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INE DION告诉你流行摇滚是这样唱的
打算写一个“他们告诉你,歌是这样唱的”系列,从celine dion的taking chances与流行摇滚开始,也作为taking chances的一个迟到的乐评,想写它很久了。
CELINE DION的TAKING CHANCES在当年,不能算是乐坛的一声绝响,但绝对是一记重炮,billboard专辑榜上排名第二,可惜输给后辈ALICIA KEYS的AS I AM,TAKING CHANCES让我们看到,老牌DIVA在快餐化的音乐时代能够绽放出怎样耀眼而不落伍的光芒,更为备受质疑、暧昧模糊的流行摇滚打进一记强心剂,告诉一众晚辈,流行摇滚,就要这样唱才够味。
流行摇滚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你也许不一定十分了解BRITNEY SPEARS,但你一定知道BABY ONE MORE TIME。你也许不一定特别熟悉BACKSTREET BOYS,但你一定听过AS LONG AS YOU LOVED ME。以DISNEY童星和BOY BAND为代表的TEEN POP一度火遍全球,上口的小调和甜腻的辞藻是他们的标志。但随着听众口味的转变并因为TEEN POP的不思进取,人们渐渐对千篇一律的旋律和话唠感到厌倦,BRITNEY、CHRISTINA和JUSTIN等都纷纷转投电音、黑人音乐与性的怀抱。一众BOY BAND,除了WESTLIFE还在用一成不变的深情坚持着之外,大都衰败、解散、重组、再解散。TEEN POP失去主流市场后,取而代之的就是流行摇滚,摇滚元素充分满足了大众越来越重的口味,而流行旋律和歌词本质的留存则让“摇滚”不再生涩。扛起流行摇滚大旗的仍是DISNEY童星,以MILEY CYRUS和JONAS BROTHERS最为典型,重而不杂的鼓点,密集而不失真的吉他,流行摇滚虽然本质是流行,却让流行更加多样化(这也暗合了近年来各种难以界定风格、边界的的歌手不断涌现的趋势),更具冲击力,更筋道。至于从摇滚加入流行元素后转化来的流行摇滚,定位则更加模糊,暂且不谈。
流行摇滚红火的时间甚至比TEEN POP更短,时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渐渐发现摇滚元素的加入并没有改变TEEN POP一成不变骗钱的本质,SELINA GOMEZ尴尬的 乐坛地位就是DISNEY派流行摇滚衰败的明示,现如今是流行乡村的天下,这股新的潮流又能持续多久可拭目以待,唯有内涵的产品愈久弥新,此时TAKING CHANCES的启示更显珍贵。
说来说去,还是要说回TAKING CHANCE本身,先逐曲来听每一首歌。
同名的TAKING CHANCES是较早发行的单曲之一。一开始,它并不吸引人,无论是情感上的爆发还是对歌者嗓音的发挥,TC都相对平淡,且作为新专辑的开场曲目,它坐实了我们对于celine嗓音和风格等多方面变化的揣测,并不讨喜。然而,当我们沉淀下来,静静聆听歌词的深意,what do you say to taking chances,一个经历了几十载人生风雨的女人谈起taking chances,却是和年轻人的凶猛冒进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一种成功之后对平淡和稳健的温柔拷问,让这首歌成为整张专辑的奠基之作,也可能是最耐听的一曲。
接下来的alone和eyes on me是十分有趣的两首歌,alone被人拿来和经典的all by myself相比,eyes on me更是让一些人想到shakira。不能说没道理,但这种比较只能仅限于初听专辑时的感受。不得不说,即使抛开曲子本身的局限不谈,alone和all by myself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是有差距的,但它的好处在于制作人很好地把握住了流行摇滚的内核,all by myself的成人抒情曲风在今天已经火不起来了,快餐化的时代没有人去细细品味一首歌的细腻柔情,而alone就很好的用简单直白的编曲和词汇直接轰击听觉,这也是专辑的一大特点。只与eyes on me就是专辑中的一大惊喜了,这种略带舞曲风格的东西celine基本没唱过,但当她扭起腰肢时,你会觉得:“还有那种风格是她驾驭不了的吗?”而单首曲目的优秀不难做到,要将优秀的一曲做得贴合整张专辑就是绝大多数专辑所欠缺的了。虽然是舞曲,eyes on me却仍然透着一股成熟女人的味道,没有搔首弄姿,更多的是经历岁月历练后骨子里的自信的魅力。当然,摇滚元素依然没有缺席,在形式上也保证了一致性。
