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的视线,不为谁表现
其实下定决心写点东西,是源于某位音乐品味很不错的友邻的一句我说。内容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豆瓣上,《是时候》的评论到了泛滥的程度,但说的都是感想,没人真的谈谈音乐本身;其二是,他认为这是一张平常的一般的专辑。
这条我说是临近中午看到的,当时是有一股什么东西冲了一下脑子,然后就一直惦记着,最后决定,写点什么,就算是一家之言,也想各自争鸣一下,这是我的态度。
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写之前以及现在,我把这张专辑按照发型版本的编排顺序从头到尾听了两遍。同时,我浏览了一下豆瓣上的评论,浩浩荡荡625篇,内容上多是抒怀为主,忆往昔的多,就专辑论专辑的少。看完之后我挺感慨的,不管怎样,一个歌者能引起这样大的反响和回应,说明她,以及她的作品在很多人心中都占有着与青春和成长有关的,不清的分量。在这个音乐像速食面一样被人一边挑三拣四一边不屑一顾的时代,成为一代人心灵深处的精神伙伴,我想是艺术价值之外,对一个歌者莫大的褒奖吧。
言归正传,今天只聊音乐,我自己那些又酸又腐的破事一概不提。
先说说基本情况。
专辑一共十一首歌,简单的划分一下,慢板依然是主流(5首),中板和快板相对弱势(合计6首)。曲目的排练上面,基本保证了快慢相间的态势。首波主打《世说新语》,二波《当冬夜渐暖》,三波《空口言》。
刨除感情因素,在已经反复听了一个月之后,整张听下来,个人感觉没有太扎眼的作品,大鸣大放的内容也几乎没有,整体感不错。
对于一个成名多年的歌者来说,好听不是个问题。这个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所谓变化,所谓的惊喜。客观的说一句,其实对于一个个性独特的歌者,保持特色比变化本身更重要,另外从感情上讲,不变,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有利于他们缅怀过去的种种记忆和感觉。
个人认为,这一张专辑的变化,不小。但这种变化,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剧烈的革命,而是因歌者本身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内化出的全新态度。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这样说很假大空高大全,下面我逐步阐述一下我的理由。
先来看班底。十一首作品,五首是沿用了以往合作过的词曲班底,当然包括了一手栽培她的偲菘,伟菘老师。其他部分,全部启用了全新的音乐人,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是有意识的追求变化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这张专辑里燕姿本人只参与了词的创作(而且是合作),并未涉及作曲(但独立制作和选歌收歌的部分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
然后回到整张专辑的概念表达上。燕姿音乐的突出特点,个人以为,是作品中的空间辽阔感。这种辽阔感可以说在每一张专辑里都有贯彻。其本身声线的独特加上制作班底通过词曲选择以及器乐编排的氛围营造乃至MV的辅助是实现这一概念美学的主要原因。回顾一下,从《天黑黑》里钢琴伴奏下单凭声线的迁移和转换;到《我要的幸福》里律动之下的自由宣泄;再到《风筝》里弦乐的渲染和点缀等等,都带给人不同于很多歌手的辽阔感。
这一次,空间辽阔感依然有很好的贯彻。比如在《追》中,看似老旧的编曲,却营造出了内地乐团如麦田守望者或许巍一样的朴素感觉,而这样的主题,自然也是驾轻就熟的;在《时光小偷》里,返璞归真的编曲加上声线的层层推进,最终的高潮爆点十足,可以说既体现了演唱上的扎实功力,也表现了在制作上的独具匠心(燕姿在光禹的节目中曾表示最初老师的编曲比较华丽,我想这个意思应该是爱戴的《光阴走廊》里面大量弦乐的运用。)
除此之外,时间的主题是这次专辑的明线。细数一下之前的几张作品,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是多大的进步。远的不说《完美的一天》就是因过于混乱而被人诟病的。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嘴上说说的小伎俩罢了,但我个人认为,无论从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上,还是实际的贯彻上,都说明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诚意表达。
