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所求》:心有所属 生无所求
近年听港乐居多,从陈奕迅、杨千嬅到达明一派、许冠杰等等,有太多欣赏和喜欢的歌手。听得越多就越觉得港乐有意思,因为无论你从喜欢谁开始,王菲也好,陈奕迅也罢,他们大概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香港歌坛的大门让你发现里面有林夕,有黄伟文,有周耀辉,甚至黄沾林振强郑国江等等。于是很多粤语歌迷似乎也跟我一样,有自己喜欢的几个歌手但在大部分时候是控歌曲不控歌手的;在这个歌坛里有太多才华横溢的词曲作者,与很多极具个性的歌手一起,奉献出那么多让人拍案叫绝,奉为经典的专辑和歌曲。但如果回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的听歌历程,哪怕自己多么喜欢港乐的那片土壤,要是选出对自己影响和触动很大的某个歌手,汪峰是绝对绕不开的名字。
自己没有赶上90年代初期那个疯狂的摇滚时代,但自己在年轻时候听过汪峰,感受过他的摇滚音乐里传达给自己的那种对待生活态度和精神,收获过一些力量,也算是一种幸运。记得大一时候,最喜欢他的歌也就是《彼岸》、《我真的需要》、《回忆之前 忘记之后》、《为了让生活继续》这些,也就决定了必须去听他的《北京北京》演唱会,以至于很多歌我都是在那晚的现场第一次听。但想起那个寒冷的下午去工体的路上,至今有《青春》里唱到的“我打算在黄昏时候出发,搭一辆车去远方,今晚那儿有我友人的盛宴”那种温暖感觉。
伴随着自己成长,这些琐碎的记忆也有很多。汪峰也还在继续着他的脚步,到现在这张《生无所求》你反而觉得他的创作欲望更强了。我一直比较担心“后《春天里》”的时代里的汪峰会变成什么样,但花了很长时间听过这张新专辑之后,这种担心显然多余了。从这种发双张专辑的形式以及听到歌曲里面的现实意义也再次证明了他现在做音乐的态度:有诚意,有勇气,有良心!
大部分歌迷应该都是从微博上听到新专辑的第一首歌《存在》,当汪峰那句“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传进耳朵的时候,我在被触动的同时也很惊喜他还是正在思考这个时代并真正想走进内心想唤醒众人的汪峰。“存在”很容易,活着便算是一种存在,但怎么活下去,这是现在这个时代抛给每个人一个最直白也是最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但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人们被迫或者随波逐流要去争取那些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苦苦追求的东西,以至于丢掉了太多本真,很多人只是抱怨一句:“没办法,都这样”,然后就继续被动的匆匆上路了。“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知道生命已沦为何物?”汪峰也在迷惘,就像他曾经在《彼岸》里唱到的:“我找来找去,我找来找去,可哪儿才是我的彼岸?”面对现实的牢笼,人们难免迷失,有些东西改变不了,因为我们的力量太过薄弱;但有些时候我们能把握自己,让自己挣脱一些枷锁,不再需要理由和借口。见过太多人在迟暮之年面对曾经的种种过往难免发出一声哀叹:一生何求?或许汪峰也正在用这张专辑告诉人们,其实《生无所求》。
26首歌对歌迷来说是惊喜,但对汪峰以及整个制作团队来说或许很痛苦,他曾提到贾轶男在制作这张专辑的过程中几乎几次崩溃,想要做好这样一张专辑实在很难;如今听来,他们做的真的很棒!北京音乐广播在选择这张专辑主打歌时候破例选了两首:《爸爸》和《向阳花》,一首纪念父亲,一首送给女儿。汪峰在音乐的创作上一直喜欢表达对身边至亲的爱,比如过去《花火》中那首《妈妈》,那是一个孩子在绝望时向妈妈的求助,以及《信仰在空中飘扬》里那首温暖深情的《母亲》让人感到有妈妈依靠的那种单纯的感动。如今这首《爸爸》在表达对父亲思念的时候显得真实甚至残酷:“那是第一次在你面前放声哭泣,当工人把你身上的白布掀起。你依然像过去那样的沉默安详,只是再也没有了那些叮咛。”