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n This Way:摇摆的野心 +写于发行前。
《The Fame》与《The Fame Monster》让Lady Gaga在收获了众多名利后,其可以在新作反馈给大众些什么自然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相比前作光怪游离,满载噱头吸引好奇心的外放,《Born This Way》显得内向和私人化而菱角分明得多,当然同时它没有抛掉娱乐大众这一大课题,窥探出的更多是Lady Gaga的野心、决心和不稳定性。
在酷儿色彩浓厚的同名点题作《Born This Way》的统领下,Gaga的野心自然不言而喻,略带80年代复古Disco气息的编曲下布满密集的鼓点与各类高能电音元素,不论是否有人诟病其麦当娜的痕迹太重,“生来如此”的口号说教意味太重,又或妖魔化了同性恋的形象,Gaga可以跳脱出一贯迎合大众的口味而作了新的尝试都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是“弄巧成拙”,不妨庆幸目前的乐坛还有人愿意踏出“弄巧”的一步。至于前期曲风的整合则交给了宗教意味的《Judas》,Club Beat加上些许的摇滚元素,Bridge那段俏皮又有实验性的Breakdown桥段也是亮点之一。从这两首主打曲目可以看出Gaga想要走出初期复读洗脑的舞曲路线,为歌曲延伸出更多的含义,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至于“娱乐大众”这一块,则靠一批题材古怪,风格多样的舞曲来完成。专辑中最为令人叫好的《Government Hooker》在歌德式戏剧化唱腔开幕后,工业Techno和House曲风加以跳跃的鼓点渲染出一片隐晦昏哑的魅惑色调,间中加入的日文呻吟甚具玩味。用婚礼进行曲开篇的《Marry The Night》趣味不减;用德语喃喃自语的《Schebei》显得凌乱张狂,呈很Gaga式的张牙舞爪状;再如弗朗明哥曲调异域风的《Americano》,Synth Pop和Trance打底仙气十足的《Heavy Metal Love》,复古的《Eletric Chapel》都各有千秋,不失亮点。这次的作品中很好用制作等细节突出了旋律的层次和个人的特质,驾驭在了强重的电音上,可圈可点。
专辑这次更多的歌曲没有停留在舞池题材上,传递出更多关于Lady Gaga内心世界的信息,让人们更清晰看到隐藏在电子舞曲后的真身。纪念祖父的Power Balled《The Edge Of Glory》副歌部分Tempo的递进与情绪的延伸相得益彰,Sax的加入让全曲在结尾处营造出怀旧的画面感,同样有Sax演奏的《Hair》就“轻”很多,用头发来比喻自由,相比前者有所逊色。《Bloody Mary》里面映射的女女爱恋,《Americano》里面赞颂人权与自由都可以看出Lady Gaga在题材涉及面的努力。昂然活泼的《Highway Unicorn》则让人们看清Lady Gaga身上的摇滚根源。多次演唱的《You And I》则是本人全辑的最爱,不同于Live中的Soft Rock形式,Beat与Clap的加入凸现出了气势,没有削弱核心感情的表达。舞曲配故作的色情实太泛滥,Lady Gaga彰显出的“态度”与“自我”就成为专辑最大的亮点。
《Born This Way》的风格统一,个性鲜明且契合了概念,主打的依然是舞曲,复古的外衣传达了歌者更多的思想。但是Lady Gaga没有延续前期浅白上口的特点,动摇了电音的绝对地位,摇滚和工业元素则多了不少,Gaga身上的摇滚气息呼之欲出。可以说是其为接下来彻底转型作的奠基石。
