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躁郁症患者的原声带
《社交网络》的第一幕,是马克和前女友的对话。这段对话语速之快逻辑之乱,即使对照剧本也很难跟上主人公在不同话题之间转换的频率。没关系,这段对话本来就不是让你懂的,他只是想让你跟着一起旋转。Trent Reznor与Atticus Ross为《社交网络》创作的原声也是如此,你不必听到每一个音符,你只需要跟着他和马克一起加速。
Trent Reznor与Atticus Ross曾经在2008年合作过一张专辑,即Nine Inch Nails的"Ghosts I-IV"。Pitchfork为这张专辑打出了5.0的低分,认为其中的大部分作品给人“未完成”的感觉,并且期待Trent Reznor在未来可以利用这张专辑中“未完成”的素材,创造出一些真正伟大的“完成品”,就像James Murphy利用'"45:33"中的碎片拼出"Someone Great"一样。而两年后的这张"The Social Network"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个预言:作为去年最出色的电影原声,这张专辑无疑是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然而,这张专辑是否可以称作Pitchfork笔下的“完成品”,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原声,以John Williams的作品为代表,尽管只是电影的一部分,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影片的全景。以这个标准衡量,去年最出色的电影原声,无疑是John Powell的"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在《驯龙高手》中,John Powell的音乐始终主导着剧情的发展,掌控着每一个场景的节奏。即使不看电影只是对照剧本听这张原声,你也可以勾勒出这个故事的大概面貌。而Trent Reznor与Atticus Ross的"The Social Network",尽管单独拿出来也是情绪非常丰满的一张专辑,但是却很难让听者洞察引发情绪的源头。因此,如果以Pitchfork的角度,这也不算一张“完成品”。然而,如果从电影原声的角度,在David Fincher已经构建了影片内核的前提下,Trent Reznor与Atticus Ross为《社交网络》创作的原声,就像是为城市点亮了灯。对应David Fincher在本片中令人晕眩的剪辑和与Christopher Nolan有一拼的时空错乱,一张“完成品”的原声也许容易凌驾于影片之上,而这样一张“未完成”的原声反而更能与影片互补。
原声带中的第一首"Hand Covers Bruise",是开片的引子过后影片中第一个正式场景,也是全片唯一一个以配乐为主导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刚丢了女友的马克低头一人从夜色中的校园里穿行而过,心中的失落与因此而产生的狂躁情绪交织并行。在这段音乐中,钢琴声中慢慢的忧郁,压抑不住背景中的白噪声;而在钢琴声安静时隐约出现的低音,暗示着什么事情即将发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段音乐总是让我幻想一个人在空气很凉灯很暗的夜晚,背着双肩包走在树下的小路上——失落,忧郁,但是并不想停下来;这样的情绪也一直主导着影片的前半部分,即Facebook的创立过程。
接下来的"In Motion"就是马克回到宿舍后开始写Facemash的过程,与此同时“终级俱乐部”的派对也在进行。这里的音乐组织方式很像LCD Soundsystem的"All My Friends",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依次加进来,对应着马克的Facemash从构想到搭建到上线,同时“终级俱乐部”的派对在不同人群的加入中渐渐达到高潮。而在这段音乐的后半部分,当两个场景在Facemash的扩散作用下连为一体时,音乐又慢慢从杂乱到有序,最终在网络崩溃下平静下来。这段音乐是最能体现这张原声与影片“互补性”的作品,没有头绪的音符与错落的画面拼出了影片中最令人兴奋的场景。
再下面的"A Familiar Taste"所对应的场景是马克一边独立写Facebook一边应付划船兄弟。在影片中,这一段的处理还是两个场景穿插进行;但是在这段音乐中,反映的却完全是马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背景中狂躁的白噪声和平静的钢琴声,简直就像是一个躁郁症患者在灵感井喷的极度兴奋中内心动与静的完美统一。事实上,这张专辑的绝大部分,都可以视为一个躁郁症患者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原声带。
"It Catches Up with You"和"Intriguing Possibilities"可以视为一套组曲,前者由钢琴奏出旋律,后者加上电子舞曲的节奏。这套组曲可以说是这张专辑中最“完成品”的作品,也是单独拿出来可听性最强的;同时,这套组曲也是这张专辑中色调最明亮的作品。我并没有在影片中听到这一段音乐,而如果这套组曲真的没有在影片中出现的话,那么也许是因为他过于“完成品”了,很难在这么错乱的剪辑中找到这样一段连续性极强的音乐的位置,也许是因为他过于明亮了,与影片的阴暗色调不符。
"Painted Sun in Abstract"是影片中第一首让我有印象的音乐,而原因是因为他的开头太像Blur的"Girls & Boys"了。无论是否有意为之,这个巧合都让这首原声增色不少,因为这段音乐对应的场景,是马克终于想到Facebook缺少的最核心元素——Relationship Status和Interested In,并且穿着拖鞋短裤跑回宿舍,为Facebook拼上了最后这块拼图。单听这段音乐,我会幻想自己正在搭积木,而且是通天塔的最后几块积木;我听见心跳声,用颤抖的手小心放上最后几块积木的碰撞声,以及无法抑制的神圣的期待。而终于放上最后一块积木时,并没有拨云见日的刺眼光芒,而是——平静——正如马克在Facebook上线的时候,连爱德华多庆祝的声音都没有听见,而是静静的闭上了眼睛。