我们时常指摘一些歌手大唱与年龄严重不符的小情小爱(奶茶的上一张专辑就是典型例子,尽管我觉得这种说法一定程度有失公允)。在直白表达加装嫩的包装的不归路前,作出到十一年,年芳三十有二的孙燕姿,表明了她的态度。
她看似简单,确实简单,但又没那么简单。何解?个性的单纯和直接不代表在艺术上她只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代表她只想永远活在二十五岁,或者呐喊,奔跑的年龄。这也是我以为她为什么选择休息四年的原因。然而这四年她做了些什么?偶尔露面,学学画画,学学瑜珈,插花,不过如此。看起来什么都没做对吧?但恰恰是停下来,才能让她看清楚状况。所以她才在《曲目十一》里唱:“我们不停飞了 停了 累了 困了/忘了什么感觉 才是 活着/什么时候我们 终于醒了/发现一直找不着买不到的原来叫做快乐”。
正因如此,她停下来了,看世界怎么变化,然后理解到时间与存在。这是我个人的臆想,也许整个过程简单的多。但我想把时间这个永恒的主题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顿悟。
所以我们听到《世说新语》,本张专辑的一波主打,明确的宣布,要改变,要自由,要飞翔。新的词曲,新的编曲,新的感觉,MV不能说成功,但绝对会引领新的思路;所以我们听到《当冬夜渐暖》,她自认为本张专辑最重要的一首歌,关于时间的流逝。她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爱过那一段。”个人理解,这是超脱了具体的情境的,抽象的感觉和表达。这样的作品必然是更高级的,原因在于内在的思考与自省。当然,如果是晦涩的表达,必然会受到排斥,反被认为故弄玄虚和反类其犬。但燕姿有能力用非常舒适的方式把这样的东西很具象的展示出来,让大家感觉到亲近,感觉到温暖,感觉到美。我以为,这是个人魅力的体现,当然,这要归功于多年以来,听者对她的信任;《时光小偷》也讲时间,但作为清新小品,我以为空间感的呈现更有其存在的意义,如前所述;《明天的记忆》,很可能让人想起当年的《Stefanie》,都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感性吟唱,但这一次,明显更具深度和共鸣。
说完两大主题,盘点一下剩下的作品,个人对《快疯了》这首歌相对无感,可能正如某些朋友所说,不够爽的感觉,当然,这种比较硬的尝试,还是受到了一些人的肯定。剩下的歌,我认为,新的东西其实不多,或者说,没有那么多花样,但是都是用心制作的精品。
《180度》。这首歌是整张专辑我最喜欢的歌之一,非常自在(如光禹所说),非常舒适,Ukulele顿顿的音色,层层推进的编曲,加上安闲适意的唱腔,一首略带酸楚的小品却唱出了如沐春风的甜蜜,甚是神奇,直叫人感叹,是怎样的男子,能让人如此进退两难,欲罢不能。其实熟悉燕姿的朋友不难发现《Leave》的编曲,《祝你开心》里斑鸠琴的运用,《一样的夏天》的表达,这首歌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所以尽管这首歌带来了很新鲜的感觉,但仍说明燕姿在音乐触觉上的一脉相承。
《愚人的国度》是很早曝光的作品,乍听之下我是没有留意的。但细品会发现,编曲上面更加细腻丰沛,演绎更纯熟。仍然不失为佳作。
《空口言》自不必说,非常可爱,朗朗上口,确实难唱,呵呵。MV非常卡通,就算装嫩,又有谁在意呢。
差点漏了《是时候》,专辑同名标题曲。一般同名的作品的存在都是很诡异的。前两张专辑都是把同名曲作为首推的,都是比较有力的作品。但这一次,不首推也就算了,整首歌,又都是很细腻低回的。但是这首歌,确实最后着实打动了我的。那觉有点类似《不能和你一起》,但是这个歌相对模糊,爱情的部分已经被淡化了。
点评了专辑,我想说说演唱。我确实觉得,燕姿比以前会唱了,懂得拿捏和把握了。专辑里少了很多大开大合的作品,在演绎小品时,声音和情感的把握更能看出火候。所以我们能听到中低音里浅吟低回的诉说,这时燕姿的声线略显沙哑而又不显笨重;所以我们能听到高音清亮穿透的情感宣泄,点到为止,又不会过尤不及。
总的来说,单从音乐的角度,个人认可整部作品,不管是新的东西,还是以往感觉的保持,都说明了燕姿在人生与艺术上的成长。
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出道时什么都不懂,被人剪坏了头发还默不作声,心里犯嘀咕的小女孩了;现在的她,也不是急于解释自己,自比陶笛,高唱“放心离开我,我会儿记得这一刻”的小天后了;现在的她,也不是满脑子胡思乱想,一会“我有一所大房子”,一会儿“honey honey”的古灵精怪了。
现在的她,淡定的面对生活,笃定的面对内心,坚定的唱自己的歌。《是时候》,表明了她的态度,对生活,对唱歌,以及正展开的新恋情。
所以,借由《曲目十一》的歌词,我说,笃定的视线,不为谁表现,她,就做她自己。做自己最美丽。
难道你不为这,不为她又自由了,又起飞了而高兴吗?
