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方大同,Gotta make a change
腐女當道,似乎再論方大同與薛凱琪的親密關係已經顯得你奧特了,現在熱傳的是方蕭蕭與蕭大同,從其近兩張創作專輯的格調轉變上來講,便能夠看得到一點兒眉目——浪漫型的《橙月》無疑更適合與女生的蜜月期播放,而粗獷了的《15》則更加往蕭敬騰的Style上靠攏。
說到《15》是方大同學習結他的歲數,也可能是他初吻的年齡,首次XX的年齡,強調的是結他這種樂器在《15》內的吃重位置,及對Motown/Old School Blues等風格形態上的繼承性創作,主題更多回歸到「音樂類型」的字眼裡面,而不像《橙月》那樣讓「浪漫」的情調、內容統領音樂,有點延續《未來》大碟的概念步子。從John Mayer到Jimi Hendrix,再到Eric Clapton,《15》被指抄襲的聲音也是自《未來》以來最響亮的一次,事實上方大同並不忌諱自己的借鑒,《Timeless可啦思刻》未面世前,Khalil已在他網誌之內擺出了新碟Cover要致敬的原圖,同樣,製作《15》時受到誰誰的影響,亦在一些訪問、文案內有所透露交代。15歲拿起結他的方大同,自幼便沉迷這些老掉牙的音樂、唱片,耳濡目染下的學習結合、取樣,完全是創作上可被理解(預計到)的仿效過程。
談回新碟的歌曲本身,爽活的《Gotta Make A Change》已在題目上擺明車馬跟《Continuum》的《Waiting on the World to Change》做接應,而intro純弦樂的設置,又有點呼喚《橙月》尾部《愛我吧》的意思,之後Blues Rock的《曇花》繼續用結他為啞鈴,練就大同更加狂野、粗壯的肌肉線條,編曲的不拘一格,可說唱可福音,突出了憤怒與寬恕的兩面。Jimi Hendrix上身的《張永成》再度揮出硬朗一拳,有感Khalil原來是可以man起來的,但更有印象仍是當中的結他,特別那過門的單挑部分,為本是平直的曲子帶來了風雨。
有《Vultures》影子的《情勝策略》,其配器、編曲想法幾乎如前同出一轍,而主歌的某一節旋律也和農夫填詞的《小小蟲》相像,我們可解作成特意的互照嗎?相較下,《無菇朋友》參考《Stop This Train》的手法就高明了不少,從簡的彈奏修飾,雋永的優美曲子,乃為民謠樸實但引人入勝之原因根本。
交叉徐佳瑩的《自以為》給專輯帶來別樣的風味,LaLa女上位的插入,自然是《自以為》不同大同過往作品特質的催化劑。《二人遊》的散漫慵懶藍調Light Rock,可因為經歷了4P、3P後的無力疲倦呢?下次《一人遊》應該不會再用電結他作電動自慰棒了吧。《好不容易》的煞食流行,弦樂成為華麗卻空泛的家具擺設,未奏出(錄出?)壓軸的該有氣魄,自己的選擇,還是較偏愛上揚躍動的Nu-Soul《Over》,Dontae Winslow迷人、諧和、不搶戲的吹奏,在Chill Out了的Hidden Track《Over Reprise》裡面更能得到體現。
比起《橙月》音樂性更豐富的《15》,容納的題材內容也相應得到增添,有寫17歲單親媽媽堅毅不屈的勇敢生活故事,有用象徵符號斥責濫藥行為危害的諷刺小品,也有受《葉問》啟發倡導彼此平等尊重的正面信念……只是更多方大同寫的詞,出現了更多令人吐槽的字句,說對歌曲影響不大是假的,能叫周耀輝回來幫忙執一執佢,可以嗎?
