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范晓萱,十年后的我。
2009年看完北展的演唱会回去之后写的。当时我还跟D在一起,这场演唱会也是我们一起去看的。只记得那天很冷。
当时我飙泪的时候,D就在我旁边。我想不仅仅是对于gay,对于很多人都是如此,你在经历很多事情的时候,身边总是隐匿着一个不可知的人。
当然现在我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和D已经分开了。比如我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当时的所在。最近有想要持续写回长文的计划,回归博客,才能将自己所感所想做一个最好的集成。我想gay不会,也不应该是一个人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主题。把这篇日记贴到评论里,算是为它找一个最好的归宿吧。
(一)
2009-10-17 15:45:26
昨晚在北京北展剧场看了范晓萱北京2009演唱会。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为正在经历财政危机的我有史以来听的最贵的一场演唱会。但是由于最近心情低迷,倒是没有做太多的挣扎。昨天的北京的天气,真的是和我自己的心情一样的冷。
再看了数位大牌艺人的演唱会之后,我必须诚实的说这是一场非常用心有诚意的高水准的演唱会。所以刚开场,旋转木马的背景开始旋转的时候,《绝世名伶》中《马戏团》开始响起,我就知道那一千多块钱是物超所值了。然而,我终于没有意识到,这场演唱会竟然成为我对自己内心检阅的一场盛大的仪式。14年是范晓萱出道的时间,1999年的《我要我们在一起》是我正式开始喜欢范晓萱。十年的跨度,任何言语都无法审视的成长,但若不是这场演唱会,我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来亲历历史。
第一个阶段算是“时光机”,带我们回到14年之前,色彩造型都非常用心,演出也非常卖力。范晓萱并不发一言,只是唱。用朋友的话来说,那是范晓萱在表演那个时期的自己。这个阶段结束,萱说,她开始接受、喜爱并珍惜过去的自己。只有明白过去的自己是现在自己的来处,而现在的自己又是未来自己的起点,才能以这样的方式与自己和解。曾经我的博客名一段时间改成了“与自己和解”,是因为看了2004年12月14日萱上《康熙来了》。我知道我们无处可躲,而这次,已经年过30岁的范晓萱自信并且快乐的说她接受、喜爱并且珍惜过去的自己,这点让我感慨万千,并且心生温暖。
我也经历过严重的自我否定,然后在彻底在与生命打了一场硬仗之后获得与自己的和解。但是我现在才明白,对于年轻的充满欲望而很多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我来说,和解只是暂时的。我现在又遇到了问题,而且从终极的层面来讲,现在将我困住的问题跟从前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身为一个喜欢男生的男生,我孤独,我渴望爱情,我同时渴望社会地位的提升。但是目前来看,我无法用从前佛家的方法来让自己获得救赎,因为我正处在必须要入世的阶段,同时,我的内心也没有了那种强大到可以超越一切的力量。这恰也是因为我必须入世。出世的问题必须用入世的方式来获得解答,这才是最最拧巴的问题。
(二)
2009-10-20 01:37:26
我本来以为开始组团做摇滚的萱会变得很暴戾,于是将过去青涩岁月中的自己丢弃。当然事实证明我们无法超越的可能正是我们骨子里面最最真实的自己。
在豆瓣萱组,很多人将我要说的这个解读为可爱,然而我真的不这么认为。萱在临近结束的时候说,她会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然后大家一阵大笑,然后萱忐忑的问是不说错话了。这又让我想起来04年的那集康熙来了,精瘦的范晓萱和小S对话,说他们在录音棚的事情。萱的敏感让两个好朋友小宇宙又爆发,泪洒摄影棚。我想,尽管一身摇滚装扮的萱也仍旧是那个敏感的范晓萱,这点既让我心疼,又让我心疼。这还是我的那个范晓萱。
像我这样熟读大众文化的一代人是很难有能力自省的,因为哺育我们成长的文化从来就是我们生活的那个文化,这些文化却不能促进我们去推翻我们自己去思考。所以在我成长的时候遇到范晓萱是幸运的,在我遇到她的时候她跟恩师李亚明闹得很僵,她要做她自己。而今,当我已经熟读了这些文本的意义,并且掌握了一些解读文本的工具的时候,我仍旧不知所措。这种不知所措就体现在我的狂热上。当然,我也看到了,那天去看范晓萱演唱会的人基本上都是跟我同龄甚至比我年纪还要大的人,我们热情奔放的唱歌是因为,我们想要更加清晰地听到自己歌唱。
你知道吗,我旁边的男孩子一首不落的跟唱下来,我后面的女孩子唱到崩溃到流泪,我也是一样。我们坐进时光机看萱表演过去的她自己的时候,也是亲历过去的我们自己。然后萱的一席陈词,不管她多么想要接受、喜爱并珍惜过去的自己,那个最最青春无敌的我们自己也真的已经随着年轮远去了。
