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

歌词部分: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4974127/
第一部分:
三年前,陈珊妮发了那张《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在台湾地区还推出了后续demo《粉红色》。加之后来和陈怡文一起出双语版EP《双陈记》。她还真是忙。
我永远记得她在那年领金曲奖时一脸漠不关心的表情。蔡健雅作为颁奖嘉宾不是还一脸激动的问她紧不紧张。她都微微笑的摇摇头。神情永远趋于正常,没有兴奋,没有慌张。所以真的拿了奖。也是极其优雅的作谢。好像本来就该是她拿的一样。这种让我觉得牛逼到一种无法逾越的态度在前几天她上康熙的时候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其实说起来是隔了三年才发这张新专辑。但是她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从如果开始。这个女人的所有资讯就都受到了我的关注。如果说之前对她还仅仅停留在喜欢的程度。那之后的我之于她就应该算得上狂爱。大事诸如说,为钮承泽的电影请来其他歌手配了原声,给Tilda Swinton主演的电影 Io sono l'amore 创作了内地推广版单曲。中间还在自己的小型演唱会春神来了上曝光了新单曲《OK》。这就是她在这期间所有可透过任何渠道听到的作品。除此以外,我一直在看她写的日记。
她的日记一直截止到今年三月份。每天一篇。除了汇报行程工作,友人聊天创作,就全都是生活化的吐槽流水账。很奇怪于一个每天忙忙忙,忙到快爆炸的人怎么会还有时间还有灵感创作出那么符合心意的歌。看她的画集,完全是有一个小孩子住在心底的感觉
那个孩子既有纯真的一面,又很有想法,但同时也有说不出来的坏情绪——暗黑的本质。
真正开始迷恋这个声音是因为《穿你穿过的衣裳》。当时刚好遇到同样的事,在一个租来的小房间里每天被自己所臆想出来的和失恋有关的情绪牵制,斗争。那时候最爱的就是无限次循环这首歌。虽然之后听到《情歌》也是吓了一跳。但是当时的情况是绝望致死的疲倦。刚好在杂志上看到七堇年的一篇《与君书》真是把自己直接代入进角色了。后来我总是想,也许我们本来也不是那么悲伤的,只不过就是这些更浓更晦涩的文艺腔才把悲伤和难过更加重了一层而已。
在这张专辑遭遇泄露之前。我对《bitte》的喜爱超过了《ok》。《ok》是最早的一首,也是最吻合整张专辑赋予轻音乐概念的一首。至今我仍觉得,在华语乐坛里,敢称得上是做一张概念专辑的也就只有陈珊妮了。虽然amei我也越来越喜欢,但是我还坚持《阿密特》虽然优秀,但实在称不上是概念计策。
bitte的理解http://music.douban.com/review/4565498/在这里,这是我在看电影之前的理解。后来看完电影,我才知道她内涵的所有关于女主角内心炙热和外表极力疯狂掩饰下的迫切感都在里面了。这首歌不再作过多的分析。歌词都写得很清楚。但我觉得她成功的原因并不是适当的表达了电影里所传达的悲悯。而是透过电影所隐喻的那份讽刺封建伦理和压抑的情感,直接幻化成谁人都有的“放纵”假装感。不是写给女人,所有人都包括。
我们再来说陈珊妮除了忙自己的事还做了什么。她帮周笔畅写歌制作,从《青睐》到去年整张专辑里一半的词曲创作。虽然外界褒贬声一片,但是没有人能否定周笔畅确实是通过她,才完成了一种音乐上的蜕变和改型。
接着是田雪碧小姐的首张专辑,虽然不是全创作,但是应邀词曲创作(好友徐千秀编曲)同名歌曲也真的把女生情绪和大爱谦卑都囊括了。
然后是钟汉良的复出之作也参与了最重要的制作。《视觉动物》这张专辑里更是选用了《红色》《摇起来》和《约翰屈伏塔》三首作词。作曲全部邀请老搭档李雨寰。抛开《约翰屈伏塔》不谈,《红色》和《摇起来》真可谓一看歌词就知道初次珊妮的手。后者在曲风上出彩,掀起一股复古的潮流,融合一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特有的舞曲风格,轻快但是绅士。而《红色》是那么的亲密,让人想呵护一个如此细致入微的男人心。
