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点都不想强迫我自己来满意,因为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前言:死忠饭/感性饭/偶像完美饭勿入。你们反正是支持的,也不需要看乐评推荐;如果是想要求共鸣,我觉得这篇文章能给的共鸣应该不多。谢谢你们。
我还记得大头第一次听完the Strokes之后跟我说,我觉得他们不错,为什么口音那么米式。然后我想哈哈又一个人进套了,于是坦然在扣扣上打出“他们的确是米国团”这句话。果不其然的反应就是屏幕那边的人在Google之前如何都不相信,Google之后陷入长长地喟叹之中。
The Strokes出Is this it的时候还是0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Franz Ferdinand还在苏格兰吹风,Razorlight还是屁都不懂的小毛孩,Kaiser chiefs这个团的名字还叫Parva,Arctic Monkeys,Kooks这些后来呼风唤雨的名字都还未曾出现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英国是极其欠缺欢乐团的。然后Strokes出现了,用一首last night席卷了电台和Indie Night DJ的Playlist,用一张Is this it卷走了Brit Award和NME Award等等等等。
然后一年之后,他们就推出了Room on Fire.很多毒舌的评论人都幸灾乐祸地说到现在的小乐团就是沉不住气,这么快出专辑的结果一定是第二张综合症。结果他们挨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们是那时最有才,最值得称道的乐团。直到现在他们那两张专辑依然是电台的常客,也是我播放器的常客。他们是未来,是英雄,是乐坛独一无二的弄潮儿。
然后这个令人怀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承认First Impression of Earth成功的拉低了我对Angles的期待。我根本就没有期待Angles重回Is this it或者是Room on fire的水平,我只是在默默地期待,Angles能比FIOE要好,然后再给我一首不逊于Reptilia的主打,我就心满意足了。结果呢,我连这个期望都没有实现。
不要跟我说什么他们变得更加成熟,开始做更加沉稳的音乐,因为这完全就是屁话。且不说如果我想听成熟沉稳的音乐英国一堆能把这种音乐做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乐团我何必要听the Strokes,Angles真的能算得上是一张成熟沉稳的专辑么?将近五年就憋出来了这么一个货色?当年Razorlight出Slipway Fires时被骂得狗血淋头,我看真是憋屈了他们了。SF真的是还能算得上听上去不错的专辑,只要你把Razorlight的名字捂住就行。但是我们从Razorlight那里期待的不是这样的专辑。同理适用于Strokes.
有人就会指责我说,粉丝要跟乐团一起成长。那好我就跟乐团一起成长,用纯客观审美的眼光来看待Angles. Angles真的是中规中矩毫不出彩。其实其中有几首歌一开始的时候还颇令我惊喜了一下,觉着,咦,这段Solo真是有感觉。但可惜Julian Casablancas真的是江郎才尽无法坚持到最后了吧,往往一个好开头跟随的就是一堆狗尾续貂般的陈词滥调。
应该说这张专辑每首歌都有漂亮的部分,但都是几句话而已。比如Games我听第一分钟的时候还在奇怪说为什么不拿它当首发,当时还自我安慰说Strokes的第二单曲从来才是最好的,结果感觉越来越俗气越来越不对劲之后完全就是连酒吧驻唱小乐团都刷的出来的旋律。Chris Martin当时说他就是躺在床上想到了“I used to rule the world”这句话就顺顺顺出来了一首Viva la Vida,可惜Casablancas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这张专辑里的大多数歌就是为了一句有才的话拓展而开,结果,壮烈的失败了。
最后,不要跟我说什么这张专辑越听越好。的确这张专辑越听越好,可能第一遍感觉不及格,但我听了多遍它还是只能打个最多6.5的中中上水平,这已经是到顶了,有这个时间你何必浪费在它身上?还不如去听点真正的7分以上的好专辑,或是去听听那些刚出道小乐队的专辑,说不定能抢在第一时间发现一颗新星。
总结陈词。Angles是一张有闪光但不明显,大部分纯属凑时间凑长度的业界公认废话旋律。如果你想了解Strokes,建议你绕开这张专辑去听Is this it和Room on fire.如果你是Strokes的理智粉担忧这张专辑水准不行,那么恭喜你猜对了不要听,如果一定要听且不愿意太失望的话请至少听四遍。如果你从没听过Strokes,而且对他们没兴趣纯属需要一张专辑打发时光,那我建议你去听别的。如果你手上只有这张用来打发时光而在犹豫要不要听的时候,我只能说,他们不讨厌,多听几遍说不定对你来说还有惊喜。
