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招胜有招

两年来褒贬不一的“电声潮流”何去何从?
布兰妮的专辑给出了答案:向“虚无”进发。
纵观这几年“电音”的发展,
其实是一个从有曲风到没有曲风的演变
Blackout,Circus和The Fame都是流行摇滚/流行舞曲核心的音乐
但到Kesha的W R W W R就已经非常难以归类了,
Femme Fatale则又走到了Kesha前面:
这张浑然一体的专辑构建了一个外太空感觉的,电声为背景的神秘空间,制作是惊为天人的好。
在聆听的过程中你很难察觉到确切的流派,只是高度抽象的片段稍纵即逝
第一首Till the world ends就“虚无”到极点了
从beat来看,主歌是rnb,之后又切到电子舞曲
这种看似不妥的组合却又完全不引起人注意。
Hold It Against Me在电子舞曲背景下是teen pop的质感
中间一段dubstep“撕打”,初听觉得对歌曲的割裂感比较重
习惯了会觉得是画龙点睛之笔。
这张专辑的美学就是要超脱出一般曲风/结构的束缚,
达到一种各音乐成分(在宇宙空间里)“float together”的效果。
---也正因为音乐太超前,连MV也不知道该怎么拍了。
Inside Out用dubstep配合蓝调节拍组成了一种像
弹弓一样富有弹力的“拉扯感”
How I Roll是专辑里最“怪”的一首歌,
这回连电子groove都不要了,
转而用加快版的motown hand clap和泡泡节奏打底
上层是各种诡异的vocal和电声,非常繁杂但一点也不觉得凌乱。
Seal It With a Kiss和Gasoline两首歌
把雷鬼元素提炼到最简洁,却又能有力的支撑起歌曲。
Drop Dead,Trouble For Me是新电音(也就是我上面说的凯莎)的佳作
有很明显且 好听的hook,频繁的变奏,散碎但抓人的旋律。
Big Fat Bass当然还是will I am那一套
我觉得“bass”这个词唱的特别好听。
最后,笑,这张专辑(另一个)了不起的地方
在于,制作不那么强势的几首歌偏偏是旋律最好听好记的。
Criminal是布兰妮最棒的收尾,
I Wanna Go适合打单曲,Trip to your heart是凯莉米洛式的仙气舞曲。
所谓“无招胜有招”,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曲风”这种东西,是前人做出来,后人总结规定的
如果后人永远摸索着它们来做音乐就会胶柱鼓瑟。
布兰妮以前的【专辑】总不能达到一流境界,
就是因为它们太受限于曲风了,
思维定势里总是一张流行专辑必须有快歌,慢歌,
结果每次都有一两首扫人兴的歌曲。
femme fatale她终于抛开了这种让pop专辑陷入乐评绝境的模式。
同时,曲风接近虚无也可以说是曲风接近无限复杂
没有布兰妮那样恐怖的班底,这样的手笔是难以想象的。
CA姑娘说,我也要做“没有曲风”的音乐,可能吗?
不过布兰妮专辑概念性不强的硬伤在femme fatale依然存在。
Blackout是她概念性最好的专辑,
布迷对Blackout感情特别深,在音乐好听之外
还在于这张专辑概念提炼得特别切中要害,
把音乐内容的黑暗,小邪恶+她人生状态的阴暗,负面都表达出来了。
而“femme fatale”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
专辑里也没有直接指向这个词的歌曲,
歌词内容还是circus以来的“性感”“诱惑”“罪恶感”之类为主
结果就是这张专辑在音乐从头好到尾的情况下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反复聆听的时候不能给人更多音乐之外的审美体验。
---不过艺术家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
Femme Fatale能做到音乐上的突破已经很好。来日方长。
此外我还认为 布兰妮现在依然不太愿意在音乐里分享个人感受,
之前某贴里提到外国网友说
“为什么他们不能把她眼里的sadness ps掉”
布兰妮的音乐和她那些大卷发,性感pose的照片一样,
在“轻浮”之下是藏了一些sadness的。
借用别人说的,Femme Fatale其实是一张很悲伤的专辑
开场的Till the world ends就很sad:
冰冷的音效,漫无边际的空间感,戴了电声面具的声音。
结尾曲Criminal就更是这样了,
吉普赛民歌元素带来一种苍凉史诗之感,
似有指代的歌词让人无限遐想。
不知道布兰妮什么时候能再次向听众敞开心扉
PS:
麦当娜听了Femme Fatale要嫉妒死了