所以你看,她都一直在。你听不到她的歌,但是歌里面都见得到她的人。
听说六月份要推出新专辑。让一直等待她的乐迷又一次有了期待之心。要让我说,这张专辑是隔了好久。但是却一点都没有晚来的意味。在这“漫长”的等待之中,我开始听她过去的歌。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和他对谈,而我目前还没有这种荣幸,所以只好开始听她的作品。
最早是《乘喷射机离去》概念来源于女诗人夏宇的诗词,这张专辑几乎没有一首情歌。全都是独处人借着寂寞之心混日子打发时间的内心独白。一面翻卷着自己疲惫的心,养只小猫权当是为自己证明并不孤单;而另一面却又必须要克制或者缓解自己内心里固执的换情绪和小毛病。那些独居人所特有的自私诟病。都让人听得发凉。(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80415/)
早期的《四季末的唱游》1996年,算是独特,但是没有任何适于时代流行音乐的个性之处。专辑里更多的是倾诉之情。好像对一个陌生人的独白,对暗恋者的情愫骚动。就算是传唱度最大的《四季》也只好胆怯的:你像夏天只爱自己,我却等你一个四季。(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7633/)
更早一点的《华盛顿砍倒樱桃树》则是她音乐上最自私的时期。她没有任何顾虑到其他方面的困扰。想做什么便去做。而这张专辑也让她熟识了后来常常合作的吉他手徐千秀。(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19649/)
跳过拜金小姐阶段。之后的三张真可谓是直接就将她推入独立女皇的位置。《完美的呻吟》带着某种堕落史的暗涌之情,开始将暗黑色彩浮于眼前。而之后在金曲奖得到认可的《后来我们都哭了》更是打破爱情里憧憬的意味。把童话腐朽,萎靡,混乱和沉迷上瘾的心情以偏概全,冷静但是觉得不是积极面。就是用一种中毒耽溺的魔幻音符搭配个人唱腔及旖旎的歌词。没有夸张的迎合这个时代,但是却将这个时代刺痛至心底。肮脏血液再慢慢晕开。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是个特例。专辑里有阴暗面,但也有激励人心的因素。包含了太多面的含义。也不要深究。
至此就是她在发行这张专辑前我所了解到,现在提笔一下子能写的出,她的成就。
参考豆列: http://music.douban.com/doulist/1228149/
第二部分:
新专辑里除去之前一再被提及的《bitte》和《ok》。我也一再的和别人说专辑概念及其文案曝光后。最贴合专辑口吻的只会是同名和《ok》。《ok》是最符合城市轻电音的一首歌。歌词也趋于励志。
“所謂的夢想 我們只是想 夢只是講講
所謂的希望 我們抬頭望 看… 遠方
重複的日子過了幾年 算都算不清楚拿什麼懷念
允諾著習慣毫不檢點 微笑歸納成為優越理念”
歌词里讲着城市里一再被泯灭的信心和湮灭的理智感。当城市生活被当做机器人般程序重复时,一种没来由的懊恼和毁灭之心悠然升起。如果只顾虑现在,不去回顾过去,也不去想未来会发生什么难关。或许我们就能真的可以。这首歌意义在于不希望人们被卷入城市恶效应中,做一个随波逐流而又不懂得自抒己见的懦弱之人。
前几天看石田祐康今年的一个短片。名字叫《落雨村落》以我来看。刚好和这首歌贴近。都是对城市钢筋水泥石头森林的一种厌烦和埋怨。导演旨在告诫人们无需去关注别人的思想,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而这首歌也是在对我们说:要做一个不在乎别人目光,只管说出自己心里想法是如何的人。
