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化、口水化、不小众、小清新
不想在乐评里讨论这件事,但是翻一翻乐评一半讨论都还是和以前专辑一样,翻来覆去说商业化不小众这几件事,腻歪了几年了,小s第三个女儿都生了。。
(关于这类话题)我一直觉得这是完全不用回复的,音乐这种事因人而异,而你是感受得到的,其他表面的东西始终会过去。但是,鉴于很多朋友总拿这个说事,所以,还是来聊聊。
@@@@@@音乐首先只是音乐,没有附加值
楼主觉得音乐首先只是音乐,没有附加值。词曲,听了后有所触动,或激情肆意满血复活或温暖感动再次振作或舒服得就想不断循环………
首先是触动你的是音乐,而非别人包裹的标签。不是期望值高低之后的听,也不是粉丝说的乐团有多真诚歌曲背后的故事多感人之后的听,听之前这些都是废话。
更不是得不得奖。得了奖才叫“好听”?才叫“好音乐”?你只喜欢别人觉得“好听”的音乐?
(奖,是别人用别人的耳朵别人的心在某种特定状态特定规则来评断。用别人来代替自己的感官,很可惜;听到好音乐,已是听众的幸运,好音乐被好听众听到,也是音乐人最大的幸运,音乐是做给听众听,而不是做给奖项听)
我们听的只是那首歌。
只是,平常地去听。听了一首,对一首有发言权,听了一张,对整碟有发言权。
@@@@@@@@@@@“干我屁事”
最近很多人因为“康熙来了”、“小清新”开始关注苏打绿,或者成为粉丝,或者认为听苏打绿,用MUJI很“文艺”,囧。只是通过主唱6、7年前大三左右时写的“小情歌”“无与伦比的美丽”今冬大热的“喜欢寂寞”“你在烦恼什么”这仅仅几首歌知道他们的,楼主觉得有必要稍微科普下。(小情歌是很多年前主唱大三左右还没出道时写的,那时被唱片公司退)
2010年初键盘手阿龚服役、2010年末木吉他手阿福服役,全团六人两年都没有到齐过。2011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张专辑的完成,不小心让更多人听到而已,于他们想完成的计划,还很早,比如,认真完成“韦瓦第 四季”计划之秋冬概念。所谓概念,不如听了春日光、夏狂热,再听你在烦恼什么,就知道楼主的意思了。特别是针对以为听苏打绿会很“文艺”的人。
主唱的确能写愿意写“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当你需要个夏天我会拼了命努力”,“当时奋不顾身伸出我的手 看见了轮廓就当作宇宙”“若是不曾走过,怎么懂”“过去一直去/未来一直来/只有现在”
不过也很愿意写“在自慰的舞台上,让同流与你击掌”,“像只食粪虫,它啥也不做,只吃自己长出细菌的粪便”,吴先生多年来面对各种误会和恶毒抨击,不过他认为“你渴望说得漂亮却露出粗糙,你渴望骂得得体却露出尾巴”,“只顾著驯兽师的威风 没想到最后被反扑咬一口”,他知道“躲在虚拟的世界谁也都伟大,毋须负责任的说法,讲起来最爽,有了账号才敢狂妄”,,他可怜这些人,吴先生就把回应都写在了歌里“人家今天说什么,你明天就说什么,还以为自己有满脑子的思想”。。。“乌鸦也能骂别人黑” 于是把这些谱成歌曲,唱出来。
最后把歌词有“干我屁事”的歌曲作为专辑第一主打,作曲人还是“频率”的词曲者小威。以上出自09年在伦敦制作的《夏狂热》。
楼主不代表部分内心坚强的群众表示期待2012年即将在北京制作的韦瓦第计划四季概念碟《秋》和之后在柏林制作的《冬》。以及四季概念以后的很多很多。
@@@@@@@@马世芳、吴青峰的回答@@@
楼主并不觉得“商业化”“大众化”是评判音乐好听与否的标准。
什么叫商业,什么叫大众小众,什么叫口水歌。不如引用马世芳的话,以及青峰09年台北小巨蛋的话,稍微科普下。 (我想马老师会哭的,每次来内地接受采访都会被问到这题。。我就不摘那么多了)
马世芳:“音乐不会因为地下到地上,非主流到主流的转变,而发生质的变化。音乐中的改变一定会发生,但未必都是因为艺人更有钱了,或是唱片公司做大了。主流与非主流、地下与地上,并不是用来划分音乐品质的沟壑。”
青峰09年小巨蛋回答关于商业化的问题“我觉得改变的,人一定会成长,会越来越成熟,没有人可以停止不变,但是我觉得改变,最大的都是外界看我们的眼光,和那些摇摆的怀疑,对我们来说,一直要做更好的音乐这一点从来都没有改变过。除了音乐也再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说服我们,希望你们永远相信我们”
11年青峰针对春夏双碟与新专辑《你在烦恼什么》的市场销售反差较大回答道:
“一来跟专辑概念有关,春夏的主题,不一定人人能领略。但新专辑《你在烦恼什么》设定就是心中的情感思绪,或许因此更能进入内心。一来我觉得跟人的个性转变也有关系。人老了,成长了,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也会转变,那时很自然的现象”
“那是共鸣,不是取悦”
(这类的话从07小巨蛋说到11年,我觉得他们做音乐的真诚和坚持从来没有减少,如果有改变,那也是他们做音乐的功力在不断提升,精进
有些音乐人没有变,不是他不变,而是他太忙了,没有时间再进步,没有再学习了,自然不变,永远是那个套路,靠回忆自high)
@@@@@@@ 小清新 商业 独立 风格 变@@@@@@@@@@ @@@@@@@@@@@@@