说不定明年就找人做一张类似的。
笑。
布兰妮的专辑给出了答案:向“虚无”进发。
纵观这几年“电音”的发展,
其实是一个从有曲风到没有曲风的演变
Blackout,Circus和The Fame都是流行摇滚/流行舞曲核心的音乐
但到Kesha的W R W W R就已经非常难以归类了,
Femme Fatale则又走到了Kesha前面:
这张浑然一体的专辑构建了一个外太空感觉的,电声为背景的神秘空间,制作是惊为天人的好。
在聆听的过程中你很难察觉到确切的流派,只是高度抽象的片段稍纵即逝
第一首Till the world ends就“虚无”到极点了
从beat来看,主歌是rnb,之后又切到电子舞曲
这种看似不妥的组合却又完全不引起人注意。
Hold It Against Me在电子舞曲背景下是teen pop的质感
中间一段dubstep“撕打”,初听觉得对歌曲的割裂感比较重
习惯了会觉得是画龙点睛之笔。
这张专辑的美学就是要超脱出一般曲风/结构的束缚,
达到一种各音乐成分(在宇宙空间里)“float together”的效果。
---也正因为音乐太超前,连MV也不知道该怎么拍了。
Inside Out用dubstep配合蓝调节拍组成了一种像
弹弓一样富有弹力的“拉扯感”
How I Roll是专辑里最“怪”的一首歌,
这回连电子groove都不要了,
转而用加快版的motown hand clap和泡泡节奏打底
上层是各种诡异的vocal和电声,非常繁杂但一点也不觉得凌乱。
Seal It With a Kiss和Gasoline两首歌
把雷鬼元素提炼到最简洁,却又能有力的支撑起歌曲。
Drop Dead,Trouble For Me是新电音(也就是我上面说的凯莎)的佳作
有很明显且 好听的hook,频繁的变奏,散碎但抓人的旋律。
Big Fat Bass当然还是will I am那一套
我觉得“bass”这个词唱的特别好听。
最后,笑,这张专辑(另一个)了不起的地方
在于,制作不那么强势的几首歌偏偏是旋律最好听好记的。
Criminal是布兰妮最棒的收尾,
I Wanna Go适合打单曲,Trip to your heart是凯莉米洛式的仙气舞曲。
所谓“无招胜有招”,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曲风”这种东西,是前人做出来,后人总结规定的
如果后人永远摸索着它们来做音乐就会胶柱鼓瑟。
布兰妮以前的【专辑】总不能达到一流境界,
就是因为它们太受限于曲风了,
思维定势里总是一张流行专辑必须有快歌,慢歌,
结果每次都有一两首扫人兴的歌曲。
femme fatale她终于抛开了这种让pop专辑陷入乐评绝境的模式。
同时,曲风接近虚无也可以说是曲风接近无限复杂
没有布兰妮那样恐怖的班底,这样的手笔是难以想象的。
CA姑娘说,我也要做“没有曲风”的音乐,可能吗?
不过布兰妮专辑概念性不强的硬伤在femme fatale依然存在。
Blackout是她概念性最好的专辑,
布迷对Blackout感情特别深,在音乐好听之外
还在于这张专辑概念提炼得特别切中要害,
把音乐内容的黑暗,小邪恶+她人生状态的阴暗,负面都表达出来了。
而“femme fatale”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
专辑里也没有直接指向这个词的歌曲,
歌词内容还是circus以来的“性感”“诱惑”“罪恶感”之类为主
结果就是这张专辑在音乐从头好到尾的情况下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反复聆听的时候不能给人更多音乐之外的审美体验。
---不过艺术家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
Femme Fatale能做到音乐上的突破已经很好。来日方长。
此外我还认为 布兰妮现在依然不太愿意在音乐里分享个人感受,
之前某贴里提到外国网友说
“为什么他们不能把她眼里的sadness ps掉”
布兰妮的音乐和她那些大卷发,性感pose的照片一样,
在“轻浮”之下是藏了一些sadness的。
借用别人说的,Femme Fatale其实是一张很悲伤的专辑
开场的Till the world ends就很sad:
冰冷的音效,漫无边际的空间感,戴了电声面具的声音。
结尾曲Criminal就更是这样了,
吉普赛民歌元素带来一种苍凉史诗之感,
似有指代的歌词让人无限遐想。
不知道布兰妮什么时候能再次向听众敞开心扉
PS:
麦当娜听了Femme Fatale要嫉妒死了
说不定明年就找人做一张类似的。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