简单的动人,好喜欢胡夏这样唱,这样完全不着痕迹的唱,“简单是多么的快乐,而快乐却不再简单”,就像聆听一个老朋友的问候,真的会勾起久违的感动。副歌里有着胡夏口中的轻摇滚,打动人心的是二十几岁的胡夏却可以把与父亲年纪相当的何厚华的深刻唱的如此淋漓尽致,我们都没有办法从爱情开始的那一刻就去预料她的结果,可每一次的经历却都可以是人生最珍贵的记忆。敞开心灵准备再一次去爱,准备遇见那个真的对的人。曲式的编排,没有让人在自怨自艾的副歌里停留,最后的段落让所有的过往都可以在最后释放成为对爱情最美的向往。
其实我个人比较倾向把“我的错”表述成轻摇滚,或者Pop Rock,甚至是现今欧美乐坛很流行的Idol Rock。歌词里的男主角极尽撒娇所能讨女孩子欢心,这本和被封为“萌主”的胡夏的本色极为贴合,却不曾想胡夏唱的倒是多少显得有些矜持了,若是再痞一点,坏一点,轻松一点,相信一定更讨人喜欢。不过惊喜之处在于最后一次副歌前,那个高音着实唱的酣畅淋漓,爆发力和穿透力无可挑剔,浑厚扎实,张力十足,直唱得人后脊梁发麻,浑身鸡皮疙瘩掉落。只记得上一次唱的让自己浑身战栗的,是滚石30周年上的齐豫。只这一个惊艳的高音,也倒是真可以对快歌并不擅长的胡夏平添了许多的宽容。
“让我爱你”是新专辑的预热单曲,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还空降了点播排行榜的冠军,更是因为有才华的歌迷用“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剧情天衣无缝的配上了这首歌,而使得它广为流传。一直觉得胡夏还像个孩子,却真的没有预料过,歌声里的他可以这么温柔,这么贴心,这么深情,这么坚持。先前总还是觉得这一首歌胡夏可以更浓烈,更张扬一些,可细细听完整张专辑才觉得,如今这样的诠释才是最恰如其分的,之前的翻涌还历历在目,而此时此刻也只有这样的内敛,才能让那一份坚毅显得更弥足珍贵。
听“当初”的前奏,想起了许哲佩的“气球”,想起自己当时有多么疼惜这首歌,却也被那几乎无法呼吸的唱给震撼。也许只是听主歌,真的会误以为那只是胡夏诸多情歌中的惺忪平常的一首,而那意料之外的副歌却又再一次让“气球”涌上了心头,只是这一次,不是疼惜,是温暖。若是个女生听到这样的歌词,一定不会再哀怨自己现在的单身,所有的等待只为等一个对自己这样告白的男生,夫复何求。“我真的抱歉,没赶上你的昨天,但是我一定参与你更长的明天”,除却告白,这是多么博爱的一句台词,似乎更能印证歌迷与偶像之间的心声。这一次的专辑,有太多作品在最后两边副歌间衔接的部分都写得非常好听,而“当初”无疑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掩不住对“当初”的喜爱,竟然不禁幻想倘若要是拍成了MV该会是怎样的美好。
很多人都在听“小宝贝”原作人的Demo时候表示想象无能,而倘若这一整张里都是“燃点”式的情歌,多少还是会显得单一了些,于是“小宝贝”成为最好的调味剂。多希望胡夏唱的可爱一点,再乖巧一点,再萌一点真的就完美了,于是还是会期待胡夏在快歌上技艺和拿捏上更精准的表现。不过第一段副歌的假音唱的尤为可爱,是胡夏之前很少见的发音位置,因为胡夏的半假音一直都唱的很好,又有厚度又精准,于是胡夏很少采用比较气音的全假音的发音,而这一次真心唱的让人心花怒放;而间奏部分胡夏自己配唱的合音是全曲最可爱的部分,有着如此厉害的和声功力,倒是很期待胡夏以后能够自己一个人做一首accaplla,一定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当你听我说”其实很卫斯理,从编曲吉他出来,还是很容易听得出一些风格。这算是一首标准的情歌,或者说是一首很传统的意义上的情歌,虽然有着相对比较当下的编曲,就诚如华语乐坛最鼎盛时期那些好听的情歌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华丽的噱头,只是很简单的唱着,流淌着,很简单的打动人,喜欢本来就没有什么复杂的理由,只是简单地喜欢,就够了。
