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变了吗
我想几乎对每一个喜欢唱歌人的人来说,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歌手。他/她从你还懵懂开始就陪伴着你,一直到你慢慢长大。你会听很多很多遍他/她的专辑,几乎每首歌都烂熟于心。你甚至会模仿他/她的唱腔,他咬字的方式。所有你身边的朋友都听过你在各种场合无数次唱他/她的歌。然后渐渐地,他几乎成为你生活,或者至少是关于生活记忆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光良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歌手。从初中第一次从同学手中借到他单飞后的首张个人专辑开始,他的歌便一直贯穿在我的生命里。我还能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在毕业旅行回程的大巴上唱《你好吗》,记得高中住校时为当时的女友点播《讲不听》,记得在高中的校园歌手大赛上唱《握你的手》,以及在大学的歌唱比赛唱《童话》(然后被淘汰-.-)。他的歌对我而言不再是歌词+旋律那么简单,而是从属于,乃至于主导一段又一段记忆的主旋律。一个歌手在生活中占到这么重要的位置,想起来也是格外神奇的事。
可是这一种主导记忆的力量,似乎从某一个时刻开始淡化然后消散。在凭借一首《童话》再次红遍大街小巷之后,光良的作品似乎让人感到了一种隐约的重复,甚至让人怀疑是同一模式制造出来的流水线商品。从旋律到MV都几乎和《童话》如出一辙的《约定》(好吧你也可以说这是童话的“姐妹篇”),到再次卯足了劲煽情的《不会分离》,到旋律和歌词越来越简单的《右手边》和《太天真》,最后到这首让我听了半首就觉得发腻的《台北下着雨的星期天》,我也不能确定光良是否走上了一条“讨好市场”或是“向市场妥协”的路,但是能确定的是,这样的光良和这样的音乐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感动我了。我跟朋友说,光良这张专辑最大的突破可能就是在MV里说了谈不上多好听的英语,而MV剩下的部分,他还是在一如既往地作发呆状卖萌以及让女主角死无葬身之地,唯一的不同点或许在于他那张试图一直停留在初恋状态的脸上,又多了几道化妆品无法遮掩的摺子,让他本身的年龄和他试图构造自己的年龄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
其实卖萌算不上错,况且平心而论,在《第一次》《单恋》《朋友首日封》这些光良个人早期的MV里面,他也一直是在卖萌的。问题在于王大叔这样孜孜不倦地卖萌一卖就是十几年,他不累我们都累了。
可是回头说,光良算不算是一个成功的歌手?我想这张“演唱会LIVE精选集”已经给了大家答案。无印良品时期的辉煌不用多提(顺便说一句,无印良品很多红的歌都是光良的作品),在单飞以后,他的第一张和第三张个人专辑都有大红的作品(第一次、童话),第二张专辑虽然自己的作品不多,但是动静相宜,质量上程。即便到了第四张专辑“不会分离”,他也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制作水准。与品冠相比,光良在单飞后的成绩似乎更好。他开了数次巡回演唱会,登上香港红磡,还推出了一张粤语EP。从音乐发布的介质上来说,他从“右手边”开始尝试了数字化的音乐发行,并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星娱音乐(XYMusic)。从这个角度来看,光良的事业至少算是成功的。他留给了他的听众许多朗朗上口且堪称经典的作品。而这张新专辑的问题或许也正在这里:已经三年多没有发行实体专辑,这么长时间酝酿出的竟然只是一张演唱会精选LIVE?而看看专辑当中的曲目,除了《台北下着雨的星期天》和《太天真》以外,其余全部都是上了年头的作品。在自己公司的第一张作品选择炒这样的冷饭,究竟是出于保险的考虑,还是如一些人担心的,光良已经“江郎才尽”,再拿不出更好的作品?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这张专辑没有水准。至少从光良的现场唱功来说,这些经典作品的现场演绎,还是值得一听的。只是恐怕对于对光良抱有期待的人来说,原本这张专辑需要达到的,不仅仅是“值得一听”的水平。
记得有一句话说,如果你开始怀念,那么就说明你已经老了。于是我们在光良身上看到了非常矛盾的两面,一方面,他在回味着过往的辉煌,提醒着大家他曾经带来过多少的经典。另一方面,他又在拼命修着图扮着嫩,想赖在自己的MV里永远做那个刚刚初恋的害死所有女友的倒霉男孩。与他的第一首歌《如果你还爱我》比起来,光良的创作虽然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连贯,却越来越口水,越来越低龄(你怎么胆敢用五个音加一个牵强的人声处理做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不知道应该期待看到一个怎样的光良,同时甚至会有不安的自我怀疑:到底是当年那个唱着青涩情歌的光良变了,还是我们已经变得不再青涩?