她不是什么天后,只是孙燕姿。
Ps:是时候,你也该飞了。
这条我说是临近中午看到的,当时是有一股什么东西冲了一下脑子,然后就一直惦记着,最后决定,写点什么,就算是一家之言,也想各自争鸣一下,这是我的态度。
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写之前以及现在,我把这张专辑按照发型版本的编排顺序从头到尾听了两遍。同时,我浏览了一下豆瓣上的评论,浩浩荡荡625篇,内容上多是抒怀为主,忆往昔的多,就专辑论专辑的少。看完之后我挺感慨的,不管怎样,一个歌者能引起这样大的反响和回应,说明她,以及她的作品在很多人心中都占有着与青春和成长有关的,不清的分量。在这个音乐像速食面一样被人一边挑三拣四一边不屑一顾的时代,成为一代人心灵深处的精神伙伴,我想是艺术价值之外,对一个歌者莫大的褒奖吧。
言归正传,今天只聊音乐,我自己那些又酸又腐的破事一概不提。
先说说基本情况。
专辑一共十一首歌,简单的划分一下,慢板依然是主流(5首),中板和快板相对弱势(合计6首)。曲目的排练上面,基本保证了快慢相间的态势。首波主打《世说新语》,二波《当冬夜渐暖》,三波《空口言》。
刨除感情因素,在已经反复听了一个月之后,整张听下来,个人感觉没有太扎眼的作品,大鸣大放的内容也几乎没有,整体感不错。
对于一个成名多年的歌者来说,好听不是个问题。这个时候,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所谓变化,所谓的惊喜。客观的说一句,其实对于一个个性独特的歌者,保持特色比变化本身更重要,另外从感情上讲,不变,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有利于他们缅怀过去的种种记忆和感觉。
个人认为,这一张专辑的变化,不小。但这种变化,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剧烈的革命,而是因歌者本身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内化出的全新态度。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这样说很假大空高大全,下面我逐步阐述一下我的理由。
先来看班底。十一首作品,五首是沿用了以往合作过的词曲班底,当然包括了一手栽培她的偲菘,伟菘老师。其他部分,全部启用了全新的音乐人,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是有意识的追求变化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这张专辑里燕姿本人只参与了词的创作(而且是合作),并未涉及作曲(但独立制作和选歌收歌的部分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
然后回到整张专辑的概念表达上。燕姿音乐的突出特点,个人以为,是作品中的空间辽阔感。这种辽阔感可以说在每一张专辑里都有贯彻。其本身声线的独特加上制作班底通过词曲选择以及器乐编排的氛围营造乃至MV的辅助是实现这一概念美学的主要原因。回顾一下,从《天黑黑》里钢琴伴奏下单凭声线的迁移和转换;到《我要的幸福》里律动之下的自由宣泄;再到《风筝》里弦乐的渲染和点缀等等,都带给人不同于很多歌手的辽阔感。
这一次,空间辽阔感依然有很好的贯彻。比如在《追》中,看似老旧的编曲,却营造出了内地乐团如麦田守望者或许巍一样的朴素感觉,而这样的主题,自然也是驾轻就熟的;在《时光小偷》里,返璞归真的编曲加上声线的层层推进,最终的高潮爆点十足,可以说既体现了演唱上的扎实功力,也表现了在制作上的独具匠心(燕姿在光禹的节目中曾表示最初老师的编曲比较华丽,我想这个意思应该是爱戴的《光阴走廊》里面大量弦乐的运用。)
除此之外,时间的主题是这次专辑的明线。细数一下之前的几张作品,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是多大的进步。远的不说《完美的一天》就是因过于混乱而被人诟病的。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嘴上说说的小伎俩罢了,但我个人认为,无论从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上,还是实际的贯彻上,都说明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诚意表达。
我们时常指摘一些歌手大唱与年龄严重不符的小情小爱(奶茶的上一张专辑就是典型例子,尽管我觉得这种说法一定程度有失公允)。在直白表达加装嫩的包装的不归路前,作出到十一年,年芳三十有二的孙燕姿,表明了她的态度。
