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大城市的悲歌--谢安琪《你们的幸福》
要谈幸福,总会带来很多哀伤,一如谈爱情的美好总有很多失恋与苦恋。没法,这样才能衬托,何况幸福其实颇虚无飘渺,且很多人依然感受不了?于是谢安琪蛰伏许久的新大碟《你们的幸福》还是充斥着很多忧愁。但反过来说,这样经过洗礼的哀怨脱离了无病呻吟,而相比起当年的大碟的呼应更高──这大概是Kay第一次以一个概念的project来打造音乐,系统性比卖两极的《Binary》或纯情歌的《Slowness》要好。这一次,谢安琪唱出了属于香港的故事。
周 博贤的〈十二月二十〉以末日方舟替整个末日故事作开首。一个略显玩味的Kay+周博贤仍得欢心,也能够用“没有空隙”去形容这配搭:撇脱式的曲式与歌词当 然适合Kay,不用太加雕琢而来像“囧样”一词放进歌里没有违和感,贫富对立而后的结局让人会心微笑。〈洁净皇后〉延续这种类激烈,谈贫穷却勤劳的新移 民,英师傅打造的音乐当然不错,也只嫌Kay嗓音虽然能玩但还是不太合激昂粗野,扣一点分。
回归抒情的〈第二天(快乐是…)〉满是希望, 也直接说出了面对社会的一切惨烈,Kay的声音就似一道温暖的阳光一直在安慰,替自己或是下一代划下一道生机,而英师傅的并列式旋律也就是最好的安慰背 景,高水准的慢板。至于〈你们的幸福〉完全表现出Kay的优势──靓声,而搭配的弦乐也是泽日生跟陈珀的拿手好戏。从安慰别人的角色一转而为说故事的人 ──谁都知道林夕替歌者侧面表达了自己的悲伤,然后说出了略似“无用之用”的道理:〈不来也不去〉式的“砂吹进眼内从来未觉便不必发觉”,无知是福吗?交 由各位思考。
〈临崖勒马〉较为平淡,倒也是中上水准的慢板,谈城市诱惑的歌词则略嫌未抓着重点。Eric Kwok的〈少女玛利亚〉又能轻快地导人向善:周博贤以故事与对比手法写的歌词倒让人易于吸收。又返回一直以来的Kay的〈温室〉与〈借过〉,前者谈怪兽家长不论词曲也只是维持水准;后者则如〈私隐线〉般,有些共鸣但较易一听而过。
至于〈浮云〉延续之前探求过的新移民与板间房题材,但开首 提到寻找希望与幸福──开段的曲词配合出色,Kay的收放掌握也不错,也再一次说这样的曲式才是她的拿手好戏。而歌曲特效配在一起也能提升歌曲层次感,只 可惜林若宁的歌词造到画面,却始终差了点凝聚力。还是找回老拍档,周博贤还是把最好的留给Kay:〈大城小动〉的弦乐感动就是Simple is the best。都市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生长于城市中的各位各司其职、挥洒汗水──“环看四周的人丛是窝心的触碰”。
最后了,结尾末日后的 〈十二月二十二〉,真的末日──又怎样?还不过是重新开始罢了,而且抹去了过去可能更加幸福。有时候根本不需要理会谢安琪是否为社会发声,因为不论情歌还 是贴近社会题材,她的声音就是最适合安慰,不管是恋人间的幸福、失恋过后的沉淀、大时代的回忆,还是现在唱出了末世后的新希望──“原来于天国里可坦荡跳舞”。可能幸福本就存在于世间每个角落,即使从头到尾听过了许多存在于香港内的不幸,却始终并没有大城市的悲歌。
如果可以的话,不如现在就放开执着,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