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做的是“时代符号”,要代表一代人的“摇滚精神”
A
虽然很多人没有知觉,甚至还会问“为什么滚石杂志每次排榜都排那么多摇滚乐”这
种傻问题,但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生活在音乐的摇滚时代。摇滚乐带来的不只是一种新
的音乐形式,还有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即所谓“摇滚精神”,摇滚精神的核心是对抗传
统,解放人性。 现代社会很多重要的进步运动,比如种族平等,女权运动,性解等等放都
是和“摇滚精神”相随的。
摇滚乐在发展过程中“死”过好几次,但它总能借尸还魂:根源摇滚死后不列颠入
侵接棒,prog死后朋克和金属接棒,流行金属死后涅磐接棒,Kurt Cobain死后,rock又
一次解体,直到现在摇滚乐还没有出现下一位兼有商业成绩和音乐价值的领袖人物。
关注音乐发展的人从10年前就开始等新的大神来占这个坑,等得太心急以至于把
Radiohead,Coldplay(主流垃圾摇滚)White Stripes,Arcade Fire(高端但走不出
小众)拔苗助长的推上神坛。到现在Thom Yorke才尽半疯,白线条解散... ...只能说明
他们都不是真命天子。
谁曾想到16年之后这个位置会被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看中:Lady Gaga在迅速登上流行乐
帝位之后,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一线流行艺人”了,她瞄准的是可以让她更加自我感觉良
好的东西--“精神领袖”, 的确,整天带着小gay和未成年流行文化wanna-be们玩有什么
意思?她要做的是“时代符号”,要代表一代人的“摇滚精神”。
Gaga小姐在09,10年的走红可以与音乐史上很多大人物的崛起相提并论,beatles,
aretha,al green,p-funk,madonna也不过如此... 不过她最像的其实是Bob Dylan,前面
那些人在取得商业成功之后追求的是 更大的商业成功,而Dylan在“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获得出道最大主流认可之后,转而另辟蹊径用当时听起来还很新潮的电吉他做了
“Like a Rolling Stone”,这首当时被称为“电音”的超前歌曲最终成为了摇滚乐的灵魂
听起来有点熟悉吧。“摇滚精神”是一个历史的幽灵,它在蛰伏的时期从未停止寻找自
己的下一位代言人。 柯本死后直到2011年,一个刚刚用电子流行乐统治了大众文化的女人选
择了45年前Bob Dylan相同的道路:在流行的成功之后转而拥抱时代灵魂, 并借由一张题材
和音乐都堪称宏大的专辑比很多年来的任何人都走近了摇滚乐的核心。当然我不认为Gaga这
张专辑达到了《Highway 61 revisited》或者《Ramones》或者《Nevermind》的水准,
but she is much closer than,say,Coldplay or Britney Spears。
《Born This Way》确然是一张音乐很白人化的专辑,Lady Gaga的音乐根源根源:
70年代的华丽摇滚,synth pop,新浪潮,重金属,80年代的哥特美学,90年代的house--
所有这些东西在这张专辑里都有很充分的体现。 哥特美学引领了整张专辑的气氛,黑暗
教堂元素渗透到专辑的每个角落,借由这张专辑,Gaga或许把现在化身历史学家的PJ
Harvey推下了坐了近20年的哥特女王宝座;华丽摇滚的浮夸在同名曲“Born This Way”
中最为突出;场馆摇滚的重节奏把“You&I”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Marry The Night”,“Judas”,“Hiar”,“Bad Kids”都是新浪潮舞曲的当代
变种,从这些歌你可以想到Duran Duran(但没有他们的音效那么廉价)以至Gwen
Stefani(没有她的音乐那么浅薄);“Government Hooker”和“ScheiBe”则明显源自
house时代,它两带来了专辑中最精彩的电子舞曲节奏。“Bloody Mary”用Joy Division
式的bassline为乐曲铺下黑暗底色,搭配pedal键盘和choir让歌曲气氛犹如一座透着邪气