回复近来比较热门的关键词:
@@小清新 。我勒个去。。。完全无所谓别人单纯评论他们的音乐是怎样的风格、气质,听后的感觉。。。。但是特别恶心那些傲娇人士、伪文艺人士、报章媒体用讥讽的语气、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城市小居民传小话的样子、站在喜马拉雅顶峰上居高临下看蚂蚁的姿态来随意评论别人,结果就只是草草听了一首两首就慌不迭地去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登高飞仙的态度。**小清新,**全家都是小清新。
另外,最近“苏打绿的音乐好好听,但我不是小清新!!”囧囧囧这类特别申明话特别频繁。表示,您这么强调,楼主完全理解是因为部分搞不清楚状况的“小清新”把你弄晕了。楼主也表示,其实中国语言很丰富,不至于学别人贫乏的语言来描述你听完音乐的感受,好听、温暖,拥抱,给予勇气,激昂,海阔天空…… 很多很多。
好端端一个词,搭上这么个讽刺的语气,**小清新,**全家都是小清新。楼主也没法子说,因为一个以讹传讹的词来否决音乐本身这是件愚蠢的事。 苏打绿有很多不一样风格的歌的,无论是翻唱“追追追”还是自己作品“蝉想”“彼得与狼”等等。特别跟一些见过“世面”,听过“高端国外独立音乐”的说,不要觉得听苏打绿就不会听其他的音乐,不要总是一副听首已经过时6、7年的别人学生时代的歌就以揽遍宇宙的姿态说东说西。颇造作。世界太大了,哪个不是井底之蛙
@@@变
苏打绿,是多变的,而且会以“好听”“好看”为标准走苏打绿的风格继续探索、多变下去。但是你非要抓着“小情歌”“无与伦比的美丽”“你在烦恼什么”这几首来听,来总结,我就真没法子了,人出了不下百十首正式单曲,以三首定终生也太塔罗牌了吧。
他们毕竟从小读书拿高分高中时代也会叛逆的年轻人,是拥有四个名牌大学硕士的乐团,主唱也是政大毕业的拿中文和广告系双学位,从大学就开始自由到livehouse、户外音乐节演出,大学毕业才正式出道,他们的音乐必然带有他们深刻的生活成长学习背景,你非要拿他们和历经沧桑的地铁歌手、北漂歌手、偶像艺人比,这就是为难你自己了。学历带给他们的只是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他们不断开拓自己事业生涯的有力工具。让他们的音乐充满学生的活跃气息和巧妙的人文情感关怀,又搞笑有趣。
你真的喜欢,好看,好听才是标准。文艺、黑暗、独立这些标签都是人为的,只能表示单单一方面,品味都是流动的,好艺人好音乐人也不会甘于一种形象,只是你甘不甘心只听一首只看针眼般大小的“事实”,而且还是事实的一小部分。
@@ 独立 。国情不同,别说欧洲的和这边完全不一样。就算本国,地方不同经济不同教育不同民情不同,楼主是业余人士,说不好,也不了解其中的曲折。。。独立:是种做音乐的态度,而不是风格也不是标榜也不叫少数,更不是人批斗的箭靶子
就喜欢人多还是少的角度,艺术家再孤独,还是希望更多人欣赏;更何况是音乐。都出来唱了,难道只想唱给自己听?难道不希望更多人认同自己?麻烦先搞清楚为自己做音乐、为赚钱做音乐、为市场做音乐、根据自己的变化做音乐这些的差别。
我理解的“独立音乐”是不以市场导向而变,有别人模仿不了的风格,而现实是如他们当年所言,他们的确把很多人从“地上”拉到了“地下”,把别人带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是主流向他们靠拢。不管主流还是独立,永远是音乐质量在说话。
@@ 口水歌 。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口水歌的定义,楼主认为整首歌就是A+B段反复,编曲永远是那几个模式,作词永远是那个思维,唱法还越来越下。。听了一遍就不想听,就是口水歌。。。至于另一层面意义的口水歌芭乐歌,人民群众喜欢听有什么办法呢。
或者说,烂大街的歌叫不叫口水歌,如果苏打绿的歌烂大街,叫不叫他们堕落了?楼主觉得,从爱情神曲、香水之类普及大街小巷公车地铁时,本人真觉得听觉都受障碍了,完全茫然这样的歌竟然会有人喜欢?但是,人太多了,和你不一样的人太多了。或者只要播这首歌的服装店老板、公车司机、地铁电台喜欢,你就得听, 三人成虎。你非要因为喜欢苏打绿的人多了、放苏打绿的歌多了而扼腕他们不能代表你的口味了,我真心觉得,还有很多人代表你的口味。而苏打绿真的没想成为某种符号。
@@ 像不像以前 。你和十年前、五年前的自己像不像啊,这些年你读了多少书、经历了多少喜怒哀乐、去了多少地方、换了多少工作、当年的恋人还是不是你现在的恋人、当年你用哭泣来发泄现在的你是否用跑步来发泄?这些年你有亲人永远离开你么??每个人都在经历,他们也不例外。苏打绿一行六人,出道至今,青峰双学士外加辅修二专毕业,馨仪、阿福、阿龚已经硕士毕业,他们的助理2011年也已榜首入读硕士研究所,家凯硕士研究生在读,2012年家凯还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人夫,他们无论是家庭、事业、学业、爱情都经历了许多,怎么能要求他们现在的情感和当年一样,即使有的心情未曾改变,为什么不能用更多变的形式、更多变的音乐来表述自己?他们只是诚实地用音乐描述当下的自己,用音乐来阐述自己对四季的了解,不用过去束缚粉丝,也不用未来幻化自己,坦诚地面对当下而已。
