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私人化
第一次自己掏钱买下的就是这张碟…的盗版。就是那种木盒包装,写着什么车载专用碟啥的。两碟装,一张是<Songs About Girls>,还有一张其实是BEP的<Monkey Businise>。所以到如今我还是偏爱听主流歌曲,它的启蒙作用不可忽视。
我敢说没有多少人像我这样,能把这张碟翻来覆去的听了三年。其实至今我都不能很详细的说明歌词内容,即使以前抄过<She's A Star>和<Ain't It Pretty>的。但我能一直跟唱他的发音,非常顺溜。喜欢过这张碟里的几乎每一首歌,也许除了<S.O.S>…
那时是初中,我们是寄宿学校,管理异常严格,幸好还有个插座,我就从家里带了面包机,除了听碟也听广播,它陪了我们宿舍三年,如今坏了也不知丢在哪个地方。
第一遍听记得是在中午,那时宿舍里是左右两道五层台阶的小楼梯,上去后两边各一张床共四张,床下就是课桌,还是很方便的。面包机就放在最高的那层台阶,跟对床的舍友一起,那时还是早春的时候,阳光淡淡的溢进来,空气清爽得像冰镇饮料。
开始就很喜欢的有<Over>(因为鼓点),<Heartbreaker>(因为架构)和<She's A Star>(因为旋律)。
从初二起我喜欢上一个女生,非常可爱的那种,大大的额头,大大的眼睛,娇小但算不上萝莉吧。就递纸条送礼物,慢慢追啊追,结果以她心里“有喜欢的人了”告终。就是从那时起每天都听这张碟,把所有心里装不下的情绪往里倒。也曾经把这些歌推荐出去,反响还算不错。
如今提炼一下,这张碟里真正优秀的部分有点零碎,但还是很多的。<Over>作开场大致把全碟的基调定了下来:用很Funky的手法来表现Love,Sex and Heartbreak。
<Get Your Money>里的韵就押得很漂亮,电音很酥麻,过渡段的男性和声很轻很缥缈,听着会不自觉得抽离。
<Ain't It Pretty>里一遍遍的“It's lovely.Oh,it's lovely.”
<Heartbreaker>结尾很长的一段吉他SOLO。
<Make It Funky>里很可爱的嗓音。
还有<She's A Star>,这真的是整张碟最完美的歌曲,无论旋律,歌词,情感还是编曲。无比仰慕却又无法得到,只能当作远方的星星捧在手心。
终于想通这张碟没什么好评的原因了。一个是Will.I.Am领衔的BEP,太火了。他突然拿出这么私人化的专辑,即使最欢快的作品热力也没有组合的一半,这就削去了大半的受众人群,还有一个,就是这张碟的氛围,也许编曲手法或音色的选用很超前,但总体上是复古的,总有种很厚重的灰尘感,就像专辑的封面,不苟言笑,忧郁的深蓝,与那个热力四射的团体相差太远,听一直欢快的Will.I.Am唱那些心碎的爱,有挺明显的违和感,自然无人适应得了。
不过公道得说,这张碟绝对是用心之作,质量上乘。抛开所有对BEP的印象,重新聆听,你也会这么认为。
我敢说没有多少人像我这样,能把这张碟翻来覆去的听了三年。其实至今我都不能很详细的说明歌词内容,即使以前抄过<She's A Star>和<Ain't It Pretty>的。但我能一直跟唱他的发音,非常顺溜。喜欢过这张碟里的几乎每一首歌,也许除了<S.O.S>…
那时是初中,我们是寄宿学校,管理异常严格,幸好还有个插座,我就从家里带了面包机,除了听碟也听广播,它陪了我们宿舍三年,如今坏了也不知丢在哪个地方。
第一遍听记得是在中午,那时宿舍里是左右两道五层台阶的小楼梯,上去后两边各一张床共四张,床下就是课桌,还是很方便的。面包机就放在最高的那层台阶,跟对床的舍友一起,那时还是早春的时候,阳光淡淡的溢进来,空气清爽得像冰镇饮料。
开始就很喜欢的有<Over>(因为鼓点),<Heartbreaker>(因为架构)和<She's A Star>(因为旋律)。
从初二起我喜欢上一个女生,非常可爱的那种,大大的额头,大大的眼睛,娇小但算不上萝莉吧。就递纸条送礼物,慢慢追啊追,结果以她心里“有喜欢的人了”告终。就是从那时起每天都听这张碟,把所有心里装不下的情绪往里倒。也曾经把这些歌推荐出去,反响还算不错。
如今提炼一下,这张碟里真正优秀的部分有点零碎,但还是很多的。<Over>作开场大致把全碟的基调定了下来:用很Funky的手法来表现Love,Sex and Heartbreak。
<Get Your Money>里的韵就押得很漂亮,电音很酥麻,过渡段的男性和声很轻很缥缈,听着会不自觉得抽离。
<Ain't It Pretty>里一遍遍的“It's lovely.Oh,it's lovely.”
<Heartbreaker>结尾很长的一段吉他SOLO。
<Make It Funky>里很可爱的嗓音。
还有<She's A Star>,这真的是整张碟最完美的歌曲,无论旋律,歌词,情感还是编曲。无比仰慕却又无法得到,只能当作远方的星星捧在手心。
终于想通这张碟没什么好评的原因了。一个是Will.I.Am领衔的BEP,太火了。他突然拿出这么私人化的专辑,即使最欢快的作品热力也没有组合的一半,这就削去了大半的受众人群,还有一个,就是这张碟的氛围,也许编曲手法或音色的选用很超前,但总体上是复古的,总有种很厚重的灰尘感,就像专辑的封面,不苟言笑,忧郁的深蓝,与那个热力四射的团体相差太远,听一直欢快的Will.I.Am唱那些心碎的爱,有挺明显的违和感,自然无人适应得了。
不过公道得说,这张碟绝对是用心之作,质量上乘。抛开所有对BEP的印象,重新聆听,你也会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