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 'N ROLL for MONEY 'N SEX

大概一个多月前,一天晚上十点多钟,在距离D22不远的五道口城铁站外,我正独自往家走去。“嘿,哥们!”突然前方一个声音传来,我抬头一看,是李岩,“下个月22号我们专辑首发,到时候来玩啊!”“在哪?”“愚公移山!”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然后向地铁站走去参加他的下一个酒局。
那时我们正站立在这个充满着疲惫的城市夜晚之中,混乱的交通和夜市,行人正匆匆地从两旁走过。而当我看见他带着脸上那如此激动的神情向我传递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我居然觉得这一切好像与周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关于Rustic
朋克音乐似乎已经不再是属于这个时代中国摇滚的主力军,而Rustic的三位成员却因为一次全球乐队大赛而“一不小心”成为了众人之焦点。在我眼里,他们一样是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年轻人。作为独立厂牌兵马司旗下的年轻乐队之一,Rustic似乎并不像前辈PK14、Carsick Cars等那般严肃,如此关注大众乃至社会的状况。在他们的歌里,听到最多的,无非是些关于girl、money、sex的一些“三俗”话题。贝斯手Ricky会在演出前抱怨起关于平日里工作的种种烦心事。而鼓手李凡在演出完聚餐时,一手端着酒瓶,一手在桌子下摸着姑娘的大腿。或许更让人记忆深刻的,倒是那个在地铁里弹着琴唱着歌的主唱李岩,他并不是在卖唱,他只是乐意这样做而已。
记得那回第一次到广院演出,上台前我在后台好心提醒李岩,广院的舞台下面的观众或许不会那么友好,哄台是常有的事,有纸飞机、甚至别的什么丢上舞台也是家常便饭,我说同学们习惯于如此,你们演你们的,别往心里去就行。结果演出开始李岩上台第一句话就说:“听说传媒大学的同学哄台很厉害,那今天哄我们越起劲,说明我们今天演得就越火!”话才说完,台下就非常“有礼貌”地回应了一片嘘声。但是后来Rustic真的开始演出的时候,台下却是一片欢呼和尖叫,甚至有不少在大礼堂前排无座区的工作人员随着他们的歌蹦跶了起来。真的很少有外来的演出者,第一次便能如此从容地征服了广院的舞台。
正如玩乐队这件事本身,一切或许只是缘起于他们发自内心对摇滚乐的热爱和对待生活的立场。而且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任何来自于音乐本身的压力,因为唱出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所想,本就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的事。
关于首发演出
快要临近专辑首发演出的前两天,李凡在“淫淫网”上更改的状态几乎都是关于这场演出。而人们似乎也充满着好奇并带着些怀疑地想知道,这几个顶着“世界冠军”头衔的年轻小伙子到底会捣鼓出一张怎样的Debut专辑来。显然,大家都在期盼着。
可惜的是,最终4月22号的专辑首发演出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和谐了。不过奇怪的是,我们居然没有听到乐队三人对这件事有任何过多的抱怨。或许这种面对糟糕之境地显示出的从容,大概已经从歌里渗透进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态度之中。
李凡站在愚公移山的门厅那儿,只是叹了一口气说:“这真是印证了专辑的这个名字(伤心恐怖城)啊……”大家都苦笑了起来。他们后来又将此事件比作“摇滚女皇送给我们的礼物,Rock n Roll loves the boys, the boys gonna face the troubles”。呵呵呵呵呵。
关于《伤心恐怖城》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听这张专辑的时候,我总是很容易地想起Buzzcocks的那句“life's an illusion love is a dream”。
从包装上看,这是一张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唱片,鲜红和暗红色构成的封面和内页。低对比度的文字印刷,会令你的眼睛在离开歌词本的一瞬间产生一种短暂的眩晕。
看过Rustic现场的人,应该早就体会到了他们的张扬不羁。但是在这张《伤心恐怖城》里,经过PK14首脑杨海崧的制作,似乎那种张力有一些被削弱。这张专辑听着其实不赖,但总觉得和印象中的Rustic不太一样。虽然也说不上是一张高成本大制作的专辑吧,但其用心雕琢的痕迹也不可谓是不重。只是听完《伤心恐怖城》,觉得还是显得有些太“干净”,甚至还带了些时髦味儿,也有不少和Rustic本身不那么一样的元素。然而关键就在于如此一来,反倒不太像是Rustic这样一支挺年轻纯粹的朋克乐队的处女碟。而就好像李凡不再勾搭姑娘,李岩的吉他线终于插紧了不会再松开,Ricky也不再跟老外兜售房产而坐进了办公室一般。于是听着这一切,突然一下子的好像又产生了些许距离感。