父爱无声,你得到却很难看到,父子之间的交流往往简单的甚至让人感到疏远。这首歌可以说是汪峰是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但唱给的却是所有人,让人们懂得珍惜这最珍贵的亲情,不要爱得太迟。而《向阳花》则是送给女儿的祝福,看到歌名,先想起谢天笑那首《向阳花》“营养来自满地污泥,生根发芽,仍然顺从天意。向阳花,如果你生长在黑暗下。向阳花,你会不会害怕?”他借向阳花表现的是黑暗笼罩下的无奈与无助的情绪以及继续努力生长面对阳光的一种精神。而汪峰也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勇敢的先把这荒谬却真实的世界告诉女儿,“这个世界有一点点脏,有点荒谬有点疯狂”,将给然后祈祷她能够成为那勇敢的,永远追随阳光的向阳花。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女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没有对孩子的任何苛求,只有一个父亲对女儿最淳朴简单也是最温暖的祝愿。
整张专辑数量虽然庞大,但歌曲品质很高,很多歌都有让听众反复品味的冲动。而且相比以前,汪峰更加直面犀利的抨击社会现状,揭示了各种丑恶。比如听《一百万吨的信念》,“不要幻想拥有自由,自由属于富枭权贵。不要期盼获得公正,公正就是人可吃人”这首歌更像是一个升级版的《有意思吗》,相比起相对单调的《有意思吗》更加绝望,甚至让人感觉消极的无法翻身,这恐怕也真的是目前社会现状的真正写照:“你可以相信最为荒谬的事情,它每天都在我们周围频频上演。你至少需要有一百万吨的信念,也许或可能勉强继续活下去”当诸多不公平,数不清草菅人命的事情得不到公正的解释的时候,人们或许真的卑微到要用信念去支撑着活下去。因为卑微,所以有了《不能接受的事实》,《不能停止的哭泣》,也认识到《有些事我们无法左右》,于是也有了《抵押灵魂》:“不如就这样我们做个交易,虽然这肯定不是我的本意,把我的灵魂全部抵押给你,我是否可以得到你的宽恕。”抵押灵魂听起来或许相对虚空,但投射到生活当中却变的习以为常:做不喜欢的事,说着违心的话,接受各式各样的潜规则,这些甚至已经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人们偶尔苏醒,怀疑自己,对自己也会很失望。但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或许思考这些困惑本身已经很难得,人们在反思的过程中多少也可以收获到一些力量。之后也就开始了《等待》:“我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明天天气转暖。等待发放贷款,等待那些该死的股价回转”这首歌写到现实中“房贷”“股价”人们早已最习以为常的压力,在这些束缚下,无论你我怎样拼命,依然还是在原地徘徊。于是“生命像首垮掉的诗,在莫名痴迷中分裂,我们一边期盼一边拯救,一边不断把自己出卖”,在这些呼喊中,我们望眼欲穿的等待着尊严和自由,哪怕希望渺茫,也总好过没有。
《一瞬间》或许是自己听的比较多的一首了,算是一首心水,想着重谈下感受。这是首旋律简单平和的“悲歌”,几段歌词平静唱出他在回忆过去和看到自己现在样子时候不自觉陷入的种种迷茫。整首歌内容丰富,有对年轻时的怀念,有对自己这些年改变的困惑和惆怅,也有着对活着和死亡的理解。或许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很多感悟和感动都发生在一瞬间,看到某个场景,听到某句话,被某局歌词击中,而不禁泪流满面。自己也回忆起09年夏天某个深夜走在北京的某条大街上在某个瞬间被《小鸟》和《我的路》感动的一塌糊涂,控制不住。如今汪峰已经开始感悟“生命只是对死亡的赔偿,死亡不过是活着的奖赏。那些卑微却炫目的欢愉,只是往昔壮景的悲悯。”死亡是人们都忌讳说到的事情,尤其在这个快节奏不能停步的时代,思考死亡更是一件难事,但往往病痛来临,即将触碰到死神的时候,人们才发现生活多简单,生命多重要。