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听陈珊妮

工作量突然加大,我的身体有点吃不消了了,我总是希望事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完成,最终我会被自己击垮。我需要慢下来,把节奏放得一慢再慢,我选择听陈珊妮的《I love you,John》。
微博上,很早苏打绿的青峰已经开始为他的珊妮姐打歌了,想起那时珊妮姐把《小情书》唱的那样淡定,我真的很钦佩这样的女人,可当时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位才女让人等了许久的专辑封面,实在是萌倒了不少人,真的难以想象原本酷酷的珊妮姐这回也赶这风潮,这年代,真是卖萌可耻啊!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在办公室里想到听这张专辑,真的是想让珊妮姐音乐和声音里的那些个小味道来放松自己,来放慢自己的步伐,好好去听,就算是常常一心二用的我而难免浪费时间仔细听听,而这张《I love you,John》还是一如既往的做到了,从第一首《ok》开始。
Music,Let's play!
每一次听陈珊妮的专辑,我习惯先看歌名,然后猜想它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形态,结构每每都以失败而告终,不是她的曲名太过于难以猜测,而是她的可能总太多,电子、摇滚、爵士,哪怕是日本演歌式的演唱都可以让我在猜测之后汗颜,我的想法究竟有多局限。
前些天,听了太久的阿福的小清新,总以为会适应不了珊妮姐在音乐上的成熟老道,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在听歌的同时,我看了专辑的宣传文字,才明白了这张不再沉郁的专辑叫做“城市轻电音”,在充满了遗憾和音乐的青春里,已经告别了青春的人们如何在音乐中找到最初参与的激情和冲动,不是在重音摇滚的呐喊,而是轻轻的唤醒那被我们的躯壳禁锢了已久的灵魂重新审视忘却了的青春,生活的惰性一下被冲淡了。
《青春》里那紧凑的电子鼓点,伴着陈珊妮的声音,跳动不已,果然是青春的心跳。
《Naive》别样的小清新,一开始的几个小节里乍一听有《欢乐颂》的嫌疑,闭上眼听那样跳跃的旋律,好似法文歌曲可以让你看到天使爱美丽里,艾美丽那灵动的眼神,《蝴蝶》里那一老一少的身影,总之有好多花好多草,好多不用复杂的词汇去说的景象一一在眼前绽放,好舒服,歌曲到了中段以后,电音吉他的音色出现了,多少一开始听起来有些突兀,旋律上有些不协调,但何尝不是在青春的时候,我们的勇气可以借此来表明,正装和平底帆布鞋的组合就是阳光下自由的向往。
《I love you,John》,进行曲一般节奏的电音前奏配乐,重复了多次的John的歌词,珊妮姐的声音听起来像个小女人,无处不追寻着那个John,那样嬉闹迷幻的编曲里,真的可以看到一副网络里的感情世界,一切都在赶,一切都在不确定,一切都是可以用来谈笑的,反正不过总的一场游戏罢了,但其中的人仍然乐此不疲。