@@@文艺
风格这回事,不自成一派呢,又要说随大流;自成一派呢,又要说只有一种风格,你听完过他们五张以上的专辑了么?什么叫文艺的歌词?非要谈情说爱寻死觅活愤世嫉俗才叫非文艺歌词?就听了首他们六年前20出头的学生时代作品小情歌,无与伦比的美丽就轰轰烈烈打个三星,大骂一通说再也不听。谁的20岁没有个柔软的情怀,就算某些人经历了坎坷,那也不至于因为首小情歌就说人六年没有变化吧。。都是些什么糟心的逻辑
文艺不是艰涩、不是小众、不是做作的代名词,只是一个大体上的风格,你看到的只是喜欢他们的人的一部分而已,仅此而已。
-----------------------------------------------------------------------------傲娇、冷艳高贵、伪文艺、脑残---------------------------------------------------------------------------------
以上词汇经常出现各大明星粉丝后援团的评论群里。其实理解有很多种,楼主就按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音乐人、团体背后都有三六九等,来自各种地方不同年龄不同教育不同经历的粉丝,有的人说粉丝代表偶像的形象,我认同。但是,没有办法,楼主很怕麻烦——
我喜欢的是音乐,不是粉丝;因为粉丝而不喜欢音乐,我个人觉得无从谈起。
当然真的有部分粉丝疯狂到无法接受,路人惊叹,这真的会让人毫无欣赏你家偶像音乐的心情,楼主表示感同身受,如果看这篇文的你有这样的经历,不妨换位思考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这篇文的起源就是楼主暴躁的时候写的,越写越觉得“世界如此美妙 我却如此暴躁 不好 不好”;大家都有沉不住气的时候,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如果有看到这里的苏打绿粉丝,在面临外界挑衅时,不如多想想苏打绿的精神,以及青峰、吴老师的教导,粉丝代表偶像,不如从自己做起。
但,局外人,看官们,您也没必要因为这些那些人,就说他们听的音乐就不好吧,犯得着为了跟这些人划清界限么;居然会有很多人觉得好听了,还赶忙澄清一句“我不是小清新”囧囧囧囧 至于,不喜欢小情歌的,至少听个几首不同时期的呗,也不至于到处破口大骂啊~
现在流行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逼青年。你敢说你没“文艺”几年过?没“二逼”几年过?你敢说你只有一面?我们都是普通青年哈,没必要总跟过去或者未来的自己打架。
文艺什么的不是体现你听什么,而是你听了之后所散发出来的精神。装这种事情,蛮累的。
-- @@@@@@@@@@@@@@@你在怀念什么@@@
从06年小情歌问世,就有人说他们不再独立,理由是他们火了,仿佛独立音乐生来就必须少数人听的,但还好,没怎么特别红到内地;07年、08年连续拿金曲奖、无美丽大卖,首登小巨蛋好评如潮,说他们变了的声音多了,说变得商业,理由是他们专辑大卖,KTV有他们的歌,独立乐团竟然还开大型演唱会;09年四季专辑,大陆到处走,再登小巨蛋,上娱乐节目宣传,有人说他们再也不像当年的小情歌、吴美丽了,商业了,苏打绿永远离开了,理由是拿代言,四季专辑一年发两张骗钱,商业化的音乐果真不纯粹,听不懂不能K歌;到了11年,人家不过就做了张大众和专业人士都喜欢的专辑,还是有人说他们变了,没有四季那样纯粹,找不回听四季的感动,越来越主流越来越市场………我勒个去………
他们不过就是把又一群人从“地上“拉到“地下“,拉到属于他们的世界里,让大家知道还有这么一种风格。不是主流的问题,或者说,什么才叫主流?
楼主一直搞不清楚,这变了这么多年,到底是以哪个标准在说他们变来变去的?很多人以资深粉丝的态度,或忧伤或愤怒地站出来说,再也找不回当年听小情歌、吴美丽的感动。我想问,当年您几岁,这几年你经历过什么,你成长了么-
----你怀念的究竟是你自己还是音乐还是单纯厌倦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 ---------------------------------------------------------------------------------
楼主非常烦这类因为觉得变了或者跟以前不一样了就说苏打绿歌不好听了,商业化、大众化的说法;仅仅因为一首歌就来评判整张专辑的优劣,因为一首歌来否认歌手、背后制作团队的心血努力,甚至恶声辱骂,太浪费你的时间了,也太遗憾;而因一首歌、几首歌的流行度、大众喜爱度,就来评判歌手的商业化度,有这么个评价标准么?就这么见不得歌手的歌被人知晓么,就这么见不得别人和你一样喜欢一个歌手么?
时间在变,你也在变,每分每秒你都在经历更多的人和事,读了更多的书,获得了更多的开心和悲伤。
什么样的心情,就看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所领悟到的也会不一样。
对每次出新专辑就有人冒出来说“最伤心愤怒的是他们也喜欢苏打绿了”这类话,真是无语泪汪汪,别人销量你掏钱付阿?别人吃喝衣食住行你买单么?
