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所怀念的
高三的某天,馒头突然晃着这盘磁盘问是不是我的,“不是”“曰哦,我也不晓得我这里哪门多出这门一盘”“那给我,现在就是找不到听的”。
晚自习下课已经快十点半了,回到外面租的房子,糊弄两口夜宵,还是象征性地坐到书桌前开会夜车。在这个叫三里村的地方,农民们不仅不用种地,每月还有固定工资拿,将自家修的房子租给前面高中的学生更是保证他们小康生活的关键。待坐定后侧头向窗外望去,排列及其繁密的各栋楼房大半窗前都透着昏黄或惨白的灯光,冰凉的混凝土阻不断他们关于某处远方炽热的愿景。只是那个时候我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也不可能想到我会来现在这个学校,就像我现在根本不知道明年毕业后又将去哪里落脚。那个时候,我只会戴上耳机,然后翻着厚实的理化生资料,准备迎接一天的结束。
在04年的十一后,我根本没料到一直到高考完就再没回过家,因此家里荒废了一大堆磁带和CD之类的。在从同学那里补仓不能时,我就只能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
于是,这盘《One Love》和BoA的《My Name》成了那段时期听得最多的专辑。除了a li ya se yo和sa lang he yo,我完全不懂韩文,但到后来我几乎可以跟唱《My Name》里大半歌曲,当然,还是不知道她在唱什么。整个中学,我极其迷恋各种男子组合,从BSB到HOT再到LP,似乎只要是几个男生凑在一起,就具备了让我多少听一下的先决条件。极富节奏感的BLUE自然也是不可能放过的,但似乎一直没有认真地听完他们任何一张专辑。
在把磁带放妥后,老旧的复读机被我塞进了抽屉,只留一股耳机线在胸前,然后一直到12点打烊睡觉前就任它顺序流转。不知道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后,即使精力始终用在面前的书本上,旋律还是一点点地渗进了思维的深处,甚至是那些公式定理所不能到达的地方。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是首有些奇妙的歌,不管听多少遍,总会让人有些小忧伤,无论手头的笔尖已经算到哪里,某段旋律都会像触动了某处开关似地让人自然而然地停下来,任凭思绪散落一地,如同松开掌心的羽物任它随风飘零,看着看着就涌上些感伤,却又根本不知道在感伤些什么。
专辑里还有两首很有节奏的《Flexin'》和《Privacy》,个人很是喜欢,即便貌似不怎么红火,但直到现在听来还是如此入耳。尤其是《Flexin'》,单是结尾那句“That's right”便不知道让我跟唱了多少遍。
已经很多年了没有再完整听一遍这张专辑,同样也很多年没有再去刻意回忆那时的事。说来那盘磁带的下落我已经不再记得,可能毕业前已经还给馒头,也可能正躺在家里某处我没注意的角落。那个复读机在我进大学时还一起带来了CQ,只是在我手中的已经从纽曼换成了ipod,而它几乎没再重复过那些日子。诚然,我从前所喜欢的那些歌还是那些歌,无论换作什么媒介。只是MP3随身听的出现,让我们没法在听歌的同时随手翻看歌词的小册子,即便各式MP3都会带有歌词同步显示的功能,却还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我曾钟爱的那些组合在一个个解散,虽然也有过像A1和Take That一样的重组,但事实证明还能持续多久?当年青春洋溢的男孩组合而今已是集抬头纹、鱼尾纹等各种纹于一身的中年组合,我也即将毕业走人,然后开始未知的生活,肩负未知的压力,只是当某天无意翻出那时的唱片封面,断断续续地跟唱曾经熟悉的旋律时,会不会有老男孩的感觉呢?
晚自习下课已经快十点半了,回到外面租的房子,糊弄两口夜宵,还是象征性地坐到书桌前开会夜车。在这个叫三里村的地方,农民们不仅不用种地,每月还有固定工资拿,将自家修的房子租给前面高中的学生更是保证他们小康生活的关键。待坐定后侧头向窗外望去,排列及其繁密的各栋楼房大半窗前都透着昏黄或惨白的灯光,冰凉的混凝土阻不断他们关于某处远方炽热的愿景。只是那个时候我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也不可能想到我会来现在这个学校,就像我现在根本不知道明年毕业后又将去哪里落脚。那个时候,我只会戴上耳机,然后翻着厚实的理化生资料,准备迎接一天的结束。
在04年的十一后,我根本没料到一直到高考完就再没回过家,因此家里荒废了一大堆磁带和CD之类的。在从同学那里补仓不能时,我就只能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
于是,这盘《One Love》和BoA的《My Name》成了那段时期听得最多的专辑。除了a li ya se yo和sa lang he yo,我完全不懂韩文,但到后来我几乎可以跟唱《My Name》里大半歌曲,当然,还是不知道她在唱什么。整个中学,我极其迷恋各种男子组合,从BSB到HOT再到LP,似乎只要是几个男生凑在一起,就具备了让我多少听一下的先决条件。极富节奏感的BLUE自然也是不可能放过的,但似乎一直没有认真地听完他们任何一张专辑。
在把磁带放妥后,老旧的复读机被我塞进了抽屉,只留一股耳机线在胸前,然后一直到12点打烊睡觉前就任它顺序流转。不知道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后,即使精力始终用在面前的书本上,旋律还是一点点地渗进了思维的深处,甚至是那些公式定理所不能到达的地方。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是首有些奇妙的歌,不管听多少遍,总会让人有些小忧伤,无论手头的笔尖已经算到哪里,某段旋律都会像触动了某处开关似地让人自然而然地停下来,任凭思绪散落一地,如同松开掌心的羽物任它随风飘零,看着看着就涌上些感伤,却又根本不知道在感伤些什么。
专辑里还有两首很有节奏的《Flexin'》和《Privacy》,个人很是喜欢,即便貌似不怎么红火,但直到现在听来还是如此入耳。尤其是《Flexin'》,单是结尾那句“That's right”便不知道让我跟唱了多少遍。
已经很多年了没有再完整听一遍这张专辑,同样也很多年没有再去刻意回忆那时的事。说来那盘磁带的下落我已经不再记得,可能毕业前已经还给馒头,也可能正躺在家里某处我没注意的角落。那个复读机在我进大学时还一起带来了CQ,只是在我手中的已经从纽曼换成了ipod,而它几乎没再重复过那些日子。诚然,我从前所喜欢的那些歌还是那些歌,无论换作什么媒介。只是MP3随身听的出现,让我们没法在听歌的同时随手翻看歌词的小册子,即便各式MP3都会带有歌词同步显示的功能,却还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我曾钟爱的那些组合在一个个解散,虽然也有过像A1和Take That一样的重组,但事实证明还能持续多久?当年青春洋溢的男孩组合而今已是集抬头纹、鱼尾纹等各种纹于一身的中年组合,我也即将毕业走人,然后开始未知的生活,肩负未知的压力,只是当某天无意翻出那时的唱片封面,断断续续地跟唱曾经熟悉的旋律时,会不会有老男孩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