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till Have All of Me

读高中的时候,珮珮把一张Evanescene的CD借我听过一段时间。
珮珮、Diá然、我,我们几个津津乐道于Evanescene、Enigma、Tatu、Vitas……周围的同学都还只听周杰伦、孙燕姿。我在他们中间,油然地产生了一种文艺逼的优越感。
我已经有许多年没听过Evanescene了,若是现在才第一次听到,我想我也不会喜欢,因为跟我现在对音乐的认识太相违背。她的音乐太过清晰,少了回旋的余地与韵味;过分溢出的情感让人生厌;而那种用音乐塑造起来的姿态,如今的我只会嗤之以鼻。或许我没有变得更挑剔,只是变得更刻薄。但至少还有回忆,妆点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
我念的高中,东边是一段残存的明代城墙,兼做学校围墙;西边是教师宿舍;北边操场,因为地形原因比旁边的马路低两三米,看起来像个大坑;南边就是学校大门。教学楼正对着大门,Diá和珮珮在教学楼里。我所在的班级却在大门右手边的科技楼里。科技楼里大部分房间用作实验室,很少使用,只有少数几个班,显得空空荡荡。
在一个分数决定一切的班级,我和班上的同学相处得不愉快,反倒是跟初中时的朋友,如Diá和珮珮常来往。见面主要是在下午下课后,晚自习之前的那一个小时。那时候,学校正对面有一块钱一份的天蚕土豆,小东巷有土豆丝和罐罐,大十字有飘逸米粉。我们边吃边聊,具体聊过什么早忘光了,总之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还在读高中的我们都觉得生命过于悠长,还有大把的时光可供挥霍。我们恍恍惚惚地对未来有某种期待,呼之欲出却难以名状。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只是想应该与众不同一点,应该有滋味一点,应该……
个人的世界可以一夜之间落花流水春去也,整个世界却漠然不动。人,就在永恒与无常的参差对照中被挤压变形。我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我们还是会聚在一起,还是聊天,还是笑。我们开心的背后总摆脱不了失意和落寞。我们斟满酒杯,却从里面呷出眼泪的味道,淡淡的,苦涩的。我们有些话说,有些话就不说了。彼此心知肚明却不挑破。
Diá应该是我们当中辗转得最辛苦的,一次次憧憬一次次幻灭。每当她把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人或事上,我都捏一把汗。人的心不可能经历一次次摔打而不结一层僵硬的疤。我看她越是用力跌得越痛,却经常没有去阻止她,我心里默默地跟她想得一样:也许这一次只是表面看来不靠谱呢,也许这一次真就行了呢?倒是珮珮最清醒,质问我:你为什么不拦着她?然后又把Diá训一顿。
我呢,只是强迫自己遗忘。躲在校园里过了一年又一年。有时扪心自问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到底为了什么。没有答案,也不敢去探究答案。怯懦、敏感、悲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缺点愈发成了见不得人的丑事,惟恐藏之不及。每当情绪来袭,就只能咬着牙硬撑下去。就好像困在洪水中的人抱着一颗树,漫天漫地浊浪滚滚,与我都无关,只剩下一个信念:不要松手。Diá发短信来,说:“想你了。”我回:“好。我也想你。”珮珮在QQ上问:“最近过得怎么样?”我回:“好。你呢?”除了“好”,我还能说什么呢?纵有千言万语,到得唇边,亦无非是“天凉好个秋。”
珮珮是我们三个中最清醒的,一步一步似乎走得有板有眼。直到有天她喝醉了,抱着我们哭了一夜。她边哭边说,反反复复地说:“我要的不是这样……我要的不是这样……”这句话打在了我心底最痛的地方。那些年少时的梦想,还没有成形就被磨损得一干二净。生命落空所感到的困顿与颓败到最后只凝成这么一句无力的否定句:“我要的不是这样……”它轻轻地散逸在无边虚空中,不着痕迹。第二天清醒过来,只好当作酒后失态罢了。
仿佛一篇文章,已经无话可写了,却又结不了尾,最是难熬。
多年后再听Evanescene,一点开就是这首You Still Have All of Me:
I'm so tired of being here,
supressed by all my childish fears.
And if you have to leave,
I wish that you would just leave.
Cause your presence still lingers here,
and it won't leave me alone.
These wounds won't seem to heal,
this pain is just too real.
There's just too much that time cannot erase.
When you cried I'd wipe away all of your tears.
When you'd scream I'd fight away all of your fears.
I held your hand through all of these years,
but you still have all of me.
