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

我没有想到一张专辑会有这样的效果。
蒙古长调,这个词我是听说过的,却没有认认真真地听过。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以为“知道”的,都从眼皮上浮光掠影飘走了。
第一首《走马》一响起,整个人就飘飘忽忽飘回十几年前,男人们圆圆的白帽子盖在头上,等到女人就顶一方白帕子。所有的灯光都是蜡黄的,所有的白色窗帘都拉上了,双手张开,所有的掌心空空荡荡,握不住一粒沙子。阿訇的声音像是来自异世界,总是先起一个高调,拖长了声腔,鼻腔脑门都在嗡嗡共鸣,阿拉伯语疾疾在舌尖打转,眼睛低垂。在那间狭小的堂屋里,人跟人之间贴得那样紧,心跟心却可以独立在彼此的清净空间里,敬畏间望见正道在前。
真是不可思议啊,明明是蒙古长调,我的耳朵和心却把它和往日某个古兰经吟诵的丧日连接,空气迅速发黄变皱,带来从前的味道,尤其是耳边回环不去的不明语调,令人敬畏又着迷,空旷的异世界气息缓缓降临,在心头像是点燃了棒香般香气久久不能散去。
《绥玲姑娘》、《万莉》之类欢快的歌儿,叫我想起从前宿舍上铺的维族姑娘,她把长长的维族名字缩短,让我们叫她妮萨。姑娘每天五功做得认真,叩首默念让人不敢打扰,打个喷嚏下意识念一句真主饶恕。武汉再热的天里头巾从不离身,将那如云黑发与一双大眼睛收在巾帕里。但是,出门却也从不忘描眉画目,用遥远和田带来的指甲粉染红手指。纵使开她玩笑,妆画得再美也都藏在头巾里看不见了,她也依然只是笑笑,继续细细化妆,包好头巾。
《旷野》的调子像原上的风,先单单从左边吹来,直钻进左耳蜗里,吹得心一颤一颤,突然气息奄奄然后没了声息,正疑惑间,猛地烈风灌进右耳,长长的调子直直走进毫无包裹的心底。你是辽远的吗?你是忧伤的吗?你是柔软的吗?整颗心先是皱缩成一颗胡桃,然后又慢慢慢慢铺展开,迎向光辉满月。
班上的蒙古族姑娘长得小小的,笑的时候眼睛眯起来十分可爱。虽然在民族学校,平日里大家看起来都没什么区别,印象深刻的是两件事。新生见面会时个人介绍完要表演节目,她摆摆手说早就汉化了(这基本上是每个人上来共同的话了),歌儿什么都不会唱,我们偏起哄,她就羞赧地笑着眯起眼说那就随便唱一个调子吧。
然后就被震撼到了。
其实事隔两年已经不记得唱了什么,只记得那样一幅画一样的景象,还有冲出她小小身体的声音,浑厚苍凉,跟平时讲话时带着笑意的北方普通话完全不同。那个时候扎着马尾辫的蒙古姑娘歪着头随意地哼唱,不由自主打起的节拍像是应和的风雨,不明大意的语词和喉间滚烫的音符长长地、长长地不能停止。
还有一次是大一寒假,现当代文学的老师布置每人写一篇短篇小说。我营词造句总觉蹩脚局促,交作业后有集体欣赏,无意中点开她的文章,开篇便是草原,黑马,长河。我知道总有什么不一样,在那遥远的地方。可是又大概是一样的,在我们共同的心上。
——写完此文的第二天,父亲发来短信说今天他跟母亲去走坟了,农历八月初三是爷爷的死祭,秋日风光明亮。
http://bulaoge.net/topic.blg?dmn=skyto77&tid=2194715#Content
蒙古长调,这个词我是听说过的,却没有认认真真地听过。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以为“知道”的,都从眼皮上浮光掠影飘走了。
第一首《走马》一响起,整个人就飘飘忽忽飘回十几年前,男人们圆圆的白帽子盖在头上,等到女人就顶一方白帕子。所有的灯光都是蜡黄的,所有的白色窗帘都拉上了,双手张开,所有的掌心空空荡荡,握不住一粒沙子。阿訇的声音像是来自异世界,总是先起一个高调,拖长了声腔,鼻腔脑门都在嗡嗡共鸣,阿拉伯语疾疾在舌尖打转,眼睛低垂。在那间狭小的堂屋里,人跟人之间贴得那样紧,心跟心却可以独立在彼此的清净空间里,敬畏间望见正道在前。
真是不可思议啊,明明是蒙古长调,我的耳朵和心却把它和往日某个古兰经吟诵的丧日连接,空气迅速发黄变皱,带来从前的味道,尤其是耳边回环不去的不明语调,令人敬畏又着迷,空旷的异世界气息缓缓降临,在心头像是点燃了棒香般香气久久不能散去。
《绥玲姑娘》、《万莉》之类欢快的歌儿,叫我想起从前宿舍上铺的维族姑娘,她把长长的维族名字缩短,让我们叫她妮萨。姑娘每天五功做得认真,叩首默念让人不敢打扰,打个喷嚏下意识念一句真主饶恕。武汉再热的天里头巾从不离身,将那如云黑发与一双大眼睛收在巾帕里。但是,出门却也从不忘描眉画目,用遥远和田带来的指甲粉染红手指。纵使开她玩笑,妆画得再美也都藏在头巾里看不见了,她也依然只是笑笑,继续细细化妆,包好头巾。
《旷野》的调子像原上的风,先单单从左边吹来,直钻进左耳蜗里,吹得心一颤一颤,突然气息奄奄然后没了声息,正疑惑间,猛地烈风灌进右耳,长长的调子直直走进毫无包裹的心底。你是辽远的吗?你是忧伤的吗?你是柔软的吗?整颗心先是皱缩成一颗胡桃,然后又慢慢慢慢铺展开,迎向光辉满月。
班上的蒙古族姑娘长得小小的,笑的时候眼睛眯起来十分可爱。虽然在民族学校,平日里大家看起来都没什么区别,印象深刻的是两件事。新生见面会时个人介绍完要表演节目,她摆摆手说早就汉化了(这基本上是每个人上来共同的话了),歌儿什么都不会唱,我们偏起哄,她就羞赧地笑着眯起眼说那就随便唱一个调子吧。
然后就被震撼到了。
其实事隔两年已经不记得唱了什么,只记得那样一幅画一样的景象,还有冲出她小小身体的声音,浑厚苍凉,跟平时讲话时带着笑意的北方普通话完全不同。那个时候扎着马尾辫的蒙古姑娘歪着头随意地哼唱,不由自主打起的节拍像是应和的风雨,不明大意的语词和喉间滚烫的音符长长地、长长地不能停止。
还有一次是大一寒假,现当代文学的老师布置每人写一篇短篇小说。我营词造句总觉蹩脚局促,交作业后有集体欣赏,无意中点开她的文章,开篇便是草原,黑马,长河。我知道总有什么不一样,在那遥远的地方。可是又大概是一样的,在我们共同的心上。
——写完此文的第二天,父亲发来短信说今天他跟母亲去走坟了,农历八月初三是爷爷的死祭,秋日风光明亮。
http://bulaoge.net/topic.blg?dmn=skyto77&tid=2194715#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