这种变化显然有些摇摆不定与信心不足,我们都不该盲目崇拜,应更诚实面对她的不足:诸如“Judas”“Mary”“Chapel”等宗教意味浓厚的歌名下,显然想像Madonna那般分得宗教题材的一杯羹,无奈歌词依然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内涵做到一半就半途而废,这一问题一样出现在《Government Hooker》,《The Edge Of Glory》等曲目上,Lady Gaga明明就想走出伟大,史诗般的一步,无奈又觉资历不足,自好稍微妥协,让专辑在概念的深化上打了折扣,带上了转型的犹豫和忐忑,显得太gaga,太自我。再如有人怀念以前轻松搞怪的Lady Gaga,而其则想更严肃地在音乐上正名一番,如何保持好自我与大众的兼顾就成为另一难题。
当然,作为一名流行歌手的话,《Born This Way》绝对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期望,若果加上Lady Gaga不过出道三年不到的背景,这次就更令人拍掌叫好。它完美吗?相比我们高企的期待,它似乎略欠火候。而更令人庆贺的是,她往往都习惯“好戏在后头”,若有遗憾,就日后弥补吧。
写于发行前的唠叨:
随着《JUDAS》的发行,人们都Lady Gaga新作的态度亦日益明朗,专辑的整体轮廓也呼之欲出,为了不影响发行后主观因素的引导,现在都已有所感触,就不吐不快一回。
无论是《BORN THIS WAY》里面的圣母形象的塑造还是誉为《BAD ROMANCE 2.0》的《JUDAS》反响都似乎没有人们想想中来得好,LADY GAGA转型的野心非常明显,不过分可以说明显得有些急,导致有人称“怀念以前的Lady Gaga”。“怀念”从来都是个沉重的词语,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变迁与差异。现在不如重温一个出道不够三年却竟令人怀念的歌手吧。
Lady Gaga前期无疑是把噱头放在音乐前面,无论Poker Face和Just Dance的旋律如何流畅,你头脑里奔出来的会先是她的白色长发和蓝色连体泳衣。《THE FAME》作为她的第一张专辑,目的明显:先声夺人,积累名气。泛滥的AUTOTUNE复古中又有些新潮紧随流行电音,口吃般不断重复的副歌则用来让人们洗脑,形成记忆点,但这些在她喷火的胸部和奇异的着装对比下,更像点缀。无疑,前期的gaga功利心略显重,但她确实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打响了自己的招牌,不失为成功的一步。(其实《THE FAME》里面的遗珠素质也很好,例如GWEN复古上身,趣味十足的《SUMMERBOY》,走PIANO BALLAED的《BROWN EYES》都预示出她创作能力不凡。但《THE FAME》依然没有逃出新人首专“风格一手抓”的套路,略显拖沓)。
若前期的Lady Gaga的宣传路线在常人看来有些“小丑式”的自我抹黑,《The Fame Monster》的发行对于Lady Gaga而言便多了一些里程碑的意味。8首曲目的精简篇幅,烙印出鲜明“Lady Gaga式”音乐风格,黑暗,躁动,混搭歌德式时尚美学。Lady Gaga这次出击来得像个天作之合。誉为其目前巅峰作品的《BAD ROMANCE》是她前期风格的完美总结,开头诡异带雷鬼唱法的“GAGAOHHLALA”,一样很上口很GAGA的副歌,BRIDGE中怒音的运用全部都让人不禁拍掌叫好。MV中无论是舞步的精巧,流泪的桥段等一众时尚元素的运用都被乐迷津津乐道。格莱美也不吝啬让她凭借这首歌一举拿下最佳MV和最佳流行女演唱人。之后和碧昂斯强强联手的《TELEPHONE》和涉略宗教题材的《ALEJANDRO》一样不逊色。专辑中未打榜的走八十年代DISCO风的《DANCE IN THE DARK》,写给不愿做手术的父亲的BALLAD《SPEECHLESS》,雷鬼混搭电子的《TEETH》都让人不甘佩服这个疯狂女子的才华。之后专辑叫好叫座局面的开拓为现在的LADY GAGA提供了更多的资本,让她能够把大众的目光逐渐拉回到音乐本身。
