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的情书
初见小河,是去年在文理学院音乐厅的一场演出。当时冲的是周云蓬的新专辑《牛羊下山》去的,小河仅是作为嘉宾,却意外地被这个带毡帽的瘦弱男子,感动地彻头彻尾回来。依稀记得那晚的街灯,昏黄里我疯也似地一路小跑,是自由的喜悦,他们充斥着我,像沼泽的泥浆般深深抓着我。看过不少民谣场子,或湿人眼眶,或欢喜逗乐,或拍手称快。然,小河却是唯一一个我为之沉醉,为之惊喜的。且,他的音乐,你还非要听现场不可。
每场演出前,若来的是不熟悉的乐手,总会早些日子先搜罗些曲目预习,老周《牛羊下山》那场也不例外。在虾米搜到的几张小河的专辑,02年的《飞的高的鸟不落到跑不快的牛的背上》,09年的《身份的表演》以及作为“美好药店”主唱的一些。随意听得几首,不是没有歌词,就是发声奇特。初感想到的竟是窦唯这几年的“不一样”乐队,疑惑不说,只觉得不可理喻,这曲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这样不带期望地去了,而往往期望越少,惊喜越多。因为,生活总是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礼物。
小河原名何国锋,1975年生于邯郸,未及四十的年纪,却是一头的银发,若不细看全然分不出这其实是个正值盛年的男子。清瘦里带着几分顽劣之气,谈话间会亲切地笑,扯着眼眸子打趣儿,唱起歌来,又是全然不理会,自顾自的沉醉其中,像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在音乐里耍流氓。而这多半也是性情使然吧,小河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打小便是个不消停的惹是生非的货,所以之后家里才安排进了部队。95年和当时很多文艺青年一样,怀揣着音乐梦想,一颗赤诚红心便去了北京。前后做过保洁员,保安,会因为几句伤自尊的嘲讽,和高出一头的大汉厮打一通,会一头热血地不安分惹事儿。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青年,注定他在音乐之路上选择了“实验”。
96年与朋友组建“美好药店”,一副前卫摇滚、另类民谣的模样。还记得乐队的张玮玮曾在“将进酒”的一次演出中说,你把一串葡萄放在一个瓶子里放十年,它有可能会变成葡萄酒,也可能会变成某种物质。而十多年之后,小河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音乐上的成熟,更多的是人生的豁然与可能性,我想这应该是成长,因为他是年轻的、自由的,永远在路上的。
02年签约Badhead厂牌,发行了首张个人现场录音专辑《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专辑包含了《那不是我的名字》、《丢了梦的清晨》等十首曲子,是小河一直擅长的现场感,同时也褪去了“美好药店”时的燥热,强烈的鼓点少了,乐器选择上也更简约,把节奏交还给了旋律与歌词。但这样的一张专辑对于这个贪心的人,又是不满足的,音乐旅途上他是掘石者。
无数场现场演出后,09年一张《身份的表演》终于面世。两张CD,一张是录音室即兴,一张是《一个人的交响》现场即兴作品。我最初听的几首曲子正是来自这里,整个专辑歌词少得可怜,各种怪异的声音夹杂,器乐用的也很是随性。即便是现场的录音版,没有亲见小河真相,也是很难感受他音乐的魅力的。
“如果你写不出一首可以用来唱的歌词,那不还不如不要歌词。我相信很多人在听我的音乐时,是可以听出歌词的。”的确,当我在听《一个人的交响》时,我分明听出了些字句,又被他的表演深深俘获。他的现场有一种神奇的感染力,带着超然的灵性,孩子气,又真实、质朴与亲切。老周是讲事儿的游吟者,万晓利是疏忽间惊艳一瞥的俏姑娘,左小祖咒是活生生的行为艺术,而小河便只是小河,不需定义,不必刻意,也无需正装,你且带着一颗未冷冻的心来听便好了。
CD里的小河是被捆绑的,被压制之后变成一件音乐作品,然现场他是一个自然的艺术家。让我惊奇的是,当我一个人听耳机时,他的音乐带给我的不是喜悦,有时甚至因为歌词的缘故,有不得不思考的深沉。
