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醒的四月,偶遇

买这张专辑是在高中的时候,只依稀记得专辑很美,里面的歌词被做成一页一页。很舒服,每张照片,都透着周迅的感觉。
只可惜那时十五六岁的年纪,喜欢的歌一定都是要把爱恨恨清晰的表达出来,还必须得是伤感的。仿佛不纠结就不能体现自己的心情。有些可笑。所以也不适应这样的曲风,这样的意境。其实说白点,就是听不懂。
这个季节忽然拿出来听,然后心突然亮了。听到在“晴朗的四月里,和你一起去海底的时候",激起一种特温暖的感觉。
这张专辑还是由火星电台打造,现在重听后想写乐评,搜索资料时才知道《无邪气》是陈珊妮的作品。当然很多人说更喜欢陈珊妮的版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和之前的专辑相比,这一张的周迅多了一种温暖的力量。乐曲的风格有民谣,有bossa nova,有电子。这些都是我高中的时候并不爱,后来却越来越觉得有滋味的曲风。不能说我老了,但是时间沉淀真的慢慢会改变一个人的喜好。
周迅在人生的沉淀里,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自然而然就可以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不需要迷恋港台的金牌创作,不需要多变的曲风,不需要非要体现内心的成长和领悟,不需要很嘈杂的背景音乐。唱出自己,就刚刚好。
在这一点上,周迅是幸运的,有一个简单却美好的创作团队。在唱歌的时候,可以就只做自己。在主要身份是演员的歌手中,她是最灿烂的。即使小时候是唱戏剧的袁泉,制作人叶谦被她的《霸王别姬》惊艳后,为她打造了几张专辑。但其实我觉得,袁泉唱的也不是完全的她自己。包括最后的几张short stay。当然听久了会觉得也还不错,但还是会有小小的遗憾。
恋爱中的周迅唱的全是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状态带到自己的音乐中。在《秋》里念到:开心,也是开心。还有《大齐》,也许在唱这首歌时,曾经,她会觉得世界就是他们两人。
当然,说死也要在一起,也未必可以在一起,但已经足够美好。
每一首歌,都让我想起夏宇的诗
你不觉得她 她很适合早上吗
你不觉得她很适合 譬如说奔跑
有些感觉无法表达,其实也不太了解周迅,所以评论总会归于苍白。但是我觉得她生命的张力就像专辑封面表达的一样:一跃而起,疯狂,灿烂,但又静谧美好。
全是无邪气的爱。
只可惜那时十五六岁的年纪,喜欢的歌一定都是要把爱恨恨清晰的表达出来,还必须得是伤感的。仿佛不纠结就不能体现自己的心情。有些可笑。所以也不适应这样的曲风,这样的意境。其实说白点,就是听不懂。
这个季节忽然拿出来听,然后心突然亮了。听到在“晴朗的四月里,和你一起去海底的时候",激起一种特温暖的感觉。
这张专辑还是由火星电台打造,现在重听后想写乐评,搜索资料时才知道《无邪气》是陈珊妮的作品。当然很多人说更喜欢陈珊妮的版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和之前的专辑相比,这一张的周迅多了一种温暖的力量。乐曲的风格有民谣,有bossa nova,有电子。这些都是我高中的时候并不爱,后来却越来越觉得有滋味的曲风。不能说我老了,但是时间沉淀真的慢慢会改变一个人的喜好。
周迅在人生的沉淀里,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自然而然就可以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不需要迷恋港台的金牌创作,不需要多变的曲风,不需要非要体现内心的成长和领悟,不需要很嘈杂的背景音乐。唱出自己,就刚刚好。
在这一点上,周迅是幸运的,有一个简单却美好的创作团队。在唱歌的时候,可以就只做自己。在主要身份是演员的歌手中,她是最灿烂的。即使小时候是唱戏剧的袁泉,制作人叶谦被她的《霸王别姬》惊艳后,为她打造了几张专辑。但其实我觉得,袁泉唱的也不是完全的她自己。包括最后的几张short stay。当然听久了会觉得也还不错,但还是会有小小的遗憾。
恋爱中的周迅唱的全是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状态带到自己的音乐中。在《秋》里念到:开心,也是开心。还有《大齐》,也许在唱这首歌时,曾经,她会觉得世界就是他们两人。
当然,说死也要在一起,也未必可以在一起,但已经足够美好。
每一首歌,都让我想起夏宇的诗
你不觉得她 她很适合早上吗
你不觉得她很适合 譬如说奔跑
有些感觉无法表达,其实也不太了解周迅,所以评论总会归于苍白。但是我觉得她生命的张力就像专辑封面表达的一样:一跃而起,疯狂,灿烂,但又静谧美好。
全是无邪气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