伤感的表达要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有时候我们都很自恋,自恋于自己的表达,这种意义的创造与消解都在表达的过程之中。然而作为一个号称要自省要否定自我的人来说,这样的自恋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停下。因为我必须说,尽管如果16岁、19岁或者21岁的时候如果我能有现在的智慧我一定会过的更加丰盛,但是我看到最近自己要死不活的状态之后我就完全否定了我自己的这种对于自己过于自信的预期。你知道吗,你这个马上要满25岁的死gay,在矫情的时候比他妈16岁19岁21岁的时候还要矫情,你的伤感不可自控,你的生命不可预期。你他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理解,即使历史可以重写你也仍旧是一个感性到没有理性自控能力的死gay,你遇到爱情之后就还是会死得静悄悄。就那么静悄悄的死去,尽管看起来,怎么那么像是等待新生。
我孤独,我无比孤独。我这个马上要满25岁的死gay尽管看起来阳光明媚拥有无限光明的未来,我他妈还是觉得无比孤独。我这个马上要满25岁的死gay尽管越来越帅气越来越遭人嫉妒越来越吸引条件好的师妹来追,我他妈还是觉得无比孤独。为什么范晓萱演唱会上那么多男生呢,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多人都是死gay呢,为什么这些人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孤独呢。
可是萱说,她30岁开始组团,才开始过那种自己觉得更加像是自己的生活,她站在舞台上,像是一个历尽沧桑之后最终到达胜利的成功者,可是亲爱的,亲爱的,我并不想看上去过那种我想要的那种生活。看上去对我来说不重要,我他妈想要实际上过那种我想要的那种生活,而不是看上去。看上去像不像对我来说不重要。可是,我马上就要满25岁了。
我还有多少力气,来给我那个还没有出现的我爱的我在等待的那个人。我多想听到萱唱《相约1999》。1999年她发了让她拿到金曲奖的《我要我们在一起》。今年2009年,其实我困惑的依旧困惑,十年之后我并没有比十年前更加的聪明和有智慧,我依然渴望爱情我依然孤独依然害怕孤独,只是我开始变老了,和大多数在台下坐着的已经开始挣钱发福结婚买车买房的人85前们一样,我们的青春一去不返的不返了,所不同的是,我是一个死gay,他们要做的事情我都要做,我不知道我怎么跟父母抗拒不结婚,并且,我也没有一个能让我不孤独的爱人,来让我下定决心来抗拒这些看上去不该是我人生的东西。
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对我真的已经没有了新引力。我想要活的更踏实更加有力量,其实我想,在这段纠结期过去之后我就是可以活的很踏实很有量并且青春逼人,但是,我还是害怕孤独。在这个无比寒冷秋冬之交,我无比孤独。
当时我飙泪的时候,D就在我旁边。我想不仅仅是对于gay,对于很多人都是如此,你在经历很多事情的时候,身边总是隐匿着一个不可知的人。
当然现在我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和D已经分开了。比如我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当时的所在。最近有想要持续写回长文的计划,回归博客,才能将自己所感所想做一个最好的集成。我想gay不会,也不应该是一个人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主题。把这篇日记贴到评论里,算是为它找一个最好的归宿吧。
(一)
2009-10-17 15:45:26
昨晚在北京北展剧场看了范晓萱北京2009演唱会。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为正在经历财政危机的我有史以来听的最贵的一场演唱会。但是由于最近心情低迷,倒是没有做太多的挣扎。昨天的北京的天气,真的是和我自己的心情一样的冷。
再看了数位大牌艺人的演唱会之后,我必须诚实的说这是一场非常用心有诚意的高水准的演唱会。所以刚开场,旋转木马的背景开始旋转的时候,《绝世名伶》中《马戏团》开始响起,我就知道那一千多块钱是物超所值了。然而,我终于没有意识到,这场演唱会竟然成为我对自己内心检阅的一场盛大的仪式。14年是范晓萱出道的时间,1999年的《我要我们在一起》是我正式开始喜欢范晓萱。十年的跨度,任何言语都无法审视的成长,但若不是这场演唱会,我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来亲历历史。
第一个阶段算是“时光机”,带我们回到14年之前,色彩造型都非常用心,演出也非常卖力。范晓萱并不发一言,只是唱。用朋友的话来说,那是范晓萱在表演那个时期的自己。这个阶段结束,萱说,她开始接受、喜爱并珍惜过去的自己。只有明白过去的自己是现在自己的来处,而现在的自己又是未来自己的起点,才能以这样的方式与自己和解。曾经我的博客名一段时间改成了“与自己和解”,是因为看了2004年12月14日萱上《康熙来了》。我知道我们无处可躲,而这次,已经年过30岁的范晓萱自信并且快乐的说她接受、喜爱并且珍惜过去的自己,这点让我感慨万千,并且心生温暖。