但是现场,他带给你的又总是惊喜,在不确定的风里,你不知道下个音符向左还是向右,不知道下个出场的是老妪还是卖炭翁。临近森林的自然之美,沉于土壤的真实质感。时而呓语如孩童,时而如经幡萦绕庙宇,又不时恢弘起来,一股蒸腾的力从土地里涌向星空,涌向月石星辰,冲入浩瀚宇宙。倾身感受的那些片段,你是惊奇的,惊于一个男子对自然如此丰敏的触觉,那些绘声绘色的口技,狗的嘶鸣,虫的低吟,人的鼾声。你又是叹的,叹于所有浮于你脑海的美,你拥抱的每一株青草,每一颗露珠,每一丝森林的交响乐。
小河曾说,我相信音乐不是自私的,我做音乐是为了我们一起幸福。也正是这样对快乐的分享,使得他的现场洋溢着自由的欢喜。我曾以为真正的艺术是向着自然而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而火中取栗总是带着痛与苦的。对,是苦难,我原是以为一切艺术都应当是苦难的萃取。哪怕最纯洁美好的诗歌,也是诗人向上天的预支与索取。
但小河音乐里的喜,是一个临近中年的男子的豁然,躬身自然,沉醉晚风的喜。他爱它,沉浸于此,如沐浴在金丝绒般的阳光里,音节是从血液里淌出的潺潺溪水,他自顾自地在那里饮酒、欢歌、奔跑、思考。而我们为之动容的,也正是这样一份专注的美好。
今年深秋,他又带给了我们一份礼物——《傻瓜的情歌》。9月初和朋友聊天时,谈到情感的磨难是最催人成长的。他说,离婚对小河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大致知道他在09年时结的婚,之后便也不太清楚了。想到姜昕与窦唯,两人分开后,仅是几个月的时间,姜昕在歌曲的演绎上就上了一个新高度。情感之事,总是比伤筋动骨都来得更透彻心扉一些。想着,这些年小河必是也经历了不少,才可写出“生活总是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礼物”吧。一些哀伤,一些无奈,却又分明可见这里有爱,有美好,有光亮。
最初听《90年代》,还是在09年老周的演出里。铺满红地毯的音乐厅,一片寂静,灯光在偏右的角落刚刚好打在了他的身上,黑色小毡帽,一双手纳布鞋。这样的音乐,你是要缓缓地闭上眼睛去感受的,那不是保罗·尼尔森笔下的迪伦,不是翻涌着扑向你的电影剧场,那是一副需要你小心绘制的画卷,你导演的一部戏。
你会看到一个男子静静地坐在清冷的河边,车的灯光穿透他如雾霭般升腾的烟圈,烟草的颗粒连着灰尘起扬,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岸边,没有月光,只有几颗琐碎的星辰,还有一个他爱着的姑娘。
偶尔,他的厚实的双手,轻轻将她搂入怀中。偶尔,他又悄无声息地从身后将她环抱,他的左手抚着她的左乳房,他的右手捂住了她的右乳房。偶尔,他也会在前面给一个胸膛,他的心跳连着她的姑娘,他的爱人。有时,他又是孤独的,他许是永远孤独的。然,这份孤独是完满,它不是寂寞,寂寞带着残缺,是毁,是损。他一个人奔跑,在月光如水的深晚,在丝绒般轻漾的森林,在泥土的细雨里,他放肆地如同一个孩子,没心没肺地舞蹈,欢畅地歌颂,不大笑,亦不叫嚣。
这是我在第一次听“生活送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礼物”时所感受到的,而之后为什么改作《90年代》,我还是稍有不解的,不知是不是为了配合MV。
第二次是在义乌的隔壁酒吧,适逢隔壁四周年店庆,二手在台上欢欢喜喜地唱了起来。不过这样一首带画面感的曲子,还是更适合安静的感受。再之后,十月末的西湖音乐节又听了一次现场。那次又多了不少的哀伤与慨叹。这就是现场,不可复制,不可重来,所以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模样,随人随景都在变幻,而这恰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十月末的太子湾草坪,天气尚好,只差月光。民谣场子大半都席地而坐,个个也听得专注。小河还是以那首“伟大”的情歌——《不会说话的爱情》开场,一曲终了时说,要是全天下所有的国歌都能变成情歌该有多好,总有那么一天的,总有那么一天的。话未尽,便惹得观者心情小沉重。以至于后一首《寻人启事》,虽写的是个体性质的曲子,也不得不让人联想了政事。这首临近结束时,小河在原先的演唱里,又加入了类似佛教超度时的经文诵读,重复的歌词,想咒语一样的数字与人名,一遍遍地把你拉进那些失踪了的故事里,随其迷失,随其疑惑,随其悲怆。当然,音乐需要的也是对口的感受,我听出的是热泪盈眶,也有人觉得乏味无聊。