光良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歌手。从初中第一次从同学手中借到他单飞后的首张个人专辑开始,他的歌便一直贯穿在我的生命里。我还能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在毕业旅行回程的大巴上唱《你好吗》,记得高中住校时为当时的女友点播《讲不听》,记得在高中的校园歌手大赛上唱《握你的手》,以及在大学的歌唱比赛唱《童话》(然后被淘汰-.-)。他的歌对我而言不再是歌词+旋律那么简单,而是从属于,乃至于主导一段又一段记忆的主旋律。一个歌手在生活中占到这么重要的位置,想起来也是格外神奇的事。
可是这一种主导记忆的力量,似乎从某一个时刻开始淡化然后消散。在凭借一首《童话》再次红遍大街小巷之后,光良的作品似乎让人感到了一种隐约的重复,甚至让人怀疑是同一模式制造出来的流水线商品。从旋律到MV都几乎和《童话》如出一辙的《约定》(好吧你也可以说这是童话的“姐妹篇”),到再次卯足了劲煽情的《不会分离》,到旋律和歌词越来越简单的《右手边》和《太天真》,最后到这首让我听了半首就觉得发腻的《台北下着雨的星期天》,我也不能确定光良是否走上了一条“讨好市场”或是“向市场妥协”的路,但是能确定的是,这样的光良和这样的音乐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感动我了。我跟朋友说,光良这张专辑最大的突破可能就是在MV里说了谈不上多好听的英语,而MV剩下的部分,他还是在一如既往地作发呆状卖萌以及让女主角死无葬身之地,唯一的不同点或许在于他那张试图一直停留在初恋状态的脸上,又多了几道化妆品无法遮掩的摺子,让他本身的年龄和他试图构造自己的年龄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
其实卖萌算不上错,况且平心而论,在《第一次》《单恋》《朋友首日封》这些光良个人早期的MV里面,他也一直是在卖萌的。问题在于王大叔这样孜孜不倦地卖萌一卖就是十几年,他不累我们都累了。
可是回头说,光良算不算是一个成功的歌手?我想这张“演唱会LIVE精选集”已经给了大家答案。无印良品时期的辉煌不用多提(顺便说一句,无印良品很多红的歌都是光良的作品),在单飞以后,他的第一张和第三张个人专辑都有大红的作品(第一次、童话),第二张专辑虽然自己的作品不多,但是动静相宜,质量上程。即便到了第四张专辑“不会分离”,他也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制作水准。与品冠相比,光良在单飞后的成绩似乎更好。他开了数次巡回演唱会,登上香港红磡,还推出了一张粤语EP。从音乐发布的介质上来说,他从“右手边”开始尝试了数字化的音乐发行,并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星娱音乐(XYMusic)。从这个角度来看,光良的事业至少算是成功的。他留给了他的听众许多朗朗上口且堪称经典的作品。而这张新专辑的问题或许也正在这里:已经三年多没有发行实体专辑,这么长时间酝酿出的竟然只是一张演唱会精选LIVE?而看看专辑当中的曲目,除了《台北下着雨的星期天》和《太天真》以外,其余全部都是上了年头的作品。在自己公司的第一张作品选择炒这样的冷饭,究竟是出于保险的考虑,还是如一些人担心的,光良已经“江郎才尽”,再拿不出更好的作品?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这张专辑没有水准。至少从光良的现场唱功来说,这些经典作品的现场演绎,还是值得一听的。只是恐怕对于对光良抱有期待的人来说,原本这张专辑需要达到的,不仅仅是“值得一听”的水平。
记得有一句话说,如果你开始怀念,那么就说明你已经老了。于是我们在光良身上看到了非常矛盾的两面,一方面,他在回味着过往的辉煌,提醒着大家他曾经带来过多少的经典。另一方面,他又在拼命修着图扮着嫩,想赖在自己的MV里永远做那个刚刚初恋的害死所有女友的倒霉男孩。与他的第一首歌《如果你还爱我》比起来,光良的创作虽然越来越熟练、越来越连贯,却越来越口水,越来越低龄(你怎么胆敢用五个音加一个牵强的人声处理做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不知道应该期待看到一个怎样的光良,同时甚至会有不安的自我怀疑:到底是当年那个唱着青涩情歌的光良变了,还是我们已经变得不再青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