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来看,你有那么多错音
因为最近做爱乐者活动的缘故,今天晚上又把马克03年的世界首演翻出来看了一遍。
我是从高中听马克开始接触西方古典乐的,不过其实我一直是个半吊子中的半吊子。人比较懒,一般不会主动找来听,别看我对古典很着迷,其实说起什么曲式啊版本啊什么的我都不懂,这些在我眼里只有NB的人或者2B的人才会动不动拿出来说。不过也是因为最近做活动开始认真听得多一点了,慢慢地心里也就有了数,会对不同的作曲家的风格有一定认识。
我觉得古典这个东西一定最好得有人带着听,不然像我这种天生对古典有喜好但是家庭环境是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又同时比较愚钝的人,听起来就会走很多弯路。现在听得多一点了就有体会,古典就不是什么用来消遣的东西,和所谓的名著一样,是用来品读的。真要听古典,就不是用来在看书或者神马做作业的时候听,这个不是轻音乐。
跑题了,其实是想说马克的。回头来看,那么多的错音……汗……不过丝毫不影响我为之感到激动。这种激动应该和最初的激动是不一样的,以前多半是被音乐本身的煽动性所激发,而现在则更多的是为这种音乐形式所激动。这两天都在听古典,一下子从古典的审美趣味里面拉到这种充满现代感的音乐里面,最强烈的感受是古典音乐的生存力……特别是由古典改编过来的几首,马克向其中注入的现代感实在让我感到惊奇。除此之外,TONCI所作的几首曲子对钢琴键盘和音响的挖掘能力也让我惊喜(其中几首也让人感到上当受骗-_-后面会提到),这一点我想就是当年会深深被吸引的重要原因吧——表现在呈现给听众的音乐上就是马克的古典素养,尽管演奏这些音乐要求的钢琴技巧并不十分高,但一个有着深厚功力的钢琴师演奏出来的音乐的确让克莱德曼显得太小儿科了。但同时也看到这种配上架子鼓电吉什么的音乐的华而不实,这点在TONCI为他作的几首曲子上表现尤为明显,曲子让人感到万分激动,但你不知道这种激动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空洞的堆砌,一味地制造激动。所以这种形式的音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欠缺是不难预料的,不仅马克的团队难以复制这张PIANNO PLAYER的成功,听众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之买单,当然那也得是好几张专辑之后的事情了。
单论这一场演奏会,除了美好,还是美好。
我是从高中听马克开始接触西方古典乐的,不过其实我一直是个半吊子中的半吊子。人比较懒,一般不会主动找来听,别看我对古典很着迷,其实说起什么曲式啊版本啊什么的我都不懂,这些在我眼里只有NB的人或者2B的人才会动不动拿出来说。不过也是因为最近做活动开始认真听得多一点了,慢慢地心里也就有了数,会对不同的作曲家的风格有一定认识。
我觉得古典这个东西一定最好得有人带着听,不然像我这种天生对古典有喜好但是家庭环境是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又同时比较愚钝的人,听起来就会走很多弯路。现在听得多一点了就有体会,古典就不是什么用来消遣的东西,和所谓的名著一样,是用来品读的。真要听古典,就不是用来在看书或者神马做作业的时候听,这个不是轻音乐。
跑题了,其实是想说马克的。回头来看,那么多的错音……汗……不过丝毫不影响我为之感到激动。这种激动应该和最初的激动是不一样的,以前多半是被音乐本身的煽动性所激发,而现在则更多的是为这种音乐形式所激动。这两天都在听古典,一下子从古典的审美趣味里面拉到这种充满现代感的音乐里面,最强烈的感受是古典音乐的生存力……特别是由古典改编过来的几首,马克向其中注入的现代感实在让我感到惊奇。除此之外,TONCI所作的几首曲子对钢琴键盘和音响的挖掘能力也让我惊喜(其中几首也让人感到上当受骗-_-后面会提到),这一点我想就是当年会深深被吸引的重要原因吧——表现在呈现给听众的音乐上就是马克的古典素养,尽管演奏这些音乐要求的钢琴技巧并不十分高,但一个有着深厚功力的钢琴师演奏出来的音乐的确让克莱德曼显得太小儿科了。但同时也看到这种配上架子鼓电吉什么的音乐的华而不实,这点在TONCI为他作的几首曲子上表现尤为明显,曲子让人感到万分激动,但你不知道这种激动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空洞的堆砌,一味地制造激动。所以这种形式的音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欠缺是不难预料的,不仅马克的团队难以复制这张PIANNO PLAYER的成功,听众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之买单,当然那也得是好几张专辑之后的事情了。
单论这一场演奏会,除了美好,还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