演出结束,在市集的小帐篷里见了小河,桌上摆着新出的专辑。厚实的一本“音乐画册”,其中有他2010年在苏黎世所绘的12片树叶,歌曲歌词,内置的MP3,以及可导出播放的三首曲子的MV。在形式上的创新,其实也是为了对自己音乐的更好表达。他在帐篷之后的树林里又安排了一个小体验区。装裱的树叶绘图不规则地挂在树上,灯光映衬,不禁让人想起《那时花开》里的那棵蓝色的树。小的幕布分离出一个小影院,看MV听耳机的感觉非常美妙。
三部短片《寻人启事》、《90年代》和《黑夜就是从很远的地方跑回来》,分别由张跃东、杨瑾和余力为执导。其实MV所拍,和我听现场时在脑海中描绘出的场景还是出路很大的,尤其是《90年代》。相较而言,我更喜欢它只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夹杂了一点小无奈的美好爱情故事,而不是一个男人欲望、占有与自私的滑稽表演。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小河在新专辑展览时说,当一首曲子它被拍成了影像,那么它实际上又变成了新的作品。每一个人的触觉不同,想象的天空总是宽广的。
这张新专辑其实是他在不慎摔伤后,“双脚打着石膏,在家静养的两个月间,只用一把木吉他创作而成的,甚至录音工作也在病床上完成。”所以,你会听到些许轻微的蝉声,没有一层层加厚的隔音墙,反而少了很多刻意,更多的是自然与亲切。
小河说,“就像一棵树,要向不同的地方去长根,然后才可以在树上结出一个甜果子或开出花。我有很多想法,其实最后就是为了牢牢地抓住这个大地。”这个爱着自由的男子,他有一些随性,一些深沉,一点调侃,一点灵动,还有几分顽劣俏皮的放肆。
如果说在《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那张专辑里,你听到的还是一个有青草味的小河,《身份的表演》是他变着戏法地学林子里的鸟儿,那《傻瓜的情歌》便是郁郁葱葱含苞待放的一棵花树了。
当然,这是我看到的小河,一千个人里有一百个韩寒,也必定有一百一十个小河,不知道你看到的是他哪一个角色的表演。
每场演出前,若来的是不熟悉的乐手,总会早些日子先搜罗些曲目预习,老周《牛羊下山》那场也不例外。在虾米搜到的几张小河的专辑,02年的《飞的高的鸟不落到跑不快的牛的背上》,09年的《身份的表演》以及作为“美好药店”主唱的一些。随意听得几首,不是没有歌词,就是发声奇特。初感想到的竟是窦唯这几年的“不一样”乐队,疑惑不说,只觉得不可理喻,这曲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这样不带期望地去了,而往往期望越少,惊喜越多。因为,生活总是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礼物。
小河原名何国锋,1975年生于邯郸,未及四十的年纪,却是一头的银发,若不细看全然分不出这其实是个正值盛年的男子。清瘦里带着几分顽劣之气,谈话间会亲切地笑,扯着眼眸子打趣儿,唱起歌来,又是全然不理会,自顾自的沉醉其中,像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在音乐里耍流氓。而这多半也是性情使然吧,小河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打小便是个不消停的惹是生非的货,所以之后家里才安排进了部队。95年和当时很多文艺青年一样,怀揣着音乐梦想,一颗赤诚红心便去了北京。前后做过保洁员,保安,会因为几句伤自尊的嘲讽,和高出一头的大汉厮打一通,会一头热血地不安分惹事儿。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青年,注定他在音乐之路上选择了“实验”。