的教堂;“Electric Chapel”既有现代电子舞曲的游离感,又有经典摇滚的riff推进感;
而“The Edge of Glory”既有house的定点节奏,又有80年代经典摇滚的金色萨克斯
(由大师Clarence Clemons吹奏),作为专辑收尾让听者意犹未尽
----这几首是专辑中最出彩的作品。
在繁琐精细的制作之外,《Born This Way》的作曲或许会让一些流行乐迷感到
失望,它没有像“Poker Face”一样好记的旋律和Hook,但如果由此认定Gaga“才尽”
不免有失偏颇,概念性加强,流行性往往就会减弱,兼具一流概念性和流行性的专辑是
屈指可数的,我们不能指望Gaga在现在这个阶段就达到那种境界,与其抱怨单曲不如
人意,不如学会从整体感上欣赏专辑的美。
这张专辑的整体感是由密不透风的概念构造起来的:开场“Marry The Night”中
Gaga自称为“空虚的战士”,这或许可以看作整张专辑的音乐动机,“空虚”“寂寞”
正是“FAME”的背面,由名利产生了空虚和寂寞,继而由空虚去用音乐寄托更深层次的
思想。 “Government Hooker”似乎是我听过用最有趣 最嚣张的姿态涉足政治的电子
舞曲,到现在可能很多人还以为麦当娜做过政治题材的音乐,其实《American Life》里
最政治的歌词不过是“我有三个厨子和一个奶妈”,相比之下Gaga的表达能力要耐人寻味
得多,那句“Put your hands on me,John F.Kennedy”可以想见将被所有评论者quote
起来 --当然这句还不是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Bad Kids”(和“Americano”)虽然是音乐价值最薄弱的歌曲,
但它是音乐概念上重要的环节。 女权主旋律“ScheiBe”里Gaga Dietrich附体过够了
“Bad Romance”没过足的外语瘾。“You and I”和“Edge of Glory”依然是和
“Speechless”一样的唱给小怪物们的pep talk。 “Hair”的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很
浅薄的把生活比作头发,“甩一甩就很潇洒”。 但想来以Gaga的作词水平应该不会用
这种比“你是否觉得自己是塑料袋”还傻的比喻来写歌;另一种解释是 这是对歌手
India Arie的反击,Arie曾经批判“Telephone”的MV哗众取宠并因此和小怪物们在
Twiter上吵架,她的音乐里还有一句名言是“我不是我的头发”--所以你可以看到
Gaga为什么要说“我是我的头发”。但Arie的“我不是我的头发”其实是唱给发质天生
不如白人柔顺的黑人女孩的励志歌词,Gaga如果从这个角度对她进行反击不免让人觉得
不太善良,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而且像我上面提到的,摇滚精神和黑人文化是不会
齐头并进的,Lady Gaga代表的始终是白人文化。不过这种隔阂是此前音乐分化造成的,
不在她能掌控的范围当中。
最后来说说同名曲《Born This Way》,这首披着最光鲜人道主义外衣的歌曲 其实是
Gaga小姐最富侵略性的歌曲。 超高密度电声制作,妙语连珠的歌词,慢慢grow on you的
旋律都像是洗脑的工具,即使是最straight的人的说不定也要被“dont be a drug,just
be queen”的hook纠缠。 略显蛮横的“你生来怎样就该怎样”标语不仅是这首歌和整张
专辑的核心概念,也是Lady Gaga的核心哲学, 她把自己打扮成怪物,还把歌迷叫做
“小怪物”,这种称谓并不会使人觉得她乖张无礼,反而有亲切之感。 我不禁想到柯本
大神的“Im so ugly,its okay cause so are you”。是的,“Nobody Is Perfect”,
或许总有会会在某时某地认为你是“怪物”,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人们生活在世界上的障碍。
“每个人都有被爱的权利---即使他是怪物”,这是Lady Gaga要传递的终极信条 也是新时
代摇滚精神的终极信条。 所以被Lady Gaga洗脑又怎样,对于“爱”和“包容” 我们总不会嫌太多的。
cut:“Born This Way”,“Bloody Mary”,“Electrick Chapel”,
“Marry the Night”,“Government Hooker”
来源: http://tieba.baidu.com/f?kz=1085840599