作为一个Strokes粉,我给两星半。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多给到三星半。综合给分三星。
就是这样吧。
我还记得大头第一次听完the Strokes之后跟我说,我觉得他们不错,为什么口音那么米式。然后我想哈哈又一个人进套了,于是坦然在扣扣上打出“他们的确是米国团”这句话。果不其然的反应就是屏幕那边的人在Google之前如何都不相信,Google之后陷入长长地喟叹之中。
The Strokes出Is this it的时候还是0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Franz Ferdinand还在苏格兰吹风,Razorlight还是屁都不懂的小毛孩,Kaiser chiefs这个团的名字还叫Parva,Arctic Monkeys,Kooks这些后来呼风唤雨的名字都还未曾出现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英国是极其欠缺欢乐团的。然后Strokes出现了,用一首last night席卷了电台和Indie Night DJ的Playlist,用一张Is this it卷走了Brit Award和NME Award等等等等。
然后一年之后,他们就推出了Room on Fire.很多毒舌的评论人都幸灾乐祸地说到现在的小乐团就是沉不住气,这么快出专辑的结果一定是第二张综合症。结果他们挨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们是那时最有才,最值得称道的乐团。直到现在他们那两张专辑依然是电台的常客,也是我播放器的常客。他们是未来,是英雄,是乐坛独一无二的弄潮儿。
然后这个令人怀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承认First Impression of Earth成功的拉低了我对Angles的期待。我根本就没有期待Angles重回Is this it或者是Room on fire的水平,我只是在默默地期待,Angles能比FIOE要好,然后再给我一首不逊于Reptilia的主打,我就心满意足了。结果呢,我连这个期望都没有实现。
不要跟我说什么他们变得更加成熟,开始做更加沉稳的音乐,因为这完全就是屁话。且不说如果我想听成熟沉稳的音乐英国一堆能把这种音乐做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乐团我何必要听the Strokes,Angles真的能算得上是一张成熟沉稳的专辑么?将近五年就憋出来了这么一个货色?当年Razorlight出Slipway Fires时被骂得狗血淋头,我看真是憋屈了他们了。SF真的是还能算得上听上去不错的专辑,只要你把Razorlight的名字捂住就行。但是我们从Razorlight那里期待的不是这样的专辑。同理适用于Strokes.
有人就会指责我说,粉丝要跟乐团一起成长。那好我就跟乐团一起成长,用纯客观审美的眼光来看待Angles. Angles真的是中规中矩毫不出彩。其实其中有几首歌一开始的时候还颇令我惊喜了一下,觉着,咦,这段Solo真是有感觉。但可惜Julian Casablancas真的是江郎才尽无法坚持到最后了吧,往往一个好开头跟随的就是一堆狗尾续貂般的陈词滥调。
应该说这张专辑每首歌都有漂亮的部分,但都是几句话而已。比如Games我听第一分钟的时候还在奇怪说为什么不拿它当首发,当时还自我安慰说Strokes的第二单曲从来才是最好的,结果感觉越来越俗气越来越不对劲之后完全就是连酒吧驻唱小乐团都刷的出来的旋律。Chris Martin当时说他就是躺在床上想到了“I used to rule the world”这句话就顺顺顺出来了一首Viva la Vida,可惜Casablancas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这张专辑里的大多数歌就是为了一句有才的话拓展而开,结果,壮烈的失败了。
最后,不要跟我说什么这张专辑越听越好。的确这张专辑越听越好,可能第一遍感觉不及格,但我听了多遍它还是只能打个最多6.5的中中上水平,这已经是到顶了,有这个时间你何必浪费在它身上?还不如去听点真正的7分以上的好专辑,或是去听听那些刚出道小乐队的专辑,说不定能抢在第一时间发现一颗新星。
总结陈词。Angles是一张有闪光但不明显,大部分纯属凑时间凑长度的业界公认废话旋律。如果你想了解Strokes,建议你绕开这张专辑去听Is this it和Room on fire.如果你是Strokes的理智粉担忧这张专辑水准不行,那么恭喜你猜对了不要听,如果一定要听且不愿意太失望的话请至少听四遍。如果你从没听过Strokes,而且对他们没兴趣纯属需要一张专辑打发时光,那我建议你去听别的。如果你手上只有这张用来打发时光而在犹豫要不要听的时候,我只能说,他们不讨厌,多听几遍说不定对你来说还有惊喜。
作为一个Strokes粉,我给两星半。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多给到三星半。综合给分三星。
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