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念三字經
麦浚龙开窍之后的唱片,翻开来可能只有三个字。三个字填得满满当当,纵横杂陈,歪歪扭扭。三个字讲透脏腑,吸附在听者身心。人人都知道麦浚龙的唱片内有文章,来得蹊跷。《无念》不可能例外。
邪得别具一格,邪得悄无声息,邪得像麦浚龙钟爱的邪典影片。这样的教化放进麦浚龙的音乐,揉碎再焊镀,凝结成了不一样的壳。他的声音每次趁住音乐的枝干匍匐而出,这棵树得不到均匀阳光,光怪陆离。
神魔相遇过,天人交战过,《无念》是荒地里的杂草繁荣。在贫瘠的地头,榨取古怪养分竟也长成。音乐人们原是各具商业贡献,被麦浚龙邀来合作,也不见得改变本色。雷颂德还是雷颂德,陈哲庐还是陈哲庐,冯颍琪都不过是冯颍琪。经由麦浚龙调色,竟通通变歪。像Tim Burton让尸体谈浪漫恋爱,像科学怪人的淳朴可爱,像金刚的体贴与担当,七情上面,竟动人无比。《无念》的电音星罗棋布,冷得又平易近人。《彳亍》以绝对主流的港乐开场白讲起,迅速被和声带到异境。《秋分》是分裂,《金刚圈》是循环,还有警钟一般的《惊蛰》都不是正常,却把司空见惯的吉他、电声和弦乐搭出异相,又不刻意避过尘土味。
病,体内五行枯荣有异,又或者精血运行无常。周耀辉,黄伟文,林夕都陪他发过癫。是次不玩专场,不玩上下集,只玩同场加映。五比一的林夕对周耀辉,倒是周耀辉华丽得站住了。林夕给麦浚龙的当然好,这种好是好得旁若无人,孤家寡人念佛也念得大声,随即要普度众生。只是《惊蛰》怎么看都像是钟爱爬虫类的周耀辉会写的题材,一不小心变作林夕的造化。除去《樱吹雪》难免沦为行货之嫌,其他歌词都发于细微处,精心铺排,一丝一缕,最终结成大网。五首歌的文字韵律感和字词间的天然空隙,都是两位词人妙手经营而来,又让华丽致命的周耀辉以《彳亍》词曲的绝妙契合度胜出。这些念与无念,拿起放下,都别于普通的喜怒哀乐,是放大镜或红外线才可得来的感叹。
又说麦浚龙的“隔”,不只风波,还隔着真空,隔着利刃。是走投无路,是地狱无门。好像在等待摆渡的岸边,好风好水好船,却去了隔邻的码头,看得到,听得到的真切,永远只在附近。
《无念》如此这般堆砌华丽幕后群,一线歌手任谁也都嫉妒。他却做足经年,习以为常。这样那样的旧雨新知,在《无念》里看似无欲实际不快不吐的宣泄,是浓烈的感官刺激。奈何这样的刺激,经由麦浚龙的声音,变成了绵里声波,震荡全变作隔靴搔痒。切到《秋分》,切到《彳亍》,耳朵随旋律线走到后来,你听到麦浚龙的声音成了找不到血管的点滴针头,满腹的生理液与心跳隔绝。林夕的词已经如经文,练达又绵绵,必须铿锵的念。数年来麦浚龙的声音走在岸边,配器编曲汹涌而上,印迹全无。《彳亍》有一层和声托起,行得彳亍,倒可以解作切题。其他歌曲如果换作他人,或有惊动鬼神之威。
当梦想附送执念,就带来争议。一种说法是,难得贵公子对流行文化心存抱负,又难得幕后群英毫无束缚挥洒自如,听众不妨珍惜。假若麦浚龙退居监制之位,寻找唱得之人代为领衔,顾客手中得到的那一份玩物,是否又会更加完美,成就真正一件好事?这缺憾也是一种邪,邪得偏偏不让你圆满齐全。不知会有多少人隔着陈列架,下不了手。这张不可不听的唱片,听过更加失落。值得拥有,买到手又更觉残缺,有心人应该如何?
