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歸鄉路:淺談陳建年《山有多高》音樂專輯
本文與作者Facebook網誌評論同步發表
近年逐漸下滑的唱片銷售量並未成為台灣音樂創作者的絆腳石,獨立音樂與地下樂團漸漸地蛻變,也懂得如何儲蓄創作能量與適當地釋放出更內斂、更臻純熟曲風的多樣創作。與華語主流音樂不同的是,獨立音樂更貼近人們純真的內在、關心這土地上所有的一切;或用他們對音樂的熱情,用力彈唱出青春不墜宣言,發散著台灣音樂創作的美與力。
當前,我們不禁要思考的是:當土地不斷地開發與利用,人們貪婪的黑暗面逐漸地隨著土地被翻開瞬間蒙蔽污染我們心,只貪圖當下的享受成果,連原本屬於子孫的資源,一併在當下掘採利用,臉上絲毫沒有愧色,還一付理直氣壯之貌。因為時代不斷地快速前進,總教人用慰勞自己辛勞之名,輕易地原諒這份『貪心』。如果大家仍是持續地以這等速度(相信是會更快)掏空土地資源,繁華的榮景終究會是泡沫一場。而當大部份人離鄉背井到都市打拼生活,逐漸忘記故鄉的一切,等到遭遇某些挫折、夢境間、或年邁之後才開始想起這漫漫歸鄉路,開始思念故鄉與過去的美好。
慶幸的是,台灣獨立音樂創作者這幾年都不約而同開始朝向方面努力,2011年中,以莉高露《輕快的生活》、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陳明章《青春》、鄭宜農《海王星》、吳志寧《最想去的地方》與陳建年《山有多高》專輯內容中都充滿著濃鬱的土地與人文關懷。而陳建年《山有多高》專輯卻與其他專輯不同的是多了電影配樂的創作概念,正確地來說《山有多高》是一張電影原聲帶,是源自湯湘竹導演同名《山有多高》紀錄影片配樂創作。
陳建年溫暖的吉他總能在最短時間擄獲聽眾,一個吉他和弦落下,就足夠讓聽眾感動,木笛、南胡與三弦琴巧妙的搭配,教筆者欣喜地望著窗外,品賞著《山有多高》專輯中一首接著一首的創作。專輯中《熱烘烘的太陽》與同名歌曲《山有多高》為演唱曲外,其他皆是樂器演奏曲。不管是演奏曲或演唱,專輯中每首歌曲中都透露有著一股淡淡的歸鄉鄉愁、有股對父親的思念、有股遙望故鄉的淡淡幽情。
《走在雲霧的山路上》肩扮著整張專輯序曲,木笛的吹奏真如歌名教聽眾體會在登山時看到美麗開闊的山景,隨即又轉進蜿蜒的山徑上,為整張專輯樂曲埋下諸多伏筆(注意此曲中有陳建年一貫的開闊歌聲)。
《秋水彎彎》的木笛、吉他與斑鳩琴音色則企圖營造一個截然不同的聽覺印象(有點南美洲祕魯一代馬雅族音樂曲風)。
《歸鄉路》是專輯中第一次加入南胡樂器演奏編曲曲子,讓專輯逐漸開始融入一股對於故鄉的感傷。
《存糧樂》三弦的旋律彈奏則又讓專輯呈現台灣海洋民謠融合風情,也是這張專輯中較有新形態樂風特色的一曲。
陳建年在演唱《山有多高》歌曲中一別過去開闊熱情的海洋唱法,加入湖南民謠對唱腔調,讓歌曲增添些許滄桑感。
這《山有多高》專輯中最讓筆者心動的是《熱烘烘的太陽》,從湯伯伯(湯湘竹導演父親)的旁白演唱到童稚的嗓音總教心頭一蹴,吉他彈奏主題單音旋律之後,旋即加入附點Legato刷弦演奏更是即刻讓心整個糾結在一起,讓這份滿足感覺暖烘烘地留在心裡久久不散,也教眼裡泛著淚光。
