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一念,未若《无念》
他是写过《观世音》的林夕,他亦是写过《十方一念》的林夕,如今,他成了“无念”的林夕。一路招摇,一路蜕变,当繁华都写尽,当悲哀已看透,笔迹里,弥散的只是早已入骨的禅味佛意。
林夕曾经说过:“我把自己感情的际遇、想法都写给杨千嬅,这些东西被我总结提炼成智慧的时候就由王菲来唱,道理得让陈奕迅来诠释,他关心整个世界多一点,凄美的东西都写给黄耀明……”
第一遍听完《无念》的时候,我不禁心生好奇:夕爷给了麦浚龙什么?
无论是公理还是私情,其中断然没有如同王菲那般如“无名份的夫妻”一般的交心;亦无对杨千嬅《姊妹》那般的亲密,而对黄耀明的悱恻情愫,更是无人能比。
《无念》中的六首歌,除去周耀辉那首同样精彩的《彳亍》,其余都是夕爷一手包办。玩不够概念游戏,挥洒不尽斐然文采。从《惊蛰》到《秋分》,再至《樱吹雪》是四季轮转、芳华更迭。从《金刚圈》到《无念》又是一番残污渐褪,洗净铅华。
EP未出之前,光是看着那些精美绝伦的字句,便是惊叹不已。
除了惊艳,还有词语什么可供抒发感慨?
若说意象,夕爷怕是早已词穷。毕竟,写词写到身患抑郁症的林夕笔下哪还有什么未曾被发掘的意象?可他偏生有这个本事,一片飞雪也能写出万千模样,样样美得惊心动魄,让人目迷神醉。
林夕其人,会说体己话,会写雪月风花,会把悲哀揉炼、塑成最美的文字筋骨,会执笔控诉不平、叹息民生,亦会拈花一笑、待世事若云淡风轻。直到《无念》,他则又多了一个本事:仙气里掺邪魅。
《惊蛰》,春雷震震,蜇虫惊走。扒开肚皮,掏出五脏六腑,写痛感,也谈灵欲。开篇便是一阵惊心动魄,寥寥几句,像是器官展示柜,亦似情感博物馆。蛇虫走兽、春雨秋霜、蝼蚁古墓……阴异诡秘到极致,全然不似林夕的手笔。而“怀念过的化秦俑”这样的隐喻却又是夕爷的招牌把式,不偏不倚,直击人心。
《秋分》当算是夕爷中规中矩之作,处处都可听出林夕的味道,一如既往地把温醇与凄美杂糅,素颜见人也自有风姿。那一句唱“继续感慨,未能顺变,如何能节哀”,你看,夕爷就是用这样简单的言语叫芸芸众生心服口服,拾其牙慧以醒己身。
夕爷笔下的《金刚圈》恐怕便是我们说的紧箍咒,缚于脑上,不可褪,所念越多,箍得越紧。深一步说,这个金刚圈便是世人念念不忘的爱情。不怕受伤,不怕忍无可忍,只怕刻骨不铭心,在伤疤上再刻一个刺青,只为记忆更深。林夕向来深谙如何凭借爱意来自虐,如同他写过的那些词句,字字诛心。若不是那份切肤的情感履历,又何来人人皆能共鸣的悲凄?
“人最初怎去享受爱,最终怎会执迷到便有害。”这是《金刚圈》的结语,亦是《无念》的缘起。
《无念》中,陈珊妮电音密布的曲调和林夕的佛理词居然能配合得严丝密缝,麦浚龙的口固然唱不出王菲的孤绝超尘,却演绎出了另一番邪魅趣味,像是魑魅魍魉的阿修罗看破烦嚣,忏悔一世执念。
听到《樱吹雪》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声:夕爷终于大玩了一把中国风。兰亭赤壁、唐诗宋词夹杂着雪花纷至沓来,古典韵味自不消说,整首词几乎可以当做半本中国古代文学史纲来读,若是一字字来追溯其中出处,怕是会引出《K歌之王》那般浩浩荡荡的考据文章。
提起钞票,难免铜臭沾身。当“才子”林夕遇上“财子”麦浚龙,竟有了“那暗花活色生香印在钞票里”这般美句。
《彳亍》并非出自林夕之手,却与他的那五首无比契合,不仅无半点水土不服,也未被其他五首的气势压倒。周耀辉笔下游走的苍莽华丽竟让这张专辑更生几分异彩。
“一念去十方,十方又归一念。”
这是林夕给图文集《十方一念》的释题,序言里大段都是佛偈禅语。这本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从人情世故到生命哲理,面面俱到。样样都费尽心思,而我却不甚喜欢。若是被理性压了身,林夕便丧失了灵光,仙气更无从谈起。
《无念》里,连同那十方归聚的一念也消散,宛然已是“我见我如无物”的境界。明灭之间,记忆是妄念,爱恋衍生怨念,无论多少刹那多少瞬间,一念之间,那三百二十万个将生即灭欲灭又生的灵光都化作虚妄。四大皆空在此已不足道,念还是不念早在思想之外,因为,本来心中便是“无念”。
唯心的佛理像是清谈神游,空口无凭,却发人深省。《无念》便是如此的惊喜,麦浚龙来演绎林夕,把崇佛向善的词氤氲于邪魅气质。神魔并行,不能造化浮屠,却送来妖异风光。忽然觉得这邪魅倒也趣味颇深,原来那大雄宝殿上佛面万千,哪一个曾生得纯良眉目?