按照一个躁郁症患者的不同情绪变化,这张专辑可以分成“躁狂”和“忧郁”两个部分。1-6和15-17的9首为“躁狂”部分,在这些曲目中钢琴声支配着白噪声,听者在主导情感的旋律中主动进入狂躁情绪,追求灵感的爆发;7-11、13、14、18和19的9首为“忧郁”部分,在这些曲目中白噪声主导了音乐,听者在旋律的缺失中被动进入抑郁情绪,感到失落和绝望。由于影片中的马克并不是一个躁郁症患者,只是经常呈现出“躁狂”的特征,很少显示出“忧郁”的特征,因此“躁狂”部分的音乐在影片中运用较多,而“忧郁”部分则较少。唯一一首在影片中得到较完整体现的“忧郁”部分的音乐为"Magnetic",而这也是影片中少有的以爱德华多为主观视角的场景;爱德华多目睹马克被西恩.帕克从自己身边“抢走”,此时正侃侃而谈的西恩.帕克在爱德华多的眼中变成了一只正在嚎叫的野狼,而此时爱德华多听到的只有野兽般的嚎叫和自己内心对于失去马克的巨大恐惧,也就是这首"Magnetic"。
把专辑中的19首歌分成以上两个部分后,还剩下一首"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这首配乐及其对应的赛艇场景,也许是这部电影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部分;然而,无论在影片中还是在原声带中,这个场景和这首配乐都是全片中最突兀的部分。在色调异常阴暗的影片中,高调的插入一组这样激昂的运动镜头,其“炫技”效果远远超出了影片的要求;而在始终以钢琴和白噪声穿插互为主导的原声带中,这样一首单细胞的电子交响乐,就像《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魔法世界出现了时光机器一样怪异。
不过,正如不能因为时光机器的出现而否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7本哈利波特中最出色的一本一样,"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的突兀也无法改变"The Social Network"的优秀。这不是一张可以用一只耳朵听的专辑,而是要求你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音乐中,去感受他在你身上产生的情绪变化,正如"The Social Network"这部电影要求你在观看时完全进入马克和爱德华多的世界一样。也许称之为一个躁郁症患者的原声带并不合适,因为至少对我而言,听这张专辑并不会让我更“躁狂”或更“忧郁”,而是无论“躁狂”或“忧郁”时都可以让我更冷静,并且正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变化,然后把自己当成马克,加速。
(http://dannyastray.blogbus.com/logs/160794659.html)
Trent Reznor与Atticus Ross曾经在2008年合作过一张专辑,即Nine Inch Nails的"Ghosts I-IV"。Pitchfork为这张专辑打出了5.0的低分,认为其中的大部分作品给人“未完成”的感觉,并且期待Trent Reznor在未来可以利用这张专辑中“未完成”的素材,创造出一些真正伟大的“完成品”,就像James Murphy利用'"45:33"中的碎片拼出"Someone Great"一样。而两年后的这张"The Social Network"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个预言:作为去年最出色的电影原声,这张专辑无疑是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然而,这张专辑是否可以称作Pitchfork笔下的“完成品”,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原声,以John Williams的作品为代表,尽管只是电影的一部分,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影片的全景。以这个标准衡量,去年最出色的电影原声,无疑是John Powell的"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在《驯龙高手》中,John Powell的音乐始终主导着剧情的发展,掌控着每一个场景的节奏。即使不看电影只是对照剧本听这张原声,你也可以勾勒出这个故事的大概面貌。而Trent Reznor与Atticus Ross的"The Social Network",尽管单独拿出来也是情绪非常丰满的一张专辑,但是却很难让听者洞察引发情绪的源头。因此,如果以Pitchfork的角度,这也不算一张“完成品”。然而,如果从电影原声的角度,在David Fincher已经构建了影片内核的前提下,Trent Reznor与Atticus Ross为《社交网络》创作的原声,就像是为城市点亮了灯。对应David Fincher在本片中令人晕眩的剪辑和与Christopher Nolan有一拼的时空错乱,一张“完成品”的原声也许容易凌驾于影片之上,而这样一张“未完成”的原声反而更能与影片互补。
原声带中的第一首"Hand Covers Bruise",是开片的引子过后影片中第一个正式场景,也是全片唯一一个以配乐为主导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刚丢了女友的马克低头一人从夜色中的校园里穿行而过,心中的失落与因此而产生的狂躁情绪交织并行。在这段音乐中,钢琴声中慢慢的忧郁,压抑不住背景中的白噪声;而在钢琴声安静时隐约出现的低音,暗示着什么事情即将发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段音乐总是让我幻想一个人在空气很凉灯很暗的夜晚,背着双肩包走在树下的小路上——失落,忧郁,但是并不想停下来;这样的情绪也一直主导着影片的前半部分,即Facebook的创立过程。
