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亦或新生?

与扎眼的封面一样,歌曲并不是想象中的风格,压抑沉重的调子让人忆起从前。如果说《Tormented》、《Dysfunction》乃至之后的《Break the Cycle》是在表述整个不堪的成人过程(少年、青壮年期),在历经几作相对成熟与宽广的尝试后,此张略有回归意味的同名专辑,又包含着怎样的意义?人魔的隐喻为何?
似乎,“矛盾自我”一直是Staind作品的重要主题。可以说,“魔”即象征着负面自我。不禁设想一下创作者的境遇:人生进入后半程、事业与感情双重瓶颈、孩子处于叛逆期......种种波折与低潮不断积累,终使消极情绪爆发,负面力量占据主导。音乐作为这些(可能的)内部危机的反应,借重金属之形得以放大,凸显出破坏感十足的昏暗立场——堕落与自我否定,犹如选择带上犄角,甘愿成“魔”,在诅咒自身的同时将一切碰触之物沾污。
只是,但凡“矛盾”即包含双重况味,一如触底反弹、落入虚无而指向新生......种种暧昧与不确定性使作品允许被开放式地解读,由一点发散出无数射向人心的弦。听者的心境各不相同,与作品所形成的张力亦不均等,于是乎,相由心生——回归能够成为再出发,“魔”亦能取下犄角,选择成“人”,涤清污秽。(人魔手持双角目视观者,不正是表示“一切由你决定”么?)
Staind选择游弋在黑白两道之间,时而含情时而暴戾,映照出他们所谓的真实。就算前路不明(Wysocki的离开),但只要他们依旧执着于理解与表达,我们便有机会延续这段旅程,再试着与他们同行。
P.S.《Staind》也许是对之前乐队时光的一个终结。但对于Arron的歌迷来说,这张的曲风却不失为是对之前单飞作《Town Line》温暖柔情的绝好补完。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似乎,“矛盾自我”一直是Staind作品的重要主题。可以说,“魔”即象征着负面自我。不禁设想一下创作者的境遇:人生进入后半程、事业与感情双重瓶颈、孩子处于叛逆期......种种波折与低潮不断积累,终使消极情绪爆发,负面力量占据主导。音乐作为这些(可能的)内部危机的反应,借重金属之形得以放大,凸显出破坏感十足的昏暗立场——堕落与自我否定,犹如选择带上犄角,甘愿成“魔”,在诅咒自身的同时将一切碰触之物沾污。
只是,但凡“矛盾”即包含双重况味,一如触底反弹、落入虚无而指向新生......种种暧昧与不确定性使作品允许被开放式地解读,由一点发散出无数射向人心的弦。听者的心境各不相同,与作品所形成的张力亦不均等,于是乎,相由心生——回归能够成为再出发,“魔”亦能取下犄角,选择成“人”,涤清污秽。(人魔手持双角目视观者,不正是表示“一切由你决定”么?)
Staind选择游弋在黑白两道之间,时而含情时而暴戾,映照出他们所谓的真实。就算前路不明(Wysocki的离开),但只要他们依旧执着于理解与表达,我们便有机会延续这段旅程,再试着与他们同行。
P.S.《Staind》也许是对之前乐队时光的一个终结。但对于Arron的歌迷来说,这张的曲风却不失为是对之前单飞作《Town Line》温暖柔情的绝好补完。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