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内页选译
所谓“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简单地说,就是有文字作标题的音乐。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百度百科
标题音乐可以说是柴可夫斯基音乐遗产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老柴之所以会产生创作标题音乐的兴趣,从一方面说,缘于欧洲浪漫主义的日趋成熟。他一直希望自己的音乐简单易懂,“让更多的人喜欢,并从中获得慰藉和支持”。通过借用莎士比亚和但丁的作品,老柴触及到了人类某些永恒的问题。
从另一方面说——在此借用俄国作曲家Boris Asafiev的观点——“柴可夫斯基作为一个易冲动而又情感丰富的人,被诗歌风格的理念深深吸引。通过它,老柴可以将自我意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
莎士比亚相信,在新旧两种力量的对抗中,面对敌对和破坏,爱情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这一理念与十九世纪后半叶俄国人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完全吻合。在那段时期,个人的社会角色被重新审视,也引发了人们对家庭价值的反思。莎翁作品中的人本精神十分贴近老柴诗意而又热爱自由的天性。在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老柴首次运用他的方式,尝试将这出悲剧中的主要内容(戏剧表现、力量冲突和悲剧结局)用音乐表达出来。
这首序曲建立在三个主题之上:赞美诗(描绘了神父劳伦斯的形象),敌对的主题(一段奏鸣曲式的快板)和爱情的主题(副部主题)。对于最后一个主题,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认为“多么令人鼓舞!难以置信的美感和炽热的激情。这是俄罗斯音乐中最美的主题之一!”
而这首序曲最与众不同之处则体现在奏鸣曲式的快板中。各个音乐形象在呈示部就已经发展出来,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即“外部世界”并没有任何相互作用。发展部则是一个新的戏剧阶段,其中再度出现的引子主题被加入了冲突元素。对主题的一连串变奏(从表达困惑到展现暴力的可怕形象)引出了再现部的高潮——戏剧的悲剧结局。“连柴可夫斯基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深化了劳伦斯神父的形象,这个仁慈的人物不仅帮助这对恋人,同时也将他们带向死亡。” Asafiev写到,“但是最令人惊叹的时刻出现在序曲的结尾,在这里,死亡战胜了一切!” 纯净的副部主题在此处发生了悲剧化的转变,而后展现出的是典型的柴可夫斯基交响风格。“乐团奏出生硬的敲击声,就像棺材正在被钉子钉上。序曲以此结束,因为人类不休的怨恨注定会永远破坏年轻人纯洁的爱情与希望,毁灭幸福。”
标题音乐可以说是柴可夫斯基音乐遗产中最辉煌的篇章之一。老柴之所以会产生创作标题音乐的兴趣,从一方面说,缘于欧洲浪漫主义的日趋成熟。他一直希望自己的音乐简单易懂,“让更多的人喜欢,并从中获得慰藉和支持”。通过借用莎士比亚和但丁的作品,老柴触及到了人类某些永恒的问题。
从另一方面说——在此借用俄国作曲家Boris Asafiev的观点——“柴可夫斯基作为一个易冲动而又情感丰富的人,被诗歌风格的理念深深吸引。通过它,老柴可以将自我意识投射到外在的世界。”
莎士比亚相信,在新旧两种力量的对抗中,面对敌对和破坏,爱情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这一理念与十九世纪后半叶俄国人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完全吻合。在那段时期,个人的社会角色被重新审视,也引发了人们对家庭价值的反思。莎翁作品中的人本精神十分贴近老柴诗意而又热爱自由的天性。在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老柴首次运用他的方式,尝试将这出悲剧中的主要内容(戏剧表现、力量冲突和悲剧结局)用音乐表达出来。
这首序曲建立在三个主题之上:赞美诗(描绘了神父劳伦斯的形象),敌对的主题(一段奏鸣曲式的快板)和爱情的主题(副部主题)。对于最后一个主题,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认为“多么令人鼓舞!难以置信的美感和炽热的激情。这是俄罗斯音乐中最美的主题之一!”
而这首序曲最与众不同之处则体现在奏鸣曲式的快板中。各个音乐形象在呈示部就已经发展出来,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即“外部世界”并没有任何相互作用。发展部则是一个新的戏剧阶段,其中再度出现的引子主题被加入了冲突元素。对主题的一连串变奏(从表达困惑到展现暴力的可怕形象)引出了再现部的高潮——戏剧的悲剧结局。“连柴可夫斯基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深化了劳伦斯神父的形象,这个仁慈的人物不仅帮助这对恋人,同时也将他们带向死亡。” Asafiev写到,“但是最令人惊叹的时刻出现在序曲的结尾,在这里,死亡战胜了一切!” 纯净的副部主题在此处发生了悲剧化的转变,而后展现出的是典型的柴可夫斯基交响风格。“乐团奏出生硬的敲击声,就像棺材正在被钉子钉上。序曲以此结束,因为人类不休的怨恨注定会永远破坏年轻人纯洁的爱情与希望,毁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