接下来的"In Motion"就是马克回到宿舍后开始写Facemash的过程,与此同时“终级俱乐部”的派对也在进行。这里的音乐组织方式很像LCD Soundsystem的"All My Friends",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依次加进来,对应着马克的Facemash从构想到搭建到上线,同时“终级俱乐部”的派对在不同人群的加入中渐渐达到高潮。而在这段音乐的后半部分,当两个场景在Facemash的扩散作用下连为一体时,音乐又慢慢从杂乱到有序,最终在网络崩溃下平静下来。这段音乐是最能体现这张原声与影片“互补性”的作品,没有头绪的音符与错落的画面拼出了影片中最令人兴奋的场景。
再下面的"A Familiar Taste"所对应的场景是马克一边独立写Facebook一边应付划船兄弟。在影片中,这一段的处理还是两个场景穿插进行;但是在这段音乐中,反映的却完全是马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背景中狂躁的白噪声和平静的钢琴声,简直就像是一个躁郁症患者在灵感井喷的极度兴奋中内心动与静的完美统一。事实上,这张专辑的绝大部分,都可以视为一个躁郁症患者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原声带。
"It Catches Up with You"和"Intriguing Possibilities"可以视为一套组曲,前者由钢琴奏出旋律,后者加上电子舞曲的节奏。这套组曲可以说是这张专辑中最“完成品”的作品,也是单独拿出来可听性最强的;同时,这套组曲也是这张专辑中色调最明亮的作品。我并没有在影片中听到这一段音乐,而如果这套组曲真的没有在影片中出现的话,那么也许是因为他过于“完成品”了,很难在这么错乱的剪辑中找到这样一段连续性极强的音乐的位置,也许是因为他过于明亮了,与影片的阴暗色调不符。
"Painted Sun in Abstract"是影片中第一首让我有印象的音乐,而原因是因为他的开头太像Blur的"Girls & Boys"了。无论是否有意为之,这个巧合都让这首原声增色不少,因为这段音乐对应的场景,是马克终于想到Facebook缺少的最核心元素——Relationship Status和Interested In,并且穿着拖鞋短裤跑回宿舍,为Facebook拼上了最后这块拼图。单听这段音乐,我会幻想自己正在搭积木,而且是通天塔的最后几块积木;我听见心跳声,用颤抖的手小心放上最后几块积木的碰撞声,以及无法抑制的神圣的期待。而终于放上最后一块积木时,并没有拨云见日的刺眼光芒,而是——平静——正如马克在Facebook上线的时候,连爱德华多庆祝的声音都没有听见,而是静静的闭上了眼睛。
按照一个躁郁症患者的不同情绪变化,这张专辑可以分成“躁狂”和“忧郁”两个部分。1-6和15-17的9首为“躁狂”部分,在这些曲目中钢琴声支配着白噪声,听者在主导情感的旋律中主动进入狂躁情绪,追求灵感的爆发;7-11、13、14、18和19的9首为“忧郁”部分,在这些曲目中白噪声主导了音乐,听者在旋律的缺失中被动进入抑郁情绪,感到失落和绝望。由于影片中的马克并不是一个躁郁症患者,只是经常呈现出“躁狂”的特征,很少显示出“忧郁”的特征,因此“躁狂”部分的音乐在影片中运用较多,而“忧郁”部分则较少。唯一一首在影片中得到较完整体现的“忧郁”部分的音乐为"Magnetic",而这也是影片中少有的以爱德华多为主观视角的场景;爱德华多目睹马克被西恩.帕克从自己身边“抢走”,此时正侃侃而谈的西恩.帕克在爱德华多的眼中变成了一只正在嚎叫的野狼,而此时爱德华多听到的只有野兽般的嚎叫和自己内心对于失去马克的巨大恐惧,也就是这首"Magnetic"。
把专辑中的19首歌分成以上两个部分后,还剩下一首"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这首配乐及其对应的赛艇场景,也许是这部电影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部分;然而,无论在影片中还是在原声带中,这个场景和这首配乐都是全片中最突兀的部分。在色调异常阴暗的影片中,高调的插入一组这样激昂的运动镜头,其“炫技”效果远远超出了影片的要求;而在始终以钢琴和白噪声穿插互为主导的原声带中,这样一首单细胞的电子交响乐,就像《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魔法世界出现了时光机器一样怪异。
不过,正如不能因为时光机器的出现而否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7本哈利波特中最出色的一本一样,"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的突兀也无法改变"The Social Network"的优秀。这不是一张可以用一只耳朵听的专辑,而是要求你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音乐中,去感受他在你身上产生的情绪变化,正如"The Social Network"这部电影要求你在观看时完全进入马克和爱德华多的世界一样。也许称之为一个躁郁症患者的原声带并不合适,因为至少对我而言,听这张专辑并不会让我更“躁狂”或更“忧郁”,而是无论“躁狂”或“忧郁”时都可以让我更冷静,并且正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变化,然后把自己当成马克,加速。
(http://dannyastray.blogbus.com/logs/16079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