音乐是很私人化的美好事情。但是,一定是要你听过后,看过后,自己觉得不喜欢。不要因为别人的评论而轻易放弃让自己感动和幸福的机会。快乐是自己由内而外获得的,而不是依靠别人五星或者一星的评价。
如果你是真的听了这歌,说这个歌不好听,完全拥护;如果你是真听完了这专辑,说这专辑我不喜欢,OK,完全同意。音乐是非常私人化、心情化的事情,甚至你这段时间不喜欢,过段时间心情变了,再听就不一样了。所以,绝对捍卫你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利。
————————————不是取悦不是迎合,是共鸣——————四季系列与烦恼关系————————
前三张他们还处于刚离开学生时代但完全是学生思维的时段。而很多人也是在学生时段认识他们,所以很有共鸣。
春夏时段,他们在挑战一个宏大繁琐试验性的计划,不管是制作还是宣传,都是崭新陌生的。对于听众显然大家对四季的理解没有他们敏感。个人觉得春夏反而沉重许多。
烦恼这张如同连载故事的番外,如同疲惫旅途中的世外桃源。如同好久不见的朋友,拍拍肩膀,你在烦恼什么,关于爱情友情幸福寂寞烦恼这种普通青年文字青年二逼青年都关心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来讨论。自然有很多共鸣。
不能否认春夏一些无论是制作还是宣传犯的错误,但也不能说这张叫做回归,这些年他们也经历亲人朋友生老病死,也经历各种悲欢离合,眼界有所宽广,心态有改变很正常,他们只是很诚实很努力地表达,有学生类粉丝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他们已不是学生。
回到秋冬,自然又会有很多人说他们变了。其实,只是因为人们更加关心自己而非身边的四季流转。心里想什么,自然只看到听到什么。
本张专辑,其实楼主更想强调他们定位后制作音乐和用音乐表达自己想法的功力进一步提升,大众的欢迎也只能表明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功,回到四季,即便又是板砖和鲜花齐飞或者各种质疑,也完全有可能是因为概念定位不同。所以,喜欢这张专辑的人不见得会真的喜欢苏打绿,但是一定会记得苏打绿这个冬天带来的温暖。其实有时候做音乐,不是为了只在粉丝群里自high,而是像苏打绿那样,敢于用各种风格与人探讨他们当下的想法,当下对某件事的理解。能成为他们的粉丝,也好,因为世上多了一个懂他们的人,与之有所共鸣,若无缘分,或许为一首不错的歌鼓鼓掌,或许为一群真诚坚持理想的人加加油,也不错啊。
至于四季,从计划上讲,我觉得很敢很伟大。但是,实施起来,那大半年他们太匆忙,中间竟然还夹着另外两个歌手的专辑制作。春夏,我都喜欢,而且不压于本张。但是,从宣传策略,专辑定位,以及表达能力上都有欠缺,如果春夏两张互相弥补下也许更好。
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奇妙,如果不是经历了春夏那样繁忙的制作旅行,阿龚和阿福一头一尾离开两年,大家真的就没法听到这张体贴的专辑了。苏打绿前几张几乎都是透过自己的角度抒发自己的感受,看法,而本张定位soulmate,概念完整圆润有佳,重要的是让听众有了参与感,有参与感的共鸣,用音乐激发出大家的参与感并不是容易常见的事。
————————————————————————————————————————你永远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谁没个惨绿敏感的青春时期,歌者也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你28岁时听他18岁的作品,就凭这就说现在28岁他做的音乐是装嫩,这是不是有点扭曲你自己呢~
你不能要求28岁的你和18岁的你一模一样,也不能要求歌者和你同步,如果真的分道扬镳,两手一摊,微微一笑,静静离开好了,
最近两张专辑,我才开始注意到吴青峰的词。悲伤、骂人、纠结、优美、励志、探讨等等。不如用苏打绿的《近未来》结束本文:过去一直去,未来一直来,只有现在。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你不喜欢的人和事上,你永远都有更重要的事去做,而不是轻率毁掉别人的努力。
写在这里那么多,如果有缘看到这里,说明你对苏打绿多少有了解的欲望。楼主既不希望盲目地因为商业口水小众这些莫名奇妙的原因不接受听音乐的机会,也不希望盲目地因为音乐背后的故事艺人帅不帅这些无聊的原因喜欢和讨厌音乐。
人的情绪很复杂,不是写评论钉是钉卯是卯好像很清楚明白的。我们可以因为一个封面而对唱片发生兴趣,因为一个莫名奇妙的心情喜欢或讨厌一首歌,这些都不是外人可以干涉的。
楼主极力想表达的是,如果写在评论音乐时,请尽量尊重一首歌一张专辑背后众人的心血,他们希望得到认同,也需要得到中肯的批评。
并非就说本专辑完美无比,不过就是又被更多人知道了;苏打绿只有阿龚跟音乐沾边是钢琴硕士,他们的路还长,他们的人生还需要很多历练感悟,专业技术上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也非专业乐评或对苏打绿前程预测,专业人做专业事;非神化苏打绿,他们不是那种天才,也不是上至80下至8岁都会喜欢的中国式乐团;也并非楼主自以为是、自觉想得周全。写在这里只是觉得真的看烦这类评论了,上个娱乐节目就叫商业化了,销售一变好,多一点人知道就叫“大牌”,,就长期以来缠绕在苏打绿身上,人红就会变这个话题,做个N年总结。
以上言论,只是针对部分观点,其实写到这里也不单单说苏打绿了,是写给很多因为无畏流言而却被湮没的优秀音乐人;谢谢那些默默带给人美好回忆和勇气的幕后制作;谢谢那些坚持与坚强;谢谢那些没有被流言和披着善意外套的刀剑而击倒的音乐勇士。
(关于这类话题)我一直觉得这是完全不用回复的,音乐这种事因人而异,而你是感受得到的,其他表面的东西始终会过去。但是,鉴于很多朋友总拿这个说事,所以,还是来聊聊。
@@@@@@音乐首先只是音乐,没有附加值
楼主觉得音乐首先只是音乐,没有附加值。词曲,听了后有所触动,或激情肆意满血复活或温暖感动再次振作或舒服得就想不断循环………
首先是触动你的是音乐,而非别人包裹的标签。不是期望值高低之后的听,也不是粉丝说的乐团有多真诚歌曲背后的故事多感人之后的听,听之前这些都是废话。
更不是得不得奖。得了奖才叫“好听”?才叫“好音乐”?你只喜欢别人觉得“好听”的音乐?