歌中唱到死亡不过是活着的奖赏,他或许在那一瞬间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和不易,生命的卑微和无助,死亡甚至成了解脱。也许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幸福,但确实有很多卑微和无助的生命却残酷的存在着,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一个相对真实又极端的世界:某些“二代”会抱怨今年爸爸送的宝马发动起来的声音不如去年的好听,而另有很多孩子觉得外出打工的爸爸回家用钥匙开门的声音是最美妙的。生命难说公平,人们可以选择的是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但汪峰仿佛又迷失了自己“对着镜中的我仔细端详,这是个怎样陌生的人啊。那醉生梦死的皮囊后面,竟是这满目疮痍的悲凉。”这句词很像杨坤唱过那句“我对着镜子里的人发火,那简单的我到底哪儿去了?”出自《我比从前更寂寞》,我也曾被这首歌感动,不过是来自旭日阳刚的演唱。我一直并未觉得那首《春天里》他们唱起来有多么感人,而当某次在电视上看到他们在旅馆的房间唱起这首歌,唱到那句“得到了,所谓的太多,我却比从前越来越寂寞”心口突然一热,可能这也是汪峰想要表达的意思,金钱或者物质并未让他真正满足,对社会和人生的苦苦思考,于此无关,越是得到越会不停的拷问自己。于是整首歌最后一句更加悲凉“上帝请宽恕并告诉我,为什么我变得如此恐慌。为什么我所梦想的一切,却正将我无情的埋葬。”梦想都将我无情埋葬,取得别人眼中的所谓“成功”又怎样,追求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或许汪峰没有答案,他只能在这一瞬间无奈的一声叹息。
如果说《一瞬间》有些绝望,《等待》给了人们些许希望,那《大桥上》应该是在痛苦之中带给了人们更多勇敢,更多力量。《大桥上》应该是除去《存在》之外,很多歌迷心中的第二主打。“我的孩子没有了妈妈,我失去了爸爸,只有一个零写在我人生的简历上”这又是从“汪峰”这个角色代入的一首歌,他满怀恐惧的站在这座“大桥上”,再次面对现实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挣扎。他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黑暗的阶段,于是鼓励人们,告诉人们要有信心和勇气:“我猜想这黑夜总会过去,光明总会在不远的地方。”“我知道这人生总有希望,幸福总会在不远的地方。” 制作这张专辑,汪峰感谢了很多人,在感谢身边的亲人朋友,乐队的伙伴之前,是海子、食指、亨利米勒、迪伦、列侬、久石让这些给他无数启示和鼓励,让他有勇气和灵感写出这些音乐的人们。也许正是他们,让汪峰在这条音乐道路上有一个一直坚持的主题:哪怕迷失,哪怕世间充满黑暗和绝望,也要相信明天,相信未来。
这次的双张唱片让人惊讶,但保证数量的同时,品质不但没有下降,旋律更加上口好听。并不会让听众听完26首歌感到疲倦,反而有很多惊喜。从第一首歌《上千个黎明》就开始吸引人,之后还有走在去无方向的道路上,孤独随处飘荡的《再见蒲公英》;感叹时光不断流逝的《不经意间》;感叹自己虚空无助的《你不知道》;偶尔听出流行味道的的《地心》,还有那首《流浪》:“从明天起我愿孤独一人,让这纷乱的人生变得简单。走走停停看看这个世界,向着春暖花开的远方流浪” 这是在充满惶恐和欲望的城市中彷徨时唱到的一首自由之歌。
而除了这些愤怒孤独的主题,汪峰也尝试了几首甜蜜情歌。在《爱你的方式》里,描绘着成一个对爱人执着且不问原因的痴情者,在他眼中的爱情或许就是如此简单:爱你的一切便是我爱你的方式。如果和曾经那首深情的《我如此爱你》相比,这是另一种执着。如果用上张专辑里《当我想你的时候》和《你是我心爱的姑娘》来衡量的话,这又是一个略显“反常”的汪峰,因为过去作品中哪怕是写情,多半也与“痛苦”“伤感”作伴,而这次他对爱情的阐述如此简单直接;同样直接的还有那首显得“光明积极”的《让我们在一起》。但到了《我们的爱情》又是在伤痛和悲泣中的“爱你”,大概这才是汪峰,不写两首带着伤痛和委屈的爱情你还真以为他没唱情歌。