虽然很多人没有知觉,甚至还会问“为什么滚石杂志每次排榜都排那么多摇滚乐”这
种傻问题,但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生活在音乐的摇滚时代。摇滚乐带来的不只是一种新
的音乐形式,还有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即所谓“摇滚精神”,摇滚精神的核心是对抗传
统,解放人性。 现代社会很多重要的进步运动,比如种族平等,女权运动,性解等等放都
是和“摇滚精神”相随的。
摇滚乐在发展过程中“死”过好几次,但它总能借尸还魂:根源摇滚死后不列颠入
侵接棒,prog死后朋克和金属接棒,流行金属死后涅磐接棒,Kurt Cobain死后,rock又
一次解体,直到现在摇滚乐还没有出现下一位兼有商业成绩和音乐价值的领袖人物。
关注音乐发展的人从10年前就开始等新的大神来占这个坑,等得太心急以至于把
Radiohead,Coldplay(主流垃圾摇滚)White Stripes,Arcade Fire(高端但走不出
小众)拔苗助长的推上神坛。到现在Thom Yorke才尽半疯,白线条解散... ...只能说明
他们都不是真命天子。
谁曾想到16年之后这个位置会被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看中:Lady Gaga在迅速登上流行乐
帝位之后,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一线流行艺人”了,她瞄准的是可以让她更加自我感觉良
好的东西--“精神领袖”, 的确,整天带着小gay和未成年流行文化wanna-be们玩有什么
意思?她要做的是“时代符号”,要代表一代人的“摇滚精神”。
Gaga小姐在09,10年的走红可以与音乐史上很多大人物的崛起相提并论,beatles,
aretha,al green,p-funk,madonna也不过如此... 不过她最像的其实是Bob Dylan,前面
那些人在取得商业成功之后追求的是 更大的商业成功,而Dylan在“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获得出道最大主流认可之后,转而另辟蹊径用当时听起来还很新潮的电吉他做了
“Like a Rolling Stone”,这首当时被称为“电音”的超前歌曲最终成为了摇滚乐的灵魂
听起来有点熟悉吧。“摇滚精神”是一个历史的幽灵,它在蛰伏的时期从未停止寻找自
己的下一位代言人。 柯本死后直到2011年,一个刚刚用电子流行乐统治了大众文化的女人选
择了45年前Bob Dylan相同的道路:在流行的成功之后转而拥抱时代灵魂, 并借由一张题材
和音乐都堪称宏大的专辑比很多年来的任何人都走近了摇滚乐的核心。当然我不认为Gaga这
张专辑达到了《Highway 61 revisited》或者《Ramones》或者《Nevermind》的水准,
but she is much closer than,say,Coldplay or Britney Spears。
《Born This Way》确然是一张音乐很白人化的专辑,Lady Gaga的音乐根源根源:
70年代的华丽摇滚,synth pop,新浪潮,重金属,80年代的哥特美学,90年代的house--
所有这些东西在这张专辑里都有很充分的体现。 哥特美学引领了整张专辑的气氛,黑暗
教堂元素渗透到专辑的每个角落,借由这张专辑,Gaga或许把现在化身历史学家的PJ
Harvey推下了坐了近20年的哥特女王宝座;华丽摇滚的浮夸在同名曲“Born This Way”
中最为突出;场馆摇滚的重节奏把“You&I”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Marry The Night”,“Judas”,“Hiar”,“Bad Kids”都是新浪潮舞曲的当代
变种,从这些歌你可以想到Duran Duran(但没有他们的音效那么廉价)以至Gwen
Stefani(没有她的音乐那么浅薄);“Government Hooker”和“ScheiBe”则明显源自
house时代,它两带来了专辑中最精彩的电子舞曲节奏。“Bloody Mary”用Joy Division
式的bassline为乐曲铺下黑暗底色,搭配pedal键盘和choir让歌曲气氛犹如一座透着邪气
的教堂;“Electric Chapel”既有现代电子舞曲的游离感,又有经典摇滚的riff推进感;