(奖,是别人用别人的耳朵别人的心在某种特定状态特定规则来评断。用别人来代替自己的感官,很可惜;听到好音乐,已是听众的幸运,好音乐被好听众听到,也是音乐人最大的幸运,音乐是做给听众听,而不是做给奖项听)
我们听的只是那首歌。
只是,平常地去听。听了一首,对一首有发言权,听了一张,对整碟有发言权。
@@@@@@@@@@@“干我屁事”
最近很多人因为“康熙来了”、“小清新”开始关注苏打绿,或者成为粉丝,或者认为听苏打绿,用MUJI很“文艺”,囧。只是通过主唱6、7年前大三左右时写的“小情歌”“无与伦比的美丽”今冬大热的“喜欢寂寞”“你在烦恼什么”这仅仅几首歌知道他们的,楼主觉得有必要稍微科普下。(小情歌是很多年前主唱大三左右还没出道时写的,那时被唱片公司退)
2010年初键盘手阿龚服役、2010年末木吉他手阿福服役,全团六人两年都没有到齐过。2011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张专辑的完成,不小心让更多人听到而已,于他们想完成的计划,还很早,比如,认真完成“韦瓦第 四季”计划之秋冬概念。所谓概念,不如听了春日光、夏狂热,再听你在烦恼什么,就知道楼主的意思了。特别是针对以为听苏打绿会很“文艺”的人。
主唱的确能写愿意写“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当你需要个夏天我会拼了命努力”,“当时奋不顾身伸出我的手 看见了轮廓就当作宇宙”“若是不曾走过,怎么懂”“过去一直去/未来一直来/只有现在”
不过也很愿意写“在自慰的舞台上,让同流与你击掌”,“像只食粪虫,它啥也不做,只吃自己长出细菌的粪便”,吴先生多年来面对各种误会和恶毒抨击,不过他认为“你渴望说得漂亮却露出粗糙,你渴望骂得得体却露出尾巴”,“只顾著驯兽师的威风 没想到最后被反扑咬一口”,他知道“躲在虚拟的世界谁也都伟大,毋须负责任的说法,讲起来最爽,有了账号才敢狂妄”,,他可怜这些人,吴先生就把回应都写在了歌里“人家今天说什么,你明天就说什么,还以为自己有满脑子的思想”。。。“乌鸦也能骂别人黑” 于是把这些谱成歌曲,唱出来。
最后把歌词有“干我屁事”的歌曲作为专辑第一主打,作曲人还是“频率”的词曲者小威。以上出自09年在伦敦制作的《夏狂热》。
楼主不代表部分内心坚强的群众表示期待2012年即将在北京制作的韦瓦第计划四季概念碟《秋》和之后在柏林制作的《冬》。以及四季概念以后的很多很多。
@@@@@@@@马世芳、吴青峰的回答@@@
楼主并不觉得“商业化”“大众化”是评判音乐好听与否的标准。
什么叫商业,什么叫大众小众,什么叫口水歌。不如引用马世芳的话,以及青峰09年台北小巨蛋的话,稍微科普下。 (我想马老师会哭的,每次来内地接受采访都会被问到这题。。我就不摘那么多了)
马世芳:“音乐不会因为地下到地上,非主流到主流的转变,而发生质的变化。音乐中的改变一定会发生,但未必都是因为艺人更有钱了,或是唱片公司做大了。主流与非主流、地下与地上,并不是用来划分音乐品质的沟壑。”
青峰09年小巨蛋回答关于商业化的问题“我觉得改变的,人一定会成长,会越来越成熟,没有人可以停止不变,但是我觉得改变,最大的都是外界看我们的眼光,和那些摇摆的怀疑,对我们来说,一直要做更好的音乐这一点从来都没有改变过。除了音乐也再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说服我们,希望你们永远相信我们”
11年青峰针对春夏双碟与新专辑《你在烦恼什么》的市场销售反差较大回答道:
“一来跟专辑概念有关,春夏的主题,不一定人人能领略。但新专辑《你在烦恼什么》设定就是心中的情感思绪,或许因此更能进入内心。一来我觉得跟人的个性转变也有关系。人老了,成长了,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也会转变,那时很自然的现象”
“那是共鸣,不是取悦”
(这类的话从07小巨蛋说到11年,我觉得他们做音乐的真诚和坚持从来没有减少,如果有改变,那也是他们做音乐的功力在不断提升,精进
有些音乐人没有变,不是他不变,而是他太忙了,没有时间再进步,没有再学习了,自然不变,永远是那个套路,靠回忆自high)
@@@@@@@ 小清新 商业 独立 风格 变@@@@@@@@@@ @@@@@@@@@@@@@
回复近来比较热门的关键词:
@@小清新 。我勒个去。。。完全无所谓别人单纯评论他们的音乐是怎样的风格、气质,听后的感觉。。。。但是特别恶心那些傲娇人士、伪文艺人士、报章媒体用讥讽的语气、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城市小居民传小话的样子、站在喜马拉雅顶峰上居高临下看蚂蚁的姿态来随意评论别人,结果就只是草草听了一首两首就慌不迭地去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登高飞仙的态度。**小清新,**全家都是小清新。