也许是听歌习惯的关系,我一直对专辑的最后一首歌很期待,不像很多人以为最后一首歌都是拿来放牛的,每一本精彩书总会有着美丽的结尾一样,不论它带给你的是怎么样的情绪,但它所肩负的,是要让你意犹未尽。总以为就在即将听完一整张专辑的时候,人的情绪是很容易透支的,因为之前九首歌的林林总总无论是深陷还是宣泄,都是投入,尤其是胡夏的声音本来就很容易让人沉溺,更何况这一次的曲目还这么的动人。“是我先开口”,前奏的钢琴平静的让自己有一些低落,当胡夏的声音把自己唤醒的时候,却有些莫名的伤感起来,而且就这样被包裹起来,越来越有些不能自拨,不是欲哭无泪的纠结,倒更像是看穿的怜惜,于是明白这是不能在深夜独自聆听的恐惧,独怕幽闭空间装不下决堤的泪水。只是就在崩溃的边缘,让最后一次副歌后的延续唱段,把紧绷的情绪延展开来,即便是无奈的孤单影只无人怜,也要让自己鼓起清晨拉开窗帘,迎接第一束照进房间阳光的勇气。居然爱上了这样的延展,没有了戛然而止的空虚,没有了隐忍的内伤失落,疗伤系的情歌本就不该只是伤痛的。
“那些年”作为bonus track,已然写过太多太多,只是在厚重成熟的基调里,“那些年”的小清新又有了别样的味道。
一遍又一遍的循环着,反复着,放肆的让心里的喜爱蔓延,膨胀,吞噬自己所有的感官。闭上眼,仿佛就在阳光下,青草地,打开手中的千纸鹤,里面写满了一篇篇温暖话语的情书,无论是快乐的,伤心地,爱恋的,分手的,可爱的,调皮的,甜蜜的,感动的...长大的男生开始懂得表达自己,开始变得让人刮目相看了,也许15个月的等待有着这样的收获,对于每一个人满心期待的人来说都是那么的欣慰和欢愉。也许总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可充斥在耳朵里的进步,蜕变,精彩,美好......一首歌一次成长,一篇词一封情书,轻熟男的微情书,胡夏的“燃点”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用一颗平静的心去聆听,聆听久违的心动,聆听属于自己的故事,寻找属于心灵的燃点...
依旧穿梭在钢筋森林的城市,在川流不息的地下铁邂逅忙碌的人群,塞着耳机幻想着与世隔绝,所幸那些年的坚持,等待这些天新的燃点。
胡夏的《燃点》,希冀中的期待。
“燃点”前奏的钢琴很美,美的真的像雪花翩翩,只是在胡夏开口的瞬间,小男生的一夜长大着实有些始料未及,越来越浓烈情绪的堆砌,意外的有些无所适从,没有办法在想象中设定的情感随着旋律的流淌,层层叠叠,在副歌中绽放,漫天风雪烟花绚烂,飞蛾扑火心无怨尤。喜欢吉他,钢琴和弦乐的完美配合,还没有来得及设下心防去抵御这扑面而来的感伤,竟已然被那11音阶的跨度给震撼了,而胡夏上一张《胡爱夏》里,也只有未能主打的“沉淀”能与之媲美了。作为主打歌,或许专辑中可以有着别的的选择,“燃点”的当选,编曲的丰富,氛围的渲染应该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40秒“伤心童话”试听版副歌里,只觉得有一些心酸的唯美,却不曾想主歌部分有着如此的纠结和纷繁。带有一些哥特式神秘的前奏,与童话氛围相违背的渲染;这许多四连音的叠加,气息的考验居然不着痕迹,而曾经一度觉得胡夏在讲述口气的处理上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而这一瞬居然炉火纯青了。副歌的动听在主歌的铺陈下,越发的动听了,张扬的恰如其分,而第二次更多变的副歌尾音,让“伤心”变得如此的刻骨铭心,“在太阳下,多少人想月光”,白天不懂夜的黑的伤痛,就这样被升华了,恍惚间竟然仿若回到“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的空间。没有匆匆的唱完副歌就收尾,最后衔接主歌的桥段让“伤心”越发的楚楚动人。爱,此刻若真是伤痛,就让它更彻底一些。
