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古典乐时,你会想些什么?
文/严杰夫
每天傍晚,对面楼里的一户人家里总是按时会传出贝多芬《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就是我们熟悉的《月光曲》)中,那最令人震撼的第三乐章急板。无论外面的夜空是晴朗还是阴霾,隔窗流进的旋律,在那一刹那总是让我能感受到月光洒在窗边所带来的那种熨帖。
事实上,从小到大,我听过的古典音乐除了上学时音乐课上听到的以外,连上后来买的唱片,可以说寥寥无几。倒是毕业以后,养成了每年会收一张《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VD的习惯。尽管,这些碟片被特意拿出来欣赏的机会很少,但它们还是如同厚重的经典名著一样,即使不去翻读,在我心里还是代表了某种沉淀的力量。
不得不感叹现代技术的伟大及其带来的便捷,我手中捧着的这套《古典历程:西方古典音乐史》的10张小小CD里,包括了西方古典音乐史上就此众多的重要作品。可是回溯到公元8世纪之前,CD里的第一首曲子——格里高利圣咏:《进堂经•慈爱的上主》,甚至还没有乐谱对其进行过记载,却依旧在借着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
只是,回头来看,倒是周遭的条件越艰苦,人们对待事物的方式就越神圣,音乐创作也同样如是。在格里高利圣咏被收集、整理的那个时代以先,那些“赞美上帝的声音”,与后世的浪漫主义乃至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比起来,和声要简单的多,旋律也更为朴素。可是,就是这些甚至于没有乐器伴奏的沉着的人声,传递出来的力量和感情却依旧汹涌澎湃,其中包含的张力一点不输给现代歌手的那些嘶吼。
我仍然记得7年前,第一次听到马林佐的那首《赞美天父》(CD1,曲目16)时,泪流满面的情形。从那一刻起,就是在那些古老朴素的旋律中,想着满目疮痍到几乎要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我便不得不讶异于人类情感的深处也曾有过如此深沉的爱和信念。所以,在这10张CD中,无论是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还是巴赫,还是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亦或是浪漫时期的舒伯特和瓦格纳,他们的风格和情感可以千变万化,可唯一不变的正是从那古老圣歌传递下来的神圣的仪式感(这也应该是为什么,对于这些古典作家来说,信仰始终都是最为重要的创作主题)。我想,这就是经典作品,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旋律响起,都能令人顿时心情沉静下来的原因吧。
现代社会,音乐形式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尽管那些流行作品的确朗朗上口,可是细究起来,其中缺乏的仍然是那种沉淀的力量。所以,如今我们依旧需要重回经典的原因,自然已经不再是为了某种宗教信仰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它们能令人变得品味卓然,而是,“莫扎特们”能让我们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耳朵。
音乐作为形式最抽象的一种艺术语言,却会最直接地撩拨我们的大脑皮层。它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功能无需多加赘述,因此,究竟是到流行音乐中寻求一时的快感,还是去从那些伟大的作品中寻找“灵魂的声音”,答案恐怕是显而易见的吧。而这套10张CD的《古典历程》,正是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去接近那些捕捉、创作“天籁”的伟人们的机会。当那些似熟非熟的旋律从唱机里缓慢流出时,你终究会发现潜藏在那些“蝌蚪文”下面的那个包含了人类伟大情感的“世外桃源”。
每天傍晚,对面楼里的一户人家里总是按时会传出贝多芬《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就是我们熟悉的《月光曲》)中,那最令人震撼的第三乐章急板。无论外面的夜空是晴朗还是阴霾,隔窗流进的旋律,在那一刹那总是让我能感受到月光洒在窗边所带来的那种熨帖。
事实上,从小到大,我听过的古典音乐除了上学时音乐课上听到的以外,连上后来买的唱片,可以说寥寥无几。倒是毕业以后,养成了每年会收一张《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VD的习惯。尽管,这些碟片被特意拿出来欣赏的机会很少,但它们还是如同厚重的经典名著一样,即使不去翻读,在我心里还是代表了某种沉淀的力量。
不得不感叹现代技术的伟大及其带来的便捷,我手中捧着的这套《古典历程:西方古典音乐史》的10张小小CD里,包括了西方古典音乐史上就此众多的重要作品。可是回溯到公元8世纪之前,CD里的第一首曲子——格里高利圣咏:《进堂经•慈爱的上主》,甚至还没有乐谱对其进行过记载,却依旧在借着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
只是,回头来看,倒是周遭的条件越艰苦,人们对待事物的方式就越神圣,音乐创作也同样如是。在格里高利圣咏被收集、整理的那个时代以先,那些“赞美上帝的声音”,与后世的浪漫主义乃至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比起来,和声要简单的多,旋律也更为朴素。可是,就是这些甚至于没有乐器伴奏的沉着的人声,传递出来的力量和感情却依旧汹涌澎湃,其中包含的张力一点不输给现代歌手的那些嘶吼。
我仍然记得7年前,第一次听到马林佐的那首《赞美天父》(CD1,曲目16)时,泪流满面的情形。从那一刻起,就是在那些古老朴素的旋律中,想着满目疮痍到几乎要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我便不得不讶异于人类情感的深处也曾有过如此深沉的爱和信念。所以,在这10张CD中,无论是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还是巴赫,还是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亦或是浪漫时期的舒伯特和瓦格纳,他们的风格和情感可以千变万化,可唯一不变的正是从那古老圣歌传递下来的神圣的仪式感(这也应该是为什么,对于这些古典作家来说,信仰始终都是最为重要的创作主题)。我想,这就是经典作品,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旋律响起,都能令人顿时心情沉静下来的原因吧。
现代社会,音乐形式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尽管那些流行作品的确朗朗上口,可是细究起来,其中缺乏的仍然是那种沉淀的力量。所以,如今我们依旧需要重回经典的原因,自然已经不再是为了某种宗教信仰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它们能令人变得品味卓然,而是,“莫扎特们”能让我们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耳朵。
音乐作为形式最抽象的一种艺术语言,却会最直接地撩拨我们的大脑皮层。它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功能无需多加赘述,因此,究竟是到流行音乐中寻求一时的快感,还是去从那些伟大的作品中寻找“灵魂的声音”,答案恐怕是显而易见的吧。而这套10张CD的《古典历程》,正是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去接近那些捕捉、创作“天籁”的伟人们的机会。当那些似熟非熟的旋律从唱机里缓慢流出时,你终究会发现潜藏在那些“蝌蚪文”下面的那个包含了人类伟大情感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