竊以為,Gotta make a change的方大同是一名傳道者,在被批擊抄襲之下,讓參與批判的人,擁護反駁的人,圍觀好奇的人,接觸聆聽到以前可能從未了解過的歌曲、唱片、甚至是音樂類別,其間接上普及大家音樂知識的教育行動,也應該較他唱的那些禁毒啊、彼此尊重啊,更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吧。
說到《15》是方大同學習結他的歲數,也可能是他初吻的年齡,首次XX的年齡,強調的是結他這種樂器在《15》內的吃重位置,及對Motown/Old School Blues等風格形態上的繼承性創作,主題更多回歸到「音樂類型」的字眼裡面,而不像《橙月》那樣讓「浪漫」的情調、內容統領音樂,有點延續《未來》大碟的概念步子。從John Mayer到Jimi Hendrix,再到Eric Clapton,《15》被指抄襲的聲音也是自《未來》以來最響亮的一次,事實上方大同並不忌諱自己的借鑒,《Timeless可啦思刻》未面世前,Khalil已在他網誌之內擺出了新碟Cover要致敬的原圖,同樣,製作《15》時受到誰誰的影響,亦在一些訪問、文案內有所透露交代。15歲拿起結他的方大同,自幼便沉迷這些老掉牙的音樂、唱片,耳濡目染下的學習結合、取樣,完全是創作上可被理解(預計到)的仿效過程。
談回新碟的歌曲本身,爽活的《Gotta Make A Change》已在題目上擺明車馬跟《Continuum》的《Waiting on the World to Change》做接應,而intro純弦樂的設置,又有點呼喚《橙月》尾部《愛我吧》的意思,之後Blues Rock的《曇花》繼續用結他為啞鈴,練就大同更加狂野、粗壯的肌肉線條,編曲的不拘一格,可說唱可福音,突出了憤怒與寬恕的兩面。Jimi Hendrix上身的《張永成》再度揮出硬朗一拳,有感Khalil原來是可以man起來的,但更有印象仍是當中的結他,特別那過門的單挑部分,為本是平直的曲子帶來了風雨。
有《Vultures》影子的《情勝策略》,其配器、編曲想法幾乎如前同出一轍,而主歌的某一節旋律也和農夫填詞的《小小蟲》相像,我們可解作成特意的互照嗎?相較下,《無菇朋友》參考《Stop This Train》的手法就高明了不少,從簡的彈奏修飾,雋永的優美曲子,乃為民謠樸實但引人入勝之原因根本。
交叉徐佳瑩的《自以為》給專輯帶來別樣的風味,LaLa女上位的插入,自然是《自以為》不同大同過往作品特質的催化劑。《二人遊》的散漫慵懶藍調Light Rock,可因為經歷了4P、3P後的無力疲倦呢?下次《一人遊》應該不會再用電結他作電動自慰棒了吧。《好不容易》的煞食流行,弦樂成為華麗卻空泛的家具擺設,未奏出(錄出?)壓軸的該有氣魄,自己的選擇,還是較偏愛上揚躍動的Nu-Soul《Over》,Dontae Winslow迷人、諧和、不搶戲的吹奏,在Chill Out了的Hidden Track《Over Reprise》裡面更能得到體現。
比起《橙月》音樂性更豐富的《15》,容納的題材內容也相應得到增添,有寫17歲單親媽媽堅毅不屈的勇敢生活故事,有用象徵符號斥責濫藥行為危害的諷刺小品,也有受《葉問》啟發倡導彼此平等尊重的正面信念……只是更多方大同寫的詞,出現了更多令人吐槽的字句,說對歌曲影響不大是假的,能叫周耀輝回來幫忙執一執佢,可以嗎?
竊以為,Gotta make a change的方大同是一名傳道者,在被批擊抄襲之下,讓參與批判的人,擁護反駁的人,圍觀好奇的人,接觸聆聽到以前可能從未了解過的歌曲、唱片、甚至是音樂類別,其間接上普及大家音樂知識的教育行動,也應該較他唱的那些禁毒啊、彼此尊重啊,更有直接的現實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