如果抛开上面的那些不谈,你随便翻阅一下专辑的歌词本,看到那些熟悉而又“三俗”的语句,还是不免让人会心一笑的。Rustic把这座城市描绘成了一个充斥着欲望,却又难以满足欲望的失落之城。但是和很多年轻乐队的观点不同,他们身处其中,却又从不是彷徨与迷惘,而是闪烁着他们轻蔑的目光而望向了远方。他们本就是些大大咧咧毫无顾忌的人,不会也学不会闲到蛋疼地伤感故作煽情。
李岩天生就有着一副朋克嗓,带着点痞性,又充满着精神。但进了录音棚里,似乎没有了台下的哥们和大妞,唱起歌来的腔调倒是更加的成熟老道了。相比,还是Ricky时不时冒出的几声尖叫喊声,依旧是那样充满着骚气。
至于说到乐队全部歌曲均用英文创作的话题,总是会有一些国内的听众提出异议。记得之前看过一篇Rustic的采访,李岩就毫不介意地表示,他们就是想走国际化的道路,去挣洋人的钱。没错,这有什么不可以?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我们只要知道乐队想表达什么就可以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我觉着真的没有必要揪着这种问题不放,说别人装逼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装的资本。
最后用专辑内页上乐队写着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吧:
“Maybe society thinks of rock music as harmful and unhealthy, but has anyone ever thought this through? It’s like Marxist-Leninist Thought: conflict exists inside everything. Good and bad exists in any living thing or phenomenon. They are mutually restrictive and in constant contact. Rock should be inspiration for the young, hopeful, dreamy, and the future.”
“也许社会认为摇滚乐的中心思想是消极的,不健康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像马列主义中的观点一样,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内部。好与坏存在于任何事物和现象中。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摇滚乐更多的应该是年轻,希望,梦想和未来。”
那时我们正站立在这个充满着疲惫的城市夜晚之中,混乱的交通和夜市,行人正匆匆地从两旁走过。而当我看见他带着脸上那如此激动的神情向我传递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我居然觉得这一切好像与周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关于Rustic
朋克音乐似乎已经不再是属于这个时代中国摇滚的主力军,而Rustic的三位成员却因为一次全球乐队大赛而“一不小心”成为了众人之焦点。在我眼里,他们一样是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年轻人。作为独立厂牌兵马司旗下的年轻乐队之一,Rustic似乎并不像前辈PK14、Carsick Cars等那般严肃,如此关注大众乃至社会的状况。在他们的歌里,听到最多的,无非是些关于girl、money、sex的一些“三俗”话题。贝斯手Ricky会在演出前抱怨起关于平日里工作的种种烦心事。而鼓手李凡在演出完聚餐时,一手端着酒瓶,一手在桌子下摸着姑娘的大腿。或许更让人记忆深刻的,倒是那个在地铁里弹着琴唱着歌的主唱李岩,他并不是在卖唱,他只是乐意这样做而已。
记得那回第一次到广院演出,上台前我在后台好心提醒李岩,广院的舞台下面的观众或许不会那么友好,哄台是常有的事,有纸飞机、甚至别的什么丢上舞台也是家常便饭,我说同学们习惯于如此,你们演你们的,别往心里去就行。结果演出开始李岩上台第一句话就说:“听说传媒大学的同学哄台很厉害,那今天哄我们越起劲,说明我们今天演得就越火!”话才说完,台下就非常“有礼貌”地回应了一片嘘声。但是后来Rustic真的开始演出的时候,台下却是一片欢呼和尖叫,甚至有不少在大礼堂前排无座区的工作人员随着他们的歌蹦跶了起来。真的很少有外来的演出者,第一次便能如此从容地征服了广院的舞台。
正如玩乐队这件事本身,一切或许只是缘起于他们发自内心对摇滚乐的热爱和对待生活的立场。而且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任何来自于音乐本身的压力,因为唱出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所想,本就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的事。