从“勉强”的前奏里听到了钟爱的民谣吉他,也许前两首的铺天盖地的伤痛多少快让人有些快要支撑不住,尽管这样的痛彻是那么的切中人心,那么的感同身受,而“勉强”的出现,给了自己最好的纾解。只是这样简单的低吟浅唱着,没有很大的起伏,而且几乎已经模糊了主歌副歌的界线,却仍可以在很多的尾音上听到细微的变化,这样的推荐不露声色,却似风筝长线,缓缓地牵引。本以为会是张悬,陈绮贞般的民谣小清新,其实倒更有着蔡健雅的稳重与深沉,宛若一个人赤足走在深秋的沙滩,任凭微咸的海水被犀利的风卷起拍打脸颊,满满的思绪只用眼神放空,回忆,领悟,释怀也不过只是一瞬...倘若再呢喃一些,再松弛一些,再少一些正襟危坐,“勉强”会更加让人深陷。
“准备好要爱”,好悠扬的主歌,从一开始就简单的动人,好喜欢胡夏这样唱,这样完全不着痕迹的唱,“简单是多么的快乐,而快乐却不再简单”,就像聆听一个老朋友的问候,真的会勾起久违的感动。副歌里有着胡夏口中的轻摇滚,打动人心的是二十几岁的胡夏却可以把与父亲年纪相当的何厚华的深刻唱的如此淋漓尽致,我们都没有办法从爱情开始的那一刻就去预料她的结果,可每一次的经历却都可以是人生最珍贵的记忆。敞开心灵准备再一次去爱,准备遇见那个真的对的人。曲式的编排,没有让人在自怨自艾的副歌里停留,最后的段落让所有的过往都可以在最后释放成为对爱情最美的向往。
其实我个人比较倾向把“我的错”表述成轻摇滚,或者Pop Rock,甚至是现今欧美乐坛很流行的Idol Rock。歌词里的男主角极尽撒娇所能讨女孩子欢心,这本和被封为“萌主”的胡夏的本色极为贴合,却不曾想胡夏唱的倒是多少显得有些矜持了,若是再痞一点,坏一点,轻松一点,相信一定更讨人喜欢。不过惊喜之处在于最后一次副歌前,那个高音着实唱的酣畅淋漓,爆发力和穿透力无可挑剔,浑厚扎实,张力十足,直唱得人后脊梁发麻,浑身鸡皮疙瘩掉落。只记得上一次唱的让自己浑身战栗的,是滚石30周年上的齐豫。只这一个惊艳的高音,也倒是真可以对快歌并不擅长的胡夏平添了许多的宽容。
“让我爱你”是新专辑的预热单曲,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还空降了点播排行榜的冠军,更是因为有才华的歌迷用“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剧情天衣无缝的配上了这首歌,而使得它广为流传。一直觉得胡夏还像个孩子,却真的没有预料过,歌声里的他可以这么温柔,这么贴心,这么深情,这么坚持。先前总还是觉得这一首歌胡夏可以更浓烈,更张扬一些,可细细听完整张专辑才觉得,如今这样的诠释才是最恰如其分的,之前的翻涌还历历在目,而此时此刻也只有这样的内敛,才能让那一份坚毅显得更弥足珍贵。
听“当初”的前奏,想起了许哲佩的“气球”,想起自己当时有多么疼惜这首歌,却也被那几乎无法呼吸的唱给震撼。也许只是听主歌,真的会误以为那只是胡夏诸多情歌中的惺忪平常的一首,而那意料之外的副歌却又再一次让“气球”涌上了心头,只是这一次,不是疼惜,是温暖。若是个女生听到这样的歌词,一定不会再哀怨自己现在的单身,所有的等待只为等一个对自己这样告白的男生,夫复何求。“我真的抱歉,没赶上你的昨天,但是我一定参与你更长的明天”,除却告白,这是多么博爱的一句台词,似乎更能印证歌迷与偶像之间的心声。这一次的专辑,有太多作品在最后两边副歌间衔接的部分都写得非常好听,而“当初”无疑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掩不住对“当初”的喜爱,竟然不禁幻想倘若要是拍成了MV该会是怎样的美好。
