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TRACY的音乐太寂寥

前几天跟几个朋友聊到了我心目中的音乐女神黄莺莺(跟我聊音乐很难不提到黄莺莺),个人提出了一个观点:听了这么多年的情歌,如果音乐性不够强烈.....不够有前瞻性,歌唱生涯是无法继续往前经营下去。也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黄莺莺之所以能够从1974年刘家昌的云河时期一路挺进至今,靠的也是这一股信念才得以一路"进化"(说得好像神奇宝贝一样)。
音乐性格强不强烈,一整张专辑在音乐风格上有没有旺盛的企图心,成了我是否喜欢这张专辑的先决关键。于是以往喜爱"赌徒"...."日安.我的爱"的那个情歌黄莺莺的我,现在更对"来自心海的消息"....."宁愿相信"...."春光"和"我们啊!我们"那个音乐实验风格强烈的黄莺莺情有独锺。这张"我们啊!我们"是我最近越听越入迷的一张专辑;当然,我更清楚的是当年黄莺莺顶着"新音乐女王"的美名下是多么惨淡地经营这一片天地。这从这张专辑"惨淡"的销售数字而言,就知道这张专辑是有多叫好却又不叫座。
从首支主打歌开始说起,舍弃掉黄莺莺最安全也最赢得人心的情歌"酸甜",而用了摇滚风格强烈,字句与情感浓郁的"我们啊!我们"就是一个极大的冒险。几近于吶喊式的狂放唱法,当年面对着因袭着过去类似她气音唱法芸式唱腔的许如芸,以及来自山高水阔的东部姑娘张惠妹那浑然天成的嘹亮歌嗓,黄莺莺的改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尤其这首歌其实对黄莺莺的声音特质与当时的年龄而言是有点吃力。"声音不够漂亮"是我当时听见最大的缺点,但我更能听到在这不完美之下的诚意与勇气,这首歌也需要一些时间历练才能唱得出这惺惺相惜却又自怜的意味:"我们啊!我们"与"Woman 啊! Woman"音近,主要传递着一个女性意识的歌曲,而整张专辑所要探讨的也就是一个女性意识的主题,但已不再是过往一堆哀哀怨怨的"XX女子"什么"女人"系列的调调。她的触角早已比当时更多主流艺人更快伸入这个性别议题上,也难怪有人说她的作品的步调比同期的快上十年以上。
从"宁愿相信"开始乍见黄莺莺不过于修饰,诚恳而号不保留地唱出自己对追求音乐突破的热爱。在这张专辑中的某些字眼,某些歌词贴切地再度阐明了她的热爱。酸甜这首歌看似一首柔情的追忆情歌,但我更确信那是一首黄莺莺对自己歌唱事业回顾的一个脚注与感触。“生命是刻上了记忆的唱片,装饰着孤单与温暖的音乐,有一天沧海化成纪念,我会含着微笑的泪,酸甜,酸与甜。”若没有这么漫长的演唱生涯,出过那么多张成绩斐然的唱片,是很难唱出这一种感触与激动(你有听见她唱得激动吗)。这一份感动绝对部是一句"声音不够漂亮"就能够概括其成败的。
每一个时期有着不同的音乐新锐打造出不同面貌的黄莺莺。在陈伟....严志宏...彭学斌....王海玲....王继康的打造下,一个融合许多音乐元素的声音就这样出现。在这张专辑乍然听来真的有种:这是黄莺莺唱的歌吗?的诧异与不解。诧异的....不解的都是那融合进来的都不是我们所想象得可以和Tracy联想在一起的音乐风格,也不是她会唱得出来的歌词,实验风格强烈几乎快吓跑了原有爱听她柔情似水的那群人。从Joni(说再见的怎会是你)....思念一个陌生的人.....天堂太远,时而摇滚、时而迷幻、时而摇摆,彻底颠覆了那个唱西洋老歌...唱爱的泪珠...唱哭砂...我们所熟知的黄莺莺。
这张专辑所追求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Tracy,连封面都是摄影师侧拍下她卸妆时的神情,连歌词都要带着与时俱进的新鲜感。"迷你"是Tracy年少的共同流行语言,但是在这首"迷你"里结合许多当时的流行词汇与玩意儿:网络....call机....第几代球鞋....星座....火星语....语鲜---是这首歌所要传递的特色。