另外,最近“苏打绿的音乐好好听,但我不是小清新!!”囧囧囧这类特别申明话特别频繁。表示,您这么强调,楼主完全理解是因为部分搞不清楚状况的“小清新”把你弄晕了。楼主也表示,其实中国语言很丰富,不至于学别人贫乏的语言来描述你听完音乐的感受,好听、温暖,拥抱,给予勇气,激昂,海阔天空…… 很多很多。
好端端一个词,搭上这么个讽刺的语气,**小清新,**全家都是小清新。楼主也没法子说,因为一个以讹传讹的词来否决音乐本身这是件愚蠢的事。 苏打绿有很多不一样风格的歌的,无论是翻唱“追追追”还是自己作品“蝉想”“彼得与狼”等等。特别跟一些见过“世面”,听过“高端国外独立音乐”的说,不要觉得听苏打绿就不会听其他的音乐,不要总是一副听首已经过时6、7年的别人学生时代的歌就以揽遍宇宙的姿态说东说西。颇造作。世界太大了,哪个不是井底之蛙
@@@变
苏打绿,是多变的,而且会以“好听”“好看”为标准走苏打绿的风格继续探索、多变下去。但是你非要抓着“小情歌”“无与伦比的美丽”“你在烦恼什么”这几首来听,来总结,我就真没法子了,人出了不下百十首正式单曲,以三首定终生也太塔罗牌了吧。
他们毕竟从小读书拿高分高中时代也会叛逆的年轻人,是拥有四个名牌大学硕士的乐团,主唱也是政大毕业的拿中文和广告系双学位,从大学就开始自由到livehouse、户外音乐节演出,大学毕业才正式出道,他们的音乐必然带有他们深刻的生活成长学习背景,你非要拿他们和历经沧桑的地铁歌手、北漂歌手、偶像艺人比,这就是为难你自己了。学历带给他们的只是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是他们不断开拓自己事业生涯的有力工具。让他们的音乐充满学生的活跃气息和巧妙的人文情感关怀,又搞笑有趣。
你真的喜欢,好看,好听才是标准。文艺、黑暗、独立这些标签都是人为的,只能表示单单一方面,品味都是流动的,好艺人好音乐人也不会甘于一种形象,只是你甘不甘心只听一首只看针眼般大小的“事实”,而且还是事实的一小部分。
@@ 独立 。国情不同,别说欧洲的和这边完全不一样。就算本国,地方不同经济不同教育不同民情不同,楼主是业余人士,说不好,也不了解其中的曲折。。。独立:是种做音乐的态度,而不是风格也不是标榜也不叫少数,更不是人批斗的箭靶子
就喜欢人多还是少的角度,艺术家再孤独,还是希望更多人欣赏;更何况是音乐。都出来唱了,难道只想唱给自己听?难道不希望更多人认同自己?麻烦先搞清楚为自己做音乐、为赚钱做音乐、为市场做音乐、根据自己的变化做音乐这些的差别。
我理解的“独立音乐”是不以市场导向而变,有别人模仿不了的风格,而现实是如他们当年所言,他们的确把很多人从“地上”拉到了“地下”,把别人带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是主流向他们靠拢。不管主流还是独立,永远是音乐质量在说话。
@@ 口水歌 。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口水歌的定义,楼主认为整首歌就是A+B段反复,编曲永远是那几个模式,作词永远是那个思维,唱法还越来越下。。听了一遍就不想听,就是口水歌。。。至于另一层面意义的口水歌芭乐歌,人民群众喜欢听有什么办法呢。
或者说,烂大街的歌叫不叫口水歌,如果苏打绿的歌烂大街,叫不叫他们堕落了?楼主觉得,从爱情神曲、香水之类普及大街小巷公车地铁时,本人真觉得听觉都受障碍了,完全茫然这样的歌竟然会有人喜欢?但是,人太多了,和你不一样的人太多了。或者只要播这首歌的服装店老板、公车司机、地铁电台喜欢,你就得听, 三人成虎。你非要因为喜欢苏打绿的人多了、放苏打绿的歌多了而扼腕他们不能代表你的口味了,我真心觉得,还有很多人代表你的口味。而苏打绿真的没想成为某种符号。
@@ 像不像以前 。你和十年前、五年前的自己像不像啊,这些年你读了多少书、经历了多少喜怒哀乐、去了多少地方、换了多少工作、当年的恋人还是不是你现在的恋人、当年你用哭泣来发泄现在的你是否用跑步来发泄?这些年你有亲人永远离开你么??每个人都在经历,他们也不例外。苏打绿一行六人,出道至今,青峰双学士外加辅修二专毕业,馨仪、阿福、阿龚已经硕士毕业,他们的助理2011年也已榜首入读硕士研究所,家凯硕士研究生在读,2012年家凯还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人夫,他们无论是家庭、事业、学业、爱情都经历了许多,怎么能要求他们现在的情感和当年一样,即使有的心情未曾改变,为什么不能用更多变的形式、更多变的音乐来表述自己?他们只是诚实地用音乐描述当下的自己,用音乐来阐述自己对四季的了解,不用过去束缚粉丝,也不用未来幻化自己,坦诚地面对当下而已。
@@@文艺
风格这回事,不自成一派呢,又要说随大流;自成一派呢,又要说只有一种风格,你听完过他们五张以上的专辑了么?什么叫文艺的歌词?非要谈情说爱寻死觅活愤世嫉俗才叫非文艺歌词?就听了首他们六年前20出头的学生时代作品小情歌,无与伦比的美丽就轰轰烈烈打个三星,大骂一通说再也不听。谁的20岁没有个柔软的情怀,就算某些人经历了坎坷,那也不至于因为首小情歌就说人六年没有变化吧。。都是些什么糟心的逻辑