而“The Edge of Glory”既有house的定点节奏,又有80年代经典摇滚的金色萨克斯
(由大师Clarence Clemons吹奏),作为专辑收尾让听者意犹未尽
----这几首是专辑中最出彩的作品。
在繁琐精细的制作之外,《Born This Way》的作曲或许会让一些流行乐迷感到
失望,它没有像“Poker Face”一样好记的旋律和Hook,但如果由此认定Gaga“才尽”
不免有失偏颇,概念性加强,流行性往往就会减弱,兼具一流概念性和流行性的专辑是
屈指可数的,我们不能指望Gaga在现在这个阶段就达到那种境界,与其抱怨单曲不如
人意,不如学会从整体感上欣赏专辑的美。
这张专辑的整体感是由密不透风的概念构造起来的:开场“Marry The Night”中
Gaga自称为“空虚的战士”,这或许可以看作整张专辑的音乐动机,“空虚”“寂寞”
正是“FAME”的背面,由名利产生了空虚和寂寞,继而由空虚去用音乐寄托更深层次的
思想。 “Government Hooker”似乎是我听过用最有趣 最嚣张的姿态涉足政治的电子
舞曲,到现在可能很多人还以为麦当娜做过政治题材的音乐,其实《American Life》里
最政治的歌词不过是“我有三个厨子和一个奶妈”,相比之下Gaga的表达能力要耐人寻味
得多,那句“Put your hands on me,John F.Kennedy”可以想见将被所有评论者quote
起来 --当然这句还不是最精彩的,最精彩的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Bad Kids”(和“Americano”)虽然是音乐价值最薄弱的歌曲,
但它是音乐概念上重要的环节。 女权主旋律“ScheiBe”里Gaga Dietrich附体过够了
“Bad Romance”没过足的外语瘾。“You and I”和“Edge of Glory”依然是和
“Speechless”一样的唱给小怪物们的pep talk。 “Hair”的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很
浅薄的把生活比作头发,“甩一甩就很潇洒”。 但想来以Gaga的作词水平应该不会用
这种比“你是否觉得自己是塑料袋”还傻的比喻来写歌;另一种解释是 这是对歌手
India Arie的反击,Arie曾经批判“Telephone”的MV哗众取宠并因此和小怪物们在
Twiter上吵架,她的音乐里还有一句名言是“我不是我的头发”--所以你可以看到
Gaga为什么要说“我是我的头发”。但Arie的“我不是我的头发”其实是唱给发质天生
不如白人柔顺的黑人女孩的励志歌词,Gaga如果从这个角度对她进行反击不免让人觉得
不太善良,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而且像我上面提到的,摇滚精神和黑人文化是不会
齐头并进的,Lady Gaga代表的始终是白人文化。不过这种隔阂是此前音乐分化造成的,
不在她能掌控的范围当中。
最后来说说同名曲《Born This Way》,这首披着最光鲜人道主义外衣的歌曲 其实是
Gaga小姐最富侵略性的歌曲。 超高密度电声制作,妙语连珠的歌词,慢慢grow on you的
旋律都像是洗脑的工具,即使是最straight的人的说不定也要被“dont be a drug,just
be queen”的hook纠缠。 略显蛮横的“你生来怎样就该怎样”标语不仅是这首歌和整张
专辑的核心概念,也是Lady Gaga的核心哲学, 她把自己打扮成怪物,还把歌迷叫做
“小怪物”,这种称谓并不会使人觉得她乖张无礼,反而有亲切之感。 我不禁想到柯本
大神的“Im so ugly,its okay cause so are you”。是的,“Nobody Is Perfect”,
或许总有会会在某时某地认为你是“怪物”,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人们生活在世界上的障碍。
“每个人都有被爱的权利---即使他是怪物”,这是Lady Gaga要传递的终极信条 也是新时
代摇滚精神的终极信条。 所以被Lady Gaga洗脑又怎样,对于“爱”和“包容” 我们总不会嫌太多的。
cut:“Born This Way”,“Bloody Mary”,“Electrick Chapel”,
“Marry the Night”,“Government Hooker”
来源: http://tieba.baidu.com/f?kz=108584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