2004年黄莺莺的演唱会中她曾说过:歌唱时间的长短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数字,对她而言却是生命里一个个故事。也许精采、也许黯然、也许幸福、也许感伤。但是在这张专辑里,我听到的是一个恋于歌的女子无悔的追求与敢于创新的勇气。光是这一点,对于当年一个四十好几的中年女歌手而言,就已是足够的。
音乐性格强不强烈,一整张专辑在音乐风格上有没有旺盛的企图心,成了我是否喜欢这张专辑的先决关键。于是以往喜爱"赌徒"...."日安.我的爱"的那个情歌黄莺莺的我,现在更对"来自心海的消息"....."宁愿相信"...."春光"和"我们啊!我们"那个音乐实验风格强烈的黄莺莺情有独锺。这张"我们啊!我们"是我最近越听越入迷的一张专辑;当然,我更清楚的是当年黄莺莺顶着"新音乐女王"的美名下是多么惨淡地经营这一片天地。这从这张专辑"惨淡"的销售数字而言,就知道这张专辑是有多叫好却又不叫座。
从首支主打歌开始说起,舍弃掉黄莺莺最安全也最赢得人心的情歌"酸甜",而用了摇滚风格强烈,字句与情感浓郁的"我们啊!我们"就是一个极大的冒险。几近于吶喊式的狂放唱法,当年面对着因袭着过去类似她气音唱法芸式唱腔的许如芸,以及来自山高水阔的东部姑娘张惠妹那浑然天成的嘹亮歌嗓,黄莺莺的改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尤其这首歌其实对黄莺莺的声音特质与当时的年龄而言是有点吃力。"声音不够漂亮"是我当时听见最大的缺点,但我更能听到在这不完美之下的诚意与勇气,这首歌也需要一些时间历练才能唱得出这惺惺相惜却又自怜的意味:"我们啊!我们"与"Woman 啊! Woman"音近,主要传递着一个女性意识的歌曲,而整张专辑所要探讨的也就是一个女性意识的主题,但已不再是过往一堆哀哀怨怨的"XX女子"什么"女人"系列的调调。她的触角早已比当时更多主流艺人更快伸入这个性别议题上,也难怪有人说她的作品的步调比同期的快上十年以上。
从"宁愿相信"开始乍见黄莺莺不过于修饰,诚恳而号不保留地唱出自己对追求音乐突破的热爱。在这张专辑中的某些字眼,某些歌词贴切地再度阐明了她的热爱。酸甜这首歌看似一首柔情的追忆情歌,但我更确信那是一首黄莺莺对自己歌唱事业回顾的一个脚注与感触。“生命是刻上了记忆的唱片,装饰着孤单与温暖的音乐,有一天沧海化成纪念,我会含着微笑的泪,酸甜,酸与甜。”若没有这么漫长的演唱生涯,出过那么多张成绩斐然的唱片,是很难唱出这一种感触与激动(你有听见她唱得激动吗)。这一份感动绝对部是一句"声音不够漂亮"就能够概括其成败的。
每一个时期有着不同的音乐新锐打造出不同面貌的黄莺莺。在陈伟....严志宏...彭学斌....王海玲....王继康的打造下,一个融合许多音乐元素的声音就这样出现。在这张专辑乍然听来真的有种:这是黄莺莺唱的歌吗?的诧异与不解。诧异的....不解的都是那融合进来的都不是我们所想象得可以和Tracy联想在一起的音乐风格,也不是她会唱得出来的歌词,实验风格强烈几乎快吓跑了原有爱听她柔情似水的那群人。从Joni(说再见的怎会是你)....思念一个陌生的人.....天堂太远,时而摇滚、时而迷幻、时而摇摆,彻底颠覆了那个唱西洋老歌...唱爱的泪珠...唱哭砂...我们所熟知的黄莺莺。
这张专辑所追求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Tracy,连封面都是摄影师侧拍下她卸妆时的神情,连歌词都要带着与时俱进的新鲜感。"迷你"是Tracy年少的共同流行语言,但是在这首"迷你"里结合许多当时的流行词汇与玩意儿:网络....call机....第几代球鞋....星座....火星语....语鲜---是这首歌所要传递的特色。
2004年黄莺莺的演唱会中她曾说过:歌唱时间的长短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数字,对她而言却是生命里一个个故事。也许精采、也许黯然、也许幸福、也许感伤。但是在这张专辑里,我听到的是一个恋于歌的女子无悔的追求与敢于创新的勇气。光是这一点,对于当年一个四十好几的中年女歌手而言,就已是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