本以为《多么美好的生活》又是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前奏有些复古的编曲也确实让人感觉如此,甚至还唱到了诸如“给阳光买一杯咖啡,再和你吻别以后”这样类似“小清新”歌词,谁知接下来如此残酷:“报纸上到处是灾难,房价就像定时炸弹。有人买下私人飞机,有人切断自己喉管”。在这样的幸福完美的生活中,汪峰似乎看见了幸福和希望,又似乎苦痛绝望,这大概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谁能说出到底怎样才是幸福?林夕今年写给谢安琪的《你们的幸福》也在探讨这个主题:你们有很多幸福,幸福的麻木。鲁迅也曾写过:“自己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那觉醒在这个时代是否显得有意义呢?
《雨中的回忆》是整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为整张专辑掀起又一个高潮的同时,也很好的做了一个完结。人到中年,总有很多珍贵的回忆,汪峰的回忆从“童年小城的青石路”到“秋末的麦地”到“廉价的吉他”。最后从自己回忆到所有国人的痛楚:“我无法忘记那个一九八九的夏夜和一九九九狂欢的人群。我无法忘记那场二零零八的灾难和二零一一荒谬的悲剧。”就好像那首经典的《晚安 北京》,“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伴着国产压路机的声响,伴着伤口崩裂的巨响。在今夜的雨中睡去。晚安,北京。”这是一个摇滚音乐人面对现实发自心底的良知。
这张《生无所求》无论从耐听程度还是歌词内涵上都表现的相当出色,一定要找缺点的话无非是有些的词汇被反复运用,从过去的专辑到现在,让人难免感觉稍显单调。另外在很多旋律包括吉他solo上也存在较多的重复,总是有“旧瓶装新酒”的味道,让人喝着并不那么太过瘾。但想想这次的双张专辑26首歌的大容量大制作,恐怕这些问题也算是我“鸡蛋里挑骨头”了,毕竟每一个创作歌手都会有自己的写歌套路,风格重复实在难免。有着十几年创作生涯的汪峰,这次交给歌迷的礼物已经是沉甸甸的,毕竟突破过去挑战自己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另外汪峰也说他也一直在学习,丰富自己内涵才可能有更多感悟和新的思路。他的偶像是Bob Dylan,他表示自己现在40岁只不过是有他才华的皮毛,写歌到70岁能达到Bob Dylan,John Lennon的两成水准也便足够了;对自己有这样的追求足以见得汪峰还在进步,这也是我们这些歌迷值得高兴的事情。
如今的内地歌坛,除了那些越来越简陋枯燥无味的大多数流行音乐,很多音乐人也在用不同的音乐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态度,只不过有的愤怒偏激,有些小众独立。汪峰也一直在呐喊,之所以被人骂“媚俗”恐怕是因为在他的歌里:歌词太过直白不够疯狂,旋律又太过大众不够嚣张。这些人大概只是在从形式上理解摇滚,因为汪峰的“大众化”只不过是因为他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而这些恰恰与大众的迷惘和矛盾吻合,于是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在他的歌里找到很多共鸣。
听着这张新专辑不由得想起那首《再见二十世纪》,那个时候的他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前思考着,压抑着,质问着,迷茫着,想对那个时代说再见,想对那些同样困惑的人们说再见。十几年后,到了21世纪的第11个深秋,此时的汪峰还在挣扎和呐喊。他还是在写自己,代表的也还是如今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中的人们共同的痛楚和记忆。
生无所求并不是简单的让人们抛下或者放弃,更多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花如梦世界中的一种处世态度。感谢汪峰,在如今这个荒谬浮躁的时代,当人们深陷困惑、迷惘很难见到希望的时候,通过这么一张专辑让大家浮躁的心逐渐安静下来,坚强一些,勇敢一点。