My love和shadow of love是专辑中最可惜的曲子了。听了celine现场演唱这两首歌后,我对它们有了全新的认识,celine的嗓音也许柔和不再,但传达的细节和情绪的跌宕却丝毫不减当年。反观专辑对这两首歌的处理,却明显有些矫枉过正,节奏上有些赶,失去了歌曲的精髓,虽然在形式上和外表上它们依然是TAKING CHANCES的好姐妹。不过非要找个理由的话,用这两首歌作为一个过渡,为接下来的高潮做铺垫,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隆重呈现surprise surprise。形式上,流行摇滚的范式在这首歌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曲调的低开高奏完美地配合了情感的层层递进。再读歌词,歌者似乎将整个人生的感情经历回顾了一遍,也只有celine这样十数年如一日的坚固感情才能孕育出如此深刻的欢乐,而老夫老妻之间的surprise也暗合开场的TAKING CHANCES,50岁的celine声音也许沧桑了,心境也许沉淀了,骨子里的情趣和温柔始终不变,在这首歌中展露无疑,在这样的爱情下,JB,SG,MC,JB神马的,不仅肤浅,其年龄本应赋予他们的无尽活力,相比之下也落了下风。
之后的this time和surprise surprise一起构成了专辑的第一个高潮,但它述说的是完全不同的情境。这种略带苦大仇深的情感,换成曾经的celine,不仅不愿意唱,也唱不到位,这已经不是紧靠横跨多少个八度的天赋就可以触摸的境界了,如今的阅历和嗓音变化让她更可以轻松地将歌曲的沉重传达到位。从surprise的充满情趣到this time的低沉压抑,似乎让人经历了一个过山车之旅,但相同的是,都让人心潮澎湃,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伴侣、家庭。而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经历、心境的积淀,被处理得好像除了流行摇滚这一形式外没有哪一种风格能够更好地承载,以致于专辑似乎将celine的个人感受、嗓音唱法等硬件条件的变化和当下的流行趋势完美地结合。
高潮过后,new dawn,a song for you和a world to believe in帮助我们暂时沉静下来。New dawn从歌词上让人不禁联想到a new day has come,同样的励志,如今唱来,少了妩媚,少了炒作,多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也许不再那么波澜壮阔,却仍然让人无法忽视,A song for you用简短平静的述说给了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a world to believe in是传统的celine式情歌,突破不大却感动依旧。也许有市场的因素,三首歌对celine曾经的风格做了一次回归,同时又不乏新意,着实让老歌迷感动。
摆脱了老celine的约束后,我们在下面的三首歌中听到了多种celine钟情的元素和流行摇滚风格的融合,soul,funk,swing等等。这三首也许不是专辑中最出彩的曲目,但却是celine最自由发挥的地盘,配合着不同的情绪和曲调,celine摇摆出细节上不同的嗓音,有的略带甜腻,有的彰显随性,不变的是,celine再次回到娓娓道来模式,即使表达一种遗憾也充满回味过往的甜蜜。她需要爱情,但她不乞讨爱怜,这般成熟女人才是我们的梦中情人啊。
Fade away其实十分优秀,和this time有些相像,但它由于所处位置和没那么极端的关系,所起的作用更多是过渡。从上一节的三首曲目中,专辑已经从更早之前的沉静中渐渐苏醒,到fade away则正式重新回到激情澎湃的阶段,fade away这一级别如果在其他流行摇滚歌手的专辑中绝对是顶梁柱级别,然而就在fade away结束后,celine用that’s just the woman in me给了我们致命一击,告诉所有后辈,流行摇滚是这样唱的。
Celine说她很久以前就想唱that’s just the woman in me,但由于与专辑不合拍等原因没能如愿,如今终于有机会将这一愿望实现,很庆幸它依然没有人唱过。如果不是celine这样的成熟沉淀,如果没有celine现在粗犷的唱腔和风格转变,如果没有TAKING CHANCES这样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如果没有ben moody富有摇滚精神的整体把控,这首歌可能都无法成型。