《晚安曲》看到歌名只想到了小哥费玉清,永远的声音,永远唱响在那些要打烊的百货里,只不过珊妮姐和小哥不一样,乖乖的旋律,唱着一份安宁中的可爱,喜欢珊妮姐的拖音,不知道怎么就爱上那个劲,副歌部分的“晚安曲”三个字,听多少遍都不会腻,设想如果自己是孩子,妈妈吟唱这样的歌,那真就叫做幸福。
《美妙人生》,想起了林宥嘉此前的同名歌曲,yoga的那歌也惊为神曲,而珊妮姐的更轻更柔更妩媚,人生或许不美妙,但是梦想中的一定是很美的,梦想中的歌者唱的那曲子就应这样吧。
专辑里最爱的《Bitte》,第一遍听到的时候就忍不住在微博上推荐,似乎珊妮姐特别擅长这样的曲风。这是首电影的主题曲,还没看过电影,甚至不知道电影里的故事,草草的看了一下电影的推介片,伴着这曲子,尤其让人爱上了这歌的副歌部分,钢琴打底的配乐,反复唱着的“接受我……”把电影情节腿上了高潮,那仿佛巴洛克一般的画面,带着些古典和东方气息的旋律听着让人压抑却无限渴望,骚动了人的心底最深的那部分神经。
《B级动作片》和《爱情》是两首最让我从歌名上猜不透的曲子。前者我只能想到摇滚,后者我只能想到的是布满了长音的哀伤曲调,而且我还很自信的认定陈珊妮是可以做出这样曲子的人,结果我的猜测全部被她的曲子推翻。前者在一段很抒情的前奏之后加进了鼓点,旋律变得公路化了一般,就像是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一台车,奔驰在路上,生活的画面一点点流过,曾经的暴力都那么可笑。后者则完完全全是一首摇滚风格的歌曲,珊妮姐的真假声转换把摇滚的硬度降了不少,这个年纪的女人是不是不用那么浓烈的情感,但爱情仍然应该是一份冲动。
《双人体操》。宣传文字上写的是灵感来源于国民体操,可我怎么都没听出来这JAZZ的小情调里哪里有国民体操的影子,也有可能我并不了解台湾的文化吧!那台湾的体操也太潮了。。。最早听这曲子的时候还误以为这首应该是《爱情》,结尾那一句,勾人!一门心思的就觉得珊妮姐还是写这样的曲子最能打动我的心,因为在这样的音符的覆盖下,我可以想旧旧的咖啡厅,可以想那香香的杏仁茶,可以想那慵懒的猫咪,可以想那墙上滴答滴答的时钟,可以想那放学经过窗前的制服妹妹,还有那隔壁家倚着门放空的阿婆,要的是一种传统里的清高,赞!
在写下以上的文字时,我心里有不少恐惧,害怕自己不能把自己听到之后的感受好好写出来,也怕自己不懂这个人的音乐而误会了什么,或许每一次我都有这样相同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把东西写出来了,不管如何,我对得起我听音乐的耳朵吧。我不是专业的乐评者,我手写我感,足矣!
微博上,很早苏打绿的青峰已经开始为他的珊妮姐打歌了,想起那时珊妮姐把《小情书》唱的那样淡定,我真的很钦佩这样的女人,可当时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位才女让人等了许久的专辑封面,实在是萌倒了不少人,真的难以想象原本酷酷的珊妮姐这回也赶这风潮,这年代,真是卖萌可耻啊!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在办公室里想到听这张专辑,真的是想让珊妮姐音乐和声音里的那些个小味道来放松自己,来放慢自己的步伐,好好去听,就算是常常一心二用的我而难免浪费时间仔细听听,而这张《I love you,John》还是一如既往的做到了,从第一首《ok》开始。
Music,Let's play!