自己没有赶上90年代初期那个疯狂的摇滚时代,但自己在年轻时候听过汪峰,感受过他的摇滚音乐里传达给自己的那种对待生活态度和精神,收获过一些力量,也算是一种幸运。记得大一时候,最喜欢他的歌也就是《彼岸》、《我真的需要》、《回忆之前 忘记之后》、《为了让生活继续》这些,也就决定了必须去听他的《北京北京》演唱会,以至于很多歌我都是在那晚的现场第一次听。但想起那个寒冷的下午去工体的路上,至今有《青春》里唱到的“我打算在黄昏时候出发,搭一辆车去远方,今晚那儿有我友人的盛宴”那种温暖感觉。
伴随着自己成长,这些琐碎的记忆也有很多。汪峰也还在继续着他的脚步,到现在这张《生无所求》你反而觉得他的创作欲望更强了。我一直比较担心“后《春天里》”的时代里的汪峰会变成什么样,但花了很长时间听过这张新专辑之后,这种担心显然多余了。从这种发双张专辑的形式以及听到歌曲里面的现实意义也再次证明了他现在做音乐的态度:有诚意,有勇气,有良心!
大部分歌迷应该都是从微博上听到新专辑的第一首歌《存在》,当汪峰那句“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传进耳朵的时候,我在被触动的同时也很惊喜他还是正在思考这个时代并真正想走进内心想唤醒众人的汪峰。“存在”很容易,活着便算是一种存在,但怎么活下去,这是现在这个时代抛给每个人一个最直白也是最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但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人们被迫或者随波逐流要去争取那些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苦苦追求的东西,以至于丢掉了太多本真,很多人只是抱怨一句:“没办法,都这样”,然后就继续被动的匆匆上路了。“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知道生命已沦为何物?”汪峰也在迷惘,就像他曾经在《彼岸》里唱到的:“我找来找去,我找来找去,可哪儿才是我的彼岸?”面对现实的牢笼,人们难免迷失,有些东西改变不了,因为我们的力量太过薄弱;但有些时候我们能把握自己,让自己挣脱一些枷锁,不再需要理由和借口。见过太多人在迟暮之年面对曾经的种种过往难免发出一声哀叹:一生何求?或许汪峰也正在用这张专辑告诉人们,其实《生无所求》。
26首歌对歌迷来说是惊喜,但对汪峰以及整个制作团队来说或许很痛苦,他曾提到贾轶男在制作这张专辑的过程中几乎几次崩溃,想要做好这样一张专辑实在很难;如今听来,他们做的真的很棒!北京音乐广播在选择这张专辑主打歌时候破例选了两首:《爸爸》和《向阳花》,一首纪念父亲,一首送给女儿。汪峰在音乐的创作上一直喜欢表达对身边至亲的爱,比如过去《花火》中那首《妈妈》,那是一个孩子在绝望时向妈妈的求助,以及《信仰在空中飘扬》里那首温暖深情的《母亲》让人感到有妈妈依靠的那种单纯的感动。如今这首《爸爸》在表达对父亲思念的时候显得真实甚至残酷:“那是第一次在你面前放声哭泣,当工人把你身上的白布掀起。你依然像过去那样的沉默安详,只是再也没有了那些叮咛。”父爱无声,你得到却很难看到,父子之间的交流往往简单的甚至让人感到疏远。这首歌可以说是汪峰是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但唱给的却是所有人,让人们懂得珍惜这最珍贵的亲情,不要爱得太迟。而《向阳花》则是送给女儿的祝福,看到歌名,先想起谢天笑那首《向阳花》“营养来自满地污泥,生根发芽,仍然顺从天意。向阳花,如果你生长在黑暗下。向阳花,你会不会害怕?”他借向阳花表现的是黑暗笼罩下的无奈与无助的情绪以及继续努力生长面对阳光的一种精神。而汪峰也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勇敢的先把这荒谬却真实的世界告诉女儿,“这个世界有一点点脏,有点荒谬有点疯狂”,将给然后祈祷她能够成为那勇敢的,永远追随阳光的向阳花。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女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没有对孩子的任何苛求,只有一个父亲对女儿最淳朴简单也是最温暖的祝愿。
