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系公主也来治愈人了

陈珊妮从1994年出道至今的音乐之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到1999年的Indie个性女生;第二阶段从2000年《完美的呻吟》到2004年的《后来,我们都哭了》,再加上这期间她发的一些Live CD和两张拜金小姐的组合系列,这个时段大家对她的定位是“妖娆的暗黑系女声”,亦有不少人称呼她“公主”;而从2008年的《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开始,陈珊妮的音乐形象开始变得明媚和开朗了,尤其是时隔近三年推出的这张新专辑《I Love You,John》,虽然整体听起来没有太大的惊喜,不过考虑到这才只是公主新音乐征程的第二张专辑,所以稳固住自己的Icon性才更重要,尽管如此,专辑中的不少配器还是表现得要比以往更显硬朗,贝斯、电吉他的大量插入,倒也让人看到了公主人到中年的开朗心态。比起同样以创作见长的其他女声陈绮贞、戴佩妮等人,陈珊妮很难让人生腻,至少目前是这样。毕竟在她有点阴郁的外表之下,是一颗随性创作且不断有意要进步的心。
其实在陈珊妮之前的专辑中,她曾有过“人格分裂”的表现,一部分作品明亮流畅,另一部分则是带着点灰暗色彩的小品。上一张《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明亮系的作品大幅压过了黑暗系,到这一次《I Love You,John》,则只剩下光亮一面。专辑从节奏感十足的摇滚曲《OK》开场,转而在《青春》中加大了电钢琴的演奏成分,《B级动作片》则使电子合成器的成分和电贝司份额对等,既不失陈珊妮的招牌迷幻色彩,又恰到好处地过渡到了这一次的明快色系,但这些都还只能够算是开胃菜;操着圆舞曲的旋律点,用电吉他加持的《Naive》翩然响起,句句透出公主内心面对灰暗世界时的乐观情绪,到了点题曲《I Love You,John》,音符之间充分泛起了青春的跃动感,还有《晚安曲》的轻盈、《Bitte》的妖娆迷幻、《爱情》的俏皮,无不成为这一次陈珊妮公主在音乐上趋向幸福、明媚的强有力佐证。
出道近二十年以来,陈珊妮不仅是创作才女,而且还在歌坛显得弥足珍贵,她抗拒陈词滥调,也不刻意标新立异,却总是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音符。陈珊妮低沉、带着点神经质的嗓音配上各种繁复的乐曲,总能满足诸多偏好重口味的歌迷,辨识度极高,有如此金字招牌的陈珊妮在歌坛只此一家,别无分社,这便是他被乐迷、以及被乐评们深刻记忆的关键所在。你说她这张《I Love You,John》“弃暗投明”也好,或者你认为这是陈珊妮“人到中年”心境变豁达的自然表现也罢,总之,这张专辑是陈珊妮音乐气场最为明媚的一张。正因为社会的黑暗面不断在扩大、蔓延,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十有八九在一直上演,但是公主却坚信音乐能给人治愈的功效,所以她才坚定地唱着“音乐/请你请你快拯救我/请你请你教我摇滚/请你请你给我灵魂”(《青春》)。
陈珊妮这张《I Love You,John》反其道而行之,用明快的音乐色彩给人希望,成为她出道以来最具治愈力的一张作品。
http://ent.qq.com/a/20110623/000318.htm
其实在陈珊妮之前的专辑中,她曾有过“人格分裂”的表现,一部分作品明亮流畅,另一部分则是带着点灰暗色彩的小品。上一张《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明亮系的作品大幅压过了黑暗系,到这一次《I Love You,John》,则只剩下光亮一面。专辑从节奏感十足的摇滚曲《OK》开场,转而在《青春》中加大了电钢琴的演奏成分,《B级动作片》则使电子合成器的成分和电贝司份额对等,既不失陈珊妮的招牌迷幻色彩,又恰到好处地过渡到了这一次的明快色系,但这些都还只能够算是开胃菜;操着圆舞曲的旋律点,用电吉他加持的《Naive》翩然响起,句句透出公主内心面对灰暗世界时的乐观情绪,到了点题曲《I Love You,John》,音符之间充分泛起了青春的跃动感,还有《晚安曲》的轻盈、《Bitte》的妖娆迷幻、《爱情》的俏皮,无不成为这一次陈珊妮公主在音乐上趋向幸福、明媚的强有力佐证。
出道近二十年以来,陈珊妮不仅是创作才女,而且还在歌坛显得弥足珍贵,她抗拒陈词滥调,也不刻意标新立异,却总是能创作出耐人寻味的音符。陈珊妮低沉、带着点神经质的嗓音配上各种繁复的乐曲,总能满足诸多偏好重口味的歌迷,辨识度极高,有如此金字招牌的陈珊妮在歌坛只此一家,别无分社,这便是他被乐迷、以及被乐评们深刻记忆的关键所在。你说她这张《I Love You,John》“弃暗投明”也好,或者你认为这是陈珊妮“人到中年”心境变豁达的自然表现也罢,总之,这张专辑是陈珊妮音乐气场最为明媚的一张。正因为社会的黑暗面不断在扩大、蔓延,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十有八九在一直上演,但是公主却坚信音乐能给人治愈的功效,所以她才坚定地唱着“音乐/请你请你快拯救我/请你请你教我摇滚/请你请你给我灵魂”(《青春》)。
陈珊妮这张《I Love You,John》反其道而行之,用明快的音乐色彩给人希望,成为她出道以来最具治愈力的一张作品。
http://ent.qq.com/a/20110623/000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