其实听过那张《RED AND BLUE》抑或她未发表歌曲和DEMO的都明白她骨子里有种摇滚歌手的粗犷自我。她的电音不同于麦当娜,布兰妮的原因便是前者垫基的是DISCO和TEENPOP,LADY GAGA歌曲中更多倒影出GLAM ROCK的影子。她曾说不愿在《BEAUTIFUL,DIRTY,RICH》(《MONEY HONEY》?)中加入电子节拍,但电音又确实符合时下的趋势,GAGA的摇滚精神任重而道远。所以《BORN THIS WAY》便这样应运而生。同名歌曲须被人垢病《EXPRESS YUORSELF》痕迹太重,但是其在题材上的开发还是值得肯定的。打保守牌的《JUDAS》更像是想复制BAD ROMANCE成功的产物,其电音重拍,来得更带劲,歌曲亦上升到某些价值观的讨论。再如《YOU AND I》,《GOVERNMENT HOOKER》,《SCHEBIE》的相继出现,不难看出《BORN THIS WAY》全专主打的依然是硬轮廓的电音和GAGA钢琴写出的层次感旋律。通过近段时间的采访可以看出专辑脱离出时下不痛不痒故作情色的怪圈子,更多涉及宗教,政治等敏感话题,不妨看作舞曲中的一个惊喜。
最后不如揭下她的短。她确实野心十足,但是目前显得过于激进。前段时间专辑封面的一致声伐说明了其只拥有了挑战大众底线的野心却没有号召大众归属的权威,她一不小心很容易陷入大众不买帐的窘迫。MADONNA有张《LIKE A PRAYER》,BRITNEY有张《BLACKOUT》,就连新生代的RIHANNA都交出过《RATED R》,但她们都是在自身FANSBASE稳定的情况下表露自我的态度。GAGA现在的死忠确实不少,但其中跟风者多少谁又知晓?加之其玩火般触及“宗教”题材却没有获得多少叫好局面的尴尬让人担忧。《BORN THIS WAY》能否横空出世,垫定她的地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我个人还是很欣慰现在有个Lady Gaga,当其他歌手还在竭尽全力讨好听众刷新榜单记录的时候,她对自我事业的规划还是很令人佩服的。
在酷儿色彩浓厚的同名点题作《Born This Way》的统领下,Gaga的野心自然不言而喻,略带80年代复古Disco气息的编曲下布满密集的鼓点与各类高能电音元素,不论是否有人诟病其麦当娜的痕迹太重,“生来如此”的口号说教意味太重,又或妖魔化了同性恋的形象,Gaga可以跳脱出一贯迎合大众的口味而作了新的尝试都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是“弄巧成拙”,不妨庆幸目前的乐坛还有人愿意踏出“弄巧”的一步。至于前期曲风的整合则交给了宗教意味的《Judas》,Club Beat加上些许的摇滚元素,Bridge那段俏皮又有实验性的Breakdown桥段也是亮点之一。从这两首主打曲目可以看出Gaga想要走出初期复读洗脑的舞曲路线,为歌曲延伸出更多的含义,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至于“娱乐大众”这一块,则靠一批题材古怪,风格多样的舞曲来完成。专辑中最为令人叫好的《Government Hooker》在歌德式戏剧化唱腔开幕后,工业Techno和House曲风加以跳跃的鼓点渲染出一片隐晦昏哑的魅惑色调,间中加入的日文呻吟甚具玩味。用婚礼进行曲开篇的《Marry The Night》趣味不减;用德语喃喃自语的《Schebei》显得凌乱张狂,呈很Gaga式的张牙舞爪状;再如弗朗明哥曲调异域风的《Americano》,Synth Pop和Trance打底仙气十足的《Heavy Metal Love》,复古的《Eletric Chapel》都各有千秋,不失亮点。这次的作品中很好用制作等细节突出了旋律的层次和个人的特质,驾驭在了强重的电音上,可圈可点。