整张专辑数量虽然庞大,但歌曲品质很高,很多歌都有让听众反复品味的冲动。而且相比以前,汪峰更加直面犀利的抨击社会现状,揭示了各种丑恶。比如听《一百万吨的信念》,“不要幻想拥有自由,自由属于富枭权贵。不要期盼获得公正,公正就是人可吃人”这首歌更像是一个升级版的《有意思吗》,相比起相对单调的《有意思吗》更加绝望,甚至让人感觉消极的无法翻身,这恐怕也真的是目前社会现状的真正写照:“你可以相信最为荒谬的事情,它每天都在我们周围频频上演。你至少需要有一百万吨的信念,也许或可能勉强继续活下去”当诸多不公平,数不清草菅人命的事情得不到公正的解释的时候,人们或许真的卑微到要用信念去支撑着活下去。因为卑微,所以有了《不能接受的事实》,《不能停止的哭泣》,也认识到《有些事我们无法左右》,于是也有了《抵押灵魂》:“不如就这样我们做个交易,虽然这肯定不是我的本意,把我的灵魂全部抵押给你,我是否可以得到你的宽恕。”抵押灵魂听起来或许相对虚空,但投射到生活当中却变的习以为常:做不喜欢的事,说着违心的话,接受各式各样的潜规则,这些甚至已经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人们偶尔苏醒,怀疑自己,对自己也会很失望。但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或许思考这些困惑本身已经很难得,人们在反思的过程中多少也可以收获到一些力量。之后也就开始了《等待》:“我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明天天气转暖。等待发放贷款,等待那些该死的股价回转”这首歌写到现实中“房贷”“股价”人们早已最习以为常的压力,在这些束缚下,无论你我怎样拼命,依然还是在原地徘徊。于是“生命像首垮掉的诗,在莫名痴迷中分裂,我们一边期盼一边拯救,一边不断把自己出卖”,在这些呼喊中,我们望眼欲穿的等待着尊严和自由,哪怕希望渺茫,也总好过没有。
《一瞬间》或许是自己听的比较多的一首了,算是一首心水,想着重谈下感受。这是首旋律简单平和的“悲歌”,几段歌词平静唱出他在回忆过去和看到自己现在样子时候不自觉陷入的种种迷茫。整首歌内容丰富,有对年轻时的怀念,有对自己这些年改变的困惑和惆怅,也有着对活着和死亡的理解。或许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很多感悟和感动都发生在一瞬间,看到某个场景,听到某句话,被某局歌词击中,而不禁泪流满面。自己也回忆起09年夏天某个深夜走在北京的某条大街上在某个瞬间被《小鸟》和《我的路》感动的一塌糊涂,控制不住。如今汪峰已经开始感悟“生命只是对死亡的赔偿,死亡不过是活着的奖赏。那些卑微却炫目的欢愉,只是往昔壮景的悲悯。”死亡是人们都忌讳说到的事情,尤其在这个快节奏不能停步的时代,思考死亡更是一件难事,但往往病痛来临,即将触碰到死神的时候,人们才发现生活多简单,生命多重要。歌中唱到死亡不过是活着的奖赏,他或许在那一瞬间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和不易,生命的卑微和无助,死亡甚至成了解脱。也许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幸福,但确实有很多卑微和无助的生命却残酷的存在着,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一个相对真实又极端的世界:某些“二代”会抱怨今年爸爸送的宝马发动起来的声音不如去年的好听,而另有很多孩子觉得外出打工的爸爸回家用钥匙开门的声音是最美妙的。生命难说公平,人们可以选择的是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但汪峰仿佛又迷失了自己“对着镜中的我仔细端详,这是个怎样陌生的人啊。