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七的示范版本
早期听Pollini的肖邦,总觉得他虽然是肖邦比赛的第一名获奖者,演绎还是过于生硬。Pollini的发声过于清亮,并不适合其实总是有些阴郁的肖邦。但是用来演绎某些现代派作品可算是完美了。
Pollini充分展现了普七中蕴含的内在张力。
首先要快速,但不致像Argerich那样过分。
更重要的是始终如一的节奏——我一直相信很多作品不应该随便变速,所以最喜欢Gulda的悲怆奏鸣曲,这首也是同理。悲怆和本曲是我听到现在为止感到演奏中的随意变速对作品表现力损害最大的两首——绝大多数人倾向在副题处降速。其实紧张感是贯彻始终的,即使是在那些看似温柔沉静的段落。
最后是旋律层次的清晰展现。除了Pollini之外,还没听过第二个人能把末乐章结尾处的旋律线条弹清楚,其他人不管快也好,慢也好,到了结尾总是一片混沌——如此大的差别,让人甚至怀疑Pollini是不是弹的某种改编版。
Pollini版普七,如果还说缺少什么,那么就是结尾处的掌声。
Pollini充分展现了普七中蕴含的内在张力。
首先要快速,但不致像Argerich那样过分。
更重要的是始终如一的节奏——我一直相信很多作品不应该随便变速,所以最喜欢Gulda的悲怆奏鸣曲,这首也是同理。悲怆和本曲是我听到现在为止感到演奏中的随意变速对作品表现力损害最大的两首——绝大多数人倾向在副题处降速。其实紧张感是贯彻始终的,即使是在那些看似温柔沉静的段落。
最后是旋律层次的清晰展现。除了Pollini之外,还没听过第二个人能把末乐章结尾处的旋律线条弹清楚,其他人不管快也好,慢也好,到了结尾总是一片混沌——如此大的差别,让人甚至怀疑Pollini是不是弹的某种改编版。
Pollini版普七,如果还说缺少什么,那么就是结尾处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