她看似简单,确实简单,但又没那么简单。何解?个性的单纯和直接不代表在艺术上她只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代表她只想永远活在二十五岁,或者呐喊,奔跑的年龄。这也是我以为她为什么选择休息四年的原因。然而这四年她做了些什么?偶尔露面,学学画画,学学瑜珈,插花,不过如此。看起来什么都没做对吧?但恰恰是停下来,才能让她看清楚状况。所以她才在《曲目十一》里唱:“我们不停飞了 停了 累了 困了/忘了什么感觉 才是 活着/什么时候我们 终于醒了/发现一直找不着买不到的原来叫做快乐”。
正因如此,她停下来了,看世界怎么变化,然后理解到时间与存在。这是我个人的臆想,也许整个过程简单的多。但我想把时间这个永恒的主题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顿悟。
所以我们听到《世说新语》,本张专辑的一波主打,明确的宣布,要改变,要自由,要飞翔。新的词曲,新的编曲,新的感觉,MV不能说成功,但绝对会引领新的思路;所以我们听到《当冬夜渐暖》,她自认为本张专辑最重要的一首歌,关于时间的流逝。她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爱过那一段。”个人理解,这是超脱了具体的情境的,抽象的感觉和表达。这样的作品必然是更高级的,原因在于内在的思考与自省。当然,如果是晦涩的表达,必然会受到排斥,反被认为故弄玄虚和反类其犬。但燕姿有能力用非常舒适的方式把这样的东西很具象的展示出来,让大家感觉到亲近,感觉到温暖,感觉到美。我以为,这是个人魅力的体现,当然,这要归功于多年以来,听者对她的信任;《时光小偷》也讲时间,但作为清新小品,我以为空间感的呈现更有其存在的意义,如前所述;《明天的记忆》,很可能让人想起当年的《Stefanie》,都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感性吟唱,但这一次,明显更具深度和共鸣。
说完两大主题,盘点一下剩下的作品,个人对《快疯了》这首歌相对无感,可能正如某些朋友所说,不够爽的感觉,当然,这种比较硬的尝试,还是受到了一些人的肯定。剩下的歌,我认为,新的东西其实不多,或者说,没有那么多花样,但是都是用心制作的精品。
《180度》。这首歌是整张专辑我最喜欢的歌之一,非常自在(如光禹所说),非常舒适,Ukulele顿顿的音色,层层推进的编曲,加上安闲适意的唱腔,一首略带酸楚的小品却唱出了如沐春风的甜蜜,甚是神奇,直叫人感叹,是怎样的男子,能让人如此进退两难,欲罢不能。其实熟悉燕姿的朋友不难发现《Leave》的编曲,《祝你开心》里斑鸠琴的运用,《一样的夏天》的表达,这首歌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所以尽管这首歌带来了很新鲜的感觉,但仍说明燕姿在音乐触觉上的一脉相承。
《愚人的国度》是很早曝光的作品,乍听之下我是没有留意的。但细品会发现,编曲上面更加细腻丰沛,演绎更纯熟。仍然不失为佳作。
《空口言》自不必说,非常可爱,朗朗上口,确实难唱,呵呵。MV非常卡通,就算装嫩,又有谁在意呢。
差点漏了《是时候》,专辑同名标题曲。一般同名的作品的存在都是很诡异的。前两张专辑都是把同名曲作为首推的,都是比较有力的作品。但这一次,不首推也就算了,整首歌,又都是很细腻低回的。但是这首歌,确实最后着实打动了我的。那觉有点类似《不能和你一起》,但是这个歌相对模糊,爱情的部分已经被淡化了。
点评了专辑,我想说说演唱。我确实觉得,燕姿比以前会唱了,懂得拿捏和把握了。专辑里少了很多大开大合的作品,在演绎小品时,声音和情感的把握更能看出火候。所以我们能听到中低音里浅吟低回的诉说,这时燕姿的声线略显沙哑而又不显笨重;所以我们能听到高音清亮穿透的情感宣泄,点到为止,又不会过尤不及。
总的来说,单从音乐的角度,个人认可整部作品,不管是新的东西,还是以往感觉的保持,都说明了燕姿在人生与艺术上的成长。
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出道时什么都不懂,被人剪坏了头发还默不作声,心里犯嘀咕的小女孩了;现在的她,也不是急于解释自己,自比陶笛,高唱“放心离开我,我会儿记得这一刻”的小天后了;现在的她,也不是满脑子胡思乱想,一会“我有一所大房子”,一会儿“honey honey”的古灵精怪了。
现在的她,淡定的面对生活,笃定的面对内心,坚定的唱自己的歌。《是时候》,表明了她的态度,对生活,对唱歌,以及正展开的新恋情。
所以,借由《曲目十一》的歌词,我说,笃定的视线,不为谁表现,她,就做她自己。做自己最美丽。
难道你不为这,不为她又自由了,又起飞了而高兴吗?
她不是什么天后,只是孙燕姿。
Ps:是时候,你也该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