关于首发演出
快要临近专辑首发演出的前两天,李凡在“淫淫网”上更改的状态几乎都是关于这场演出。而人们似乎也充满着好奇并带着些怀疑地想知道,这几个顶着“世界冠军”头衔的年轻小伙子到底会捣鼓出一张怎样的Debut专辑来。显然,大家都在期盼着。
可惜的是,最终4月22号的专辑首发演出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和谐了。不过奇怪的是,我们居然没有听到乐队三人对这件事有任何过多的抱怨。或许这种面对糟糕之境地显示出的从容,大概已经从歌里渗透进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态度之中。
李凡站在愚公移山的门厅那儿,只是叹了一口气说:“这真是印证了专辑的这个名字(伤心恐怖城)啊……”大家都苦笑了起来。他们后来又将此事件比作“摇滚女皇送给我们的礼物,Rock n Roll loves the boys, the boys gonna face the troubles”。呵呵呵呵呵。
关于《伤心恐怖城》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听这张专辑的时候,我总是很容易地想起Buzzcocks的那句“life's an illusion love is a dream”。
从包装上看,这是一张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唱片,鲜红和暗红色构成的封面和内页。低对比度的文字印刷,会令你的眼睛在离开歌词本的一瞬间产生一种短暂的眩晕。
看过Rustic现场的人,应该早就体会到了他们的张扬不羁。但是在这张《伤心恐怖城》里,经过PK14首脑杨海崧的制作,似乎那种张力有一些被削弱。这张专辑听着其实不赖,但总觉得和印象中的Rustic不太一样。虽然也说不上是一张高成本大制作的专辑吧,但其用心雕琢的痕迹也不可谓是不重。只是听完《伤心恐怖城》,觉得还是显得有些太“干净”,甚至还带了些时髦味儿,也有不少和Rustic本身不那么一样的元素。然而关键就在于如此一来,反倒不太像是Rustic这样一支挺年轻纯粹的朋克乐队的处女碟。而就好像李凡不再勾搭姑娘,李岩的吉他线终于插紧了不会再松开,Ricky也不再跟老外兜售房产而坐进了办公室一般。于是听着这一切,突然一下子的好像又产生了些许距离感。
如果抛开上面的那些不谈,你随便翻阅一下专辑的歌词本,看到那些熟悉而又“三俗”的语句,还是不免让人会心一笑的。Rustic把这座城市描绘成了一个充斥着欲望,却又难以满足欲望的失落之城。但是和很多年轻乐队的观点不同,他们身处其中,却又从不是彷徨与迷惘,而是闪烁着他们轻蔑的目光而望向了远方。他们本就是些大大咧咧毫无顾忌的人,不会也学不会闲到蛋疼地伤感故作煽情。
李岩天生就有着一副朋克嗓,带着点痞性,又充满着精神。但进了录音棚里,似乎没有了台下的哥们和大妞,唱起歌来的腔调倒是更加的成熟老道了。相比,还是Ricky时不时冒出的几声尖叫喊声,依旧是那样充满着骚气。
至于说到乐队全部歌曲均用英文创作的话题,总是会有一些国内的听众提出异议。记得之前看过一篇Rustic的采访,李岩就毫不介意地表示,他们就是想走国际化的道路,去挣洋人的钱。没错,这有什么不可以?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我们只要知道乐队想表达什么就可以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我觉着真的没有必要揪着这种问题不放,说别人装逼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装的资本。
最后用专辑内页上乐队写着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吧:
“Maybe society thinks of rock music as harmful and unhealthy, but has anyone ever thought this through? It’s like Marxist-Leninist Thought: conflict exists inside everything. Good and bad exists in any living thing or phenomenon. They are mutually restrictive and in constant contact. Rock should be inspiration for the young, hopeful, dreamy, and the future.”
“也许社会认为摇滚乐的中心思想是消极的,不健康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像马列主义中的观点一样,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内部。好与坏存在于任何事物和现象中。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摇滚乐更多的应该是年轻,希望,梦想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