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再谈平均律
把我领进古典音乐之门的是贝多芬。那时还是烦躁不安的大学毕业季,对未来新世界的疑惑、不安和随波逐流,于是就喜欢上贝九,喜欢上贝多芬的奏鸣曲,四重奏,喜欢上心里面的那份热爱与自由。
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套CD,刚开始听的时候感觉温吞吞的。习惯了贝多芬的激昂和深沉,还不太适应复调音乐,从头到尾一种调调。听多了之后,发觉WTC的平和只是自省的表面,骨子里竟然有无以言表的变化和动人。
于是乎,我喜欢上了巴赫,喜欢上英国法国组曲、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钢琴协奏、布莱登堡协奏、哥德堡变奏,甚至是管风琴,喜欢上市面上能买得到的所有巴赫CD。可以说,让我真正热爱古典音乐的是巴赫,而热爱的起点就是平均律。
呵呵,离题了,该谈这个版本了。我觉得古尔德的版本有很强的演奏特色,其它版本较为刻板。希夫的这个版本则在两端之间,诠释了巴赫也有自己的演奏特色,如果用一个字代表希夫版本,就是“润”,特别是CD3开始几个曲子,有些像大珠小珠落玉盘。CD4(Book II的CD2)的风格和前三张不同,风格有点类似哥德堡变奏,也有点像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
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套CD,刚开始听的时候感觉温吞吞的。习惯了贝多芬的激昂和深沉,还不太适应复调音乐,从头到尾一种调调。听多了之后,发觉WTC的平和只是自省的表面,骨子里竟然有无以言表的变化和动人。
于是乎,我喜欢上了巴赫,喜欢上英国法国组曲、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钢琴协奏、布莱登堡协奏、哥德堡变奏,甚至是管风琴,喜欢上市面上能买得到的所有巴赫CD。可以说,让我真正热爱古典音乐的是巴赫,而热爱的起点就是平均律。
呵呵,离题了,该谈这个版本了。我觉得古尔德的版本有很强的演奏特色,其它版本较为刻板。希夫的这个版本则在两端之间,诠释了巴赫也有自己的演奏特色,如果用一个字代表希夫版本,就是“润”,特别是CD3开始几个曲子,有些像大珠小珠落玉盘。CD4(Book II的CD2)的风格和前三张不同,风格有点类似哥德堡变奏,也有点像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