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高呼rock N' roll
这几天都在煲rock,当然火候好猛。而煲最多的就是B记未成名前的地下时期的唱片和一些B记的bootleg,包括live,甚至当年的访问,电台录音等等。看来,我都快成为一个B记的bootleg了。
往往煲碟会煲出很多意外。《再见理想》这张唱片,就是一个让我措手不及的意外,而Pink Floyd却是延伸出的另一个意外。
《再见理想》是他们自资的唱片,没有唱片公司,没有经理人,所以他们把自己的音乐豁出去,把自己最得意的音乐都"玩"出来,成就了这盒卡带。十几年前,当还是破小孩的时候,根本听不懂这张唱片,只会觉得好吵,好痴线,那时候还自以为会听rock了。 但现在番出来再听,却惊叹得目瞪口呆。谁说B记“无料到”?当他们大玩实验 art rock的时候,那些人可能还没有出生呢!
Long way without friend后面一段锵锵有力的吉他solo,让人听得很爽。喜欢Myth是一种情意结,因为那段华丽的吉他和弦前奏,还因为那首是家驹很喜欢的歌。但Dead romance I&II却不一样,这两首更富有试验性,层次丰富分明,阿paul的metal和家驹的art rock被编排得像一出实验音乐电影。那绝对是受Pink Floyd的深入影响。虽然他们玩出了不少乐队的影子,但是就算放在今天的HK band sound中,还是非常前卫和实验,即使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了。同样地,Last men who know you 虽然只有一分多钟,也被演绎得缥缈迷幻,咋听下去有点早期radiohead的影子。但他们应该还是radiohead的前辈呢!
唱片里面有四首中文作品,每首都别具一格。永远等待,反复呼叫着,也叫出他们的心声:“但愿在歌声中可得一切,但在现实怎得一切?”4分多钟的曲子,世荣急速的敲击节奏,阿paul狂野的吉他,还有家驹满腔愤怒的呼叫。飞跃苦海 同样也是迷惘无奈的呼喊,但我却很喜欢间奏那段妖冶的吉他solo,仿佛是两段吉他的对话,已经带有一点点中东色彩。旧日的足迹 是个人觉得最离题的一首,但却藏有往后beyond风格,旋律入耳,歌词也很有情怀,就是跟整体不搭格。最贴题的就是《再见理想》,这被阿paul誉为B记的校歌。这首歌的歌词是他们几个一起完成的,道出了一群在现实和理想中迷惘的年轻人的心声。特别是那句“一起高呼rock N' roll”,还有什么口号比这个更悲壮?每次演唱会他们都要感叹一番地唱这首歌,来纪念那个时期。那时候,他们可能以为自资出一张专辑后,大家就必须面对现实,与理想再见了。殊不知,后来为这个理想,家驹赔上他的生命,而他们三人继续奋斗了十几年。每次演唱会家驹唱这首歌之前总要感慨一番,在他一次次的感慨中,深刻地感受到那种挣扎的痛苦。成名前是音乐和面包的挣扎,成名后,却是商业与理想的挣扎,还有苦无知音人的孤独和落寞。即使在红馆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他们的音乐?
为了证明这张唱片的伟大和划时代,我特意翻出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来煲,他们音乐上的划时代和经典就不用细说了。读书时候,跟风也买了张《the wall》,只是觉得封面很酷。但那时候压根听不进去,还属于伪摇滚青年。但这么多年的音乐浸淫,特别是一些实验音乐的历练下,耳朵比以前豁达了不少。我终于感受到Pink Floyd的魅力了,这种力量能跨越三十多年的时空,是一种让人失语的惊叹。惊叹同时,又一次证明B记地下时期音乐上的空前绝后。有一个乐评说,他们从《再见理想》开始,应该把Pink Floyd这样伟大的目标立在前方,那么他们将是一队伟大的乐队。只可惜,他们出现在香港,一个埋没理想的弹丸之地。
Pink Floyd也好,B记也好,最后还是曲终人散。高举那个B记手势,一起高呼rock N' roll !!