TAKING CHANCES整张专辑很长,普通版也有16首歌,在将各种风格发挥一遍之后,celine及时地收住,用一首嗓音和情感都发挥到极致的喷涌而出的摇滚做了一个收尾,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专辑冗长,更让人回味无穷,给我们揭示了TAKING CHANCES的真谛,用上年纪的恋情向我们宣誓她与其他歌手甚至其他diva的境界上的差异,也许没有多少人买账,也许大家更喜欢看celine的同辈搔首弄姿,更喜欢看celine的后辈突破世俗,但celine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世俗中仍然生活得异彩纷呈的鲜活形象,她深得世道真传,深谙乐坛真谛,她有足够的天赋而不需要搏出位,她有足够的深度而不需要卖姿色,而说到底,她对真爱有诚挚深厚的感情而不需要暧昧、挑逗或擦边球而将人类的真性情表达得畅快淋漓。
最后的一首skies of LA,在酣畅的that’s just the woman in me之后让人一下子有一些适应不过来,但这首歌令人惊喜地再次拔高了专辑的调性,用深沉的自省和对生活的观察道出了人生的许多精彩的平淡。另外,让人意外而惊喜的是,曲中淡淡的trance电流是整张专辑仅有,完美地烘托了LA的都市气息和专辑在喧嚣中寻觅真情的主题。这样一首平淡歌曲的加入,只有当一个歌手有了足够的底气时才有可能。
TAKING CHANCE是这样一张专辑,它很好地抓住了乐坛的流行趋势,完全没有落伍,但它同时完美地完成了对歌手几十年人生和从业经历的探讨,以及对真诚情感的诠释,它没有试图去定义什么,没有妄想去引领什么,它创造了自己的领域,设定了自己的游戏规则和评判标准令人艳羡,它让缺乏人生阅历和感情经历的人只能在这领域中表面地感受一下这种理想中的生活,然后离开这片领域继续自己繁忙、物质的生活,再不时地回到这片领人欣然向往的乐土回味一下,期盼着自己某一天也能搞清楚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然后鼓起勇气追去。至于专辑在概念、情感、编曲风格等各方面的整体性、一致性,以及层层递进的情感推进,更加是流行乐坛的典范之作。
唯一不足的是,即使我们如此享受这张专辑带给我们的难以名状的美好,我们也都知道,这样的美妙,现在还能凭借celine多年的口碑和号召力博得专辑本身品质之外的额外好感,然而却终将被时代慢慢抛弃。今天的pop是流行乡村复兴的时代,我们虽然看到taylor swift等人在新单中尝试加回一些根源、传统乡村的元素,但是否会有celine级别的高人和TAKING CHANCES级别的作品来还乐坛一个清新,我们充满期待而又不抱希望。
CELINE DION的TAKING CHANCES在当年,不能算是乐坛的一声绝响,但绝对是一记重炮,billboard专辑榜上排名第二,可惜输给后辈ALICIA KEYS的AS I AM,TAKING CHANCES让我们看到,老牌DIVA在快餐化的音乐时代能够绽放出怎样耀眼而不落伍的光芒,更为备受质疑、暧昧模糊的流行摇滚打进一记强心剂,告诉一众晚辈,流行摇滚,就要这样唱才够味。
流行摇滚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你也许不一定十分了解BRITNEY SPEARS,但你一定知道BABY ONE MORE TIME。你也许不一定特别熟悉BACKSTREET BOYS,但你一定听过AS LONG AS YOU LOVED ME。以DISNEY童星和BOY BAND为代表的TEEN POP一度火遍全球,上口的小调和甜腻的辞藻是他们的标志。但随着听众口味的转变并因为TEEN POP的不思进取,人们渐渐对千篇一律的旋律和话唠感到厌倦,BRITNEY、CHRISTINA和JUSTIN等都纷纷转投电音、黑人音乐与性的怀抱。一众BOY BAND,除了WESTLIFE还在用一成不变的深情坚持着之外,大都衰败、解散、重组、再解散。TEEN POP失去主流市场后,取而代之的就是流行摇滚,摇滚元素充分满足了大众越来越重的口味,而流行旋律和歌词本质的留存则让“摇滚”不再生涩。扛起流行摇滚大旗的仍是DISNEY童星,以MILEY CYRUS和JONAS BROTHERS最为典型,重而不杂的鼓点,密集而不失真的吉他,流行摇滚虽然本质是流行,却让流行更加多样化(这也暗合了近年来各种难以界定风格、边界的的歌手不断涌现的趋势),更具冲击力,更筋道。至于从摇滚加入流行元素后转化来的流行摇滚,定位则更加模糊,暂且不谈。
流行摇滚红火的时间甚至比TEEN POP更短,时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渐渐发现摇滚元素的加入并没有改变TEEN POP一成不变骗钱的本质,SELINA GOMEZ尴尬的 乐坛地位就是DISNEY派流行摇滚衰败的明示,现如今是流行乡村的天下,这股新的潮流又能持续多久可拭目以待,唯有内涵的产品愈久弥新,此时TAKING CHANCES的启示更显珍贵。