那醉生梦死的皮囊后面,竟是这满目疮痍的悲凉。”这句词很像杨坤唱过那句“我对着镜子里的人发火,那简单的我到底哪儿去了?”出自《我比从前更寂寞》,我也曾被这首歌感动,不过是来自旭日阳刚的演唱。我一直并未觉得那首《春天里》他们唱起来有多么感人,而当某次在电视上看到他们在旅馆的房间唱起这首歌,唱到那句“得到了,所谓的太多,我却比从前越来越寂寞”心口突然一热,可能这也是汪峰想要表达的意思,金钱或者物质并未让他真正满足,对社会和人生的苦苦思考,于此无关,越是得到越会不停的拷问自己。于是整首歌最后一句更加悲凉“上帝请宽恕并告诉我,为什么我变得如此恐慌。为什么我所梦想的一切,却正将我无情的埋葬。”梦想都将我无情埋葬,取得别人眼中的所谓“成功”又怎样,追求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或许汪峰没有答案,他只能在这一瞬间无奈的一声叹息。
如果说《一瞬间》有些绝望,《等待》给了人们些许希望,那《大桥上》应该是在痛苦之中带给了人们更多勇敢,更多力量。《大桥上》应该是除去《存在》之外,很多歌迷心中的第二主打。“我的孩子没有了妈妈,我失去了爸爸,只有一个零写在我人生的简历上”这又是从“汪峰”这个角色代入的一首歌,他满怀恐惧的站在这座“大桥上”,再次面对现实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挣扎。他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黑暗的阶段,于是鼓励人们,告诉人们要有信心和勇气:“我猜想这黑夜总会过去,光明总会在不远的地方。”“我知道这人生总有希望,幸福总会在不远的地方。” 制作这张专辑,汪峰感谢了很多人,在感谢身边的亲人朋友,乐队的伙伴之前,是海子、食指、亨利米勒、迪伦、列侬、久石让这些给他无数启示和鼓励,让他有勇气和灵感写出这些音乐的人们。也许正是他们,让汪峰在这条音乐道路上有一个一直坚持的主题:哪怕迷失,哪怕世间充满黑暗和绝望,也要相信明天,相信未来。
这次的双张唱片让人惊讶,但保证数量的同时,品质不但没有下降,旋律更加上口好听。并不会让听众听完26首歌感到疲倦,反而有很多惊喜。从第一首歌《上千个黎明》就开始吸引人,之后还有走在去无方向的道路上,孤独随处飘荡的《再见蒲公英》;感叹时光不断流逝的《不经意间》;感叹自己虚空无助的《你不知道》;偶尔听出流行味道的的《地心》,还有那首《流浪》:“从明天起我愿孤独一人,让这纷乱的人生变得简单。走走停停看看这个世界,向着春暖花开的远方流浪” 这是在充满惶恐和欲望的城市中彷徨时唱到的一首自由之歌。
而除了这些愤怒孤独的主题,汪峰也尝试了几首甜蜜情歌。在《爱你的方式》里,描绘着成一个对爱人执着且不问原因的痴情者,在他眼中的爱情或许就是如此简单:爱你的一切便是我爱你的方式。如果和曾经那首深情的《我如此爱你》相比,这是另一种执着。如果用上张专辑里《当我想你的时候》和《你是我心爱的姑娘》来衡量的话,这又是一个略显“反常”的汪峰,因为过去作品中哪怕是写情,多半也与“痛苦”“伤感”作伴,而这次他对爱情的阐述如此简单直接;同样直接的还有那首显得“光明积极”的《让我们在一起》。但到了《我们的爱情》又是在伤痛和悲泣中的“爱你”,大概这才是汪峰,不写两首带着伤痛和委屈的爱情你还真以为他没唱情歌。本以为《多么美好的生活》又是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前奏有些复古的编曲也确实让人感觉如此,甚至还唱到了诸如“给阳光买一杯咖啡,再和你吻别以后”这样类似“小清新”歌词,谁知接下来如此残酷:“报纸上到处是灾难,房价就像定时炸弹。有人买下私人飞机,有人切断自己喉管”。在这样的幸福完美的生活中,汪峰似乎看见了幸福和希望,又似乎苦痛绝望,这大概也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谁能说出到底怎样才是幸福?林夕今年写给谢安琪的《你们的幸福》也在探讨这个主题:你们有很多幸福,幸福的麻木。鲁迅也曾写过:“自己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那觉醒在这个时代是否显得有意义呢?
