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青春期

1976这张专辑是他们签了索尼的第二张,当时有说他们发了专辑来上海有专场,后来我也是后知后觉错过了那次的演出。
记得最早听他们的声音是在那张卡夫卡不插电的演出,只记得主唱标准的台湾男生腔,但殊不知,他们是70年代的人。
后来真正爱上他们的是那张《耳机里的新浪潮》,封面做的很灰暗很夜晚的色彩,当然专辑风格也比较纯粹的英式摇滚。这年头,感觉玩英伦的已经很难有市场了。
题歪了。说到这张专辑,对比之前的新浪潮确实是实验了很多,像苍白之舞、烟火这两首歌就能体现其中的迷幻色彩,当然阿凯的声音依旧活跃在青春期。四个大男孩依旧顶着蘑菇头在摇头晃脚的嬉戏着。没人觉得他们是而立之年的人。
说到这里要说的是专辑里面最喜欢的歌要说是苍白之舞。我只能说,听到这首歌很惊艳,就是没得挑剔它的编曲和歌词,因为那种感觉是一种孤独的召唤,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的绝望。
当然,1976少不了的是他们独有的社会视角,所以在《我的电视迷朋友》的描述就让我想到多年前他们的《文艺青年》和《改变自己》。不得不说,1976的风格依旧充满了诙谐和嬉皮,当然还有属于他们自己欢乐。他们的低调很多时候都在默默的展露出他们的娓娓道来的关于青春的味道。
虽然,我很怀念那时候听他们的《晴天娃娃》的心情。
最后要说的是,原来2年后再重新听回这张专辑的时候才知道,当年我一直很迷恋苍白之舞里面的那个女声居然是张悬。9月也就这样来临。
记得最早听他们的声音是在那张卡夫卡不插电的演出,只记得主唱标准的台湾男生腔,但殊不知,他们是70年代的人。
后来真正爱上他们的是那张《耳机里的新浪潮》,封面做的很灰暗很夜晚的色彩,当然专辑风格也比较纯粹的英式摇滚。这年头,感觉玩英伦的已经很难有市场了。
题歪了。说到这张专辑,对比之前的新浪潮确实是实验了很多,像苍白之舞、烟火这两首歌就能体现其中的迷幻色彩,当然阿凯的声音依旧活跃在青春期。四个大男孩依旧顶着蘑菇头在摇头晃脚的嬉戏着。没人觉得他们是而立之年的人。
说到这里要说的是专辑里面最喜欢的歌要说是苍白之舞。我只能说,听到这首歌很惊艳,就是没得挑剔它的编曲和歌词,因为那种感觉是一种孤独的召唤,或者说某种程度上的绝望。
当然,1976少不了的是他们独有的社会视角,所以在《我的电视迷朋友》的描述就让我想到多年前他们的《文艺青年》和《改变自己》。不得不说,1976的风格依旧充满了诙谐和嬉皮,当然还有属于他们自己欢乐。他们的低调很多时候都在默默的展露出他们的娓娓道来的关于青春的味道。
虽然,我很怀念那时候听他们的《晴天娃娃》的心情。
最后要说的是,原来2年后再重新听回这张专辑的时候才知道,当年我一直很迷恋苍白之舞里面的那个女声居然是张悬。9月也就这样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