文艺不是艰涩、不是小众、不是做作的代名词,只是一个大体上的风格,你看到的只是喜欢他们的人的一部分而已,仅此而已。
-----------------------------------------------------------------------------傲娇、冷艳高贵、伪文艺、脑残---------------------------------------------------------------------------------
以上词汇经常出现各大明星粉丝后援团的评论群里。其实理解有很多种,楼主就按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音乐人、团体背后都有三六九等,来自各种地方不同年龄不同教育不同经历的粉丝,有的人说粉丝代表偶像的形象,我认同。但是,没有办法,楼主很怕麻烦——
我喜欢的是音乐,不是粉丝;因为粉丝而不喜欢音乐,我个人觉得无从谈起。
当然真的有部分粉丝疯狂到无法接受,路人惊叹,这真的会让人毫无欣赏你家偶像音乐的心情,楼主表示感同身受,如果看这篇文的你有这样的经历,不妨换位思考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这篇文的起源就是楼主暴躁的时候写的,越写越觉得“世界如此美妙 我却如此暴躁 不好 不好”;大家都有沉不住气的时候,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如果有看到这里的苏打绿粉丝,在面临外界挑衅时,不如多想想苏打绿的精神,以及青峰、吴老师的教导,粉丝代表偶像,不如从自己做起。
但,局外人,看官们,您也没必要因为这些那些人,就说他们听的音乐就不好吧,犯得着为了跟这些人划清界限么;居然会有很多人觉得好听了,还赶忙澄清一句“我不是小清新”囧囧囧囧 至于,不喜欢小情歌的,至少听个几首不同时期的呗,也不至于到处破口大骂啊~
现在流行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逼青年。你敢说你没“文艺”几年过?没“二逼”几年过?你敢说你只有一面?我们都是普通青年哈,没必要总跟过去或者未来的自己打架。
文艺什么的不是体现你听什么,而是你听了之后所散发出来的精神。装这种事情,蛮累的。
-- @@@@@@@@@@@@@@@你在怀念什么@@@
从06年小情歌问世,就有人说他们不再独立,理由是他们火了,仿佛独立音乐生来就必须少数人听的,但还好,没怎么特别红到内地;07年、08年连续拿金曲奖、无美丽大卖,首登小巨蛋好评如潮,说他们变了的声音多了,说变得商业,理由是他们专辑大卖,KTV有他们的歌,独立乐团竟然还开大型演唱会;09年四季专辑,大陆到处走,再登小巨蛋,上娱乐节目宣传,有人说他们再也不像当年的小情歌、吴美丽了,商业了,苏打绿永远离开了,理由是拿代言,四季专辑一年发两张骗钱,商业化的音乐果真不纯粹,听不懂不能K歌;到了11年,人家不过就做了张大众和专业人士都喜欢的专辑,还是有人说他们变了,没有四季那样纯粹,找不回听四季的感动,越来越主流越来越市场………我勒个去………
他们不过就是把又一群人从“地上“拉到“地下“,拉到属于他们的世界里,让大家知道还有这么一种风格。不是主流的问题,或者说,什么才叫主流?
楼主一直搞不清楚,这变了这么多年,到底是以哪个标准在说他们变来变去的?很多人以资深粉丝的态度,或忧伤或愤怒地站出来说,再也找不回当年听小情歌、吴美丽的感动。我想问,当年您几岁,这几年你经历过什么,你成长了么-
----你怀念的究竟是你自己还是音乐还是单纯厌倦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 ---------------------------------------------------------------------------------
楼主非常烦这类因为觉得变了或者跟以前不一样了就说苏打绿歌不好听了,商业化、大众化的说法;仅仅因为一首歌就来评判整张专辑的优劣,因为一首歌来否认歌手、背后制作团队的心血努力,甚至恶声辱骂,太浪费你的时间了,也太遗憾;而因一首歌、几首歌的流行度、大众喜爱度,就来评判歌手的商业化度,有这么个评价标准么?就这么见不得歌手的歌被人知晓么,就这么见不得别人和你一样喜欢一个歌手么?
时间在变,你也在变,每分每秒你都在经历更多的人和事,读了更多的书,获得了更多的开心和悲伤。
什么样的心情,就看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所领悟到的也会不一样。
对每次出新专辑就有人冒出来说“最伤心愤怒的是他们也喜欢苏打绿了”这类话,真是无语泪汪汪,别人销量你掏钱付阿?别人吃喝衣食住行你买单么?