聽了陳建年《山有多高》專輯之後,有個聲音不斷問著自己:「山能有多高?歸鄉路又有多長?」
近年逐漸下滑的唱片銷售量並未成為台灣音樂創作者的絆腳石,獨立音樂與地下樂團漸漸地蛻變,也懂得如何儲蓄創作能量與適當地釋放出更內斂、更臻純熟曲風的多樣創作。與華語主流音樂不同的是,獨立音樂更貼近人們純真的內在、關心這土地上所有的一切;或用他們對音樂的熱情,用力彈唱出青春不墜宣言,發散著台灣音樂創作的美與力。
當前,我們不禁要思考的是:當土地不斷地開發與利用,人們貪婪的黑暗面逐漸地隨著土地被翻開瞬間蒙蔽污染我們心,只貪圖當下的享受成果,連原本屬於子孫的資源,一併在當下掘採利用,臉上絲毫沒有愧色,還一付理直氣壯之貌。因為時代不斷地快速前進,總教人用慰勞自己辛勞之名,輕易地原諒這份『貪心』。如果大家仍是持續地以這等速度(相信是會更快)掏空土地資源,繁華的榮景終究會是泡沫一場。而當大部份人離鄉背井到都市打拼生活,逐漸忘記故鄉的一切,等到遭遇某些挫折、夢境間、或年邁之後才開始想起這漫漫歸鄉路,開始思念故鄉與過去的美好。
慶幸的是,台灣獨立音樂創作者這幾年都不約而同開始朝向方面努力,2011年中,以莉高露《輕快的生活》、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陳明章《青春》、鄭宜農《海王星》、吳志寧《最想去的地方》與陳建年《山有多高》專輯內容中都充滿著濃鬱的土地與人文關懷。而陳建年《山有多高》專輯卻與其他專輯不同的是多了電影配樂的創作概念,正確地來說《山有多高》是一張電影原聲帶,是源自湯湘竹導演同名《山有多高》紀錄影片配樂創作。
陳建年溫暖的吉他總能在最短時間擄獲聽眾,一個吉他和弦落下,就足夠讓聽眾感動,木笛、南胡與三弦琴巧妙的搭配,教筆者欣喜地望著窗外,品賞著《山有多高》專輯中一首接著一首的創作。專輯中《熱烘烘的太陽》與同名歌曲《山有多高》為演唱曲外,其他皆是樂器演奏曲。不管是演奏曲或演唱,專輯中每首歌曲中都透露有著一股淡淡的歸鄉鄉愁、有股對父親的思念、有股遙望故鄉的淡淡幽情。
《走在雲霧的山路上》肩扮著整張專輯序曲,木笛的吹奏真如歌名教聽眾體會在登山時看到美麗開闊的山景,隨即又轉進蜿蜒的山徑上,為整張專輯樂曲埋下諸多伏筆(注意此曲中有陳建年一貫的開闊歌聲)。
《秋水彎彎》的木笛、吉他與斑鳩琴音色則企圖營造一個截然不同的聽覺印象(有點南美洲祕魯一代馬雅族音樂曲風)。
《歸鄉路》是專輯中第一次加入南胡樂器演奏編曲曲子,讓專輯逐漸開始融入一股對於故鄉的感傷。
《存糧樂》三弦的旋律彈奏則又讓專輯呈現台灣海洋民謠融合風情,也是這張專輯中較有新形態樂風特色的一曲。
陳建年在演唱《山有多高》歌曲中一別過去開闊熱情的海洋唱法,加入湖南民謠對唱腔調,讓歌曲增添些許滄桑感。
這《山有多高》專輯中最讓筆者心動的是《熱烘烘的太陽》,從湯伯伯(湯湘竹導演父親)的旁白演唱到童稚的嗓音總教心頭一蹴,吉他彈奏主題單音旋律之後,旋即加入附點Legato刷弦演奏更是即刻讓心整個糾結在一起,讓這份滿足感覺暖烘烘地留在心裡久久不散,也教眼裡泛著淚光。
聽了陳建年《山有多高》專輯之後,有個聲音不斷問著自己:「山能有多高?歸鄉路又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