专辑这次更多的歌曲没有停留在舞池题材上,传递出更多关于Lady Gaga内心世界的信息,让人们更清晰看到隐藏在电子舞曲后的真身。纪念祖父的Power Balled《The Edge Of Glory》副歌部分Tempo的递进与情绪的延伸相得益彰,Sax的加入让全曲在结尾处营造出怀旧的画面感,同样有Sax演奏的《Hair》就“轻”很多,用头发来比喻自由,相比前者有所逊色。《Bloody Mary》里面映射的女女爱恋,《Americano》里面赞颂人权与自由都可以看出Lady Gaga在题材涉及面的努力。昂然活泼的《Highway Unicorn》则让人们看清Lady Gaga身上的摇滚根源。多次演唱的《You And I》则是本人全辑的最爱,不同于Live中的Soft Rock形式,Beat与Clap的加入凸现出了气势,没有削弱核心感情的表达。舞曲配故作的色情实太泛滥,Lady Gaga彰显出的“态度”与“自我”就成为专辑最大的亮点。
《Born This Way》的风格统一,个性鲜明且契合了概念,主打的依然是舞曲,复古的外衣传达了歌者更多的思想。但是Lady Gaga没有延续前期浅白上口的特点,动摇了电音的绝对地位,摇滚和工业元素则多了不少,Gaga身上的摇滚气息呼之欲出。可以说是其为接下来彻底转型作的奠基石。
这种变化显然有些摇摆不定与信心不足,我们都不该盲目崇拜,应更诚实面对她的不足:诸如“Judas”“Mary”“Chapel”等宗教意味浓厚的歌名下,显然想像Madonna那般分得宗教题材的一杯羹,无奈歌词依然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内涵做到一半就半途而废,这一问题一样出现在《Government Hooker》,《The Edge Of Glory》等曲目上,Lady Gaga明明就想走出伟大,史诗般的一步,无奈又觉资历不足,自好稍微妥协,让专辑在概念的深化上打了折扣,带上了转型的犹豫和忐忑,显得太gaga,太自我。再如有人怀念以前轻松搞怪的Lady Gaga,而其则想更严肃地在音乐上正名一番,如何保持好自我与大众的兼顾就成为另一难题。
当然,作为一名流行歌手的话,《Born This Way》绝对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期望,若果加上Lady Gaga不过出道三年不到的背景,这次就更令人拍掌叫好。它完美吗?相比我们高企的期待,它似乎略欠火候。而更令人庆贺的是,她往往都习惯“好戏在后头”,若有遗憾,就日后弥补吧。
写于发行前的唠叨:
随着《JUDAS》的发行,人们都Lady Gaga新作的态度亦日益明朗,专辑的整体轮廓也呼之欲出,为了不影响发行后主观因素的引导,现在都已有所感触,就不吐不快一回。
无论是《BORN THIS WAY》里面的圣母形象的塑造还是誉为《BAD ROMANCE 2.0》的《JUDAS》反响都似乎没有人们想想中来得好,LADY GAGA转型的野心非常明显,不过分可以说明显得有些急,导致有人称“怀念以前的Lady Gaga”。“怀念”从来都是个沉重的词语,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变迁与差异。现在不如重温一个出道不够三年却竟令人怀念的歌手吧。
