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力能行吗?
Shearwater乐队的创建和成长是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它的组建者原是Okkervil River乐队的主要成员Will Sheff和Jonathan Meiburg,当时,2000年左右,OR刚成立不久,属于在地下苦熬往地上奔的阶段。俩人觉着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干点私活,就搞了这么个Shearwater。原以为这仅是个一次性或者边缘性的行为,没成想,无心插柳柳成荫,一边OR渐入佳境,逐步获得认可,另一边Shearwater的音乐也弄得有声有色。两个乐队就像一棵树上的两枚果子,音乐有共同之处,都属于indie rock范畴,某些歌曲的构架也类似,但前者偏于folk的悠长淡远,而后者较为情绪化、敏感和富于变化。慢慢地,两个人对如何驾驭两个乐队以及音乐理念上的分歧,使得分家成了必然结果。Jonathan Meiburg对后者倾力有加,退出了OR,专心经营Shearwater——这下可算是自己说了算了,翅膀也硬了。
就像乐队的名字,Shearwater是一种水边善飞的鸥鸟,当它羽翼丰满时,谁能阻拦它的展翅翱翔呢?
如果,06年的《Palo Santo》还有着传奇歌者Jeff Buckley的明显影响,叹惋唏嘘,整体音乐氛围偏低调的话,那么08年《Rook》的变化就绝对是让人惊艳的体验了。《Rook》清逸起来,各种弹拨乐器的清越编织,加上Meiburg的悠然演唱,间或醒神的post-rock穿插,非常艺术化和唯美的一张唱片,当年各大年终榜都有它的身影。10年,Meiburg走的更远,完全搞了一张和“岛屿”有关的概念唱片,说了不少人和自然、人和人的事;音乐又为之一变,时而跳跃,时而宁和,听得出来在努力地“说事儿”,起转承合稍显紧涩的说,但好听还是好听的。
12年,新砖,你能猜出来,Shearwater又飞翔在了在不同的空间里和高度上——不变,能叫善飞的鸥鸟吗?这种乐队,常听常新,总是给你惊喜,姑且不提变成个啥,就是这份勇气和野心,聆听时,体会到了,也是蛮舒服的事;何况Meiburg的才华目前还没有江郎之虞。
开篇第一首,低沉的贝斯铺排,吉他试探性地出现,渲染出宁静的氛围,你会以为是一首绵长的叙事民谣,听着听着,节奏变强,提琴反向映衬,鼓点砰砰加了进来,钢琴恰到好处地澎湃共鸣,乐曲越来越向前赶去,Meiburg的演唱亦是有一种不断欢腾雀跃起来的感觉,当你的情绪被调动到顶点的时候,歌曲戛然而止。你会揉揉自己的耳朵:这这,这算什么?如此的直接和粗糙——当然这是相对于Shearwater以前的“精细”而言——要表现啥?再看看唱片封面,你就会恍然大悟,而且第一首歌的歌名叫“Animal Joy”,唱片的标题就是这个。当你会心展颜,暗自窃喜这或许又将是一次全新的聆听体验,果不其然,第二首“Breaking The Yearlings”越发地急迫、低沉和澎湃地向你袭来。往后听,这种“奔放率直”的感觉会进一步得到确认,当然,安静的时候也是有的,总“铿铿锵锵”也不是个事。不过,这种动静调和,还是处理的很高妙的,把唱片连缀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风格感,有时纯属是瞎联想,竟让我想起Neil Young的那些既有力度又优雅的经典唱片,尽管我知道他们之间是风马牛。好音乐,其实是能把你带至某种自洽完满的情境中去的,这个是共通的。
总之,这是一张悦耳、愉心,极大激活脑细胞的唱片。如果有缺点的话,可能就是Meiburg的演唱,稍有点用力了。但是,话说回来了,你都“Animal Joy”了,不用力能行吗?如此生机勃勃的唱片,给个五星力荐吧。
就像乐队的名字,Shearwater是一种水边善飞的鸥鸟,当它羽翼丰满时,谁能阻拦它的展翅翱翔呢?
如果,06年的《Palo Santo》还有着传奇歌者Jeff Buckley的明显影响,叹惋唏嘘,整体音乐氛围偏低调的话,那么08年《Rook》的变化就绝对是让人惊艳的体验了。《Rook》清逸起来,各种弹拨乐器的清越编织,加上Meiburg的悠然演唱,间或醒神的post-rock穿插,非常艺术化和唯美的一张唱片,当年各大年终榜都有它的身影。10年,Meiburg走的更远,完全搞了一张和“岛屿”有关的概念唱片,说了不少人和自然、人和人的事;音乐又为之一变,时而跳跃,时而宁和,听得出来在努力地“说事儿”,起转承合稍显紧涩的说,但好听还是好听的。
12年,新砖,你能猜出来,Shearwater又飞翔在了在不同的空间里和高度上——不变,能叫善飞的鸥鸟吗?这种乐队,常听常新,总是给你惊喜,姑且不提变成个啥,就是这份勇气和野心,聆听时,体会到了,也是蛮舒服的事;何况Meiburg的才华目前还没有江郎之虞。
开篇第一首,低沉的贝斯铺排,吉他试探性地出现,渲染出宁静的氛围,你会以为是一首绵长的叙事民谣,听着听着,节奏变强,提琴反向映衬,鼓点砰砰加了进来,钢琴恰到好处地澎湃共鸣,乐曲越来越向前赶去,Meiburg的演唱亦是有一种不断欢腾雀跃起来的感觉,当你的情绪被调动到顶点的时候,歌曲戛然而止。你会揉揉自己的耳朵:这这,这算什么?如此的直接和粗糙——当然这是相对于Shearwater以前的“精细”而言——要表现啥?再看看唱片封面,你就会恍然大悟,而且第一首歌的歌名叫“Animal Joy”,唱片的标题就是这个。当你会心展颜,暗自窃喜这或许又将是一次全新的聆听体验,果不其然,第二首“Breaking The Yearlings”越发地急迫、低沉和澎湃地向你袭来。往后听,这种“奔放率直”的感觉会进一步得到确认,当然,安静的时候也是有的,总“铿铿锵锵”也不是个事。不过,这种动静调和,还是处理的很高妙的,把唱片连缀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风格感,有时纯属是瞎联想,竟让我想起Neil Young的那些既有力度又优雅的经典唱片,尽管我知道他们之间是风马牛。好音乐,其实是能把你带至某种自洽完满的情境中去的,这个是共通的。
总之,这是一张悦耳、愉心,极大激活脑细胞的唱片。如果有缺点的话,可能就是Meiburg的演唱,稍有点用力了。但是,话说回来了,你都“Animal Joy”了,不用力能行吗?如此生机勃勃的唱片,给个五星力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