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继Joey和Hocc相继推出大碟,Kay妈马上接上,推出了这张《你们的幸福》,和流行女皇joey以及独立自我的Hocc不同,kay妈的定位已经从出道就很明确,草根发声机,唱出草根阶层。这张专辑,就是透过草根的眼光去审视一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词,“幸福”。
从两首歌来说,第一主打歌《十二月二十》,内容上想讽刺上层社会的丑态,表现草根平民的生活中的无奈和情感上的充实。曲子轻快诙谐,歌词若扒开草根社会话题的包装却显得题材老套内容淡然无味。就末世话题同期港乐作品如她老公的《2013》、王菀之的《末日》等等不胜枚举,对比起来1220简直顿时就被掩盖了。反而同名主打歌《你们的幸福》,旋律耐听,林夕的歌词交足本,提出了充满思考性的问题,虽然林夕给出了大家都认为应该正确的答案。也许用充实掩盖的麻木在很多人看来很可悲,但也许这种可悲也只是另外一部分闲着没事的人去对别人的猜测而已。这种话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配上耐听的旋律,和kay妈看似冷静的浅唱交织,才这样化学反应般充满魅力。
这两首主打歌,一首我极喜爱,一首真是不喜欢。专辑其他歌也让我有这种感觉,有一部分极喜欢,有一些听一次就不想再听了。除了《你们的幸福》以外,我喜欢的算是《洁净皇后》好型的rock曲,配上这个爱情、子女捆绑挣扎的女性形象,爆发于不爆发之间,才是最致命的。而《第二天》则将《第一天》那慵懒阳光洒下的周末画面转入了闪烁着星光的黑夜。平凡的《大城小动》温馨而让人动容,这些身边的幸福尝尝又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借着kay妈这一唱,让大家审视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感受一下身边的温暖。最后的《十二月二十二》则彻底击垮所谓的第一主打《十二月二十》,告诉你主打的未必是好东西,也许也算是一种讽刺,就像歌里唱的一样,也许总要在灾祸和打击过后,扫净了物质的魅惑和精神的紧箍咒,才会发现自己了此不疲生活的追求的其实放开手后、放宽心后才会得到。
不过这张专辑散发着魅力的同时,也同样暴露了一大堆问题。就像那听起来会想跟着摆动的《温室》却搭配着一大堆道理的烦人歌词;而让我惶然进入充满非主流的迪厅一样嘈杂的《借过》让我只想说“借过”,听都不想听第二遍。不知道唱这些歌曲是为了新鲜感还是什么,却词不称身,借用千fa一首叫《吵我》的歌里表达的,让人想舞动的旋律响起,为何不放肆的跟随歌曲摆动身躯,却念念叨叨一些大道理。口水般旋律谱写的《临崖勒马》配上泛泛之词,讲着好听就是可以套用进爱情友情事业诱惑,好像万金油,实则听着空洞,焦点模糊,嚼之无味;而《少女玛利亚》好听,想用写人物做题头,带入词人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同样内容有点模糊,感觉像说的内容太多,一首曲子没有能完全包住这份词,可见周博贤的作词功力仍有待提高。其实可以参考wyman给Hocc的词,写人写事,以小见大,而不是直接就给份很大很模糊的歌词,很难驾驭。
其实半夜三更写这篇听后感,写的乱七八糟的,也只是写着一星一点对这张专辑的感想,终归对kay妈的表现已经挺满意了,总算走出《第二个家》的低潮,虽然回不到鼎盛时期,但仍可看出她有那份诚意~希望能保持住,而不要让草根社会情结沦落成一种包装而已。
从两首歌来说,第一主打歌《十二月二十》,内容上想讽刺上层社会的丑态,表现草根平民的生活中的无奈和情感上的充实。曲子轻快诙谐,歌词若扒开草根社会话题的包装却显得题材老套内容淡然无味。就末世话题同期港乐作品如她老公的《2013》、王菀之的《末日》等等不胜枚举,对比起来1220简直顿时就被掩盖了。反而同名主打歌《你们的幸福》,旋律耐听,林夕的歌词交足本,提出了充满思考性的问题,虽然林夕给出了大家都认为应该正确的答案。也许用充实掩盖的麻木在很多人看来很可悲,但也许这种可悲也只是另外一部分闲着没事的人去对别人的猜测而已。这种话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配上耐听的旋律,和kay妈看似冷静的浅唱交织,才这样化学反应般充满魅力。
这两首主打歌,一首我极喜爱,一首真是不喜欢。专辑其他歌也让我有这种感觉,有一部分极喜欢,有一些听一次就不想再听了。除了《你们的幸福》以外,我喜欢的算是《洁净皇后》好型的rock曲,配上这个爱情、子女捆绑挣扎的女性形象,爆发于不爆发之间,才是最致命的。而《第二天》则将《第一天》那慵懒阳光洒下的周末画面转入了闪烁着星光的黑夜。平凡的《大城小动》温馨而让人动容,这些身边的幸福尝尝又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借着kay妈这一唱,让大家审视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感受一下身边的温暖。最后的《十二月二十二》则彻底击垮所谓的第一主打《十二月二十》,告诉你主打的未必是好东西,也许也算是一种讽刺,就像歌里唱的一样,也许总要在灾祸和打击过后,扫净了物质的魅惑和精神的紧箍咒,才会发现自己了此不疲生活的追求的其实放开手后、放宽心后才会得到。
不过这张专辑散发着魅力的同时,也同样暴露了一大堆问题。就像那听起来会想跟着摆动的《温室》却搭配着一大堆道理的烦人歌词;而让我惶然进入充满非主流的迪厅一样嘈杂的《借过》让我只想说“借过”,听都不想听第二遍。不知道唱这些歌曲是为了新鲜感还是什么,却词不称身,借用千fa一首叫《吵我》的歌里表达的,让人想舞动的旋律响起,为何不放肆的跟随歌曲摆动身躯,却念念叨叨一些大道理。口水般旋律谱写的《临崖勒马》配上泛泛之词,讲着好听就是可以套用进爱情友情事业诱惑,好像万金油,实则听着空洞,焦点模糊,嚼之无味;而《少女玛利亚》好听,想用写人物做题头,带入词人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同样内容有点模糊,感觉像说的内容太多,一首曲子没有能完全包住这份词,可见周博贤的作词功力仍有待提高。其实可以参考wyman给Hocc的词,写人写事,以小见大,而不是直接就给份很大很模糊的歌词,很难驾驭。
其实半夜三更写这篇听后感,写的乱七八糟的,也只是写着一星一点对这张专辑的感想,终归对kay妈的表现已经挺满意了,总算走出《第二个家》的低潮,虽然回不到鼎盛时期,但仍可看出她有那份诚意~希望能保持住,而不要让草根社会情结沦落成一种包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