很多人都在听“小宝贝”原作人的Demo时候表示想象无能,而倘若这一整张里都是“燃点”式的情歌,多少还是会显得单一了些,于是“小宝贝”成为最好的调味剂。多希望胡夏唱的可爱一点,再乖巧一点,再萌一点真的就完美了,于是还是会期待胡夏在快歌上技艺和拿捏上更精准的表现。不过第一段副歌的假音唱的尤为可爱,是胡夏之前很少见的发音位置,因为胡夏的半假音一直都唱的很好,又有厚度又精准,于是胡夏很少采用比较气音的全假音的发音,而这一次真心唱的让人心花怒放;而间奏部分胡夏自己配唱的合音是全曲最可爱的部分,有着如此厉害的和声功力,倒是很期待胡夏以后能够自己一个人做一首accaplla,一定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当你听我说”其实很卫斯理,从编曲吉他出来,还是很容易听得出一些风格。这算是一首标准的情歌,或者说是一首很传统的意义上的情歌,虽然有着相对比较当下的编曲,就诚如华语乐坛最鼎盛时期那些好听的情歌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华丽的噱头,只是很简单的唱着,流淌着,很简单的打动人,喜欢本来就没有什么复杂的理由,只是简单地喜欢,就够了。
也许是听歌习惯的关系,我一直对专辑的最后一首歌很期待,不像很多人以为最后一首歌都是拿来放牛的,每一本精彩书总会有着美丽的结尾一样,不论它带给你的是怎么样的情绪,但它所肩负的,是要让你意犹未尽。总以为就在即将听完一整张专辑的时候,人的情绪是很容易透支的,因为之前九首歌的林林总总无论是深陷还是宣泄,都是投入,尤其是胡夏的声音本来就很容易让人沉溺,更何况这一次的曲目还这么的动人。“是我先开口”,前奏的钢琴平静的让自己有一些低落,当胡夏的声音把自己唤醒的时候,却有些莫名的伤感起来,而且就这样被包裹起来,越来越有些不能自拨,不是欲哭无泪的纠结,倒更像是看穿的怜惜,于是明白这是不能在深夜独自聆听的恐惧,独怕幽闭空间装不下决堤的泪水。只是就在崩溃的边缘,让最后一次副歌后的延续唱段,把紧绷的情绪延展开来,即便是无奈的孤单影只无人怜,也要让自己鼓起清晨拉开窗帘,迎接第一束照进房间阳光的勇气。居然爱上了这样的延展,没有了戛然而止的空虚,没有了隐忍的内伤失落,疗伤系的情歌本就不该只是伤痛的。
“那些年”作为bonus track,已然写过太多太多,只是在厚重成熟的基调里,“那些年”的小清新又有了别样的味道。
一遍又一遍的循环着,反复着,放肆的让心里的喜爱蔓延,膨胀,吞噬自己所有的感官。闭上眼,仿佛就在阳光下,青草地,打开手中的千纸鹤,里面写满了一篇篇温暖话语的情书,无论是快乐的,伤心地,爱恋的,分手的,可爱的,调皮的,甜蜜的,感动的...长大的男生开始懂得表达自己,开始变得让人刮目相看了,也许15个月的等待有着这样的收获,对于每一个人满心期待的人来说都是那么的欣慰和欢愉。也许总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可充斥在耳朵里的进步,蜕变,精彩,美好......一首歌一次成长,一篇词一封情书,轻熟男的微情书,胡夏的“燃点”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用一颗平静的心去聆听,聆听久违的心动,聆听属于自己的故事,寻找属于心灵的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