接着是《青春》。这首歌最早是在河岸留言珊妮就唱了。当时觉得很一般。但是5月26号开始预购放出这首歌的PV时真的就激动了。轻快的曲风加上又是熟悉而喜欢的唱腔。漫不经心但是绝对听过一次就忘不掉的旋律。立刻就被我一遍遍的循环。后来开始听写歌词。不得不感叹,陈珊妮几乎就像个卓越的炼字者。对于青春二字的理解。我早就探讨过。但是我相信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有首歌叫《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我也写过一篇一样的散文。而席慕容又说: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对青春的理解总是对的,但又一直是不够的。真的懂了,它就走了。而陈珊妮很巧妙的避开了要谈谈青春的定义或是理解。直接就概括为:”给我一点遗憾,让我学学咏叹。“只是这两句,我就会赞叹她是一位多么聪慧的写词人。才发现她的抚慰几乎不会是直白的,而用另外一种植入式的灌输,让你平静。
青春明明就是用来挥霍的。留着遗憾,留有大段未完成的事,未到达的点,人生才会继续下去,才会有趣。原来世间从来没有来不及一说。想要什么,然后拼命去做,不计较得失,也不恪守结果如何。只要做了,那就没有可惜之谈。
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做,怎样度过青春这一阶段。因为当你思考时,青春已经过去了。所以只需享受,沉沦在这里面。往后才好有可供回忆的想念。
文艺腔浓厚,只要音乐。只要音乐,就能动人。
《美好人生》的PV在三天后也放出。这首歌美好的一塌糊涂。但又不得不说,正好和前段时间发片的林宥嘉撞到。思想貌似相同但又不一样。美好人生里,是形容一种人生状态的。是我觉得整张专辑里最好听的一首。
开头她说:我们一直走,会走到哪里?如果不细细追究。也就仅仅是在抱持着一种叹惋失落并且稍显绝望的意思。像是说: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到头呢?第一段就这样理解了。但如果常听她的歌,并且真正懂的人就会明白:在她每一张专辑里。都会用到“答案”这样的词汇。比方说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裏面。她就唱过:谁都是自己问题的答案。这一次又说:也许我们永远都找不到答案。
而第二段又唱:我们一直走,也许永远都不会停下来。这样就很清楚她的用意了。可以说是她分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如浪子般随遇则安漂泊无所依的生活,第二种则是把人生经历当做一场旅行一样。只是当做旅行的话,我们所看所思所想都不会那么重要了,也不必再拘泥于哪个费人心思的问题上。
但话又说回来,就算是浪子也总会有累的那一天。漂泊毕竟不是最终的选择。稳定才是。我们可以随遇则安,可以入乡随俗。但是倘若有一天身处一个城市,遇到一个绝配的人,心生出:啊!这就是我要到达的重点了,无需再往前走了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停下来,好好开始新生活的。不是吗?
接下来对这首歌有延伸的理解。因为陈珊妮是面向小众人群的歌手。她也曾参加过几次同志的活动。所以我由此想,创作这首歌的意图是否是为了“捍卫”或“表明”同性恋呢?倘若我听写无误:那歌词里所说的:因为女孩太疯狂。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种猜测。那么,之前浅薄的理解就要被推翻。譬如说,她的真正深度在于她将同性恋对于爱情不易艰难的一面揉在了这首歌里。悲哀婉转的传送出。只有听者能懂。他们又能走到哪里呢?他们会不会停下来?然后最后一句:时时刻刻将你放心上,愿你从此快乐,健康。就更欲盖弥彰。
不过,这首歌里最能让人产生抽丝剥茧般痛楚然后深有共鸣的应该是:灵魂乐迷心底的悲伤,全是旧爱难忘。
那毋宁说,这种感觉人人都有。也不必应强加在刚刚所说的意义之上。还好还好,爱情里本来就都是大爱。真正优秀的歌曲不会只牵动一部分人的心,若是一首值得被拿来深究细听回味的歌。里面的意义就会被扩大。而美好人生又没有人会给你一个定义还是框架。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无论旁人看来如何,一旦你真正决定了要走下去或留下来,那即是你的美好人生。框架是外界强加给你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取舍。这样,一首歌,就又回归了整张专辑的概念。确实让人满意。
