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在KTV里,梦回唐朝这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MV版,一个是演唱会版,前者无论是节奏还是歌词都不对,后者勉强能唱进去但删节很多。除此之外如飞翔鸟、太阳等歌词也不同程度的遭受了同样不公的待遇。我知道,到这种地方唱歌的人是去消费的。他们消费的是快乐、是口水、是时间;而我——一个文艺青年却要在哪里“消费艺术”,这岂不是很“可笑”么?!多少年以后,当我再次找出已经成为mp3的这几首曲子听的时候,我的心情依旧是如此的不平……
唐朝——中国摇滚历史上唯一可以称得上是“恐龙”的东西,如“齐柏林飞船”、“平克弗罗伊德”般的巨团,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人们还不知道摇滚乐为何物,或者误把崔健的雷鬼西北风、迪士高当作摇滚唯一形态的岁月里,在最需要重型音乐滋润的饥渴年代里,他们用一种天下一家,四海奔腾的壮士豪情扎扎实实地给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青年上了一课。这张唱片所带来的一股“盛世摇滚”的气息不知让多少人如痴如狂,以至于今天中国摇滚气质上的一蹶不振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张唱片的气场得过分强大,而导致的无法超越。因为这种气息中所蕴涵的野心、能量恰恰是要改变国人几千年以来一贯的精神面貌,包括他们的消费动机——这已经不是音乐范畴可以囊括的了……
而这,恰恰就是我所说的“消费艺术”的可能性——它不同于一般听众对娱乐产品的消费,它所要的、追求的,或者说正在阐释的文化自觉性是一次横贯时空的大冒险,它从一开始给自己设计的结构就是宏大的,充满理想主义的,一如当年的朦胧诗一般不断地勾联起人们对历史,天空,乃至国家命运的无限遐想。同时又不会因为往后时尚的更迭而失去颜色,反而会越发确实,越发得有价值。综观全篇除了最后一首“国际歌”外(都唱到太阳已生长在我心底,奔腾的灵魂飞上天际了,还TM英特纳雄乃尔一定要实现——这难道不可笑吗?!),该作品尤其是九拍、月梦、太阳等堪称此一个时代的神作。合理地使用民族器乐,以及出色的混音把中国式的古典气韵深深地植入金属乐,以老伍等人出色演奏技巧幻化出一抹令人吃惊的叙事方式,融写实与写意于一体。这直接导致了后人无路可走!例如当今“水墨黑金属”的探索就显得有一些不伦不类。历史会记住唐朝乐队,因为是他们第一次用行动告诉国人听摇滚乐也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摇滚并非只是通俗音乐,或者只属于西方文化的东西。摇滚乐完全可以当交响乐一样听,而且你可以从中找到同样的精神力量,你的四肢也不用拘束……
另外正如我前文对“国际歌”地诟病,作为处女作,唐朝的首张在表现方法上还有很多幼稚的地方,比如隐隐流露出的“阶级情怀”,反战情节等与开篇“梦回唐朝”不搭调,不够浑然天成。既然要做“主题音乐”那就不要偏题么,第二张《演义》中也有相同的毛病,一首“黑色幽默”简直莫名其妙。不过如果把两张唱片里的同类作品串起来听,那绝对是一次美妙的视听之旅途,曼妙的驼铃,黄沙漫天的戈壁,放眼望去万里的大好江山,多少英雄多少好汉尽收眼底。于是诗兴大发,仰天吟颂。飘飘然醉倒在风里、残云朵朵,舒卷一展,转眼恍惚间又是一片绚烂……
在如今哥特金属,黑金属成为西方时尚,中古文化被西方人挖掘出更多审美价值的今天,作为中国音乐人真不该自我放逐,妄自菲薄。当年唐朝、崔健尚有创造“新音乐”的勇气,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就不能再去“二次创新”呢?!难道中华文化只是穿穿汉服,造造孔子像,买卖字画吗?!其实在艺术上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比如绘画上我看过一些前卫水墨画展,有些作品就很有趣。但在音乐上,目前也只有唐朝和苏阳给我的印象最深了……
唐朝——中国摇滚历史上唯一可以称得上是“恐龙”的东西,如“齐柏林飞船”、“平克弗罗伊德”般的巨团,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人们还不知道摇滚乐为何物,或者误把崔健的雷鬼西北风、迪士高当作摇滚唯一形态的岁月里,在最需要重型音乐滋润的饥渴年代里,他们用一种天下一家,四海奔腾的壮士豪情扎扎实实地给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青年上了一课。这张唱片所带来的一股“盛世摇滚”的气息不知让多少人如痴如狂,以至于今天中国摇滚气质上的一蹶不振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张唱片的气场得过分强大,而导致的无法超越。因为这种气息中所蕴涵的野心、能量恰恰是要改变国人几千年以来一贯的精神面貌,包括他们的消费动机——这已经不是音乐范畴可以囊括的了……
而这,恰恰就是我所说的“消费艺术”的可能性——它不同于一般听众对娱乐产品的消费,它所要的、追求的,或者说正在阐释的文化自觉性是一次横贯时空的大冒险,它从一开始给自己设计的结构就是宏大的,充满理想主义的,一如当年的朦胧诗一般不断地勾联起人们对历史,天空,乃至国家命运的无限遐想。同时又不会因为往后时尚的更迭而失去颜色,反而会越发确实,越发得有价值。综观全篇除了最后一首“国际歌”外(都唱到太阳已生长在我心底,奔腾的灵魂飞上天际了,还TM英特纳雄乃尔一定要实现——这难道不可笑吗?!),该作品尤其是九拍、月梦、太阳等堪称此一个时代的神作。合理地使用民族器乐,以及出色的混音把中国式的古典气韵深深地植入金属乐,以老伍等人出色演奏技巧幻化出一抹令人吃惊的叙事方式,融写实与写意于一体。这直接导致了后人无路可走!例如当今“水墨黑金属”的探索就显得有一些不伦不类。历史会记住唐朝乐队,因为是他们第一次用行动告诉国人听摇滚乐也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摇滚并非只是通俗音乐,或者只属于西方文化的东西。摇滚乐完全可以当交响乐一样听,而且你可以从中找到同样的精神力量,你的四肢也不用拘束……
另外正如我前文对“国际歌”地诟病,作为处女作,唐朝的首张在表现方法上还有很多幼稚的地方,比如隐隐流露出的“阶级情怀”,反战情节等与开篇“梦回唐朝”不搭调,不够浑然天成。既然要做“主题音乐”那就不要偏题么,第二张《演义》中也有相同的毛病,一首“黑色幽默”简直莫名其妙。不过如果把两张唱片里的同类作品串起来听,那绝对是一次美妙的视听之旅途,曼妙的驼铃,黄沙漫天的戈壁,放眼望去万里的大好江山,多少英雄多少好汉尽收眼底。于是诗兴大发,仰天吟颂。飘飘然醉倒在风里、残云朵朵,舒卷一展,转眼恍惚间又是一片绚烂……
在如今哥特金属,黑金属成为西方时尚,中古文化被西方人挖掘出更多审美价值的今天,作为中国音乐人真不该自我放逐,妄自菲薄。当年唐朝、崔健尚有创造“新音乐”的勇气,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就不能再去“二次创新”呢?!难道中华文化只是穿穿汉服,造造孔子像,买卖字画吗?!其实在艺术上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比如绘画上我看过一些前卫水墨画展,有些作品就很有趣。但在音乐上,目前也只有唐朝和苏阳给我的印象最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