96年与朋友组建“美好药店”,一副前卫摇滚、另类民谣的模样。还记得乐队的张玮玮曾在“将进酒”的一次演出中说,你把一串葡萄放在一个瓶子里放十年,它有可能会变成葡萄酒,也可能会变成某种物质。而十多年之后,小河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音乐上的成熟,更多的是人生的豁然与可能性,我想这应该是成长,因为他是年轻的、自由的,永远在路上的。
02年签约Badhead厂牌,发行了首张个人现场录音专辑《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专辑包含了《那不是我的名字》、《丢了梦的清晨》等十首曲子,是小河一直擅长的现场感,同时也褪去了“美好药店”时的燥热,强烈的鼓点少了,乐器选择上也更简约,把节奏交还给了旋律与歌词。但这样的一张专辑对于这个贪心的人,又是不满足的,音乐旅途上他是掘石者。
无数场现场演出后,09年一张《身份的表演》终于面世。两张CD,一张是录音室即兴,一张是《一个人的交响》现场即兴作品。我最初听的几首曲子正是来自这里,整个专辑歌词少得可怜,各种怪异的声音夹杂,器乐用的也很是随性。即便是现场的录音版,没有亲见小河真相,也是很难感受他音乐的魅力的。
“如果你写不出一首可以用来唱的歌词,那不还不如不要歌词。我相信很多人在听我的音乐时,是可以听出歌词的。”的确,当我在听《一个人的交响》时,我分明听出了些字句,又被他的表演深深俘获。他的现场有一种神奇的感染力,带着超然的灵性,孩子气,又真实、质朴与亲切。老周是讲事儿的游吟者,万晓利是疏忽间惊艳一瞥的俏姑娘,左小祖咒是活生生的行为艺术,而小河便只是小河,不需定义,不必刻意,也无需正装,你且带着一颗未冷冻的心来听便好了。
CD里的小河是被捆绑的,被压制之后变成一件音乐作品,然现场他是一个自然的艺术家。让我惊奇的是,当我一个人听耳机时,他的音乐带给我的不是喜悦,有时甚至因为歌词的缘故,有不得不思考的深沉。
但是现场,他带给你的又总是惊喜,在不确定的风里,你不知道下个音符向左还是向右,不知道下个出场的是老妪还是卖炭翁。临近森林的自然之美,沉于土壤的真实质感。时而呓语如孩童,时而如经幡萦绕庙宇,又不时恢弘起来,一股蒸腾的力从土地里涌向星空,涌向月石星辰,冲入浩瀚宇宙。倾身感受的那些片段,你是惊奇的,惊于一个男子对自然如此丰敏的触觉,那些绘声绘色的口技,狗的嘶鸣,虫的低吟,人的鼾声。你又是叹的,叹于所有浮于你脑海的美,你拥抱的每一株青草,每一颗露珠,每一丝森林的交响乐。
小河曾说,我相信音乐不是自私的,我做音乐是为了我们一起幸福。也正是这样对快乐的分享,使得他的现场洋溢着自由的欢喜。我曾以为真正的艺术是向着自然而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而火中取栗总是带着痛与苦的。对,是苦难,我原是以为一切艺术都应当是苦难的萃取。哪怕最纯洁美好的诗歌,也是诗人向上天的预支与索取。
但小河音乐里的喜,是一个临近中年的男子的豁然,躬身自然,沉醉晚风的喜。他爱它,沉浸于此,如沐浴在金丝绒般的阳光里,音节是从血液里淌出的潺潺溪水,他自顾自地在那里饮酒、欢歌、奔跑、思考。而我们为之动容的,也正是这样一份专注的美好。
今年深秋,他又带给了我们一份礼物——《傻瓜的情歌》。9月初和朋友聊天时,谈到情感的磨难是最催人成长的。他说,离婚对小河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大致知道他在09年时结的婚,之后便也不太清楚了。想到姜昕与窦唯,两人分开后,仅是几个月的时间,姜昕在歌曲的演绎上就上了一个新高度。情感之事,总是比伤筋动骨都来得更透彻心扉一些。想着,这些年小河必是也经历了不少,才可写出“生活总是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礼物”吧。一些哀伤,一些无奈,却又分明可见这里有爱,有美好,有光亮。
最初听《90年代》,还是在09年老周的演出里。铺满红地毯的音乐厅,一片寂静,灯光在偏右的角落刚刚好打在了他的身上,黑色小毡帽,一双手纳布鞋。这样的音乐,你是要缓缓地闭上眼睛去感受的,那不是保罗·尼尔森笔下的迪伦,不是翻涌着扑向你的电影剧场,那是一副需要你小心绘制的画卷,你导演的一部戏。
你会看到一个男子静静地坐在清冷的河边,车的灯光穿透他如雾霭般升腾的烟圈,烟草的颗粒连着灰尘起扬,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岸边,没有月光,只有几颗琐碎的星辰,还有一个他爱着的姑娘。