《雨中的回忆》是整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为整张专辑掀起又一个高潮的同时,也很好的做了一个完结。人到中年,总有很多珍贵的回忆,汪峰的回忆从“童年小城的青石路”到“秋末的麦地”到“廉价的吉他”。最后从自己回忆到所有国人的痛楚:“我无法忘记那个一九八九的夏夜和一九九九狂欢的人群。我无法忘记那场二零零八的灾难和二零一一荒谬的悲剧。”就好像那首经典的《晚安 北京》,“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伴着国产压路机的声响,伴着伤口崩裂的巨响。在今夜的雨中睡去。晚安,北京。”这是一个摇滚音乐人面对现实发自心底的良知。
这张《生无所求》无论从耐听程度还是歌词内涵上都表现的相当出色,一定要找缺点的话无非是有些的词汇被反复运用,从过去的专辑到现在,让人难免感觉稍显单调。另外在很多旋律包括吉他solo上也存在较多的重复,总是有“旧瓶装新酒”的味道,让人喝着并不那么太过瘾。但想想这次的双张专辑26首歌的大容量大制作,恐怕这些问题也算是我“鸡蛋里挑骨头”了,毕竟每一个创作歌手都会有自己的写歌套路,风格重复实在难免。有着十几年创作生涯的汪峰,这次交给歌迷的礼物已经是沉甸甸的,毕竟突破过去挑战自己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另外汪峰也说他也一直在学习,丰富自己内涵才可能有更多感悟和新的思路。他的偶像是Bob Dylan,他表示自己现在40岁只不过是有他才华的皮毛,写歌到70岁能达到Bob Dylan,John Lennon的两成水准也便足够了;对自己有这样的追求足以见得汪峰还在进步,这也是我们这些歌迷值得高兴的事情。
如今的内地歌坛,除了那些越来越简陋枯燥无味的大多数流行音乐,很多音乐人也在用不同的音乐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态度,只不过有的愤怒偏激,有些小众独立。汪峰也一直在呐喊,之所以被人骂“媚俗”恐怕是因为在他的歌里:歌词太过直白不够疯狂,旋律又太过大众不够嚣张。这些人大概只是在从形式上理解摇滚,因为汪峰的“大众化”只不过是因为他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而这些恰恰与大众的迷惘和矛盾吻合,于是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会在他的歌里找到很多共鸣。
听着这张新专辑不由得想起那首《再见二十世纪》,那个时候的他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前思考着,压抑着,质问着,迷茫着,想对那个时代说再见,想对那些同样困惑的人们说再见。十几年后,到了21世纪的第11个深秋,此时的汪峰还在挣扎和呐喊。他还是在写自己,代表的也还是如今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中的人们共同的痛楚和记忆。
生无所求并不是简单的让人们抛下或者放弃,更多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花如梦世界中的一种处世态度。感谢汪峰,在如今这个荒谬浮躁的时代,当人们深陷困惑、迷惘很难见到希望的时候,通过这么一张专辑让大家浮躁的心逐渐安静下来,坚强一些,勇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