林夕曾经说过:“我把自己感情的际遇、想法都写给杨千嬅,这些东西被我总结提炼成智慧的时候就由王菲来唱,道理得让陈奕迅来诠释,他关心整个世界多一点,凄美的东西都写给黄耀明……”
第一遍听完《无念》的时候,我不禁心生好奇:夕爷给了麦浚龙什么?
无论是公理还是私情,其中断然没有如同王菲那般如“无名份的夫妻”一般的交心;亦无对杨千嬅《姊妹》那般的亲密,而对黄耀明的悱恻情愫,更是无人能比。
《无念》中的六首歌,除去周耀辉那首同样精彩的《彳亍》,其余都是夕爷一手包办。玩不够概念游戏,挥洒不尽斐然文采。从《惊蛰》到《秋分》,再至《樱吹雪》是四季轮转、芳华更迭。从《金刚圈》到《无念》又是一番残污渐褪,洗净铅华。
EP未出之前,光是看着那些精美绝伦的字句,便是惊叹不已。
除了惊艳,还有词语什么可供抒发感慨?
若说意象,夕爷怕是早已词穷。毕竟,写词写到身患抑郁症的林夕笔下哪还有什么未曾被发掘的意象?可他偏生有这个本事,一片飞雪也能写出万千模样,样样美得惊心动魄,让人目迷神醉。
林夕其人,会说体己话,会写雪月风花,会把悲哀揉炼、塑成最美的文字筋骨,会执笔控诉不平、叹息民生,亦会拈花一笑、待世事若云淡风轻。直到《无念》,他则又多了一个本事:仙气里掺邪魅。
《惊蛰》,春雷震震,蜇虫惊走。扒开肚皮,掏出五脏六腑,写痛感,也谈灵欲。开篇便是一阵惊心动魄,寥寥几句,像是器官展示柜,亦似情感博物馆。蛇虫走兽、春雨秋霜、蝼蚁古墓……阴异诡秘到极致,全然不似林夕的手笔。而“怀念过的化秦俑”这样的隐喻却又是夕爷的招牌把式,不偏不倚,直击人心。
《秋分》当算是夕爷中规中矩之作,处处都可听出林夕的味道,一如既往地把温醇与凄美杂糅,素颜见人也自有风姿。那一句唱“继续感慨,未能顺变,如何能节哀”,你看,夕爷就是用这样简单的言语叫芸芸众生心服口服,拾其牙慧以醒己身。
夕爷笔下的《金刚圈》恐怕便是我们说的紧箍咒,缚于脑上,不可褪,所念越多,箍得越紧。深一步说,这个金刚圈便是世人念念不忘的爱情。不怕受伤,不怕忍无可忍,只怕刻骨不铭心,在伤疤上再刻一个刺青,只为记忆更深。林夕向来深谙如何凭借爱意来自虐,如同他写过的那些词句,字字诛心。若不是那份切肤的情感履历,又何来人人皆能共鸣的悲凄?
“人最初怎去享受爱,最终怎会执迷到便有害。”这是《金刚圈》的结语,亦是《无念》的缘起。
《无念》中,陈珊妮电音密布的曲调和林夕的佛理词居然能配合得严丝密缝,麦浚龙的口固然唱不出王菲的孤绝超尘,却演绎出了另一番邪魅趣味,像是魑魅魍魉的阿修罗看破烦嚣,忏悔一世执念。
听到《樱吹雪》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声:夕爷终于大玩了一把中国风。兰亭赤壁、唐诗宋词夹杂着雪花纷至沓来,古典韵味自不消说,整首词几乎可以当做半本中国古代文学史纲来读,若是一字字来追溯其中出处,怕是会引出《K歌之王》那般浩浩荡荡的考据文章。
提起钞票,难免铜臭沾身。当“才子”林夕遇上“财子”麦浚龙,竟有了“那暗花活色生香印在钞票里”这般美句。
《彳亍》并非出自林夕之手,却与他的那五首无比契合,不仅无半点水土不服,也未被其他五首的气势压倒。周耀辉笔下游走的苍莽华丽竟让这张专辑更生几分异彩。
“一念去十方,十方又归一念。”
这是林夕给图文集《十方一念》的释题,序言里大段都是佛偈禅语。这本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从人情世故到生命哲理,面面俱到。样样都费尽心思,而我却不甚喜欢。若是被理性压了身,林夕便丧失了灵光,仙气更无从谈起。
《无念》里,连同那十方归聚的一念也消散,宛然已是“我见我如无物”的境界。明灭之间,记忆是妄念,爱恋衍生怨念,无论多少刹那多少瞬间,一念之间,那三百二十万个将生即灭欲灭又生的灵光都化作虚妄。四大皆空在此已不足道,念还是不念早在思想之外,因为,本来心中便是“无念”。
唯心的佛理像是清谈神游,空口无凭,却发人深省。《无念》便是如此的惊喜,麦浚龙来演绎林夕,把崇佛向善的词氤氲于邪魅气质。神魔并行,不能造化浮屠,却送来妖异风光。忽然觉得这邪魅倒也趣味颇深,原来那大雄宝殿上佛面万千,哪一个曾生得纯良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