邪得别具一格,邪得悄无声息,邪得像麦浚龙钟爱的邪典影片。这样的教化放进麦浚龙的音乐,揉碎再焊镀,凝结成了不一样的壳。他的声音每次趁住音乐的枝干匍匐而出,这棵树得不到均匀阳光,光怪陆离。
神魔相遇过,天人交战过,《无念》是荒地里的杂草繁荣。在贫瘠的地头,榨取古怪养分竟也长成。音乐人们原是各具商业贡献,被麦浚龙邀来合作,也不见得改变本色。雷颂德还是雷颂德,陈哲庐还是陈哲庐,冯颍琪都不过是冯颍琪。经由麦浚龙调色,竟通通变歪。像Tim Burton让尸体谈浪漫恋爱,像科学怪人的淳朴可爱,像金刚的体贴与担当,七情上面,竟动人无比。《无念》的电音星罗棋布,冷得又平易近人。《彳亍》以绝对主流的港乐开场白讲起,迅速被和声带到异境。《秋分》是分裂,《金刚圈》是循环,还有警钟一般的《惊蛰》都不是正常,却把司空见惯的吉他、电声和弦乐搭出异相,又不刻意避过尘土味。
病,体内五行枯荣有异,又或者精血运行无常。周耀辉,黄伟文,林夕都陪他发过癫。是次不玩专场,不玩上下集,只玩同场加映。五比一的林夕对周耀辉,倒是周耀辉华丽得站住了。林夕给麦浚龙的当然好,这种好是好得旁若无人,孤家寡人念佛也念得大声,随即要普度众生。只是《惊蛰》怎么看都像是钟爱爬虫类的周耀辉会写的题材,一不小心变作林夕的造化。除去《樱吹雪》难免沦为行货之嫌,其他歌词都发于细微处,精心铺排,一丝一缕,最终结成大网。五首歌的文字韵律感和字词间的天然空隙,都是两位词人妙手经营而来,又让华丽致命的周耀辉以《彳亍》词曲的绝妙契合度胜出。这些念与无念,拿起放下,都别于普通的喜怒哀乐,是放大镜或红外线才可得来的感叹。
又说麦浚龙的“隔”,不只风波,还隔着真空,隔着利刃。是走投无路,是地狱无门。好像在等待摆渡的岸边,好风好水好船,却去了隔邻的码头,看得到,听得到的真切,永远只在附近。
《无念》如此这般堆砌华丽幕后群,一线歌手任谁也都嫉妒。他却做足经年,习以为常。这样那样的旧雨新知,在《无念》里看似无欲实际不快不吐的宣泄,是浓烈的感官刺激。奈何这样的刺激,经由麦浚龙的声音,变成了绵里声波,震荡全变作隔靴搔痒。切到《秋分》,切到《彳亍》,耳朵随旋律线走到后来,你听到麦浚龙的声音成了找不到血管的点滴针头,满腹的生理液与心跳隔绝。林夕的词已经如经文,练达又绵绵,必须铿锵的念。数年来麦浚龙的声音走在岸边,配器编曲汹涌而上,印迹全无。《彳亍》有一层和声托起,行得彳亍,倒可以解作切题。其他歌曲如果换作他人,或有惊动鬼神之威。
当梦想附送执念,就带来争议。一种说法是,难得贵公子对流行文化心存抱负,又难得幕后群英毫无束缚挥洒自如,听众不妨珍惜。假若麦浚龙退居监制之位,寻找唱得之人代为领衔,顾客手中得到的那一份玩物,是否又会更加完美,成就真正一件好事?这缺憾也是一种邪,邪得偏偏不让你圆满齐全。不知会有多少人隔着陈列架,下不了手。这张不可不听的唱片,听过更加失落。值得拥有,买到手又更觉残缺,有心人应该如何?