6-15
未完待续。歌曲分析慢慢添加。
第一部分:
三年前,陈珊妮发了那张《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在台湾地区还推出了后续demo《粉红色》。加之后来和陈怡文一起出双语版EP《双陈记》。她还真是忙。
我永远记得她在那年领金曲奖时一脸漠不关心的表情。蔡健雅作为颁奖嘉宾不是还一脸激动的问她紧不紧张。她都微微笑的摇摇头。神情永远趋于正常,没有兴奋,没有慌张。所以真的拿了奖。也是极其优雅的作谢。好像本来就该是她拿的一样。这种让我觉得牛逼到一种无法逾越的态度在前几天她上康熙的时候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其实说起来是隔了三年才发这张新专辑。但是她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从如果开始。这个女人的所有资讯就都受到了我的关注。如果说之前对她还仅仅停留在喜欢的程度。那之后的我之于她就应该算得上狂爱。大事诸如说,为钮承泽的电影请来其他歌手配了原声,给Tilda Swinton主演的电影 Io sono l'amore 创作了内地推广版单曲。中间还在自己的小型演唱会春神来了上曝光了新单曲《OK》。这就是她在这期间所有可透过任何渠道听到的作品。除此以外,我一直在看她写的日记。
她的日记一直截止到今年三月份。每天一篇。除了汇报行程工作,友人聊天创作,就全都是生活化的吐槽流水账。很奇怪于一个每天忙忙忙,忙到快爆炸的人怎么会还有时间还有灵感创作出那么符合心意的歌。看她的画集,完全是有一个小孩子住在心底的感觉
那个孩子既有纯真的一面,又很有想法,但同时也有说不出来的坏情绪——暗黑的本质。
真正开始迷恋这个声音是因为《穿你穿过的衣裳》。当时刚好遇到同样的事,在一个租来的小房间里每天被自己所臆想出来的和失恋有关的情绪牵制,斗争。那时候最爱的就是无限次循环这首歌。虽然之后听到《情歌》也是吓了一跳。但是当时的情况是绝望致死的疲倦。刚好在杂志上看到七堇年的一篇《与君书》真是把自己直接代入进角色了。后来我总是想,也许我们本来也不是那么悲伤的,只不过就是这些更浓更晦涩的文艺腔才把悲伤和难过更加重了一层而已。
在这张专辑遭遇泄露之前。我对《bitte》的喜爱超过了《ok》。《ok》是最早的一首,也是最吻合整张专辑赋予轻音乐概念的一首。至今我仍觉得,在华语乐坛里,敢称得上是做一张概念专辑的也就只有陈珊妮了。虽然amei我也越来越喜欢,但是我还坚持《阿密特》虽然优秀,但实在称不上是概念计策。
bitte的理解http://music.douban.com/review/4565498/在这里,这是我在看电影之前的理解。后来看完电影,我才知道她内涵的所有关于女主角内心炙热和外表极力疯狂掩饰下的迫切感都在里面了。这首歌不再作过多的分析。歌词都写得很清楚。但我觉得她成功的原因并不是适当的表达了电影里所传达的悲悯。而是透过电影所隐喻的那份讽刺封建伦理和压抑的情感,直接幻化成谁人都有的“放纵”假装感。不是写给女人,所有人都包括。
我们再来说陈珊妮除了忙自己的事还做了什么。她帮周笔畅写歌制作,从《青睐》到去年整张专辑里一半的词曲创作。虽然外界褒贬声一片,但是没有人能否定周笔畅确实是通过她,才完成了一种音乐上的蜕变和改型。
接着是田雪碧小姐的首张专辑,虽然不是全创作,但是应邀词曲创作(好友徐千秀编曲)同名歌曲也真的把女生情绪和大爱谦卑都囊括了。
然后是钟汉良的复出之作也参与了最重要的制作。《视觉动物》这张专辑里更是选用了《红色》《摇起来》和《约翰屈伏塔》三首作词。作曲全部邀请老搭档李雨寰。抛开《约翰屈伏塔》不谈,《红色》和《摇起来》真可谓一看歌词就知道初次珊妮的手。后者在曲风上出彩,掀起一股复古的潮流,融合一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特有的舞曲风格,轻快但是绅士。而《红色》是那么的亲密,让人想呵护一个如此细致入微的男人心。
所以你看,她都一直在。你听不到她的歌,但是歌里面都见得到她的人。