往往煲碟会煲出很多意外。《再见理想》这张唱片,就是一个让我措手不及的意外,而Pink Floyd却是延伸出的另一个意外。
《再见理想》是他们自资的唱片,没有唱片公司,没有经理人,所以他们把自己的音乐豁出去,把自己最得意的音乐都"玩"出来,成就了这盒卡带。十几年前,当还是破小孩的时候,根本听不懂这张唱片,只会觉得好吵,好痴线,那时候还自以为会听rock了。 但现在番出来再听,却惊叹得目瞪口呆。谁说B记“无料到”?当他们大玩实验 art rock的时候,那些人可能还没有出生呢!
Long way without friend后面一段锵锵有力的吉他solo,让人听得很爽。喜欢Myth是一种情意结,因为那段华丽的吉他和弦前奏,还因为那首是家驹很喜欢的歌。但Dead romance I&II却不一样,这两首更富有试验性,层次丰富分明,阿paul的metal和家驹的art rock被编排得像一出实验音乐电影。那绝对是受Pink Floyd的深入影响。虽然他们玩出了不少乐队的影子,但是就算放在今天的HK band sound中,还是非常前卫和实验,即使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了。同样地,Last men who know you 虽然只有一分多钟,也被演绎得缥缈迷幻,咋听下去有点早期radiohead的影子。但他们应该还是radiohead的前辈呢!
唱片里面有四首中文作品,每首都别具一格。永远等待,反复呼叫着,也叫出他们的心声:“但愿在歌声中可得一切,但在现实怎得一切?”4分多钟的曲子,世荣急速的敲击节奏,阿paul狂野的吉他,还有家驹满腔愤怒的呼叫。飞跃苦海 同样也是迷惘无奈的呼喊,但我却很喜欢间奏那段妖冶的吉他solo,仿佛是两段吉他的对话,已经带有一点点中东色彩。旧日的足迹 是个人觉得最离题的一首,但却藏有往后beyond风格,旋律入耳,歌词也很有情怀,就是跟整体不搭格。最贴题的就是《再见理想》,这被阿paul誉为B记的校歌。这首歌的歌词是他们几个一起完成的,道出了一群在现实和理想中迷惘的年轻人的心声。特别是那句“一起高呼rock N' roll”,还有什么口号比这个更悲壮?每次演唱会他们都要感叹一番地唱这首歌,来纪念那个时期。那时候,他们可能以为自资出一张专辑后,大家就必须面对现实,与理想再见了。殊不知,后来为这个理想,家驹赔上他的生命,而他们三人继续奋斗了十几年。每次演唱会家驹唱这首歌之前总要感慨一番,在他一次次的感慨中,深刻地感受到那种挣扎的痛苦。成名前是音乐和面包的挣扎,成名后,却是商业与理想的挣扎,还有苦无知音人的孤独和落寞。即使在红馆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他们的音乐?
为了证明这张唱片的伟大和划时代,我特意翻出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来煲,他们音乐上的划时代和经典就不用细说了。读书时候,跟风也买了张《the wall》,只是觉得封面很酷。但那时候压根听不进去,还属于伪摇滚青年。但这么多年的音乐浸淫,特别是一些实验音乐的历练下,耳朵比以前豁达了不少。我终于感受到Pink Floyd的魅力了,这种力量能跨越三十多年的时空,是一种让人失语的惊叹。惊叹同时,又一次证明B记地下时期音乐上的空前绝后。有一个乐评说,他们从《再见理想》开始,应该把Pink Floyd这样伟大的目标立在前方,那么他们将是一队伟大的乐队。只可惜,他们出现在香港,一个埋没理想的弹丸之地。
Pink Floyd也好,B记也好,最后还是曲终人散。高举那个B记手势,一起高呼rock N' ro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