我也经历过严重的自我否定,然后在彻底在与生命打了一场硬仗之后获得与自己的和解。但是我现在才明白,对于年轻的充满欲望而很多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我来说,和解只是暂时的。我现在又遇到了问题,而且从终极的层面来讲,现在将我困住的问题跟从前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身为一个喜欢男生的男生,我孤独,我渴望爱情,我同时渴望社会地位的提升。但是目前来看,我无法用从前佛家的方法来让自己获得救赎,因为我正处在必须要入世的阶段,同时,我的内心也没有了那种强大到可以超越一切的力量。这恰也是因为我必须入世。出世的问题必须用入世的方式来获得解答,这才是最最拧巴的问题。
(二)
2009-10-20 01:37:26
我本来以为开始组团做摇滚的萱会变得很暴戾,于是将过去青涩岁月中的自己丢弃。当然事实证明我们无法超越的可能正是我们骨子里面最最真实的自己。
在豆瓣萱组,很多人将我要说的这个解读为可爱,然而我真的不这么认为。萱在临近结束的时候说,她会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然后大家一阵大笑,然后萱忐忑的问是不说错话了。这又让我想起来04年的那集康熙来了,精瘦的范晓萱和小S对话,说他们在录音棚的事情。萱的敏感让两个好朋友小宇宙又爆发,泪洒摄影棚。我想,尽管一身摇滚装扮的萱也仍旧是那个敏感的范晓萱,这点既让我心疼,又让我心疼。这还是我的那个范晓萱。
像我这样熟读大众文化的一代人是很难有能力自省的,因为哺育我们成长的文化从来就是我们生活的那个文化,这些文化却不能促进我们去推翻我们自己去思考。所以在我成长的时候遇到范晓萱是幸运的,在我遇到她的时候她跟恩师李亚明闹得很僵,她要做她自己。而今,当我已经熟读了这些文本的意义,并且掌握了一些解读文本的工具的时候,我仍旧不知所措。这种不知所措就体现在我的狂热上。当然,我也看到了,那天去看范晓萱演唱会的人基本上都是跟我同龄甚至比我年纪还要大的人,我们热情奔放的唱歌是因为,我们想要更加清晰地听到自己歌唱。
你知道吗,我旁边的男孩子一首不落的跟唱下来,我后面的女孩子唱到崩溃到流泪,我也是一样。我们坐进时光机看萱表演过去的她自己的时候,也是亲历过去的我们自己。然后萱的一席陈词,不管她多么想要接受、喜爱并珍惜过去的自己,那个最最青春无敌的我们自己也真的已经随着年轮远去了。
伤感的表达要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有时候我们都很自恋,自恋于自己的表达,这种意义的创造与消解都在表达的过程之中。然而作为一个号称要自省要否定自我的人来说,这样的自恋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停下。因为我必须说,尽管如果16岁、19岁或者21岁的时候如果我能有现在的智慧我一定会过的更加丰盛,但是我看到最近自己要死不活的状态之后我就完全否定了我自己的这种对于自己过于自信的预期。你知道吗,你这个马上要满25岁的死gay,在矫情的时候比他妈16岁19岁21岁的时候还要矫情,你的伤感不可自控,你的生命不可预期。你他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理解,即使历史可以重写你也仍旧是一个感性到没有理性自控能力的死gay,你遇到爱情之后就还是会死得静悄悄。就那么静悄悄的死去,尽管看起来,怎么那么像是等待新生。
我孤独,我无比孤独。我这个马上要满25岁的死gay尽管看起来阳光明媚拥有无限光明的未来,我他妈还是觉得无比孤独。我这个马上要满25岁的死gay尽管越来越帅气越来越遭人嫉妒越来越吸引条件好的师妹来追,我他妈还是觉得无比孤独。为什么范晓萱演唱会上那么多男生呢,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多人都是死gay呢,为什么这些人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孤独呢。
可是萱说,她30岁开始组团,才开始过那种自己觉得更加像是自己的生活,她站在舞台上,像是一个历尽沧桑之后最终到达胜利的成功者,可是亲爱的,亲爱的,我并不想看上去过那种我想要的那种生活。看上去对我来说不重要,我他妈想要实际上过那种我想要的那种生活,而不是看上去。看上去像不像对我来说不重要。可是,我马上就要满25岁了。
我还有多少力气,来给我那个还没有出现的我爱的我在等待的那个人。我多想听到萱唱《相约1999》。1999年她发了让她拿到金曲奖的《我要我们在一起》。今年2009年,其实我困惑的依旧困惑,十年之后我并没有比十年前更加的聪明和有智慧,我依然渴望爱情我依然孤独依然害怕孤独,只是我开始变老了,和大多数在台下坐着的已经开始挣钱发福结婚买车买房的人85前们一样,我们的青春一去不返的不返了,所不同的是,我是一个死gay,他们要做的事情我都要做,我不知道我怎么跟父母抗拒不结婚,并且,我也没有一个能让我不孤独的爱人,来让我下定决心来抗拒这些看上去不该是我人生的东西。
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对我真的已经没有了新引力。我想要活的更踏实更加有力量,其实我想,在这段纠结期过去之后我就是可以活的很踏实很有量并且青春逼人,但是,我还是害怕孤独。在这个无比寒冷秋冬之交,我无比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