听说六月份要推出新专辑。让一直等待她的乐迷又一次有了期待之心。要让我说,这张专辑是隔了好久。但是却一点都没有晚来的意味。在这“漫长”的等待之中,我开始听她过去的歌。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和他对谈,而我目前还没有这种荣幸,所以只好开始听她的作品。
最早是《乘喷射机离去》概念来源于女诗人夏宇的诗词,这张专辑几乎没有一首情歌。全都是独处人借着寂寞之心混日子打发时间的内心独白。一面翻卷着自己疲惫的心,养只小猫权当是为自己证明并不孤单;而另一面却又必须要克制或者缓解自己内心里固执的换情绪和小毛病。那些独居人所特有的自私诟病。都让人听得发凉。(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80415/)
早期的《四季末的唱游》1996年,算是独特,但是没有任何适于时代流行音乐的个性之处。专辑里更多的是倾诉之情。好像对一个陌生人的独白,对暗恋者的情愫骚动。就算是传唱度最大的《四季》也只好胆怯的:你像夏天只爱自己,我却等你一个四季。(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397633/)
更早一点的《华盛顿砍倒樱桃树》则是她音乐上最自私的时期。她没有任何顾虑到其他方面的困扰。想做什么便去做。而这张专辑也让她熟识了后来常常合作的吉他手徐千秀。(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419649/)
跳过拜金小姐阶段。之后的三张真可谓是直接就将她推入独立女皇的位置。《完美的呻吟》带着某种堕落史的暗涌之情,开始将暗黑色彩浮于眼前。而之后在金曲奖得到认可的《后来我们都哭了》更是打破爱情里憧憬的意味。把童话腐朽,萎靡,混乱和沉迷上瘾的心情以偏概全,冷静但是觉得不是积极面。就是用一种中毒耽溺的魔幻音符搭配个人唱腔及旖旎的歌词。没有夸张的迎合这个时代,但是却将这个时代刺痛至心底。肮脏血液再慢慢晕开。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是个特例。专辑里有阴暗面,但也有激励人心的因素。包含了太多面的含义。也不要深究。
至此就是她在发行这张专辑前我所了解到,现在提笔一下子能写的出,她的成就。
参考豆列: http://music.douban.com/doulist/1228149/
第二部分:
新专辑里除去之前一再被提及的《bitte》和《ok》。我也一再的和别人说专辑概念及其文案曝光后。最贴合专辑口吻的只会是同名和《ok》。《ok》是最符合城市轻电音的一首歌。歌词也趋于励志。
“所謂的夢想 我們只是想 夢只是講講
所謂的希望 我們抬頭望 看… 遠方
重複的日子過了幾年 算都算不清楚拿什麼懷念
允諾著習慣毫不檢點 微笑歸納成為優越理念”
歌词里讲着城市里一再被泯灭的信心和湮灭的理智感。当城市生活被当做机器人般程序重复时,一种没来由的懊恼和毁灭之心悠然升起。如果只顾虑现在,不去回顾过去,也不去想未来会发生什么难关。或许我们就能真的可以。这首歌意义在于不希望人们被卷入城市恶效应中,做一个随波逐流而又不懂得自抒己见的懦弱之人。
前几天看石田祐康今年的一个短片。名字叫《落雨村落》以我来看。刚好和这首歌贴近。都是对城市钢筋水泥石头森林的一种厌烦和埋怨。导演旨在告诫人们无需去关注别人的思想,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而这首歌也是在对我们说:要做一个不在乎别人目光,只管说出自己心里想法是如何的人。
接着是《青春》。这首歌最早是在河岸留言珊妮就唱了。当时觉得很一般。但是5月26号开始预购放出这首歌的PV时真的就激动了。轻快的曲风加上又是熟悉而喜欢的唱腔。漫不经心但是绝对听过一次就忘不掉的旋律。立刻就被我一遍遍的循环。后来开始听写歌词。不得不感叹,陈珊妮几乎就像个卓越的炼字者。对于青春二字的理解。我早就探讨过。但是我相信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有首歌叫《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我也写过一篇一样的散文。而席慕容又说: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对青春的理解总是对的,但又一直是不够的。真的懂了,它就走了。而陈珊妮很巧妙的避开了要谈谈青春的定义或是理解。直接就概括为:”给我一点遗憾,让我学学咏叹。“只是这两句,我就会赞叹她是一位多么聪慧的写词人。才发现她的抚慰几乎不会是直白的,而用另外一种植入式的灌输,让你平静。
