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存在的音乐家与集体臆想症的歌迷
J-POP发展到现在,由于语言障壁的长久存在,只听旋律的粉丝爆发性地增长,不懂歌词含义不了解创作背景的大有人在,一般情况下不懂就不懂吧,对欣赏音乐并无妨碍。
但其中不乏有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低龄脑残粉,或是出于喜爱或是出于装逼,在缺乏准确资料的情况下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擅自揣测音乐家的创作思路,用臆想的个人感受影响他人,导致他人对作品价值的误判,这真是荒唐。
《color bar》虽然是东京事变最后的原创作品,但在官方访谈中可以得知,策划的起源却并无完结纪念之意,只是基于一个非常普通的收歌流程,只是正好碰上这个时间点,就变成了收官之作。某篇评论“整个专辑弥漫着伤感的告别氛围”简直是睁眼说的瞎话,除了龟田师匠的《时光胶囊》因是为去世的父亲所写而显得有些悲伤,其它四首完全没有要催泪的意思,即使不懂日语也应该听得出来。
至于音乐好不好,喜不喜欢,每个人感受都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个人的评价是三星以上四星未满;但是传达错误的讯息却不能不严肃对待,试想如果把歌颂理解成哀悼,作为歌迷,那是多么可笑的谬误!
官方长篇访谈:http://www.kronekodow.com/gaiko/colorbars_interview.html
黑猫屋论坛正在翻译这篇访谈,征求许可之后我再贴过来这边。
但其中不乏有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低龄脑残粉,或是出于喜爱或是出于装逼,在缺乏准确资料的情况下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擅自揣测音乐家的创作思路,用臆想的个人感受影响他人,导致他人对作品价值的误判,这真是荒唐。
《color bar》虽然是东京事变最后的原创作品,但在官方访谈中可以得知,策划的起源却并无完结纪念之意,只是基于一个非常普通的收歌流程,只是正好碰上这个时间点,就变成了收官之作。某篇评论“整个专辑弥漫着伤感的告别氛围”简直是睁眼说的瞎话,除了龟田师匠的《时光胶囊》因是为去世的父亲所写而显得有些悲伤,其它四首完全没有要催泪的意思,即使不懂日语也应该听得出来。
至于音乐好不好,喜不喜欢,每个人感受都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个人的评价是三星以上四星未满;但是传达错误的讯息却不能不严肃对待,试想如果把歌颂理解成哀悼,作为歌迷,那是多么可笑的谬误!
官方长篇访谈:http://www.kronekodow.com/gaiko/colorbars_interview.html
黑猫屋论坛正在翻译这篇访谈,征求许可之后我再贴过来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