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的主人不相信才女"

疯狂爱上广播的日子里,DJ同伴们都晓得我常听中文歌曲,于是就想知道谁是我最欣赏的歌手。我好不犹豫地提出了两个名字。一位就是前些日子介绍过的郭子,另外一位就是目前还活跃于歌坛的黄韵玲老师。没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对他们的音乐情有独钟。
实际上,真正喜欢上黄韵玲的音乐是从【做我的朋友】专辑开始,然后我才发现这张【平凡】专辑。不过,我却不认为这第五张专辑和之前的四张有多大的改变。黄韵玲虽然在制作、创作和曲风方面更臻成熟,但是她对音乐的态度始终如一:自由且带点叛逆,如文案形容的“选择背叛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般天马行空,却又难得的老实,反映了 “尽情任性的幸福”的讨喜个性。
若这是你第一次接触这张【平凡】专辑,让我为你着重介绍专辑的三项特点:第一,黄韵玲把最擅长的爵士混合体(常称为“Fusion music”,一种融合了即兴爵士乐和摇滚乐节奏的音乐)发展成更完整的模式。十首作品虽然包含了多种音乐风格,但是制作人之一的黄韵玲仍能维持统一的格律,使专辑较为统一。第二,这是她第一次长途跋涉到美国洛杉矶录制大部分的作品。对她来说,这次与多名重量级音乐大师的合作让她获益不浅。第三,出国学习的经验让她得以第一次成为编曲方面的制作人,充分发挥自我实现的理念,正如乐评人陈歆怡形容的,形成了她日后多张专辑和演奏类专辑的根底。
当然,黄韵玲是幸福的,能在创作道路上与才艺非凡的音乐人合作,包括姚若龙在内。而这首《三个人的晚餐》就是最好的例子。通过通俗的文笔形容一段新人类的情感内心戏:“沉默怎么能说明一切 等待怎么能没有终点”、“爱情怎么能容许介入 心酸怎么能说的清楚”。餐馆里杯盘交错的声效,加上黄韵玲那句感性的独白,的确让歌曲生动不少。编曲以及和声方面都有很细腻的处理,难怪这首代表作总给我一种隐形的杀伤力。
有一位作家就因为听了黄韵玲的《关不掉的收音机》而去买了Michael Franks的CD听,可见分享音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就是这么简单的主题,但关键在于那Bossa Nova曲风和紧凑的编曲,灵活的使用吉他、吹奏乐器和敲击乐器,塑造出轻快活泼的画面。散发出来的感染力,让人初次接触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轻快的另外一首作品是带有森巴风格的《胡思乱想》,正如歌词形容的“只能看到音乐在跳动”。不同的是,和声这回有更大的影响力,带动了整首歌的旋律和节奏。
《写信给你》云淡风轻的开场和副歌的洒脱成了对比,衬托出歌词里“无所谓”的态度。但看似释怀的情感却不经意地加了锁,也只有晓得歌手心境的听众可以解开。另外一首口味偏轻的作品《听一首伤心的歌》缠绵忧伤,乐器的变化具层次感,让人无法自拔地陶醉在深沉的氛围里。
其实,至今我未曾在朋友面前或电台节目里解释我喜欢郭子和黄韵玲的原因。听他们的歌给我莫名的力量,让我在他们的音乐里找到属于自我的小角落,可以尽情的哭、痛快地笑。郭子满足了我情绪化的个性,而黄韵玲则让我在沉淀过后获得启发。是他们的音乐让我有活着的勇气,让我懂得呼吸生命的美好。
“黄韵玲?在日本是偶像,在英国是蓝侬的儿子,在西门町?不敢说。西门町有杨林、叶瑷菱。。。,这条街的主人不相信才女,台湾从来没有。”这句经典“名言”其实是取自当时磨岩唱片创办人张培仁写下的唱片文案。多年来却恰恰相反,黄韵玲不知为多少知音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创作,这些歌有如好久不见的朋友一样贴心,证明了在她平凡、单纯的外表下,有一股对音乐的认真和执著,实在难得。