音乐是很私人化的美好事情。但是,一定是要你听过后,看过后,自己觉得不喜欢。不要因为别人的评论而轻易放弃让自己感动和幸福的机会。快乐是自己由内而外获得的,而不是依靠别人五星或者一星的评价。
如果你是真的听了这歌,说这个歌不好听,完全拥护;如果你是真听完了这专辑,说这专辑我不喜欢,OK,完全同意。音乐是非常私人化、心情化的事情,甚至你这段时间不喜欢,过段时间心情变了,再听就不一样了。所以,绝对捍卫你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利。
————————————不是取悦不是迎合,是共鸣——————四季系列与烦恼关系————————
前三张他们还处于刚离开学生时代但完全是学生思维的时段。而很多人也是在学生时段认识他们,所以很有共鸣。
春夏时段,他们在挑战一个宏大繁琐试验性的计划,不管是制作还是宣传,都是崭新陌生的。对于听众显然大家对四季的理解没有他们敏感。个人觉得春夏反而沉重许多。
烦恼这张如同连载故事的番外,如同疲惫旅途中的世外桃源。如同好久不见的朋友,拍拍肩膀,你在烦恼什么,关于爱情友情幸福寂寞烦恼这种普通青年文字青年二逼青年都关心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来讨论。自然有很多共鸣。
不能否认春夏一些无论是制作还是宣传犯的错误,但也不能说这张叫做回归,这些年他们也经历亲人朋友生老病死,也经历各种悲欢离合,眼界有所宽广,心态有改变很正常,他们只是很诚实很努力地表达,有学生类粉丝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他们已不是学生。
回到秋冬,自然又会有很多人说他们变了。其实,只是因为人们更加关心自己而非身边的四季流转。心里想什么,自然只看到听到什么。
本张专辑,其实楼主更想强调他们定位后制作音乐和用音乐表达自己想法的功力进一步提升,大众的欢迎也只能表明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功,回到四季,即便又是板砖和鲜花齐飞或者各种质疑,也完全有可能是因为概念定位不同。所以,喜欢这张专辑的人不见得会真的喜欢苏打绿,但是一定会记得苏打绿这个冬天带来的温暖。其实有时候做音乐,不是为了只在粉丝群里自high,而是像苏打绿那样,敢于用各种风格与人探讨他们当下的想法,当下对某件事的理解。能成为他们的粉丝,也好,因为世上多了一个懂他们的人,与之有所共鸣,若无缘分,或许为一首不错的歌鼓鼓掌,或许为一群真诚坚持理想的人加加油,也不错啊。
至于四季,从计划上讲,我觉得很敢很伟大。但是,实施起来,那大半年他们太匆忙,中间竟然还夹着另外两个歌手的专辑制作。春夏,我都喜欢,而且不压于本张。但是,从宣传策略,专辑定位,以及表达能力上都有欠缺,如果春夏两张互相弥补下也许更好。
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奇妙,如果不是经历了春夏那样繁忙的制作旅行,阿龚和阿福一头一尾离开两年,大家真的就没法听到这张体贴的专辑了。苏打绿前几张几乎都是透过自己的角度抒发自己的感受,看法,而本张定位soulmate,概念完整圆润有佳,重要的是让听众有了参与感,有参与感的共鸣,用音乐激发出大家的参与感并不是容易常见的事。
————————————————————————————————————————你永远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谁没个惨绿敏感的青春时期,歌者也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你28岁时听他18岁的作品,就凭这就说现在28岁他做的音乐是装嫩,这是不是有点扭曲你自己呢~
你不能要求28岁的你和18岁的你一模一样,也不能要求歌者和你同步,如果真的分道扬镳,两手一摊,微微一笑,静静离开好了,
最近两张专辑,我才开始注意到吴青峰的词。悲伤、骂人、纠结、优美、励志、探讨等等。不如用苏打绿的《近未来》结束本文:过去一直去,未来一直来,只有现在。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你不喜欢的人和事上,你永远都有更重要的事去做,而不是轻率毁掉别人的努力。
写在这里那么多,如果有缘看到这里,说明你对苏打绿多少有了解的欲望。楼主既不希望盲目地因为商业口水小众这些莫名奇妙的原因不接受听音乐的机会,也不希望盲目地因为音乐背后的故事艺人帅不帅这些无聊的原因喜欢和讨厌音乐。
人的情绪很复杂,不是写评论钉是钉卯是卯好像很清楚明白的。我们可以因为一个封面而对唱片发生兴趣,因为一个莫名奇妙的心情喜欢或讨厌一首歌,这些都不是外人可以干涉的。
楼主极力想表达的是,如果写在评论音乐时,请尽量尊重一首歌一张专辑背后众人的心血,他们希望得到认同,也需要得到中肯的批评。
并非就说本专辑完美无比,不过就是又被更多人知道了;苏打绿只有阿龚跟音乐沾边是钢琴硕士,他们的路还长,他们的人生还需要很多历练感悟,专业技术上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也非专业乐评或对苏打绿前程预测,专业人做专业事;非神化苏打绿,他们不是那种天才,也不是上至80下至8岁都会喜欢的中国式乐团;也并非楼主自以为是、自觉想得周全。写在这里只是觉得真的看烦这类评论了,上个娱乐节目就叫商业化了,销售一变好,多一点人知道就叫“大牌”,,就长期以来缠绕在苏打绿身上,人红就会变这个话题,做个N年总结。
以上言论,只是针对部分观点,其实写到这里也不单单说苏打绿了,是写给很多因为无畏流言而却被湮没的优秀音乐人;谢谢那些默默带给人美好回忆和勇气的幕后制作;谢谢那些坚持与坚强;谢谢那些没有被流言和披着善意外套的刀剑而击倒的音乐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