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于大千世界,总有绿叶点缀
说起李家仁医生,其实早已熟悉,那略显憨豆的形象一直在朦胧的童年记忆里沉淀着。一经《小明去广州》的触动,记忆便重新激活了。
同李家仁医生出道的有陈奕迅,《超人迪加》横扫儿歌颁奖典礼,而《单车》更被众人奉为经典之作。
李家仁医生默默于歌坛耕耘十多年,而且其歌技居然也未曾改变几分,倒也不是可悲,或者是一种出于兴趣的执着具体化的形式吧。
再说起《小明歌集》这专辑,风格也确实挺多,有电子,有摇滚,有民谣...如果放弃了李家仁的声音,你会发现这是一张不错的纯音乐。当这个理想状态未能实现时,嘲笑便有点一发不可收拾,我也属于这种人了,歌词单调乏味怎样也敌不过李家仁医生那笨拙,呆板的声线。
可是越听下去,却情不自禁地为李家仁医生对儿歌的执着所感动。十多年来,偶然与巧合下,看见他老人家会在一些诸如《都市闲情》之类冷门节目“一展歌喉”。个人认为,这张专辑应该会让他赔钱吧。可能别人会说“他有钱,他可以糟蹋音乐”,这张专辑曲风之多,也是香港儿歌中的一个突破,也许李家仁医生爱儿歌之深切,实在不能为我们这些凡人所能理解。
歌词中的人文情怀也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沉闷与冗杂成为主旋律。例如介绍深圳,广州,东莞三地的风土人情,起码给了香港市民一个认识我们大陆的机会吧。同时又不乏《小明上方舟》这类接近于谢安琪《十二月二十》末日系列,固然表现形式也是较为肤浅,但添上中外历史人物,时下流行歌手的歌词倒也有几分有趣之处,可能这也是让小朋友学习一个途径吧。
大时代总有大人物,我们何曾关注这些大人物身后的小人物,例如BURN-E,一直参与WALL-E创造历史的进程中,只不过一片不起眼的绿叶罢了,可是正是这绿叶,演绎了一段平凡而又绚丽的故事。
李家仁医生就是香港乐坛中的这片绿叶,起码献身于香港音乐事业,尽管并没有受到多少注视。
同李家仁医生出道的有陈奕迅,《超人迪加》横扫儿歌颁奖典礼,而《单车》更被众人奉为经典之作。
李家仁医生默默于歌坛耕耘十多年,而且其歌技居然也未曾改变几分,倒也不是可悲,或者是一种出于兴趣的执着具体化的形式吧。
再说起《小明歌集》这专辑,风格也确实挺多,有电子,有摇滚,有民谣...如果放弃了李家仁的声音,你会发现这是一张不错的纯音乐。当这个理想状态未能实现时,嘲笑便有点一发不可收拾,我也属于这种人了,歌词单调乏味怎样也敌不过李家仁医生那笨拙,呆板的声线。
可是越听下去,却情不自禁地为李家仁医生对儿歌的执着所感动。十多年来,偶然与巧合下,看见他老人家会在一些诸如《都市闲情》之类冷门节目“一展歌喉”。个人认为,这张专辑应该会让他赔钱吧。可能别人会说“他有钱,他可以糟蹋音乐”,这张专辑曲风之多,也是香港儿歌中的一个突破,也许李家仁医生爱儿歌之深切,实在不能为我们这些凡人所能理解。
歌词中的人文情怀也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沉闷与冗杂成为主旋律。例如介绍深圳,广州,东莞三地的风土人情,起码给了香港市民一个认识我们大陆的机会吧。同时又不乏《小明上方舟》这类接近于谢安琪《十二月二十》末日系列,固然表现形式也是较为肤浅,但添上中外历史人物,时下流行歌手的歌词倒也有几分有趣之处,可能这也是让小朋友学习一个途径吧。
大时代总有大人物,我们何曾关注这些大人物身后的小人物,例如BURN-E,一直参与WALL-E创造历史的进程中,只不过一片不起眼的绿叶罢了,可是正是这绿叶,演绎了一段平凡而又绚丽的故事。
李家仁医生就是香港乐坛中的这片绿叶,起码献身于香港音乐事业,尽管并没有受到多少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