青春明明就是用来挥霍的。留着遗憾,留有大段未完成的事,未到达的点,人生才会继续下去,才会有趣。原来世间从来没有来不及一说。想要什么,然后拼命去做,不计较得失,也不恪守结果如何。只要做了,那就没有可惜之谈。
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做,怎样度过青春这一阶段。因为当你思考时,青春已经过去了。所以只需享受,沉沦在这里面。往后才好有可供回忆的想念。
文艺腔浓厚,只要音乐。只要音乐,就能动人。
《美好人生》的PV在三天后也放出。这首歌美好的一塌糊涂。但又不得不说,正好和前段时间发片的林宥嘉撞到。思想貌似相同但又不一样。美好人生里,是形容一种人生状态的。是我觉得整张专辑里最好听的一首。
开头她说:我们一直走,会走到哪里?如果不细细追究。也就仅仅是在抱持着一种叹惋失落并且稍显绝望的意思。像是说: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到头呢?第一段就这样理解了。但如果常听她的歌,并且真正懂的人就会明白:在她每一张专辑里。都会用到“答案”这样的词汇。比方说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裏面。她就唱过:谁都是自己问题的答案。这一次又说:也许我们永远都找不到答案。
而第二段又唱:我们一直走,也许永远都不会停下来。这样就很清楚她的用意了。可以说是她分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如浪子般随遇则安漂泊无所依的生活,第二种则是把人生经历当做一场旅行一样。只是当做旅行的话,我们所看所思所想都不会那么重要了,也不必再拘泥于哪个费人心思的问题上。
但话又说回来,就算是浪子也总会有累的那一天。漂泊毕竟不是最终的选择。稳定才是。我们可以随遇则安,可以入乡随俗。但是倘若有一天身处一个城市,遇到一个绝配的人,心生出:啊!这就是我要到达的重点了,无需再往前走了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停下来,好好开始新生活的。不是吗?
接下来对这首歌有延伸的理解。因为陈珊妮是面向小众人群的歌手。她也曾参加过几次同志的活动。所以我由此想,创作这首歌的意图是否是为了“捍卫”或“表明”同性恋呢?倘若我听写无误:那歌词里所说的:因为女孩太疯狂。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种猜测。那么,之前浅薄的理解就要被推翻。譬如说,她的真正深度在于她将同性恋对于爱情不易艰难的一面揉在了这首歌里。悲哀婉转的传送出。只有听者能懂。他们又能走到哪里呢?他们会不会停下来?然后最后一句:时时刻刻将你放心上,愿你从此快乐,健康。就更欲盖弥彰。
不过,这首歌里最能让人产生抽丝剥茧般痛楚然后深有共鸣的应该是:灵魂乐迷心底的悲伤,全是旧爱难忘。
那毋宁说,这种感觉人人都有。也不必应强加在刚刚所说的意义之上。还好还好,爱情里本来就都是大爱。真正优秀的歌曲不会只牵动一部分人的心,若是一首值得被拿来深究细听回味的歌。里面的意义就会被扩大。而美好人生又没有人会给你一个定义还是框架。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无论旁人看来如何,一旦你真正决定了要走下去或留下来,那即是你的美好人生。框架是外界强加给你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取舍。这样,一首歌,就又回归了整张专辑的概念。确实让人满意。
6-15
未完待续。歌曲分析慢慢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