多年后再听到这首歌,发现年少时听过的歌才是用来怀念友谊和那些年少时光最好的方式。
珮珮、Diá然、我,我们几个津津乐道于Evanescene、Enigma、Tatu、Vitas……周围的同学都还只听周杰伦、孙燕姿。我在他们中间,油然地产生了一种文艺逼的优越感。
我已经有许多年没听过Evanescene了,若是现在才第一次听到,我想我也不会喜欢,因为跟我现在对音乐的认识太相违背。她的音乐太过清晰,少了回旋的余地与韵味;过分溢出的情感让人生厌;而那种用音乐塑造起来的姿态,如今的我只会嗤之以鼻。或许我没有变得更挑剔,只是变得更刻薄。但至少还有回忆,妆点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
我念的高中,东边是一段残存的明代城墙,兼做学校围墙;西边是教师宿舍;北边操场,因为地形原因比旁边的马路低两三米,看起来像个大坑;南边就是学校大门。教学楼正对着大门,Diá和珮珮在教学楼里。我所在的班级却在大门右手边的科技楼里。科技楼里大部分房间用作实验室,很少使用,只有少数几个班,显得空空荡荡。
在一个分数决定一切的班级,我和班上的同学相处得不愉快,反倒是跟初中时的朋友,如Diá和珮珮常来往。见面主要是在下午下课后,晚自习之前的那一个小时。那时候,学校正对面有一块钱一份的天蚕土豆,小东巷有土豆丝和罐罐,大十字有飘逸米粉。我们边吃边聊,具体聊过什么早忘光了,总之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还在读高中的我们都觉得生命过于悠长,还有大把的时光可供挥霍。我们恍恍惚惚地对未来有某种期待,呼之欲出却难以名状。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只是想应该与众不同一点,应该有滋味一点,应该……
个人的世界可以一夜之间落花流水春去也,整个世界却漠然不动。人,就在永恒与无常的参差对照中被挤压变形。我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我们还是会聚在一起,还是聊天,还是笑。我们开心的背后总摆脱不了失意和落寞。我们斟满酒杯,却从里面呷出眼泪的味道,淡淡的,苦涩的。我们有些话说,有些话就不说了。彼此心知肚明却不挑破。
Diá应该是我们当中辗转得最辛苦的,一次次憧憬一次次幻灭。每当她把希望寄托在不靠谱的人或事上,我都捏一把汗。人的心不可能经历一次次摔打而不结一层僵硬的疤。我看她越是用力跌得越痛,却经常没有去阻止她,我心里默默地跟她想得一样:也许这一次只是表面看来不靠谱呢,也许这一次真就行了呢?倒是珮珮最清醒,质问我:你为什么不拦着她?然后又把Diá训一顿。
我呢,只是强迫自己遗忘。躲在校园里过了一年又一年。有时扪心自问我到底在干什么,我到底为了什么。没有答案,也不敢去探究答案。怯懦、敏感、悲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缺点愈发成了见不得人的丑事,惟恐藏之不及。每当情绪来袭,就只能咬着牙硬撑下去。就好像困在洪水中的人抱着一颗树,漫天漫地浊浪滚滚,与我都无关,只剩下一个信念:不要松手。Diá发短信来,说:“想你了。”我回:“好。我也想你。”珮珮在QQ上问:“最近过得怎么样?”我回:“好。你呢?”除了“好”,我还能说什么呢?纵有千言万语,到得唇边,亦无非是“天凉好个秋。”
珮珮是我们三个中最清醒的,一步一步似乎走得有板有眼。直到有天她喝醉了,抱着我们哭了一夜。她边哭边说,反反复复地说:“我要的不是这样……我要的不是这样……”这句话打在了我心底最痛的地方。那些年少时的梦想,还没有成形就被磨损得一干二净。生命落空所感到的困顿与颓败到最后只凝成这么一句无力的否定句:“我要的不是这样……”它轻轻地散逸在无边虚空中,不着痕迹。第二天清醒过来,只好当作酒后失态罢了。
仿佛一篇文章,已经无话可写了,却又结不了尾,最是难熬。
多年后再听Evanescene,一点开就是这首You Still Have All of Me:
I'm so tired of being here,
supressed by all my childish fears.
And if you have to leave,
I wish that you would just leave.
Cause your presence still lingers here,
and it won't leave me alone.
These wounds won't seem to heal,
this pain is just too real.
There's just too much that time cannot erase.
When you cried I'd wipe away all of your tears.
When you'd scream I'd fight away all of your fears.
I held your hand through all of these years,
but you still have all of me.
多年后再听到这首歌,发现年少时听过的歌才是用来怀念友谊和那些年少时光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