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疼痛型浪漫

多年前我曾推荐一首陈珊妮的《情歌》给朋友听,他当时立即反馈回来的话是:蛮好听的,但怎么有那么多怪声音。
如果说,赞美陈珊妮可以有很多角度切入,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音乐里这类奇异的特质。频率极高、立意新颖却又可以顺妥接受的各种音效:机械、电子、自然、人物、动物...在她的音乐里可以听到一切来自生活的声音,被搅拌在她浪漫优雅的音符旋律中。闭上眼睛感受那浪漫的时间,同时在画面感中充斥着各种尽在手边的什物。那心情,简直像在巧克力蛋糕房子里被巨大的杏仁绊倒。
从第一首《青春》开始再次陷入那种情绪。反复出现的电子音效混杂在吉他声中,随着鼓的节奏不断徘徊在视觉——与偶像歌手音乐中哗众取宠一会儿拉到广场一会儿拽到海盗船的刻意不同,陈珊妮独特的视觉感融化在不能直言的韵律。你大概想象得到她要表达什么情境,可是她却根本没有告诉你,一切都在暗示中。又如《晚安曲》中的滴水声,隐喻性极强且诉诸无限的开放思维,只要有心多虑,可以在那点滴的小巧思中得到极大的个人乐趣,简直像在猜谜。而《爱情》这种纯电子的作品相对少一些此类的微妙在其中,不如《Bitte》这样在钢琴打底的基础上慢慢蚕食的玄妙,随着副歌部分酒醉般的升腾,已经有些分不出传统乐器与特殊音效的分界。《双人体操》再次满足了这种微猎奇欲望的顶峰期待。一边在Jazz的浪漫微醺中迷路,一边却还在实验性音色中深切体会着充满现实触感的瑰丽。正所谓流行音乐就是吟唱生活,完美无疵的芭乐编曲只会教人昏昏欲睡。
记得当年朋友追问我《情歌》里面那个没完没了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我说不出来,我根本不知道。电池漏液的无线电在搜台、或冷气机报废时会有这样的声音?大概。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去读读歌词就会理解”但又显得太做作。但是,想必那种莫可名状的意义与虚实结合的浪漫切角,怕是只能用抽象包含的角度去思量。一张幸福合照略带的泛黄、你最爱衬衫上不能抚平的褶皱、可爱玩具熊上丢掉的纽扣,大概如此吧。一切都和钢琴声中似有不谐的噪音般,缠绵悱恻、如又嗜欲般浪漫,带着现实的疼痛。
如果说,赞美陈珊妮可以有很多角度切入,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音乐里这类奇异的特质。频率极高、立意新颖却又可以顺妥接受的各种音效:机械、电子、自然、人物、动物...在她的音乐里可以听到一切来自生活的声音,被搅拌在她浪漫优雅的音符旋律中。闭上眼睛感受那浪漫的时间,同时在画面感中充斥着各种尽在手边的什物。那心情,简直像在巧克力蛋糕房子里被巨大的杏仁绊倒。
从第一首《青春》开始再次陷入那种情绪。反复出现的电子音效混杂在吉他声中,随着鼓的节奏不断徘徊在视觉——与偶像歌手音乐中哗众取宠一会儿拉到广场一会儿拽到海盗船的刻意不同,陈珊妮独特的视觉感融化在不能直言的韵律。你大概想象得到她要表达什么情境,可是她却根本没有告诉你,一切都在暗示中。又如《晚安曲》中的滴水声,隐喻性极强且诉诸无限的开放思维,只要有心多虑,可以在那点滴的小巧思中得到极大的个人乐趣,简直像在猜谜。而《爱情》这种纯电子的作品相对少一些此类的微妙在其中,不如《Bitte》这样在钢琴打底的基础上慢慢蚕食的玄妙,随着副歌部分酒醉般的升腾,已经有些分不出传统乐器与特殊音效的分界。《双人体操》再次满足了这种微猎奇欲望的顶峰期待。一边在Jazz的浪漫微醺中迷路,一边却还在实验性音色中深切体会着充满现实触感的瑰丽。正所谓流行音乐就是吟唱生活,完美无疵的芭乐编曲只会教人昏昏欲睡。
记得当年朋友追问我《情歌》里面那个没完没了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我说不出来,我根本不知道。电池漏液的无线电在搜台、或冷气机报废时会有这样的声音?大概。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去读读歌词就会理解”但又显得太做作。但是,想必那种莫可名状的意义与虚实结合的浪漫切角,怕是只能用抽象包含的角度去思量。一张幸福合照略带的泛黄、你最爱衬衫上不能抚平的褶皱、可爱玩具熊上丢掉的纽扣,大概如此吧。一切都和钢琴声中似有不谐的噪音般,缠绵悱恻、如又嗜欲般浪漫,带着现实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