每一次听陈珊妮的专辑,我习惯先看歌名,然后猜想它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形态,结构每每都以失败而告终,不是她的曲名太过于难以猜测,而是她的可能总太多,电子、摇滚、爵士,哪怕是日本演歌式的演唱都可以让我在猜测之后汗颜,我的想法究竟有多局限。
前些天,听了太久的阿福的小清新,总以为会适应不了珊妮姐在音乐上的成熟老道,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在听歌的同时,我看了专辑的宣传文字,才明白了这张不再沉郁的专辑叫做“城市轻电音”,在充满了遗憾和音乐的青春里,已经告别了青春的人们如何在音乐中找到最初参与的激情和冲动,不是在重音摇滚的呐喊,而是轻轻的唤醒那被我们的躯壳禁锢了已久的灵魂重新审视忘却了的青春,生活的惰性一下被冲淡了。
《青春》里那紧凑的电子鼓点,伴着陈珊妮的声音,跳动不已,果然是青春的心跳。
《Naive》别样的小清新,一开始的几个小节里乍一听有《欢乐颂》的嫌疑,闭上眼听那样跳跃的旋律,好似法文歌曲可以让你看到天使爱美丽里,艾美丽那灵动的眼神,《蝴蝶》里那一老一少的身影,总之有好多花好多草,好多不用复杂的词汇去说的景象一一在眼前绽放,好舒服,歌曲到了中段以后,电音吉他的音色出现了,多少一开始听起来有些突兀,旋律上有些不协调,但何尝不是在青春的时候,我们的勇气可以借此来表明,正装和平底帆布鞋的组合就是阳光下自由的向往。
《I love you,John》,进行曲一般节奏的电音前奏配乐,重复了多次的John的歌词,珊妮姐的声音听起来像个小女人,无处不追寻着那个John,那样嬉闹迷幻的编曲里,真的可以看到一副网络里的感情世界,一切都在赶,一切都在不确定,一切都是可以用来谈笑的,反正不过总的一场游戏罢了,但其中的人仍然乐此不疲。
《晚安曲》看到歌名只想到了小哥费玉清,永远的声音,永远唱响在那些要打烊的百货里,只不过珊妮姐和小哥不一样,乖乖的旋律,唱着一份安宁中的可爱,喜欢珊妮姐的拖音,不知道怎么就爱上那个劲,副歌部分的“晚安曲”三个字,听多少遍都不会腻,设想如果自己是孩子,妈妈吟唱这样的歌,那真就叫做幸福。
《美妙人生》,想起了林宥嘉此前的同名歌曲,yoga的那歌也惊为神曲,而珊妮姐的更轻更柔更妩媚,人生或许不美妙,但是梦想中的一定是很美的,梦想中的歌者唱的那曲子就应这样吧。
专辑里最爱的《Bitte》,第一遍听到的时候就忍不住在微博上推荐,似乎珊妮姐特别擅长这样的曲风。这是首电影的主题曲,还没看过电影,甚至不知道电影里的故事,草草的看了一下电影的推介片,伴着这曲子,尤其让人爱上了这歌的副歌部分,钢琴打底的配乐,反复唱着的“接受我……”把电影情节腿上了高潮,那仿佛巴洛克一般的画面,带着些古典和东方气息的旋律听着让人压抑却无限渴望,骚动了人的心底最深的那部分神经。
《B级动作片》和《爱情》是两首最让我从歌名上猜不透的曲子。前者我只能想到摇滚,后者我只能想到的是布满了长音的哀伤曲调,而且我还很自信的认定陈珊妮是可以做出这样曲子的人,结果我的猜测全部被她的曲子推翻。前者在一段很抒情的前奏之后加进了鼓点,旋律变得公路化了一般,就像是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一台车,奔驰在路上,生活的画面一点点流过,曾经的暴力都那么可笑。后者则完完全全是一首摇滚风格的歌曲,珊妮姐的真假声转换把摇滚的硬度降了不少,这个年纪的女人是不是不用那么浓烈的情感,但爱情仍然应该是一份冲动。
《双人体操》。宣传文字上写的是灵感来源于国民体操,可我怎么都没听出来这JAZZ的小情调里哪里有国民体操的影子,也有可能我并不了解台湾的文化吧!那台湾的体操也太潮了。。。最早听这曲子的时候还误以为这首应该是《爱情》,结尾那一句,勾人!一门心思的就觉得珊妮姐还是写这样的曲子最能打动我的心,因为在这样的音符的覆盖下,我可以想旧旧的咖啡厅,可以想那香香的杏仁茶,可以想那慵懒的猫咪,可以想那墙上滴答滴答的时钟,可以想那放学经过窗前的制服妹妹,还有那隔壁家倚着门放空的阿婆,要的是一种传统里的清高,赞!
在写下以上的文字时,我心里有不少恐惧,害怕自己不能把自己听到之后的感受好好写出来,也怕自己不懂这个人的音乐而误会了什么,或许每一次我都有这样相同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把东西写出来了,不管如何,我对得起我听音乐的耳朵吧。我不是专业的乐评者,我手写我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