说来说去,还是要说回TAKING CHANCE本身,先逐曲来听每一首歌。
同名的TAKING CHANCES是较早发行的单曲之一。一开始,它并不吸引人,无论是情感上的爆发还是对歌者嗓音的发挥,TC都相对平淡,且作为新专辑的开场曲目,它坐实了我们对于celine嗓音和风格等多方面变化的揣测,并不讨喜。然而,当我们沉淀下来,静静聆听歌词的深意,what do you say to taking chances,一个经历了几十载人生风雨的女人谈起taking chances,却是和年轻人的凶猛冒进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一种成功之后对平淡和稳健的温柔拷问,让这首歌成为整张专辑的奠基之作,也可能是最耐听的一曲。
接下来的alone和eyes on me是十分有趣的两首歌,alone被人拿来和经典的all by myself相比,eyes on me更是让一些人想到shakira。不能说没道理,但这种比较只能仅限于初听专辑时的感受。不得不说,即使抛开曲子本身的局限不谈,alone和all by myself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是有差距的,但它的好处在于制作人很好地把握住了流行摇滚的内核,all by myself的成人抒情曲风在今天已经火不起来了,快餐化的时代没有人去细细品味一首歌的细腻柔情,而alone就很好的用简单直白的编曲和词汇直接轰击听觉,这也是专辑的一大特点。只与eyes on me就是专辑中的一大惊喜了,这种略带舞曲风格的东西celine基本没唱过,但当她扭起腰肢时,你会觉得:“还有那种风格是她驾驭不了的吗?”而单首曲目的优秀不难做到,要将优秀的一曲做得贴合整张专辑就是绝大多数专辑所欠缺的了。虽然是舞曲,eyes on me却仍然透着一股成熟女人的味道,没有搔首弄姿,更多的是经历岁月历练后骨子里的自信的魅力。当然,摇滚元素依然没有缺席,在形式上也保证了一致性。
My love和shadow of love是专辑中最可惜的曲子了。听了celine现场演唱这两首歌后,我对它们有了全新的认识,celine的嗓音也许柔和不再,但传达的细节和情绪的跌宕却丝毫不减当年。反观专辑对这两首歌的处理,却明显有些矫枉过正,节奏上有些赶,失去了歌曲的精髓,虽然在形式上和外表上它们依然是TAKING CHANCES的好姐妹。不过非要找个理由的话,用这两首歌作为一个过渡,为接下来的高潮做铺垫,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隆重呈现surprise surprise。形式上,流行摇滚的范式在这首歌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曲调的低开高奏完美地配合了情感的层层递进。再读歌词,歌者似乎将整个人生的感情经历回顾了一遍,也只有celine这样十数年如一日的坚固感情才能孕育出如此深刻的欢乐,而老夫老妻之间的surprise也暗合开场的TAKING CHANCES,50岁的celine声音也许沧桑了,心境也许沉淀了,骨子里的情趣和温柔始终不变,在这首歌中展露无疑,在这样的爱情下,JB,SG,MC,JB神马的,不仅肤浅,其年龄本应赋予他们的无尽活力,相比之下也落了下风。
之后的this time和surprise surprise一起构成了专辑的第一个高潮,但它述说的是完全不同的情境。这种略带苦大仇深的情感,换成曾经的celine,不仅不愿意唱,也唱不到位,这已经不是紧靠横跨多少个八度的天赋就可以触摸的境界了,如今的阅历和嗓音变化让她更可以轻松地将歌曲的沉重传达到位。从surprise的充满情趣到this time的低沉压抑,似乎让人经历了一个过山车之旅,但相同的是,都让人心潮澎湃,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伴侣、家庭。而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经历、心境的积淀,被处理得好像除了流行摇滚这一形式外没有哪一种风格能够更好地承载,以致于专辑似乎将celine的个人感受、嗓音唱法等硬件条件的变化和当下的流行趋势完美地结合。
高潮过后,new dawn,a song for you和a world to believe in帮助我们暂时沉静下来。New dawn从歌词上让人不禁联想到a new day has come,同样的励志,如今唱来,少了妩媚,少了炒作,多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也许不再那么波澜壮阔,却仍然让人无法忽视,A song for you用简短平静的述说给了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a world to believe in是传统的celine式情歌,突破不大却感动依旧。也许有市场的因素,三首歌对celine曾经的风格做了一次回归,同时又不乏新意,着实让老歌迷感动。