Lady Gaga前期无疑是把噱头放在音乐前面,无论Poker Face和Just Dance的旋律如何流畅,你头脑里奔出来的会先是她的白色长发和蓝色连体泳衣。《THE FAME》作为她的第一张专辑,目的明显:先声夺人,积累名气。泛滥的AUTOTUNE复古中又有些新潮紧随流行电音,口吃般不断重复的副歌则用来让人们洗脑,形成记忆点,但这些在她喷火的胸部和奇异的着装对比下,更像点缀。无疑,前期的gaga功利心略显重,但她确实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打响了自己的招牌,不失为成功的一步。(其实《THE FAME》里面的遗珠素质也很好,例如GWEN复古上身,趣味十足的《SUMMERBOY》,走PIANO BALLAED的《BROWN EYES》都预示出她创作能力不凡。但《THE FAME》依然没有逃出新人首专“风格一手抓”的套路,略显拖沓)。
若前期的Lady Gaga的宣传路线在常人看来有些“小丑式”的自我抹黑,《The Fame Monster》的发行对于Lady Gaga而言便多了一些里程碑的意味。8首曲目的精简篇幅,烙印出鲜明“Lady Gaga式”音乐风格,黑暗,躁动,混搭歌德式时尚美学。Lady Gaga这次出击来得像个天作之合。誉为其目前巅峰作品的《BAD ROMANCE》是她前期风格的完美总结,开头诡异带雷鬼唱法的“GAGAOHHLALA”,一样很上口很GAGA的副歌,BRIDGE中怒音的运用全部都让人不禁拍掌叫好。MV中无论是舞步的精巧,流泪的桥段等一众时尚元素的运用都被乐迷津津乐道。格莱美也不吝啬让她凭借这首歌一举拿下最佳MV和最佳流行女演唱人。之后和碧昂斯强强联手的《TELEPHONE》和涉略宗教题材的《ALEJANDRO》一样不逊色。专辑中未打榜的走八十年代DISCO风的《DANCE IN THE DARK》,写给不愿做手术的父亲的BALLAD《SPEECHLESS》,雷鬼混搭电子的《TEETH》都让人不甘佩服这个疯狂女子的才华。之后专辑叫好叫座局面的开拓为现在的LADY GAGA提供了更多的资本,让她能够把大众的目光逐渐拉回到音乐本身。
其实听过那张《RED AND BLUE》抑或她未发表歌曲和DEMO的都明白她骨子里有种摇滚歌手的粗犷自我。她的电音不同于麦当娜,布兰妮的原因便是前者垫基的是DISCO和TEENPOP,LADY GAGA歌曲中更多倒影出GLAM ROCK的影子。她曾说不愿在《BEAUTIFUL,DIRTY,RICH》(《MONEY HONEY》?)中加入电子节拍,但电音又确实符合时下的趋势,GAGA的摇滚精神任重而道远。所以《BORN THIS WAY》便这样应运而生。同名歌曲须被人垢病《EXPRESS YUORSELF》痕迹太重,但是其在题材上的开发还是值得肯定的。打保守牌的《JUDAS》更像是想复制BAD ROMANCE成功的产物,其电音重拍,来得更带劲,歌曲亦上升到某些价值观的讨论。再如《YOU AND I》,《GOVERNMENT HOOKER》,《SCHEBIE》的相继出现,不难看出《BORN THIS WAY》全专主打的依然是硬轮廓的电音和GAGA钢琴写出的层次感旋律。通过近段时间的采访可以看出专辑脱离出时下不痛不痒故作情色的怪圈子,更多涉及宗教,政治等敏感话题,不妨看作舞曲中的一个惊喜。
最后不如揭下她的短。她确实野心十足,但是目前显得过于激进。前段时间专辑封面的一致声伐说明了其只拥有了挑战大众底线的野心却没有号召大众归属的权威,她一不小心很容易陷入大众不买帐的窘迫。MADONNA有张《LIKE A PRAYER》,BRITNEY有张《BLACKOUT》,就连新生代的RIHANNA都交出过《RATED R》,但她们都是在自身FANSBASE稳定的情况下表露自我的态度。GAGA现在的死忠确实不少,但其中跟风者多少谁又知晓?加之其玩火般触及“宗教”题材却没有获得多少叫好局面的尴尬让人担忧。《BORN THIS WAY》能否横空出世,垫定她的地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我个人还是很欣慰现在有个Lady Gaga,当其他歌手还在竭尽全力讨好听众刷新榜单记录的时候,她对自我事业的规划还是很令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