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
时隔7年,我又再次回到同样的地方,见证另一个偶像的专场演唱会。
提前一个半小时入场,呆呆地坐在看台上看着7年前我坐过的位置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填满,木然地回想入场前在人来人往中听到《富士山下》瞬间眼湿的那个人好像不是自己。7年前的那个晚上,闪电划过长空,开场的《天空》顷刻间填满惊喜与感动。在7年后的这个晚上,一轮圆月下,星星点点,温柔的声浪席卷空旷的心田。这些年来,无法复制的时光与层层叠加的感悟在不断不断地碰撞中,带走了一些东西,也留下了一些东西。
心境更成熟的我,已无法在人群中尖叫与大合唱,在心水歌曲轮流登场时再没有泪流满面的时刻。——或者说对于我最爱的偶像,再无令我惊心断肠的歌了。曾经以为只有《暗涌》耗费太多精力,以至于后来的我无法在大多数场合下抱有更多的感觉,现在才发现这些年来陪伴我的那些歌,几乎都已到了感觉的尽头。《沙龙》、《富士山下》、《十年/明年今日》、《与我常在》……我能想起它们所能代表的标志性事件、甚至是当时的况味,但所有感动都是点到为止。当我站在身边全是尖叫的人群中,非常的不适应。明明我与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感受,却不能敞开心怀,像2008年听到现场的《浮夸》时还能悄声无息的泪流满面,大声合唱。
望远镜中,看着Eason每个瞬间的表情,就好象坐在电脑前看他的发表live。在那些时刻就好像他仅对着我唱歌,虹口足球场的观众们仿佛都消失了。这种仿真的距离感让我实在安心。这么远、那么近,幻想变成真实,贴在心上,跟随脉动,仿佛可以触摸、却永远触及不到。好像找到最让我有安全感的距离。
可这些年来,因为人际关系的距离把握不当,丢失了一些人。关上心门实在简单,但却越发地怀疑这个自闭的人。在live中的每个表演都会带来极为欣赏的掌声,有时却为一些期待的默契感对相处保持质疑。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的处理越来越负面的简单而直接,不愿再为一瞬间的失望再做努力。没有理由,即使遗憾与难过,态度也一直停滞不前。
他走到右边安静地唱着《不再让我孤单》,视野中的无人背景,令这首歌无比空旷又悲凉。曲终后人将散去,再见后终须离别,孤单恒久不变地长伴于身,却仍要期望有一个契机来终结与转变。在欢呼中,他不再关心观众的反应,最真实地表达出这首温暖歌曲背后的无奈与释怀。后来我反复地在想“谁能凭爱意令富士山私有”这种断绝可能性的安慰式,对不可考证与研究的孤单,已经是最佳疗愈手段。
这些年里感动过的歌曲,即使听到最真实的现场版,感情已切实地沉淀下去,游离感已与我常在。任何Duo的曲目,都能想起当初最为动容的版本,皆与本场无关,皆与站在现场的我无关。舞台已变成这些年的记录,喜怒哀乐悉数播放,记忆如同有生命,肆意地重温与添加,渐渐地也不返当时。
开场前我在想,duo的一年巡回那么多场,再往前看,每个主题巡演,不外乎是重复上万遍的那些歌曲,对Eason来说,是否如同嚼蜡。所以城市不重要,观众不重要,甚至歌曲也不重要——反正招牌不倒,感情未泯灭,始终会有不断的人来加入。在唱过10年的《十年》后,在任何场合下,真的有如当初一样的震撼吗?他会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反应,是一声高过一声的音浪?是震撼云霄的全场大合唱?是在寂静无声的演唱中听到远方一声如梦如幻的呼喊?还是在唱到最动情之处仿佛遥望到众人眼中的泪痕?这些年去过哪里、做过什么、遇见过谁、告别过谁,全变成“我得到过什么”的困惑。从什么时候开始,再用心投入过的景象,到最后也像与我无关,边走边丢,行尸走肉。