摆脱了老celine的约束后,我们在下面的三首歌中听到了多种celine钟情的元素和流行摇滚风格的融合,soul,funk,swing等等。这三首也许不是专辑中最出彩的曲目,但却是celine最自由发挥的地盘,配合着不同的情绪和曲调,celine摇摆出细节上不同的嗓音,有的略带甜腻,有的彰显随性,不变的是,celine再次回到娓娓道来模式,即使表达一种遗憾也充满回味过往的甜蜜。她需要爱情,但她不乞讨爱怜,这般成熟女人才是我们的梦中情人啊。
Fade away其实十分优秀,和this time有些相像,但它由于所处位置和没那么极端的关系,所起的作用更多是过渡。从上一节的三首曲目中,专辑已经从更早之前的沉静中渐渐苏醒,到fade away则正式重新回到激情澎湃的阶段,fade away这一级别如果在其他流行摇滚歌手的专辑中绝对是顶梁柱级别,然而就在fade away结束后,celine用that’s just the woman in me给了我们致命一击,告诉所有后辈,流行摇滚是这样唱的。
Celine说她很久以前就想唱that’s just the woman in me,但由于与专辑不合拍等原因没能如愿,如今终于有机会将这一愿望实现,很庆幸它依然没有人唱过。如果不是celine这样的成熟沉淀,如果没有celine现在粗犷的唱腔和风格转变,如果没有TAKING CHANCES这样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如果没有ben moody富有摇滚精神的整体把控,这首歌可能都无法成型。TAKING CHANCES整张专辑很长,普通版也有16首歌,在将各种风格发挥一遍之后,celine及时地收住,用一首嗓音和情感都发挥到极致的喷涌而出的摇滚做了一个收尾,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专辑冗长,更让人回味无穷,给我们揭示了TAKING CHANCES的真谛,用上年纪的恋情向我们宣誓她与其他歌手甚至其他diva的境界上的差异,也许没有多少人买账,也许大家更喜欢看celine的同辈搔首弄姿,更喜欢看celine的后辈突破世俗,但celine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世俗中仍然生活得异彩纷呈的鲜活形象,她深得世道真传,深谙乐坛真谛,她有足够的天赋而不需要搏出位,她有足够的深度而不需要卖姿色,而说到底,她对真爱有诚挚深厚的感情而不需要暧昧、挑逗或擦边球而将人类的真性情表达得畅快淋漓。
最后的一首skies of LA,在酣畅的that’s just the woman in me之后让人一下子有一些适应不过来,但这首歌令人惊喜地再次拔高了专辑的调性,用深沉的自省和对生活的观察道出了人生的许多精彩的平淡。另外,让人意外而惊喜的是,曲中淡淡的trance电流是整张专辑仅有,完美地烘托了LA的都市气息和专辑在喧嚣中寻觅真情的主题。这样一首平淡歌曲的加入,只有当一个歌手有了足够的底气时才有可能。
TAKING CHANCE是这样一张专辑,它很好地抓住了乐坛的流行趋势,完全没有落伍,但它同时完美地完成了对歌手几十年人生和从业经历的探讨,以及对真诚情感的诠释,它没有试图去定义什么,没有妄想去引领什么,它创造了自己的领域,设定了自己的游戏规则和评判标准令人艳羡,它让缺乏人生阅历和感情经历的人只能在这领域中表面地感受一下这种理想中的生活,然后离开这片领域继续自己繁忙、物质的生活,再不时地回到这片领人欣然向往的乐土回味一下,期盼着自己某一天也能搞清楚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然后鼓起勇气追去。至于专辑在概念、情感、编曲风格等各方面的整体性、一致性,以及层层递进的情感推进,更加是流行乐坛的典范之作。
唯一不足的是,即使我们如此享受这张专辑带给我们的难以名状的美好,我们也都知道,这样的美妙,现在还能凭借celine多年的口碑和号召力博得专辑本身品质之外的额外好感,然而却终将被时代慢慢抛弃。今天的pop是流行乡村复兴的时代,我们虽然看到taylor swift等人在新单中尝试加回一些根源、传统乡村的元素,但是否会有celine级别的高人和TAKING CHANCES级别的作品来还乐坛一个清新,我们充满期待而又不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