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人主義

聲音有時候似畫筆,靚聲如彭羚,在樂意和EMI傾盡全力描繪一幅幅情感圖畫。各種佈局各種情緒各種細節,幾乎都有被她講到,七情六欲唱遍,也不過是故事書,有的章節極其精彩,有的章節就有些普通。彭羚的Sony之路,應該是那種小說式表達法的結束。
仿佛搭建佈景板一樣,彭羚在EMI的製作多少是輕車熟路的。她的演唱內容是設定好的角色,這樣的角色不見得有多少個性——出於商業考量,這些角色無非是統一的模型——以便讓香港女性代入其中。在精密的企划下,配備精良的幕後班底為她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排行榜傑作。這顯然不是——也不可能是彭羚在sony music的音樂目的。
Sony Music,或者說人山人海為彭羚製作的,不再是一幅幅場景,而是將彭羚呈現出一種種狀態,讓她的歌成為一個人的聲音,也因此,喜怒哀樂不再單是詞曲作品的能量,而變成人心底的話語,這或許才是彭羚變美的理由。在上一張藍天碧雲的編排散開之後,「要多美麗有多美麗」用的手法清淡了許多,路數依舊相同。不過開篇缺少了前作裏一幀一幀的人聲和錯落的鼓點振作情緒,「無人駕駛」挖空了一片佈景,黃丹儀的淡淡旋律卻填不滿那種失去的期待感,且不妨稱這種開場很勇敢吧。
相比開篇的清新,這張專輯似乎在第五首歌才正式開場,以降六軌以人山人海招牌編曲再度撐起大局,而林夕黃偉文似乎到這裡才捨得添加金句。「謝謝你的舊情人」有看似純情,實則成熟的(仿?)少女腔;「旋渦」中有奮不顧身的迷離;「手提巴黎」有自顧自的美麗;「翻風」有可以自我修補的(故作?)堅強。這彷彿是一整篇成人童話,全是用小的口氣去說大事,「一枝花」之中也有,但此次就變得更加瑣碎,像是各種偷窺的眼光。這六首歌演繹出歐陸般的風情,終於成了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但凡聲音響起,都值得翩翩起舞。
相較下,前作裏人山人海負責的開篇就明顯讓聽覺高潮來得更早,也更恰當。黃丹儀與陳光榮等人的歌曲單獨拿出來聽都很穩妥,大概也是這些歌都作了單曲的原因。無巧不成書的,也放進後來發行的國語專輯裏,大約應該是其保守的隱約證據。
「要多美麗有多美麗」立意不錯,但滿篇道理,沒有證據,好像相冊中彭羚於水中漂浮,難以著力。彭海桐作曲總是好聽的,但猶疑主流還是個性的製作方式讓這首旋律有些尷尬。反而是「無人駕駛」初聽不著邊際,大約應該是非人山人海出品中最容易隱藏在聽眾腦海的印記。
風格是相似的,但歌手卻變化了。「一枝花」裏女主角初到寶地仙境,美得有些拘謹,兼小心翼翼。沈入水中的她自如了許多。用她後來的「水溫」和「吻我」來形容比言語更貼切,也更容易體會。在篇末,和每一位媽媽一樣,她都把最堅實的聲音留給了自己的女兒,「夢見的歌」是搖籃曲氣氛,卻不像之前予人指引時的童稚口氣,用上了唱片裏最成熟的聲音,對美麗也是一種點題。而在這些作品搭建下,傳媒開始光明正大的冊封姿色平平的彭羚作美人,大概因為她真的開始光芒四射:一個讓人多年尋覓的,綿綿又有力量的女人。
仿佛搭建佈景板一樣,彭羚在EMI的製作多少是輕車熟路的。她的演唱內容是設定好的角色,這樣的角色不見得有多少個性——出於商業考量,這些角色無非是統一的模型——以便讓香港女性代入其中。在精密的企划下,配備精良的幕後班底為她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排行榜傑作。這顯然不是——也不可能是彭羚在sony music的音樂目的。
Sony Music,或者說人山人海為彭羚製作的,不再是一幅幅場景,而是將彭羚呈現出一種種狀態,讓她的歌成為一個人的聲音,也因此,喜怒哀樂不再單是詞曲作品的能量,而變成人心底的話語,這或許才是彭羚變美的理由。在上一張藍天碧雲的編排散開之後,「要多美麗有多美麗」用的手法清淡了許多,路數依舊相同。不過開篇缺少了前作裏一幀一幀的人聲和錯落的鼓點振作情緒,「無人駕駛」挖空了一片佈景,黃丹儀的淡淡旋律卻填不滿那種失去的期待感,且不妨稱這種開場很勇敢吧。
相比開篇的清新,這張專輯似乎在第五首歌才正式開場,以降六軌以人山人海招牌編曲再度撐起大局,而林夕黃偉文似乎到這裡才捨得添加金句。「謝謝你的舊情人」有看似純情,實則成熟的(仿?)少女腔;「旋渦」中有奮不顧身的迷離;「手提巴黎」有自顧自的美麗;「翻風」有可以自我修補的(故作?)堅強。這彷彿是一整篇成人童話,全是用小的口氣去說大事,「一枝花」之中也有,但此次就變得更加瑣碎,像是各種偷窺的眼光。這六首歌演繹出歐陸般的風情,終於成了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但凡聲音響起,都值得翩翩起舞。
相較下,前作裏人山人海負責的開篇就明顯讓聽覺高潮來得更早,也更恰當。黃丹儀與陳光榮等人的歌曲單獨拿出來聽都很穩妥,大概也是這些歌都作了單曲的原因。無巧不成書的,也放進後來發行的國語專輯裏,大約應該是其保守的隱約證據。
「要多美麗有多美麗」立意不錯,但滿篇道理,沒有證據,好像相冊中彭羚於水中漂浮,難以著力。彭海桐作曲總是好聽的,但猶疑主流還是個性的製作方式讓這首旋律有些尷尬。反而是「無人駕駛」初聽不著邊際,大約應該是非人山人海出品中最容易隱藏在聽眾腦海的印記。
風格是相似的,但歌手卻變化了。「一枝花」裏女主角初到寶地仙境,美得有些拘謹,兼小心翼翼。沈入水中的她自如了許多。用她後來的「水溫」和「吻我」來形容比言語更貼切,也更容易體會。在篇末,和每一位媽媽一樣,她都把最堅實的聲音留給了自己的女兒,「夢見的歌」是搖籃曲氣氛,卻不像之前予人指引時的童稚口氣,用上了唱片裏最成熟的聲音,對美麗也是一種點題。而在這些作品搭建下,傳媒開始光明正大的冊封姿色平平的彭羚作美人,大概因為她真的開始光芒四射:一個讓人多年尋覓的,綿綿又有力量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