小信猪的音乐手札
http://blog.sina.com.cn/u/2128167137
实际上,真正喜欢上黄韵玲的音乐是从【做我的朋友】专辑开始,然后我才发现这张【平凡】专辑。不过,我却不认为这第五张专辑和之前的四张有多大的改变。黄韵玲虽然在制作、创作和曲风方面更臻成熟,但是她对音乐的态度始终如一:自由且带点叛逆,如文案形容的“选择背叛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般天马行空,却又难得的老实,反映了 “尽情任性的幸福”的讨喜个性。
若这是你第一次接触这张【平凡】专辑,让我为你着重介绍专辑的三项特点:第一,黄韵玲把最擅长的爵士混合体(常称为“Fusion music”,一种融合了即兴爵士乐和摇滚乐节奏的音乐)发展成更完整的模式。十首作品虽然包含了多种音乐风格,但是制作人之一的黄韵玲仍能维持统一的格律,使专辑较为统一。第二,这是她第一次长途跋涉到美国洛杉矶录制大部分的作品。对她来说,这次与多名重量级音乐大师的合作让她获益不浅。第三,出国学习的经验让她得以第一次成为编曲方面的制作人,充分发挥自我实现的理念,正如乐评人陈歆怡形容的,形成了她日后多张专辑和演奏类专辑的根底。
当然,黄韵玲是幸福的,能在创作道路上与才艺非凡的音乐人合作,包括姚若龙在内。而这首《三个人的晚餐》就是最好的例子。通过通俗的文笔形容一段新人类的情感内心戏:“沉默怎么能说明一切 等待怎么能没有终点”、“爱情怎么能容许介入 心酸怎么能说的清楚”。餐馆里杯盘交错的声效,加上黄韵玲那句感性的独白,的确让歌曲生动不少。编曲以及和声方面都有很细腻的处理,难怪这首代表作总给我一种隐形的杀伤力。
有一位作家就因为听了黄韵玲的《关不掉的收音机》而去买了Michael Franks的CD听,可见分享音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就是这么简单的主题,但关键在于那Bossa Nova曲风和紧凑的编曲,灵活的使用吉他、吹奏乐器和敲击乐器,塑造出轻快活泼的画面。散发出来的感染力,让人初次接触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轻快的另外一首作品是带有森巴风格的《胡思乱想》,正如歌词形容的“只能看到音乐在跳动”。不同的是,和声这回有更大的影响力,带动了整首歌的旋律和节奏。
《写信给你》云淡风轻的开场和副歌的洒脱成了对比,衬托出歌词里“无所谓”的态度。但看似释怀的情感却不经意地加了锁,也只有晓得歌手心境的听众可以解开。另外一首口味偏轻的作品《听一首伤心的歌》缠绵忧伤,乐器的变化具层次感,让人无法自拔地陶醉在深沉的氛围里。
其实,至今我未曾在朋友面前或电台节目里解释我喜欢郭子和黄韵玲的原因。听他们的歌给我莫名的力量,让我在他们的音乐里找到属于自我的小角落,可以尽情的哭、痛快地笑。郭子满足了我情绪化的个性,而黄韵玲则让我在沉淀过后获得启发。是他们的音乐让我有活着的勇气,让我懂得呼吸生命的美好。
“黄韵玲?在日本是偶像,在英国是蓝侬的儿子,在西门町?不敢说。西门町有杨林、叶瑷菱。。。,这条街的主人不相信才女,台湾从来没有。”这句经典“名言”其实是取自当时磨岩唱片创办人张培仁写下的唱片文案。多年来却恰恰相反,黄韵玲不知为多少知音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创作,这些歌有如好久不见的朋友一样贴心,证明了在她平凡、单纯的外表下,有一股对音乐的认真和执著,实在难得。
小信猪的音乐手札
http://blog.sina.com.cn/u/212816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