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R&B吧
相較於大同的前幾場實況,本作稍嫌可惜。與前幾張相比,本作的特色增編了和聲,與加重Band在曲目中演繹的角色,異於大同以往的表現方式。但利弊終是雙刃,講求團隊的演出效果,反而降低了大同個人使人稱道的靈魂再製。大同式的Soul Making。雖然仍然有不少小品如come together、Wonderful tonight、南音使人驚豔,但相對於Love Song演唱會改編每天每天、愛愛愛,這種曲調風格的置換,今次的15演唱會反倒是唱法細部的設計,節拍的玩耍,無法再次展現新意,頗為可惜。這或許是受限於團隊合作的利弊關係,顧慮了更多人,自己的安排與獨特就得減少。另外,本次的演唱會場次過多,造成時間上不易為新專輯新曲沉澱出新,也是影響Fong's Soul Making未能呈現的原因之一,要重現大同的獨特原創力,或許還得等到演唱會告一段落。準備下張專輯之間的短暫空白來再次過濾吧。
失去大同就不是大同了,這此的專輯反而給我回到商業性質的演唱會,所有曲目SOP如專輯作品。你只聽歌手再唱一遍,和唱片的差別只是,多了現場的感染力與臨場的聲光效果。演唱會的意義應該是推陳出新的再製造。歌手快意的哼唱,自然觀眾就餵得飽飽。
P.S.對照John Mayer的TRIO實況概念,你會發現很好的參照。或許三重奏的編制還是以主唱(或主調)為先,其他二者搭配,合作無間。原創力不會因為曲目的演奏編排給削弱,反而更加突出(注意大同這次很多曲目都有樂手的演奏Solo,但強調Solo而忽略整體,反而成為缺憾)。
我想大同要把TRIO的實質效果發揮出來還有段時間,我期待演場會後他的後續沉澱與發現。並不是所有專輯的歌都得選唱,或許如先前有些重新詮釋的經典曲目,也不壞。
和聲過多,不說還以為這張是Jazz專輯。真是不能完成探索TRIO的遊戲,不如就切掉吧。
失去大同就不是大同了,這此的專輯反而給我回到商業性質的演唱會,所有曲目SOP如專輯作品。你只聽歌手再唱一遍,和唱片的差別只是,多了現場的感染力與臨場的聲光效果。演唱會的意義應該是推陳出新的再製造。歌手快意的哼唱,自然觀眾就餵得飽飽。
P.S.對照John Mayer的TRIO實況概念,你會發現很好的參照。或許三重奏的編制還是以主唱(或主調)為先,其他二者搭配,合作無間。原創力不會因為曲目的演奏編排給削弱,反而更加突出(注意大同這次很多曲目都有樂手的演奏Solo,但強調Solo而忽略整體,反而成為缺憾)。
我想大同要把TRIO的實質效果發揮出來還有段時間,我期待演場會後他的後續沉澱與發現。並不是所有專輯的歌都得選唱,或許如先前有些重新詮釋的經典曲目,也不壞。
和聲過多,不說還以為這張是Jazz專輯。真是不能完成探索TRIO的遊戲,不如就切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