这些年来,我终于进化成一个冷静、不会爱的成年人。
提前一个半小时入场,呆呆地坐在看台上看着7年前我坐过的位置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填满,木然地回想入场前在人来人往中听到《富士山下》瞬间眼湿的那个人好像不是自己。7年前的那个晚上,闪电划过长空,开场的《天空》顷刻间填满惊喜与感动。在7年后的这个晚上,一轮圆月下,星星点点,温柔的声浪席卷空旷的心田。这些年来,无法复制的时光与层层叠加的感悟在不断不断地碰撞中,带走了一些东西,也留下了一些东西。
心境更成熟的我,已无法在人群中尖叫与大合唱,在心水歌曲轮流登场时再没有泪流满面的时刻。——或者说对于我最爱的偶像,再无令我惊心断肠的歌了。曾经以为只有《暗涌》耗费太多精力,以至于后来的我无法在大多数场合下抱有更多的感觉,现在才发现这些年来陪伴我的那些歌,几乎都已到了感觉的尽头。《沙龙》、《富士山下》、《十年/明年今日》、《与我常在》……我能想起它们所能代表的标志性事件、甚至是当时的况味,但所有感动都是点到为止。当我站在身边全是尖叫的人群中,非常的不适应。明明我与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感受,却不能敞开心怀,像2008年听到现场的《浮夸》时还能悄声无息的泪流满面,大声合唱。
望远镜中,看着Eason每个瞬间的表情,就好象坐在电脑前看他的发表live。在那些时刻就好像他仅对着我唱歌,虹口足球场的观众们仿佛都消失了。这种仿真的距离感让我实在安心。这么远、那么近,幻想变成真实,贴在心上,跟随脉动,仿佛可以触摸、却永远触及不到。好像找到最让我有安全感的距离。
可这些年来,因为人际关系的距离把握不当,丢失了一些人。关上心门实在简单,但却越发地怀疑这个自闭的人。在live中的每个表演都会带来极为欣赏的掌声,有时却为一些期待的默契感对相处保持质疑。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的处理越来越负面的简单而直接,不愿再为一瞬间的失望再做努力。没有理由,即使遗憾与难过,态度也一直停滞不前。
他走到右边安静地唱着《不再让我孤单》,视野中的无人背景,令这首歌无比空旷又悲凉。曲终后人将散去,再见后终须离别,孤单恒久不变地长伴于身,却仍要期望有一个契机来终结与转变。在欢呼中,他不再关心观众的反应,最真实地表达出这首温暖歌曲背后的无奈与释怀。后来我反复地在想“谁能凭爱意令富士山私有”这种断绝可能性的安慰式,对不可考证与研究的孤单,已经是最佳疗愈手段。
这些年里感动过的歌曲,即使听到最真实的现场版,感情已切实地沉淀下去,游离感已与我常在。任何Duo的曲目,都能想起当初最为动容的版本,皆与本场无关,皆与站在现场的我无关。舞台已变成这些年的记录,喜怒哀乐悉数播放,记忆如同有生命,肆意地重温与添加,渐渐地也不返当时。
开场前我在想,duo的一年巡回那么多场,再往前看,每个主题巡演,不外乎是重复上万遍的那些歌曲,对Eason来说,是否如同嚼蜡。所以城市不重要,观众不重要,甚至歌曲也不重要——反正招牌不倒,感情未泯灭,始终会有不断的人来加入。在唱过10年的《十年》后,在任何场合下,真的有如当初一样的震撼吗?他会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反应,是一声高过一声的音浪?是震撼云霄的全场大合唱?是在寂静无声的演唱中听到远方一声如梦如幻的呼喊?还是在唱到最动情之处仿佛遥望到众人眼中的泪痕?这些年去过哪里、做过什么、遇见过谁、告别过谁,全变成“我得到过什么”的困惑。从什么时候开始,再用心投入过的景象,到最后也像与我无关,边走边丢,行尸走肉。
这些年来,我终于进化成一个冷静、不会爱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