偶尔,他的厚实的双手,轻轻将她搂入怀中。偶尔,他又悄无声息地从身后将她环抱,他的左手抚着她的左乳房,他的右手捂住了她的右乳房。偶尔,他也会在前面给一个胸膛,他的心跳连着她的姑娘,他的爱人。有时,他又是孤独的,他许是永远孤独的。然,这份孤独是完满,它不是寂寞,寂寞带着残缺,是毁,是损。他一个人奔跑,在月光如水的深晚,在丝绒般轻漾的森林,在泥土的细雨里,他放肆地如同一个孩子,没心没肺地舞蹈,欢畅地歌颂,不大笑,亦不叫嚣。
这是我在第一次听“生活送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礼物”时所感受到的,而之后为什么改作《90年代》,我还是稍有不解的,不知是不是为了配合MV。
第二次是在义乌的隔壁酒吧,适逢隔壁四周年店庆,二手在台上欢欢喜喜地唱了起来。不过这样一首带画面感的曲子,还是更适合安静的感受。再之后,十月末的西湖音乐节又听了一次现场。那次又多了不少的哀伤与慨叹。这就是现场,不可复制,不可重来,所以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模样,随人随景都在变幻,而这恰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十月末的太子湾草坪,天气尚好,只差月光。民谣场子大半都席地而坐,个个也听得专注。小河还是以那首“伟大”的情歌——《不会说话的爱情》开场,一曲终了时说,要是全天下所有的国歌都能变成情歌该有多好,总有那么一天的,总有那么一天的。话未尽,便惹得观者心情小沉重。以至于后一首《寻人启事》,虽写的是个体性质的曲子,也不得不让人联想了政事。这首临近结束时,小河在原先的演唱里,又加入了类似佛教超度时的经文诵读,重复的歌词,想咒语一样的数字与人名,一遍遍地把你拉进那些失踪了的故事里,随其迷失,随其疑惑,随其悲怆。当然,音乐需要的也是对口的感受,我听出的是热泪盈眶,也有人觉得乏味无聊。
演出结束,在市集的小帐篷里见了小河,桌上摆着新出的专辑。厚实的一本“音乐画册”,其中有他2010年在苏黎世所绘的12片树叶,歌曲歌词,内置的MP3,以及可导出播放的三首曲子的MV。在形式上的创新,其实也是为了对自己音乐的更好表达。他在帐篷之后的树林里又安排了一个小体验区。装裱的树叶绘图不规则地挂在树上,灯光映衬,不禁让人想起《那时花开》里的那棵蓝色的树。小的幕布分离出一个小影院,看MV听耳机的感觉非常美妙。
三部短片《寻人启事》、《90年代》和《黑夜就是从很远的地方跑回来》,分别由张跃东、杨瑾和余力为执导。其实MV所拍,和我听现场时在脑海中描绘出的场景还是出路很大的,尤其是《90年代》。相较而言,我更喜欢它只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夹杂了一点小无奈的美好爱情故事,而不是一个男人欲望、占有与自私的滑稽表演。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小河在新专辑展览时说,当一首曲子它被拍成了影像,那么它实际上又变成了新的作品。每一个人的触觉不同,想象的天空总是宽广的。
这张新专辑其实是他在不慎摔伤后,“双脚打着石膏,在家静养的两个月间,只用一把木吉他创作而成的,甚至录音工作也在病床上完成。”所以,你会听到些许轻微的蝉声,没有一层层加厚的隔音墙,反而少了很多刻意,更多的是自然与亲切。
小河说,“就像一棵树,要向不同的地方去长根,然后才可以在树上结出一个甜果子或开出花。我有很多想法,其实最后就是为了牢牢地抓住这个大地。”这个爱着自由的男子,他有一些随性,一些深沉,一点调侃,一点灵动,还有几分顽劣俏皮的放肆。
如果说在《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那张专辑里,你听到的还是一个有青草味的小河,《身份的表演》是他变着戏法地学林子里的鸟儿,那《傻瓜的情歌》便是郁郁葱葱含苞待放的一棵花树了。
当然,这是我看到的小河,一千个人里有一百个韩寒,也必定有一百一十个小河,不知道你看到的是他哪一个角色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